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
70个中国文化常识

70个中国文化常识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人口超过14亿。
2.中国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
3.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
4.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中间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5.中国的国语是汉语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6.中国的货币单位是人民币(RMB),人民币的符号是¥。
7.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
8.中国有四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和洛阳。
9.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张的国家,发明了造纸术。
11.中国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丝绸的国家,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13.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茶有着独特的情感和热爱。
14.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15.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庆祝活动。
16.中国的象棋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7.中国有许多世界遗产,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18.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19.中国的饮食文化充满了传统和地域特色,有八大菜系。
20.中国的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被认为是东方艺术的瑰宝。
21.中国的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
22.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封建王朝之一,如夏、商、周等。
23.中国的儒学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中国是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佛教文化遗产。
2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发明了纸币。
26.中国的象征性动物是熊猫,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27.中国的传统服饰有汉服、袍裙等,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审美和文化特色。
28.中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发展,有着众多受欢迎的动漫作品和角色。
29.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包括中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
文化文体文学常识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与人分别用“____”;看望别人用 “____”;
请人勿送用“____”;麻烦别人说 “____”;
求给方便说“____”;请人指教说“___
欢迎购买叫“____”;好久不见说 “____”;
中途先走用“____”;请人改文用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 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 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 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
驾崩 薨 不禄 卒 死
亲友间礼貌称呼
他人父母称: 令__尊__、_令_堂__ 。 自己父母称: _家_父__,_家__母_,家慈 他人兄妹称: 令__兄__、_令_妹__ 。 自己兄妹称: _家_兄__,_舍__弟_,舍妹 他人儿女称: _令_郎__,_令__爱_,。令嫒 自己儿女称: _犬_子__,_小__子_,小犬,小女 妻子之父母称:泰_山__、_ 泰。水
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的作品是《史记》。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四书五经”是指那些典籍? 4、《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 的言论和行动的典籍。 5、《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 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 西汉刘向整理而成
6、《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 宋玉等人的作品汇集而成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1.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从黄河文明到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概述。
- 几代中国领导人: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政治人物及其影响。
- 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2. 世界历史文化知识- 古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哲学、古罗马法律、古希腊神话等。
-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复兴。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战争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3. 中国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 现代文学名著:如鲁迅、茅盾、莫言等作家的重要作品。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如孔子、杜甫、李白等。
-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如齐白石、鲁迅、郭沫若等。
4. 世界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 世界现代文学名著:如《1984》、《傲慢与偏见》、《人类简史》等。
- 著名画家和作品:如达·芬奇和《蒙娜丽莎》、梵高和《星夜》等。
- 著名音乐家和作品:如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和《安魂曲》等。
5. 世界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节庆活动:如巴西的嘉年华节、印度的排灯节等。
- 音乐和舞蹈表演:如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印度的卡塔克舞等。
- 传统手工艺:如中国的剪纸、日本的和纸、印度的印染等。
- 传统美食烹饪技艺:如中国的烤鸭、法国的面包、意大利的意面等。
6. 世界知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世界自然遗产:如大堡礁、巴厘岛、亚马逊雨林等。
- 世界文化遗产: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
- 世界知名建筑:如印度泰姬陵、美国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剧院等。
- 世界知名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以上提供的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著名人物及其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完整版文化常识

完整版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即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掌握的有关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文化常识不仅可以增进个人修养,还有助于增强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下面将介绍一些完整版的文化常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文化。
一、世界各国的国旗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旗。
国旗的设计通常反映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国旗是红色底色,左上角有五颗黄色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
美国的国旗有十三条横纹和五颗白色星星,代表着美国最早的十三个殖民地和五十个州。
二、世界奇观世界各地有许多著名的奇观,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秘鲁的马丘比丘等。
这些奇观不仅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更是各国文化的象征。
了解这些奇观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能让人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三、世界名著世界各国都有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代表着各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如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法国的《小王子》、俄国的《战争与和平》等。
阅读这些名著能够开阔人们的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世界文化遗产”计划,旨在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包括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传统建筑等,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卢克索神庙、巴西的伊瓜苏瀑布等。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对人类共同记忆的尊重,也是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责任。
五、世界重要节日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节日,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独立日、印度的排灯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庆祝传统的时刻,更是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桥梁。
了解世界各国的重要节日,可以增进文化包容性,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通过了解世界各国的国旗、奇观、名著、文化遗产和节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进人文素养,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不断学习和探索文化常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多元化的世界,感受到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八十三个中国文化常识

