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二章考试必背知识点(人教版)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总结整理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是什么?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总结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简单来说,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次/秒,也叫赫兹,符号是Hz。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强弱。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注意: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5、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波。

注意: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打印版本文档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归纳的打印版,旨在帮助同学们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与巩固。

一、力和速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矢量表示,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分类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等效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成若干个分力。

4.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通常用标量表示,单位为米每秒(m/s)。

5.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平均值,瞬时速度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二、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在没有合外力作用时,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惯性与质量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也较大。

3.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汽车刹车时乘客的身体向前倾斜。

三、牛顿第二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其中 F 为物体所受合外力,m 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3. 加速度的方向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四、力的作用和加速度1. 作用力引起物体的加速度力的作用会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2. 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给定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物体的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

3. 物体间力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关系给定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这些是本章内容的知识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向老师请教。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章知识全解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章知识全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章知识全解牛顿第一定律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练习:1、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宇宙飞船将()A.立即静止 B.减速飞行 C.加速飞行 D.匀速飞行2、小冬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如果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A.立即停止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继续做圆周运动 D.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3、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物体立即停下来B.物体继续做曲线运动C.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将改变运动方向4、对于物体的惯性,下列正确说法是 [ ]A.物体在静止时难于推动,说明静止物体的惯性大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易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大时比速度小时惯性大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得也越快,这说明物体在受力大时惯性变小D.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具有的,与物体的静止、速度及受力无关,它是物体自身属性5、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车没有惯性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C.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D.百米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6、以下现象利用惯性知识的是:A.洗衣机将衣服甩干B.奔跑时被脚下的石头绊倒C.打篮球时投球入篮筐D.上车后,请扶好把手7、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身体突然向前倾,这可能是由于汽车A突然减速前进 B突然加速前进C向前行驶时突然刹车 D突然启动前进8、一架匀速飞行的战斗机,为能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则投弹的位置是()A.在目标的正上方B.在飞抵目标之前C.在飞抵目标之后D.在目标的正上方,但离目标距离近些9、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使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以后,撤去外力,物体将不断地继续运动下去,原因是()A.物体仍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物体具有惯性,无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C.由于运动较快,受周围气流推动D.由于质量小,速度不易减小10、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B.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比如说行驶中的汽车,只要把发动机关闭,车马上就停下了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1、在一艘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轮船上,一小孩脸朝船行驶的方向坐在座位上,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落下时()A.落在小孩的前面; B.落在小孩的后面;C.落在小孩的手里; D.无法确定.12、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对跳远运动员来说()A.向西跳跳得最远B.向东跳跳得最远C.向任何方向跳都一样D.以上说法都不对13、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以10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某一个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这个重物将()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C.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D.以上说法都不对14、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12-5-4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①列车突然向右启动②列车突然向左启动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③D.②或④15、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液体中有气泡,如图所示,当车向前启动时,气泡将向_________运动,刹车时,气泡将向_________运动,其原因是_________具有惯性。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 2 3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 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0.1 s。

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2.声音的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有关。

3)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因素有关。

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研究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3) 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侵入。

02 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特征概念影响因素描述术语实例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音、低音钢琴发出的高音和低音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响亮、轻声演唱者发出的高音和低音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回响、清澈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2.乐音与噪声区别物理学界定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波形图联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男高音和女低音是声音的两种基本类型,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复习和总结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复习和总结课件

解析:向瓶子内吹气时瓶中空气柱振动 发声,第一个瓶内水量较少,瓶中空气柱最 长,故振动频率最慢、音调最低,随着瓶内 水柱的升高,空气柱的长度越来越短,空气 柱振动的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 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倒满了,这是 因为__水__快__倒__满__时__发__出__声__音__的__音__调__较__高______.
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超声波产生的振动 比可闻声更强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列现象表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D ) A.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 × 只能表明声 B.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 能传递信息 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昆虫的位置和速度 ×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 会破裂出血 √ 要使人耳鼓膜破裂需要具大的能量,
知识点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物体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 的音色也不同。
如下图,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 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B )
解析: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振 动波形越密集说明其振动频率越大.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
声音的传播情势:在介质中以声波的情势传播
声速:声在每秒钟内传播的距离,跟介质的种
1.声音的产
类和温度有关
生与传播
声 现 象
我们怎样 听到声音
途径一: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听小 骨等组织振动→听觉神经 →大脑→感知声音
途径二: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
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音的利用(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音的利用(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声的利用是声现象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声现象重要内容,声的利用和生活联系紧密。

在中考题中,声的利用有关问题出现频率也较高。

在声的利用考题中,主要考察方向是声音传递信息、声音传递能量两个方面。

1.在声音传递信息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有:B超利用B型超声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成像原理,利用声音反射测距,听诊器利用声音信号诊病,蝙蝠利用超声辨别物体和障碍物,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测距,听声辨识人或物,利用超声波探伤等。

2.在声音传递能量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考题内容有:利用超声波碎石为病人治病,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污物,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等。

