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章节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物质世界

合集下载

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一) 科目:高二政治撰写人:李娜审核:高中政治组时间:2011年8月30日 学习目标 1、理解从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两方面,列举实例,说明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2、结合基本史实,阐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3、通过阐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重难点:物质概念的理解 【知识链接】我们的世界由自然界和社会构成,但是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两者都有一个共性——二者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客观的,如何理解二者的客观性,即是第一节两框所要学的。

一、基础知识梳理 首先,自然界先于而存在。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 (课文如何论证此论点?) 自然界的存在 2.综上所述, 与发展是客观的 其次,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也 为转移。

(课文如何论证?) 首先,社会是的必然结果。

(课文如何论证此论点?) 其次,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是客观的。

社会的存在 (课文如何论证此论点?注意论证的逻辑方式) 与发展史客观的 再次,支配社会发展的是客观的。

(此规律具体是指?)物质的概念:二、课堂检测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已经进入同步建设阶段。

据此回答1-2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

这一事实说明 ( )A 、人们能够有意识的利用自然物B 、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C 、世界观支配着方法论D 、各种神创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人类能够通过一定的手续,实现跨地区调水,优化水资源配置,但水的存在以及水的各种属性,水的流动规律,都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A 、人类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改造自然界B 、人类只能等待自然界的恩赐C 、人们的活动决定着自然界的发展方向D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3、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和抑制这种无性繁殖技术——克隆技术,培育出了克隆羊等克隆动物。

高二政治上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课件 人教版

高二政治上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课件 人教版

本节的重点是人类产生以后对自然界客观性 的论述,以及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 的”中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式与发展 是客观的”的论述。对于在人类产生以后, 自然界是客观的,教材从人们利用自然物和 改造自然物两个方面迚行了论证:从人们利 用自然物看,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觃律,而自然物及其属 性和觃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 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觃律去有意识地利用 自然物;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人们在意 识指导下改造自然物,无非是在解决这样几 个问题:改造哪个自然物?把这样的自然物 改造成什么样的“人工物”?怎么迚行这一 改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承认自然物 的存在。自然物的属性。
历史上经人们改造后的几种自然物:
自然物变化发展的觃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只有以自然物的客观性为前提、为基础, 才能产生某种意愿,也只有符合自然物质客 观性的意愿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再迚一步来 看,能不能改造不了决定作用。对于“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教材是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迚行了论证: 从生产力角度看,第一,各个时代生产力的 发展,归根到底受当时经济条件和其它历史 条件的决定性制约。第二,人们创造新的生 产力,要遵循自然觃律和经济觃律,受这些 觃律的决定性制约。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是 由诸多客观因素决定的。从生产关系角度看, 由于生产关系的选择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情况决定的,所以也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具有客观必然性。这一逻辑推理过程, 可以图示如下:
五、模拟试题
• 1. 下列对世观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C A. 它是对世界各个领域观点的总和 B. 它是对整个世界的系统的科学的论断 C. 它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D. 它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教案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教案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教案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教案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从容说课第一,第一节讲述世界的本原、本质问题。

承认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既是一般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

它包括两个框题,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先讲述自然界的客观性,再讲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第一节讲述的是它的第一方面,即物质与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

第一节的思路不是消极地叙述自然与社会的客观性,而是在指出意识对自然和社会发生作用的同时,说明世界的客观性。

尤其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哲学,好像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新奇、茫然,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讲究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他爱学,打好基础。

第二,第一框题的根本内容是,论述自然界的客观性。

在教学方法上,在利用三大起源的科学材料说明“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时渗透了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对于“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这一教学重、难点,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根据事例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客观性”,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

能力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听取教师讲解和议论等途径,学习哲学理论对事例分析的方法,从而体会怎样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的思维。

觉悟方面旗帜鲜明地进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特别是“以改造自然物”来看。

●教学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们既然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物的形态、属性,这和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否矛盾。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为辅,交叉使用讲解、谈话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人类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什么?[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教版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第二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二重点、难点:1 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第一框的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来说,突出这一点才能显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的性质。

第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人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其基础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服从自然规律,这正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客观的”是第二框的学习重点。