八十三个中国文化常识1. 红色代表吉祥和幸福2. 身份证号码有巧妙的编码方式3. “半包裹饭”是北京特色小吃4. 中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洛阳5. 红色结婚喜庆6. 中国象棋由象、马、车、炮、兵、将组成7. 中国喜欢用“洋葱”来形容鬼佬(外国人)8. “福”字倒贴福到,寓意“福到了”9. 拜年要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1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的国际经济合作计划11.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巨型工程12. 舟山话是中国方言之一13. 冬至吃饺子14. 中秋节吃月饼15. 中国人习惯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名字16. 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假日17. 中药有“四气调五味入”的原则18. “梅花鹿”是中国特有的羊科动物19.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20. “华夏文化”指的是中华文化21.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22. “四大发明”包括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23. 中国特产茶叶有很多种,包括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24.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25.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26. “黄河文明”是中国重要的古代文明27. 一般情况下,男性左手比右手长,女性右手比左手长28. 急救口诀:“伤口出血,左手压右手”29. 古代宫廷里有“后妃”之称的妃子30.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3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之一32.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五常”33. “狼王梦”是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34. “梁祝”是中国著名的传说故事35. “谦虚谨慎、厚道淳朴、勤劳好学、团结互助”是中国传统美德36. 中国的交通工具有飞机、火车、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自行车等37.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文化遗产38.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大地貌之一39. “牡丹”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40. 中国的酒文化非常丰富,有白酒、花雕酒、米酒等41. 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之一是造纸术42. 《孔子家语》是中国古代名著之一43. 端午节吃粽子44.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45. 中国的月亮节日有中秋节和元宵节46. 医学上,左右脚的大拇指是人体经络的“入口”47. 中国古代有“文房四宝”之称的笔墨纸砚48. 纪念毛主席的纪念堂在北京天安门广场49. 中国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50. “水立方”和“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51. “德阳龙舟”是中国传统运动之一52. “莲花”是佛教中的重要象征之一53.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欧洲的贸易通路54.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小说的主角55.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56.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57. 中国有四大菜系,包括川菜、粤菜、鲁菜和苏菜58. “九儒”是中国儒学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59. “扬州八怪”是江苏扬州地区著名的文化艺术团体60. 中国有“丝路恋曲”之称的敦煌壁画61.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中国秦始皇的名言62. “礼仪之邦”是对中国的称赞63. 中国足球队的队徽是一只红色足球64. 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海滨城市65. 中国的武术有很多种,包括太极拳、功夫、散打等66. “茶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67. “台灯”是中国的传统生活用品之一68. 《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之一69. “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址70. 中国的汽车品牌有一汽、上汽、长安、东风等71.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的少年组织之一72. “三峡大坝”是中国的重要水利工程73. “狮子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之一74. 中国有“四大名著”之称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75. “画龙点睛”是中国的成语,表示给予某物以精华,增添灵气76.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77. “猪年”是中国传统农历的一个年份78. “西瓜皮帽子”是中国传统儿童游戏玩具79. 《天龙八部》是中国网络游戏中的一款经典游戏80. “珍珠”是中国特有的贝类珍品81. 中国的五禽戏是一种中医保健体操82. 中国的“东方红”是中国第一个卫星83. “关公面前耍大刀”是中国的成语,表示不自量力、自讨没趣。
中国文化常识75个

