搭支架(教案)
幼儿园大班支架教案

幼儿园大班支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搭建支架,让幼儿了解支架的结构,认识工具和建筑基本知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4.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
二、教学方法
1.演示法:老师先展示如何搭建支架,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2.合作学习法:同班幼儿分为小组,通过协作完成支架的搭建。
3.互动问答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讲解支架的基本结构和工具
在黑板上画出支架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并向幼儿讲解每个部件的名称和所需的工具。
让幼儿观察实物模型,并逐个介绍工具的作用。
第二步:分组进行支架搭建
将幼儿分为小组,每组约3-5人,让幼儿自主选择搭建位置,并用工具搭建支架。
在过程中,老师可适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第三步:小组间交流和展示
等所有小组完成后,让小组间进行交流,让幼儿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最后,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一起欣赏、品评和分析。
第四步:总结教学内容
在教学结束时,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幼儿的学习成果,并引导幼儿思考未来的学习方向。
四、教学评价
1.通过幼儿的动手参与,教师能直观的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对幼儿的
个体教学进度进行评价和反馈。
2.教师可记录幼儿在小组内的表现,促进幼儿个人和小组合作能力的提
高。
3.教师运用问答法对幼儿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进行评价。
搭支架教案

搭支架教案教案名称:搭建支架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支架的基本概念和用途;2.掌握搭建支架的基本步骤和要点;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支架的定义和分类;2.支架的搭建方法;3.支架搭建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支架的概念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支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2.展示支架的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支架,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用途。
3.讲解支架的搭建方法(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支架的搭建步骤和要点,包括材料准备、构架设计、组装方法等,同时结合示意图进行解读和说明。
4.示范搭建支架(2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搭建支架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关键步骤和技巧。
示范完成后,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示范中的注意事项。
5.学生实践操作(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解答疑惑,同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建议。
6.总结和讨论(10分钟)学生就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支架搭建的可行性和改进方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7.课堂作业(5分钟)为巩固学生对支架搭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创意支架,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评估其对支架搭建步骤和要点的掌握情况;2.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提出的见解,评价其思维逻辑和创新能力;3.收集学生完成的创意支架作品,并评估其设计和实现水平。
五、教学反思:搭建支架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自主思考,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实践操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做支架幼儿园教案

做支架幼儿园教案标题:做支架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理解什么是支架,并能够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支架。
2.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支架的各种形状和用途。
2. 支架制作所需的材料:纸板、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3. 幼儿园教室或室外场地。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图片或PPT,向幼儿介绍支架的定义、形状和用途。
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活动:2. 分发材料给每个幼儿,并向他们解释支架制作的步骤。
3. 指导幼儿用剪刀将纸板剪成适当的大小,然后将其折叠成所需的形状。
4. 鼓励幼儿使用胶水将纸板的边缘粘在一起,以确保支架的稳定性。
5. 引导幼儿使用彩色纸或其他装饰材料为支架增添色彩和个性。
6. 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支架,并与其他幼儿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想法。
总结活动:7.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询问幼儿他们对支架的理解和制作过程的体会。
8. 强调支架的重要性和用途,并与幼儿讨论支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或课后时间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用途的支架,并与家人或朋友分享。
2. 在幼儿园的角落设置一个支架展示区,让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支架,并鼓励其他幼儿观察和学习。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制作支架的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支架的理解和制作过程的掌握程度。
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制作支架的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醒他们使用剪刀时要小心。
2. 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和合作,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3.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提供一些预制的支架模板,以简化制作过程。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制作支架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制作支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支架幼儿园教案

