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绪论

合集下载

儿科学绪论.

儿科学绪论.

• 保健:
足够营养和睡眠,防止近视和龋齿,注 意坐、立、行姿势。避免思想过度紧张, 防止精神、情绪和行为问题。
7. 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身高停止增长的时间。(10-20岁)
青春期可分为
• 青春前期:第二性征出现前的快速生长阶段; • 性征发育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发育成熟;
21世纪对儿科工作者的 五点要求:P3
复习思考题
• 儿科学的特点。
• 小儿各年龄段的分期及其特 点(重点:新生期、婴儿 期)。
• 预后:可治之症比成人多,恢复比成人快, 后遗症比成人少。
• 预防:许多疾病都可预防。注意筛查和发现 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防止儿童意外伤残。 亦要注意成人疾病和老年疾病的儿童期预防。
第二节 小儿各年龄段的分期
1、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约40周.
• 特点: 胎儿完全依靠母体而生存。缺
氧、感染、和理化因素的刺激或孕妇营 养不良、吸烟、酗酒,心理创伤等均可 使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 保健
提倡母乳喂养,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 础免疫程序,重视卫生习惯。
4、幼儿期(toddler‘s age)
1-3周岁的小儿:
• 特点: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趋完 善,好奇性、模仿性强、可塑性高。
• 保健:
仍以防病防事故为主,注意培养良好的 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5.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
• 青春后期:从性发育成熟到体格停止生长。
• 特点:
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生长随之加快, 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加之外界环境的 影响大,易引起心理、行为、精神不稳定。
• 保健:
保证足够营养,加强体格锻炼,注意道德 品质培养与生理卫生教育。

儿科学绪论

儿科学绪论
➢ 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总结了一些治疗方 剂。宋代太医局讲学将儿科划为“小儿脉”。
➢ 明代儿科主要成就是预防医学,如用烧灼脐带法 预防脐风,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等。
编辑ppt
3
儿科学发展简史
西医儿科
➢ 19世纪20年代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医 院。19世纪30年代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二所儿 童医院,并规定儿科学为医学生的必修课。从 此,儿科学开始了独立的学科发展。
➢ 1896年美国儿科专家Holt编写了第一部较为完 整的儿科教科书。
➢ 现儿科学权威专著有“Nelson’s pediatrics”,“Rudolph’s pediatrics”等。
编辑ppt
4
儿科学发展简史
西医儿科
➢ 我国于19世纪末开始建立医学院校,并设立 有儿科学课程,至20世纪30、40代才有了一 定的基础。
编辑t
11
小儿各年龄分期
胎儿期(fetal period)
➢ 精卵结合至小儿出生
➢ 子宫内生活280天
➢ 受母体健康环境影响
编辑ppt
12
小儿各年龄分期
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 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 脱离母体适应环境期
编辑ppt
13
小儿各年龄分期
婴儿期 (infant age) ➢ 生后28天至满
1周岁 ➢ 体格发育迅速,
➢ 易患消化营养 及感染性疾病
编辑ppt
14
小儿各年龄分期
婴儿期 (infant age) ➢ 生后28天至满
1周岁 ➢ 体格发育迅速,
➢ 易患消化营养 及感染性疾病
编辑ppt
15
小儿各年龄分期

课件:儿科学绪论

课件:儿科学绪论

•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研究内容
1.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儿童疾病的临床诊治的理论和技术 3.疾病的预防措施
免疫接种 疾病筛查 知识普及教育 4.疾病康复的措施以及方法
二、 儿科学的特点
• • 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基本特点:
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 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 自身防护能力弱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
幼儿期 12岁
学前期 35岁
学龄期 612岁
青春期
生长速度减慢 心理发育进入 关键期
生长稳步增长 心理发育日益 成熟 免疫活跃
部分生长进入 青春期 心理发育成熟 免疫活跃生长第二高 Nhomakorabea 性发育
教育环境 营养 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免疫性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免疫性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早教:(生活习惯与能力、 定期体检 语言、性格、社交)预防事 每36月/次 故、合理营养
儿科学 绪论
目的和要求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一、儿科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
• 儿科学(pediatrics):是一门研究胎 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身心健 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
儿科学范围
• 1.范围:凡是涉及自胎儿至青春期健康和卫生的问 题都应属于儿科学的范围。 • 2.研究对象:胎儿到青春期的儿童(0~18岁)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各期儿童保健重点-1
年龄
生长特点
影响因素 保健重点
措施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 儿 期 112月
婴儿