中国文化常识75个1.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
2.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3. 中国人说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
4. 中国的传统服饰是汉服。
5.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
6. 中国的传统乐器有二胡、琵琶等。
7. 中国的传统美食有饺子、面条等。
8. 中国的传统建筑有故宫、长城等。
9. 中国的传统绘画有山水画、花鸟画等。
10. 中国的传统文学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11. 中国的传统哲学有儒家、道家等。
12. 中国的传统宗教有佛教、道教等。
13.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中医、针灸等。
14. 中国的传统武术有太极拳、少林拳等。
15. 中国的传统戏曲有京剧、豫剧等。
16.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有龙井茶、普洱茶等。
17. 中国的传统酒文化有白酒、黄酒等。
18.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有贴春联、放鞭炮等。
19. 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有嫁妆、喜糖等。
20. 中国的传统葬礼习俗有烧纸钱、扫墓等。
21. 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有科举制、私塾等。
22. 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强调家族和睦、尊老爱幼等。
23.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强调仁爱、诚信等。
24. 中国的传统礼仪观念强调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等。
25. 中国的传统艺术观念强调意境、神韵等。
26. 中国的传统科学观念强调实用、经验等。
27. 中国的传统农业观念强调勤劳、节俭等。
28. 中国的传统商业观念强调诚信、公平等。
29. 中国的传统政治观念强调和谐、稳定等。
30. 中国的传统军事观念强调战略、战术等。
31. 中国的传统法律观念强调公正、严明等。
32. 中国的传统宗教信仰强调虔诚、敬畏等。
33. 中国的传统社会观念强调团结、互助等。
34. 中国的传统家庭结构强调多代同堂、男尊女卑等。
35. 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强调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等。
36. 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强调读书做官、功名利禄等。
37. 中国的传统医疗观念强调治未病、养生保健等。
38.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书法、绘画、雕塑等。
39. 中国的传统娱乐活动有下棋、打牌、唱戏等。
70个中国文化常识

70个中国文化常识,你都知道多少1.【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2.【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3.【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4.【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5.【九州】冀州、兖(音演)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6.【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江西)、黄鹤楼(湖北)、岳阳楼(湖南)7.【四大名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8.【四大古桥】赵州桥(河北)、广济桥(广东)、洛阳桥(福建)、卢沟桥(北京)9.【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岳麓书院(湖南)、嵩阳书院(河南)、应天书院(河南)10.【佛教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11.【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12.【四大火炉】武汉、南京、重庆、南昌13.【六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14.【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云岗石窟(山西)、龙门石窟(河南)、麦积山石窟(甘肃)15.【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陶然亭(北京)、爱晚亭(湖南)、湖心亭(浙江)16.【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承德避暑山庄(河北)、拙政园(江苏)、留园(江苏)17.【四大名瓷窑】江西景德镇窑、河北瓷州窑、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18.【四大米市】无锡、长沙、芜湖、九江19.【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20.【初唐四杰】王勃(山西)、杨炯(陕西)、卢照邻(河北)、骆宾王(浙江)21.【唐宋八大家】韩愈(河南)、柳宗元(山西)、欧阳修(江西)、王安石(江西)、曾巩(江西)、苏洵(四川)、苏轼(四川)、苏辙(四川)22.【北宋四大家】苏轼(四川)、黄庭坚(江西)、欧阳修(江西)、王安石(江西)23.【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24.【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25.【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26.【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湖南)、颜真卿(陕西)、柳公权(陕西)、赵孟\(浙江)27.【四大美女】西施(浙江)、貂蝉、王昭君(湖北)、杨玉环(山西)28.【四大名妓】柳如是、苏小小、李师师、陈圆圆29.【四大名旦】梅兰芳(江苏)、程砚秋(北京)、尚小云(河北)、荀慧生(河北)30.【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河南)、君山银针(湖南)、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武夷岩茶(福建)31.【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32.【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33.【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水仙(福建)、菊花(浙江)、山茶(云南)34.【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35.【八大名酒】茅台酒(贵州)、西凤酒(陕西)、汾酒(山西)、泸州老窖(四川)、五粮液(四川)、剑南春(四川)、古井贡酒(安徽)、董酒(贵州)36.【四君子】梅、兰、竹、菊37.【文房四宝】笔、墨、纸、砚38.【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39.【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40.【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1.【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42.【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43.【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44.【四大禁书】《红楼梦》、《玉蒲团》、《西厢记》、《金瓶梅》45.【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46.【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47.【五行】金、木、水、火、土48.【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49.【三皇】伏羲、女娲、神农50.【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5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5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53.【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54.【六部】吏、户、礼、兵、刑、工55.【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56.【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57.【五常】仁、义、礼、智、信58.【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59.【四德】德、容、言、工60.【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61.【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62.【五毒】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63.【五官】耳、目、鼻、唇、舌64.【五脏】心、肝、脾、肺、肾65.【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66.【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67.【五谷】稻、黍、稷、麦、豆68.【五彩】青、黄、赤、白、黑69.【五音】宫、商、角、址、羽70.【六畜】马、牛、羊、猪、狗、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典型题之文化常识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8.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B. 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2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2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
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
‘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T 'i-、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4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59.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如《出师表》《陈情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