支架幼儿园教案教案标题:使用支架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意识。
2.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介绍支架:向幼儿展示支架,并解释它的用途和功能。
鼓励幼儿观察支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提问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例如:“你们认为我们可以用支架做什么?”或者“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支架的其他用途?”活动一:支架建筑1.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支架和其他适当的材料,如纸箱、木块等。
2.鼓励幼儿合作,利用支架和其他材料建造一个自己喜欢的结构,可以是房屋、桥梁等。
3.引导幼儿讨论他们的建筑物,包括形状、颜色和用途等。
活动二:支架运动1.设置一个运动场地,让幼儿在场地上放置支架,形成一个迷宫或障碍物。
2.引导幼儿一个接一个地穿越迷宫,鼓励他们使用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意识。
3.可以设置一些规则,如限定时间或只能使用特定的路径穿越迷宫。
活动三:支架绘画1.准备一些画纸和颜料,让幼儿将支架放在画纸上。
2.鼓励幼儿使用支架在画纸上创造出不同形状的印记,可以是线条、圆圈或其他有趣的图案。
3.引导幼儿观察他们创造的图案,并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的作品。
总结:1.与幼儿一起回顾这次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强调幼儿在活动中发展的技能和能力,如手眼协调能力、空间意识、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和利用支架进行其他有趣的学习活动。
教案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听取幼儿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3.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和创造。
教案扩展:1.引导幼儿使用支架进行数字和字母的学习活动。
2.鼓励幼儿使用支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如建造一个小型城市或农场。
3.组织幼儿参观当地建筑物,让他们观察并模仿使用支架进行建筑活动。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使用支架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发展各种技能和能力。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搭支架教学资源的开发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二课《搭支架》。
这一课是学生在第一课《折形状》中认识到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认识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坚固程度不同;三角形支架具有稳定、坚固、耗材少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形状与力、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提高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接及进行不同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课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支架有什么共同特点?第二部分: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平面的框架,并研究哪种框架最稳固,怎样能够把不稳定的支架变得稳定;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并且能够运用三角形稳定的原理动手搭支架,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教材又提出了三项要求,1、画出设计草图……第四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应用。
然而在实际的试教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所了解,所以在进行教材中的第二部分活动时学生很容易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并且知道如何改变其他容易变形的支架,使之稳定、牢固。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到了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牢固的结构对于材料、连接物及整体设计的要求上,及如何用各种平面框架搭建立体的支架。
将平面的框架转为立体的支架时,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因为这种支架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高压电塔、建筑工地的吊塔……但是学生对它的印象是模糊的,很少有人去留心观察它的具体结构。
因此,如果贸然让学生自己去搭,他们会很茫然。
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充分体现。
正如路培琦老师曾经在教材培训会上讲过:“老师该讲的地方一定要讲清楚,让学生弄明白要做什么。
”因此对于支架的整体设计、结构特点、支架顶端的设计、材料及连接物的使用,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尽量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在搭支架的过程中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使自己的支架坚固、平稳、有一定的承重能力,进一步体验搭建的乐趣。
小学科学22搭支架教案

小学科学22搭支架教案搭支架,是小学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搭建支架,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小学科学22搭支架的教案,帮助您有效教授该知识点。
教学目标:1. 了解支架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搭建支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 小木条或竹签(数量根据学生人数而定)。
2. 高度不同的物体,例如书本、玩具等。
3. 纸张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对支架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您可以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支架吗?支架有什么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使用了支架的物体?”Step 2: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向学生介绍支架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支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您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支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支架的形态。
Step 3:示范搭建支架(15分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支架示意图,并逐步讲解如何搭建支架的步骤。
首先,您可以选择一个小木条或竹签,分别在两端打一个小洞。
然后,将两个小木条或竹签通过洞口相连,形成一个小型的支架。
最后,演示如何将物体放在支架上,保持平衡。
Step 4:小组活动(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相同数量的小木条或竹签。
让学生根据示例图,尝试自己搭建支架,并将不同高度的物体放在上面,观察是否能保持平衡。
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寻找最佳搭建方法。
Step 5:整理回顾(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搭建的支架,同时分享他们在搭建过程中的体会和困惑。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讨论如何改进自己的支架设计。
Step 6:巩固练习(15分钟)发给学生一张纸和铅笔,让他们在纸上绘制自己搭建的支架图,并标明物体放置的位置。
在绘图过程中,学生可以复习并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2 搭支架|苏教版7

