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多的成语
形容人多的成语 -回复

形容人多的成语 -回复
形容人多的成语:人山人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车如流水、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人头攒动、挨山塞海、济济一堂。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车水马龙:《后汉书·马后纪》:“前过濯龙(园名)门上,见外家(马后的娘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后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
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人头攒动:形容人很多,拥挤着移动。
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
其程度不如人山人海高。
挨山塞海: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尚书·大禹谟》:“济济有众。
”济济:众多的样子。
堂:大厅。
形容人多的成语

形容人多的成语形容人多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形容人多的成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形容人多的成语 11、人头攒动【拼音】réntóucuándòng【释义】人很多,拥挤着移动。
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程度不如人山人海高。
【近义词】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反义词】人烟稀少,人迹罕至。
2、人声鼎沸【拼音】rénshēngdǐngfèi【解释】形容人声喧闹。
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
沸,开水。
鼎沸,本意是锅中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
【示例】广场这时已是一片人声鼎沸。
【近义词】人欢马叫、震耳欲聋、吵吵嚷嚷、热闹非凡、熙熙攘攘、人喊马嘶、人声嘈杂【反义词】万籁俱寂、鸦雀无声、悄无声息【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人声嘈杂【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3、人声鼎沸【拼音】rénshēngdǐngfèi【解释】形容人声喧闹。
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
沸,开水。
鼎沸,本意是锅中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
【示例】广场这时已是一片人声鼎沸。
【近义词】人欢马叫、震耳欲聋、吵吵嚷嚷、热闹非凡、熙熙攘攘、人喊马嘶、人声嘈杂【反义词】万籁俱寂、鸦雀无声、悄无声息【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人声嘈杂【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4、人山人海【拼音】rénshānrénhǎi【解释】人群如山似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处】《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形容人非常多的成语

形容人多的成语: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挨肩擦背、比肩继踵、万头攒动、人流如潮、人头攒动、万人空巷、人声鼎沸、熙来攘往、摩肩接踵、水泄不通1、人山人海【解释】人群如山似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用于公共场所2、熙熙攘攘【解释】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喧闹3、挨肩擦背【解释】肩挨肩,背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出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引惹得那楼下看灯的人,挨肩擦背,仰望上瞧。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群十分拥挤的场面4、比肩继踵【解释】:比:挨着;踵:脚跟。
肩挨着肩,脚跟着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齐国都城临淄有七千户人家,可以挥汗成雨,大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人多很拥挤5、万头攒动【解释】头:指人;攒:聚在一起。
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出自】《雪岩外传》第十一回:“到了云栖山门口,早就挤得人山人海,但见万头攒动,和啧啧称羡的声音。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形容人很多的成语

形容人很多的成语形容人很多的成语1、项背相望:原指前后相顾,后多用来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2、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3、高朋满座:高:高贵。
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
形容宾客很多。
4、结驷连骑:驷:古时一乘车所套的四匹马;骑:骑马的人。
随从、车马众多。
形容排场阔绰。
5、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也形容忙于应酬。
6、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
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沸沸扬扬: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上升,升腾。
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
8、络绎不绝:绝,断。
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
9、冠盖如云: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
形容官吏到的很多。
10、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11、济济一堂:济济:形容有才华人多。
形容大厅挤满了人。
形容人众多。
12、络绎不绝:绝:断。
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
13、川流不息:川:河流、小溪。
息:停止,停下。
形容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14、纷至沓来:纷:多,杂乱;沓:重复,多。
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15、人头攒动:人很多,拥挤着移动。
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程度不如人山人海高。
16、热闹非凡:形容非常热闹。
17、户限为穿:户限:门槛;为:被。
门槛都踩破了。
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18、座无虚席:虚:空。
席:座位。
没有空着的座位,一般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19、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
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
觥:酒杯。
20、观者如市:形容观看的人多。
21、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朝天燃烧一样。
22、摩肩擦踵:踵,脚后跟。
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
23、人欢马叫:人在呼喊,马在嘶鸣。
有哪些是形容人多的成语

有哪些是形容人多的成语描写人多的成语篇一1、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
2、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鼎,古代一种铜铸锅,一般是三足两耳。
沸,开水。
鼎沸,本意是锅中水烧开了,发出声响,现指人群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
3、比肩迭踵:形容人多。
迭踵,脚尖踩脚跟。
4、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也形容忙于应酬。
5、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6、臣门如市:旧时形容居高位、掌大权人宾客极多。
7、屯街塞巷:形容人多拥挤。
8、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
形容人多。
9、南来北往:有从南往北,有从北往南。
也泛指来来往往。
10、川流不息: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11、十夫楺椎:谓十个人力量能使椎弯曲。
椎,槌。
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12、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13、粥少僧多: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14、纷至沓来:纷:多,杂乱;沓:重复,多。
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15、户限为穿:户限:门槛;为:被。
门槛都踩破了。
形容进出人很多。
16、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17、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18、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
形容轰动一时盛况。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情景。
19、车水马龙:车象流水,马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热闹情景。
20、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
形容交际来往人很多。
21、人多口杂:指谈论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22、随踵而至:踵:脚后跟。
一个跟着一个前来。
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23、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声势。
24、挥汗成雨:挥:洒,泼。
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
形容人多。
25、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火焰朝天燃烧一样。
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有哪些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有哪些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都有哪些经典的成语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形容人特别多的成语有哪些11、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
沸,开水。
鼎沸,本意是锅中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
2、观者如市:形容观看的人多。
3、比肩迭迹:肩膀相靠,足迹相迭。
形容人多。
4、人头攒动:人很多,拥挤着移动。
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程度不如人山人海高。
5、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6、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7、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8、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9、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也形容忙于应酬。
10、水泄不通: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11、千军万马:形容兵马很多或声势浩大。
12、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
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13、络绎不绝:绝,断。
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
14、川流不息:川:河流、小溪。
息:停止,停下。
形容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15、济济一堂:济济:人多的样子;堂:大厅。
济济:形容人多。
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16、门庭若市:门:宫门,家门;庭:朝廷,庭院;若:好像;市:集市,市场。
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17、比肩继踵:挨着;踵:脚跟。
肩挨着肩,脚跟着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形容人多的成语四字词语