医学课件 儿科学绪论

医学课件  儿科学绪论

评价方面:
发育水平 生长速度 匀称程度
29
四、生长相关其他系统发育
骨骼发育
头颅骨发育:
颅骨缝生后约3~4个月闭合 前囟生后最迟2岁闭合 后囟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
脊柱发育:反映脊椎骨的生长 长骨发育:骨化中心按顺序和部位有规律的出
现,反映长骨的生长发成熟程度。
30
左手腕X线片骨化中心出现时间与顺序
1岁时
46cm
1岁后超过头围
24
上臂围
经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绕臂一周为上臂围 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
发育水平,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
25
皮下脂肪
测量皮脂厚度反映皮下脂肪 测量部位:腹壁;背部
26
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头与身长比例:头长占身长比例在新生 儿为1/4;成人后为1/8
年龄 骨化中心名称
年龄 骨化中心名称
3 月 头状骨、钩骨 3.5~5岁 大、小多角骨
1岁
下挠骨骺
5~6岁
舟骨
2~2.5岁 三角骨
6~7岁
下尺骨骺
3岁
月骨
9~10岁
豆状骨
31
牙齿发育
4~10月出乳牙,13月后未出为异常,最 晚3岁出齐
一般先下后上,自前向后 6岁左右出第一恒磨牙,12岁第二恒磨牙 食物咀嚼利于牙齿生长
体型匀称:表示体型生长的比例关系 身材匀称:以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
比例表示,反映下肢的生长情况 指距与身高:指距略小于身高
27
青春期体格生长规律
生长的第二个高峰 明显性别差异,男孩晚于女孩2年 体重增长与身高平行
28
体格生长评价
资料分析方法:
均值离差法 百分位数法 标准差的离差法 中位数法

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

中西医临床儿科学第一章绪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特点:崭新时期 儿科古代四大证现状:痧、痘、惊、疳 多种重证的中医治疗现状:新生儿破伤风、乙脑、麻疹、小儿麻痹症、重证肺炎、病毒性肺炎、痢疾、急慢性肝炎、肾炎、哮喘、秋季腹泻等。
医学教学方面:
整理500多种古医籍
编写《中医儿科学》教材
成立中医院校,招收各层次学生
01.
02.
03.
重点医家:孙思邈—《千金方》60卷
“少小婴孺方”2卷列于卷首
小儿疾病分门别类:九门
《备急千金要方》列方325首,《千金翼方》载方75首,共列方400首----是我国最早的小儿杂病著作。
宋、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
01
特点:成立期
02
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最早痘疹专著
南宋刘肪《幼幼新书》40卷,宋代最大的儿科巨著。最早记载小儿虎口三关查看指纹的方法
03
重点医家:儿科之圣—宋•钱乙。其学术经验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系门人阎孝忠编辑撰成) 8点贡献: 1)对“变蒸论”的独特理解; 2)诊病6种脉; 3)创立五脏证治法则; 4)重视望诊,“面上症”、“目内症”; 5)对出疹性疾病的描述; 6)指出惊痫、急慢惊风的不同; 7)把“疳”列为脾胃病; 8)善于化裁古方
解剖结构的直观化
诊断技术的现代化
用药途径的直接化
危重急救的速效化
预防保健的规范化
三、西医儿科学的优势
复习思考题
简述西医儿科学的优势
第三小节
第三节 中西医儿科临床结合的切入点
01
02
03
04
05
病证结合,辨病病证
病因结合,审因求治
病机结合,阻截病势
机理互释,凭变立法

儿科学绪论

儿科学绪论

心理
儿童期心理、行为可塑性强, 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
二、临床医学特点
儿科系统划分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血液系统 肾脏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新生儿和儿童保健
二、临床医学特点
疾病种类 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疾病种类
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先天性: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性: 血友病 感染性:手足口病 肿瘤: 白血病
心理、行为、精神引导
第四节、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近代儿科学的建立 1926年协和医院从内科分设了儿科 40年代设立儿科,大城市,部分医院 1943年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出版 1947年第一届全国儿科学术交流会 南京 1950年《中华儿科杂志》 上海 创刊 2000年预防保健,营养指导 2005年基因诊断与治疗。
体重
反映儿童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 计算药量、补液量的依据。 出生体重:男3.3±0.4; 女3.2 ±0.4 kg (3kg) 生理性体重下降<3%~9% 生后头半年(1-6月)最快.
体重
<6月婴儿=出生体重(kg)+月龄×0.7 7~12月婴儿=6(kg)+月龄×0.25
>2岁 小儿体重=年龄×2 + 8(kg)
诸福棠(1899—1994)
中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部委员、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 协和医学院教授, 全国人大代表。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 1942年创建北京市私立儿童医院。 1943年主编《实用儿科学》 1950年在上海创刊《中华儿科杂志》
倡导“公慈勤和”的院训、院风
儿童不是成人的简单缩影 儿童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
选择题
胎儿期是指: A.受精后的39周