《搭支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研究各种支架稳固性的过程,知道不同的结构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初步学会设计测试支架结构稳固性和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1、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2、会用所学的知识加固立体支架。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2、感悟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不同的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难点:加固立体支架。
教学过程:一、生活情景创设1.谈话:图上的建筑认识吗(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是法国巴黎一座标志性建筑之一。
)2.提问:眼前的埃菲尔铁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高】:是啊,塔高300米,约15座6层楼楼房叠起来那么高。
在埃菲尔铁塔建成之前,世界上没有哪座塔的高度能超过200米,而它竟高达300米。
【美】:从铁塔的一侧望过去,像个倒写的英文字母“Y”,初到法国的人都想在埃菲尔铁塔前留个影。
【大】:知道吗建造埃菲尔铁塔总共用了7000吨钢铁呢!师:多么雄伟的建筑啊!【点评:这一部分从现实生活中的埃菲尔铁塔图片导入,起到了两个作用:一个是蕴含着铁塔的建筑美,让学生感谢为我们创造美的人;另一个是渗透着这么一个问题,如此笨重的铁塔为什么屹立了这么久还岿然不动呢自然地引导学生来进行探究。
】二、在活动中取证1.提问:如此笨重的铁塔为什么屹立了100多年了还岿然不动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埃菲尔铁塔的塔身,它有什么特点呢2.提问:(1)一根根钢铁搭成了许多什么形状呢(2)为什么要搭成三角形的架子呢(3)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呢(4)三角形和什么比起来比较牢固呢3.讲述:是吗科学讲究的是证据,所以说了不算,得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假设。
谁有办法4.生讲述5、师:办法好吗好,这节课我们就用搭支架的方式来研究这个雄伟的艾菲尔铁塔。
新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教案教学设计由桂馥兰香于 2022-3-24 11:15 编辑〔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搭支架课程标准:了解猜测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了解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 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1.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觉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估计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开展层次1: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
层次2: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
层次3: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并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2: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3: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并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教学材料: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1. 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2. 分组商量,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板书课题〕二、探究和调查1.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拟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2.学生答复。
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3.学生动手搭支架。
4.汇报研究成果。
5.提问:你能使这些简单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6.学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支架》
作者:俞颉来源:常州市博爱小学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一次性吸管、剪刀、大头针、白纸
2、其它材料:电脑、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出示四种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一边出示一边扭动四种形状,并展示在黑板上)
2、问:今天老师用吸管和大头针搭建了一些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回答:三角形比较稳定,而其它形状都不稳定。
(板书)
4、问:那怎样才能让不稳定的形状改变成稳定的呢?前提是大致不改变原有的形状。
比如说四边形?
5、学生说出方法,教师相应的连接。
6、问:那五边形、六边形呢?每组有一种不稳定的形状,请同学小组合作,动手试试让它变稳定。
7、学生试搭,教师巡视
8、汇报,小结:三角形确实是最稳定的形状,而像四边形这样不稳定的形状只要分解成若干三角形就可以大大地增加其稳定性和支撑能力。
(板书)
二、认识生活中的三角形支架的运用:
1、谈话: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刚刚的原理,
你能举些例子吗?
2、学生举例,教师适当评价。
3、谈话:老师事先也找到了些,我们来看看(出示图片)。
4、出示解小支架图:看,这里也有一个支架,它是由同学们亲手搭的,别小看它,虽然它才17.79克,解放路小学的同学们就是靠它承载了285公斤的重量,一举夺得了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第29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国赛区决赛的冠军,这其中就是利用了我们刚刚说过的三角形的原理,太厉害了。
2、调动学生情绪:怎么样,想挑战一下吗?好,那就让俞老师看看我们二实小的实力到如何!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试着用吸管和大头针搭一个简单点的支架(板书),先来热热身,看看大家搭的支架能不能与解小同学搭的支架媲美。
三、设计并试着搭建一个承重支架:
1、谈话:当然一个好的支架首先不能缺少一个好的设计,所以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来设计一下到底应该怎么搭,在纸上画一画草图,如果你画立体的图有困难的话,你可以分成底面、侧面图和顶面图来画,不过有一点,大家设计出来的支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⑴吸管数量不超过20根。
⑵支架必须能独立在桌上立稳。
⑶在顶端能尽量多的放置钩码。
2、教师适当解释
3、学生初步设计支架,教师指导。
4、交流,汇报。
5、谈话:经过交流相信大家心中对你们要搭的支架更有底了,那我们可以将图纸拿下去,进行修改完善并可以开始动手搭建你们的支架了,老师会在一边看是哪组搭的即快又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
6、学生完善图纸,动手搭建支架,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自行测试,教师简单小结。
8、总结:看来我们二实小的同学们实力不比解小的同学差,当然,真正要做个能承受285千克,甚至超过他们的支架,还要考虑到很多地方,比如说材料、三角形的连接点、重心问题等等,这些我们在后面还会陆续学到的,大家还可以回家用,其它材料比如果筷子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