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
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
也形容忙于应酬。
项背相望:原指前后相顾。
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
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
原形容进谏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挨肩擦背: 肩挨肩,背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挨三顶四: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同“挨三顶五”。
比肩迭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
形容人多。
宾客如云: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
形容客人多。
地狭人稠: 稠:密、多。
土地狭窄,人口稠密。
即地少人多,非常
拥挤。
寡不胜众: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同“寡不敌众”。
观者云集: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
形容观看的人多。
挤挤插插: 物多人多,十分拥挤。
济济一堂: 济济:形容人多。
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形容人多用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多用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千千万万、触目皆是、不计其数、数不胜数、成千上万一、千千万万白话释义:形容为数极多。
朝代:唐作者:杜牧出处:《晚晴赋》:“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
”译者:成千上万的形态姿容,真的无法详细叙述。
二、触目皆是白话释义:触目:碰触至视线。
眼睛所看见的地方,到处都就是。
朝代:南朝·宋作者:刘义庆引证:《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译者:今天这一趟,眼睛所看见的地方都就是珠宝美玉三、不计其数白话释义:无法排序数目,形容极多。
朝代:宋作者:周密出处:《武林旧事·西湖游赏》:“其余则不计其数。
”译者:剩的无法排序数目四、数不胜数白话释义: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朝代:1896年作者:郁达夫引证:《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五、成千上万白话释义:形容数量非常多。
也说成千累万、成千成万。
朝代:清作者:文康原文:《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看著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看得难了。
”【挨肩擦背】肩挨肩,背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弄三顶四】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同“挨三顶五”。
【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比肩迭迹】肩膀Napo,足迹相迭。
形容人多。
【比肩叠迹】肩膀相靠,足迹相叠。
形容人多。
【比肩迭踵】形容人多。
迭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叠踵】形容人多。
叠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接迹】肩膀Napo,足迹相连。
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宾客如云】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
形容客人多。
【撺哄鸟乱】撺哄:唆使,台下。
形容人多台下,七嘴八舌,像是鸟涌入在一起通常噪乱。
【地狭人稠】稠:密、多。
土地狭窄,人口稠密。
即地少人多,非常拥挤。
【方员可施】随处需用。
形容人多才多艺。
【寡不胜众】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同“寡不敌众”。
【过市招摇】市:闹市区,指人多的地方;张扬:张扬夸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人多的成语
1、人多口杂: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2、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3、踵接肩摩:摩肩接踵。
肩挨肩,脚碰脚。
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4、杀人如草: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5、腹有鳞甲: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
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6、众喣漂山:喣:吹气。
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
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7、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8、粥少僧多: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9、龙多乃旱: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10、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11、磕头碰脑: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12、三夫成市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同三人成虎。
13、以一奉百:奉:供养。
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
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14、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
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15、人多阙少:谓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
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16、比肩接迹:肩膀相靠,足迹相接。
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17、人多嘴杂:杂:杂乱,多种多样。
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
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18、比肩接踵:肩碰肩,脚跟脚。
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19、七嘴八张:形容人多语杂。
20、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
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21、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22、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
23、张袂成帷:张开袖子成为帷幕。
形容人多。
24、亚肩叠背: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
形容人多拥挤。
25、人千人万:形容人多。
26、为善最乐: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
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27、挨肩擦背:挨:靠拢;擦:摩擦。
形容人多拥挤。
28、比肩迭迹:肩膀相靠,足迹相迭。
形容人多。
29、宾客如云: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
形容客人多。
30、屯街塞巷:形容人多拥挤。
31、观者如市:形容观看的人多。
32、人多手杂:指动手的人多。
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33、口多食寡: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34、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
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35、言三语四: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36、挥汗成雨:挥:洒,泼。
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
形容人多。
37、三拳不敌四手: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38、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
形容人多。
39、人多势众:人多力量大。
40、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
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
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41、掎裳连袂: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
形容人多。
42、骈肩叠迹:形容人多拥挤。
同骈肩累迹。
43、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
形容人多拥挤。
44、比肩叠迹:比:并。
肩并肩,足迹相叠。
形容人多。
45、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46、亚肩迭背:肩压肩,背挨背。
形容人多拥挤。
47、掎裳连襼:牵裙连袖。
形容人多。
48、众人广坐:犹大庭广众。
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49、熊罴百万: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的武士。
勇猛的武士成千上万。
形容军队人多将广,英勇善战。
50、杀人如麻: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
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
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51、人浮于事:浮:超过。
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
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52、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53、方员可施:随处可用。
形容人多才多艺。
54、十夫楺椎: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
椎,槌。
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55、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56、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57、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58、屦贱踊贵: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
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
也比喻犯罪的人多。
59、众说纷纭:纷纭:多而姑乱。
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60、过市招摇: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
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61、比肩迭踵:形容人多。
迭踵,脚尖踩脚跟。
62、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63、筑舍道傍:傍:通旁。
在路旁盖房子,同路人讨论事情。
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
64、观者云集: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
形容观看的人多。
65、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
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66、肩摩踵接:肩碰肩,脚连脚。
形容人多而拥挤。
67、比肩叠踵:形容人多。
叠踵,脚尖踩脚跟。
68、袁安高卧: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
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
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69、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
形容人多。
70、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
形容人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