3.在有关声现象考题中,出现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题目出现也较多,但以此考点作为单独一个题目的不多,更多的是与声现象其他考点结合。

只要考生熟悉以上常见现即可很好地回答对此知识点的考查。

~2分之间(一般出现一两个相关知识点)。

无论是哪类题型,声的利用考题一般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相结合,平时多积累生活知识对于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5.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声音传递信息◆典例一:(2016•某某)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C.房间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析】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大,故A错;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会改变小提琴振动频率,即音调,不是音色,故B错;房间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防止噪声传入房间,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故C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人、动物——声带振动
打击乐器——鼓面、锣面振动
弦乐器——琴弦振动
管乐器笛子等——空气柱振动
炮仗、气球爆炸——空气振动
水流声、煮开水水声——水振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及真空中速度为0m/s
【除了地球以外的环境,都是真空环境,都不能传播声音】
知识点三:声音的速度——声速
1、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
①介质的种类
②介质的温度
2、两个规律:
▲不同介质,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15°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知识点四:回声及回声测距
➢ 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时,可以区分开回声和原声 ➢ 如果小于0.1s ,无法区分,此时回声能加强原声
S 回
听到回声你与山的距离

声音
船行距离 S 船
s 距离
你与山的距离

声音
声音
s 声 = 2 s 距离
听到回声时 s 回= 1/2 (s 声 - s 船)
发出声音时 s 发= 1/2 (s 声 + s 船)
s 声=v 声t 声音走过的距离 s 距离=1/2 s 声=1/2v 声t
发出声音你与山的距离
S 发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特性①——音色
▲影响因素: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关键词:辨别声音(分辨不同的人、动物或乐器)
闻其声而知其人
模仿秀者模仿的就是音色
清脆悦耳、声音嘈杂
▲波形图:波的形状不同
知识点二:特性②——音调
▲影响因素:频率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
◎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字母:f
◎单位:赫兹H z
▲关键词:长短(振动部分长度)
粗细(梳子的粗细、声音的粗细)
松紧(琴弦松紧程度)
慢快(振动的快慢)
◎男、女高音,男女低音
◎男生声音低沉,女生声音尖细(声音的粗细) ◎A 大调、C 小调、1 2 3 4 5 ◎惊声尖叫、低声闷响
▲波形图:波形的疏密程度不同(横看)
知识点三:特性③——响度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 ①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 ②与发声体的远近 ▲关键词 ◎生活中的音量
◎轻敲、重敲,用大小不同的力度 ◎距离声源的远近
◎震耳欲聋、不敢高声语、低声呢喃(音量的高低)
◎声音越到远处越分散,使用扩音器、医生用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t
t


▲波形图:波形的高低不同(竖看)
振幅小
振幅大
2.3声的利用——知识点必记
姓名: 完成情况:
知识点一:声的分类
知识点二: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没有引起其他物体变化,或者对其他物体造成伤害)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 雷声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通过雷声,我们得到了一个信息大雨)
✓ 医生通过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了解器官工作情况
✓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2、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 导航能力——回声定位:蝙蝠,倒车雷达,声呐
✓ 穿透能力——超声波诊断仪(B 超) ,超声波探伤仪探测金属内部缺陷,超声波测速仪,超声波测厚仪
▲3、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 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
✓ 可以预测火山、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知识点三: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引起其他物体变化,或者对其他物体造成伤害)
▲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雷声震耳欲聋
(雷声音很大,对我们的耳朵造成了一些伤害)
✓在声波的作用下,烛焰摇晃,甚至熄灭(对烛焰造成一定的伤害)
▲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破碎”能力——超声波碎结石(造成伤害:结石粉碎),
超声波清洗机(造成伤害:污垢破碎),
超声波加湿器(造成伤害:水碎成小雾滴)
▲3、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次声波能量大,传播距离远)
✓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可以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房屋倒塌等。

✓次声波武器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点必记
姓名:完成情况:知识点一:噪声
两种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
噪声是指:发声体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难听,刺耳的声音)
乐音波形
噪声波形
▲从环保角度(主要从环保角度考虑噪声)
噪声是指:①妨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②干扰了我们要听的声音
知识点二:噪声的强弱等级
▲噪声的单位:分贝d B(响度)
▲噪声强弱的三条界限
①保护听力不超过90d B
②保证工作与学习不超过70d B
③保证休息和睡眠不超过50d B
知识点三: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人听到声音的三个阶段 △减弱噪声途径
①声源——振动产生声音 ●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减弱噪声产生(消声)
②传播过程——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 ◆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吸声、隔声)
③人耳——引起听觉听到声音 ■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隔声)
特别注意:噪声监测装置——对减弱噪声毫无任何影响
只用来监测噪声的强弱
●禁止鸣笛,
●摩托车、无声手枪的消声器, ●降低音量
◆隔音板、隔音墙, ◆植树造林, ◆关门关窗, ◆双层真空玻璃
■戴耳塞、耳罩, ■防噪声头盔, ■赛棉球, ■捂耳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