《儿科学医学绪论》课件

《儿科学医学绪论》课件

04
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家长在儿童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护士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
同促进儿童的健康。
儿科康复的概念与方法
康复目标
帮助儿童恢复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 返社会。
物理疗法
包括水疗、电刺激等,有助于改善肌肉功能 和血液循环。
作业疗法
通过手工艺、绘画等活动,提高儿童的动手 能力和认知水平。
心理疗法
详细描述
儿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 和民族的兴旺。因此,儿科学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儿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进步和完善。
详细描述
儿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世纪中叶,才真正形成了独立的儿科学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 科学不断进步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现代儿科学在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预防保健方 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保障儿童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素养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 养,包括良好的医德、医风、沟 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 素养。
职业发展
儿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包括学术研 究、临床实践、教育培训等方面 ,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 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PART 03
儿科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儿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之一,针对不同疾病和症状,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药物处方。
药物治疗过程中,家长需留意药物的 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儿科学绪论课件带习题-人卫版

儿科学绪论课件带习题-人卫版
●★儿科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解剖 儿童处于体格生长发育中,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
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不断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及大小也随年 龄增长而不同。 ●(2)功能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不同年龄 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 ●(3)病理 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甚至不同年龄的儿 童之间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都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8)诊断 儿童常不能准确表述病情,儿科医生除应认真听取 和分析外,同时必须详细询问、倾听家长陈述病史,有时必须亲 自观察病情。
●(9)治疗 综合治疗,重视护理和支持疗法。小儿用药剂量必 须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要重视液体出入量和液体疗法。
●(10)预后 儿童疾病往往来势凶猛,恢复也较快,后遗症少。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重要。
●(3)婴儿期 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为小儿生长 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高,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 育不够成熟完善,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失衡,容易发生各种 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4)幼儿期 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智能发育加速。 此期消化系统的功能仍不完善,适宜的喂养仍然是保持儿童正常 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此期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应注意防护。
第四节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儿童的医疗卫生事业非常 关心,卫生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WHO提出的《儿童疾病综 合管理方案》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有力地促进了 儿科事业的发展。
●1.哪项疾病除外,其他均属于我国“小儿四病”防治范围?(C) ●A.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肺结核 ●D.小儿肺炎 E.小儿腹泻病
国家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儿科学范围和任务。
2. 儿科学特点。
3. 小儿年龄分期。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各期特点。
难点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各期特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具准备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儿科学范围。
3. 试述各年龄分期及特点。
要求自学内容
儿科学发展与展望
教材及参考书
1.儿科学(第七版) 2.实用儿科学(吴瑞萍等主编)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时期,此期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做好预防接种、喂养等新生儿保健工作。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满7天。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受到威胁的重要时期。
(三)婴儿期:自胎儿娩出结扎脐带开始至1周岁前。生长发育最迅速时期,每日需要热量及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疾病抵抗力差,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教学网站网址
备注
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注解
一、儿科学范围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二)研究内容:
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2.儿童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治疗;
3.疾病预防,包括预防接种及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
4.儿童各种疾病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方法。
儿科学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3.病理:对同一种疾病,儿童和成人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差异较大。
4.免疫:婴幼儿免疫功能(非特异、体液及细胞免疫)低下,易发生感染,预防接种尤为重要。
5.心理:儿童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正确引导,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和行为习惯。
(二)临床医学:
1.疾病种类:成人与儿童不同,不同年龄儿童疾病种类不同。
(四)幼儿期:1周岁至满3岁前。语言迅速发展时期,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易发生意外伤害及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
(五)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入小学前。智能发育增快、理解能力及模仿能力增强。仍可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并易患免疫性疾病,如肾炎。
(六)学龄期:自入小学(6-7岁)至青春期前,体格生长速度相对减慢,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加强眼齿保健,防治精神、情绪和行为等方面问题。
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儿科学(绪论)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儿科学
教师及职称
孙亮副教授
授课内容
儿科学绪论
学时数
1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
上课学期
2013-2014第一学期
授课对象
09级临床医学
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3.掌握各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七)青春期:10-20岁,体格生长发育出现第二次高峰,生殖系统发育渐成熟。应加强青春期心理、行为及性方面保健工作。
教案撰写教师
孙亮 副教授
撰写日期
2013.8.20
教研室主任意见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2.临床表现:小年龄儿童临床表现特异性差、变化快。
3.诊断:准确体检、发病年龄、季节及流行病学有助于诊断,不同年龄检查正常值不同。
4.治疗:综合治疗(疾病及并发症),药物治疗及支持治疗,药物根据年龄及体重计算。
5.预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6.预防:急性传染病可预防接种。
三、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分三期:妊娠早期:12周,胎儿发育关键时期,各组织器官形成阶段,若受到感染、射线等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先天畸形。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胎儿体格生长,各器官迅速发育,功能日渐成熟,肺泡发育基本完善。妊娠后期:29周至40周,以肌肉和脂肪增长为主,体重增加迅速。
二、儿科学特点
基本特点: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非常大,对健康状况评价及疾病临床诊断不能单用一个标准;对疾病造成损伤恢复能力较强;自身防护能力较弱,如不及时干预和康复治疗,可能影响一生。
(一)基础医学:
1.解剖:身体各部位、比例及内脏位置随年龄增长而不同。
2. 机能:各系统器官机能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