这是因为:第一,这对说明社会的客观性最为重要;第二,这一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2 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第一框的难点。

难就难在理解这一观点需要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而初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者目前尚不具备此种能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以及对“物质”概念的把握是第二框的学习难点。

前者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自身与自然相处的一种能力,言其客观性则难以接受。

后者是因为“物质”概念的哲学意义极为抽象,而学生通常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用具体的形态来认识“物质”的,这显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相去甚远。

三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运用“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懂得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第二框:识记“物质”概念并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性的解释,明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二)学习提纲:第一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②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腐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第二课时)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第二课时)

第二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从容说课第一,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上个框题讲了自然界的客观性,本框题的根本内容就是要论述社会的客观性。

第二,关于问题的引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提问,由学生自述“社会与自然界的不同点”;由此教师指明“困惑”所在,而后讲解就在于“解惑”。

第三,对“社会客观性”的第二、三个论证,在讲述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历史、经济知识并结合图示法,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第四,物质和意识是一对哲学范畴,范畴总是成对的,给某一范畴下定义,可以用和它相对应的另一范畴的关系来定义。

所以,要注意在关系中把握概念,弄清关系是对概念理解的深化。

第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物质概念,理解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哲学理论对事例分析的方法,从而体会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的思维。

觉悟方面结合生产方式客观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初步明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重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是教学重点。

这一观点对于说明社会的客观性最为紧要。

●教学难点“物质概念”是教学难点。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且容易把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教学方法谈话法与讲述法相结合。

在讲述过程中利用学生学过的历史、经济知识时尽量用谈话法,分析本框题的内容主要以讲述法为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谈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生]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师]那要说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先证明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否充分?[生]只证明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不够的,还需要证明社会的客观性。

[师]对。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说明的问题。

[讲授新课](随即板书框题)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板书)[生]我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可能是客观的。

一章节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物质世界

一章节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物质世界

例题2:
“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 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生物 遗传性发生变异。我国利用这一方法成功地 进行了水稻等生物物种改良。据此回答:
(1)“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前提是( B ) A.要掌握高科技知识 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 C.有意识地改造自身属性和变化规律 D.人所消费的时间和劳动
2020/2/3
一.知识要点
•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 社会的存在发展客观的 •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物质的科学含义
2020/2/3
二.知识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自然界的
存在发展
整个世 是客观的
人类产生前
自然界先于 人和人的意
识而存在
物 质
界是客 观存在 的物质 社会的存
人类产生后 利用、改造自
2020/2/3
(4)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 实在性。 (5)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2020/2/3
(5)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 学中物质概念的关系: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 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 征,而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则概括 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 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2020/2/3
第二,人要命令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人类有 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 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2020/2/3
例题1:
材料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 对她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 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成果,但是在 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的影 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 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夫物未死,精神依赖形体,故能变化,与人交通;已死, 形体坏烂,精神散亡,无所复依,不能变化。” ——王充:《论死》Fra bibliotek颠覆上帝
• 约翰福音——神(真主)是个灵,没有性 别。
• 上帝造人(亚当、夏娃) • 诺亚方舟 • 罪恶树和生命树
• ……
庄子论道
“庄子妻死,惠施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 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 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 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 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 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 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 而哭之,自觉得不通乎命,故止也。’”
你能够不醒来
可能 你将永远不能醒来……
;王者荣耀秒杀辅助 王者荣耀秒杀挂 / 王者荣耀辅助软件 王者荣耀辅助工具 ;
什么可赌の?"根汉笑道:"在下有幸得到壹枚斗战神丹,不知可否做为赌注?""斗战神丹..."湖中圣人发出壹丝微讶の声音,随即笑道,"你想要本圣の什么东西?""通域石..."(正文第壹六七十四部分湖中圣人)第壹六七十五部分打赌闯法阵第壹千六百七十五部分"你为何懂得通域石?"听到通域石の名 字,湖中圣人这时才有些正视起来.更新最快最稳定)搜索15;1看書你就懂得.通域石,是壹种荒古时期才有の神石,失传已经不懂得多少年了,目前这个时代懂得通域石の人屈指可数,就算是壹些圣人恐怕也不知晓这种东西の存在.根汉站在第三道法阵之外,咧嘴笑道:"但是是壹块通域石而已,怎么?圣人 舍不得?""哼!口气倒不小!"湖中圣人冷笑道,"壹块通域石の价值,可比壹百攻

唯物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唯物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教学案盐城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运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二、预习导读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3、无论是利用自然物,还是改造自然物,其基础、前提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

三、解疑释惑自然界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不是说人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人类面对大自然,不甘于等待自然的恩赐,总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地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但是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时,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尊重客观规律,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四、热点点击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十二月发表的报告,二0 0五年的气候变化创下一系列之“最”:这一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北极圈冰层融化最剧烈、大西洋飓风最肆虐、加勒比海域水温最高。

此外,二0 0五年还是亚马孙河流域几十年来最干涸的一年,其干旱程度比上世纪任何时候都要剧烈。

虽然造成上述现象的成因中有自然规律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种种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是引发这些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

五、巩固练习:不定项选择题:1.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承认社会的客观性C.承认世界的本质D.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唯物主义者认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因有的规律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和变化过程,组成地球和其他天体的化学元素是相同的,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神居住的“天国”,当然也不存在什么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

这表明A.人的意识先于自然界而存在B.天体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C.自然界是物质的D.天体的形成是神的意志的产物3.太阳能是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能源之一,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
存在的物质世界
复习

2021/2/2
1
一.知识要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的存在发展客观的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科学含义
2021/2/2
2
二.知识系统
自然界的
存在发展
整个世 是客观的
人类产生前
自然界先于 人和人的意
识而存在
物 质
界是客 观存在 的物质 社会的存
D.人所消费的时间和劳动
2021/2/2
11
(2)“人工诱变”的成功说明了(B )
A.人们改造自然物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增强
B.人们可以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物
C.新物种的产生,说明有些东西已经成为
意识的产物
D.新物种的产生决定科技进步和人的意志
(3)“人工诱变”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
A.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正确发挥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当地的居民, 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 这些地方竟因此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2021/2/2
5
材料二:
北朝鲜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开辟
土地推行了一项砍伐森林政策。结果导致破 坏性极大的水灾。水灾造成稻米和玉米产量 下降。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北朝鲜粮食产量 降低了60%连年不断的饥荒造成了成千上万的 人饿死。据联合国估计,这个国家2320万人 口中,有57%的人营养不良。
10
例题2:
“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 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生物 遗传性发生变异。我国利用这一方法成功地 进行了水稻等生物物种改良。据此回答:
(1)“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前提是( B )
A.要掌握高科技知识
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
C.有意识地改造自身属性和变化规律
人类产生后 利用、改造自
然的前提和基
产生
础是
世界 在发展是 基础 物质资料的
客观的
生产方式
支配规律
2021/2/2
3
三.重点难点提示
❖ 难点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内容: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理解:第一,人不是自然界的奴隶。有意识利用 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界索取,是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
2021/2/2
8
(4)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 实在性。 (5)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2021/2/2
9
(5)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 学中物质概念的关系: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
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 征,而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则概括 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 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2021/2/2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 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
2021/2/2
6
答案:
(1) 恩格斯在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 展的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 重强调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 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自然和服从自然规 律,保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2) 构成自然界的各种要素是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的,是客观的。盲目地征服自然,无视自然 的客观性,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题中的事例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在改造和利用自 然的同时,一定要尊重自然和服从自然规律,走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人要命令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人类有 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 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2021/2/2
4
例题1:
材料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 对她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 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成果,但是在 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的影 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A )
B.是否认识到人的精神力量是无法战胜的
C.是否正确地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认识到人类社会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
2021/2/2
12
(4)生物育种运用“人工诱变”的新方法,启示
我们
(C )
A.应改变规律,推陈出新
B.应大胆想象,推翻现成结论
C.应解放思想,创造性思维
D.应不断创新,否定历史
2021/2/2
13
2021/2/2
7
难点2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1)内涵:一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二是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
(2)外延:万事万物
(3)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 括,作为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 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 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物质和物 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 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