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名数的改写
四年级数学名数改写教案

四年级数学名数改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名数改写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名数改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度、面积、体积的名数改写方法。
难点:名学生灵活运用名数改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校园风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1.长度单位的名数改写(1)教师展示一张长度为10米的绳子,提问:如何将10米改写成以分米为单位的名数?(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0米=100分米。
2.面积单位的名数改写(1)教师展示一张面积为10平方米的方形纸,提问:如何将10平方米改写成以平方分米为单位的名数?(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0平方米=1000平方分米。
3.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1)教师展示一个体积为10立方米的立方体,提问:如何将10立方米改写成以立方分米为单位的名数?(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0立方米=10000立方分米。
4.名数改写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道题目:小明家的客厅长4米,宽3米,高2.5米,求客厅的体积。
(2)学生运用名数改写方法,将单位统一为立方米,计算客厅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错误原因。
(四)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名数改写例子,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2.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名数改写,并能够解释改写过程中的数学逻辑。
教学难点:1.学生在转换不同单位时,对进率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名数改写,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1.教师展示一幅校园风光图,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这幅图中找到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吗?”2.学生踊跃回答:“老师,我看到操场的长度是以米为单位!”“老师,教室的面积是用平方米表示的!”“我还看到了一个立方米的储物柜!”(二)探究新知1.长度单位的名数改写教师展示10米的绳子,问:“如果我要告诉你们这根绳子的长度是分米,会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应该是100分米,因为1米等于10分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根底上,会进展简单的名数改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纯熟的进展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教学难点纯熟的进展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第一课时课题: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
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
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
小学四年级名数的改写教案

名数的改写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教学难点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填空:1米=( )厘米 1公顷=( )平方米1时=( )分 1吨=( )千克2.导入:【演示动画“名数的产生”】他们俩到底谁高?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做个裁判呢?好,老师一起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哪些特点?(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教师明确指出: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3)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2.教学例1.(1)出示例1 3米=( )厘米教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3米是多少厘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想的?教师说明: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让学生举出几个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例子.(2)教师出示2吨50千克=( )千克教师设问:这几道题目与上面的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确:首先把2吨变换成千克数,因为1吨等于1000千克,所以2吨=1000×2=2000千克,再加50千克,就等于2050千克.(3)4千米180米=( )米 7米6厘米=( )厘米补充:5平方米2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5时30分=( )分 3日12时=( )时(4)引导学生总结: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3.教学例2.出示例2: 5000平方米=( )公顷375分=( )时( )分(1)引导学生观察:从这两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提问:低级单位的名数能否转化为高级单位的名数呢?小组讨论交流:应该怎样改写?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说明:①因为1000平方米=1公顷,50000平方米有几个10000平方米,所以5000÷10000=5公顷,就是把平方米改写成化顷数,要除以进率10000.50000平方米=5公顷.②因为1时=60分,375分中有几个60分就是几时,就是用375除以60,商6余15,所以375分改写成几时几分,要除以进率60.375分=6时15分.同桌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让学生举出几个由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例子.教师归纳方法: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2)练一练6090克=( )千克( )克 420时=( )日( )时490秒=( )分( )秒 2040毫米=( )米( )厘米4.引导学生概括名数改写的方法.三、巩固练习.1.刚才这两个小朋友谁说得对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说明吗?2.18平方米=( )平方分米 6米45厘米=( )厘米5千米300米=( )米 3时20分=( )分2千克80克=( )克 2日16时=( )时120000平方米=( )公顷 7600千克=( )吨( )千克1070毫米=( )米( )厘米 3004米=( )千米( )米4000公顷=( )平方千米 678秒=( )分( )秒50个月=( )年( )个月2.比较大小.2小时15分○215分 3米5厘米○350厘米 49千克○4090克7米20厘米○720厘米 3吨○300千克 184时○7日10时3.解答下面题目.(1)4辆卡车共运了8吨400千克的货物,平均每辆卡车运多少货物?(2)王刚从家到图书馆用了1小时10分,他行了4千米200米,他平均每分钟行了多少米?(3)一根绳子用去了3米5厘米后,剩下的比用去的2倍多4分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3.还有什么疑问?4.刚才这两个小朋友到底谁重呢?30.4千克与32千克哪个更重?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将继续学习.●五、布置作业.1.一种播种机的宽度是4米.用拖拉机牵引,每小时行5千米,可以播种多少公顷?2.每人每天大约吃食盐6克.一个食堂有240人吃饭,一个月(按30天计算)大约需要食盐多少千克?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亿以内数的改写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亿以内数的改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亿以内数的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内容1. 亿以内数的概念2. 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3. 亿以内数的改写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2. 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改写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亿以内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亿以内数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亿以内数的规律。
(2)讲解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
(3)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进行计算。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资源略九、教学进度安排略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改写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品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名数的改写》教案

《名数的改写》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能够将高级单位的名数转换为低级单位的名数,或将低级单位的名数转换为高级单位的名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名数的改写方法。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名数的改写方法。
2. 运用名数的改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名数的改写方法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准确地改写名数。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例和练习题。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名数的改写概念。
2.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名数改写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名数的改写方法,示例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名数的改写。
环节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名数的改写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环节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名数的改写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名数的改写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搜集生活中的名数改写问题,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名数改写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名数改写方法,以及改写结果的准确性。
3. 评价学生在课堂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学习方面的表现,鼓励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名数的改写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名数的改写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名数的改写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教学难点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填空:1米=()厘米1公顷=()平方米1时=()分1吨=()千克2.导入:【演示动画“名数的产生”】他们俩到底谁高?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做个裁判呢?好,老师一起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哪些特点?(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教师明确指出: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3)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2.教学例1.(1)出示例1 3米=()厘米教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3米是多少厘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想的?教师说明: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让学生举出几个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例子.(2)教师出示2吨50千克=()千克教师设问:这几道题目与上面的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确:首先把2吨变换成千克数,因为1吨等于1000千克,所以2吨=1000×2=2000千克,再加50千克,就等于2050千克.(3)4千米180米=()米7米6厘米=()厘米补充:5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5时30分=()分3日12时=()时(4)引导学生总结: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3.教学例2.出示例2:5000平方米=()公顷375分=()时()分(1)引导学生观察:从这两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提问:低级单位的名数能否转化为高级单位的名数呢?小组讨论交流:应该怎样改写?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说明:①因为1000平方米=1公顷,50000平方米有几个10000平方米,所以5000÷10000=5公顷,就是把平方米改写成化顷数,要除以进率10000.50000平方米=5公顷.②因为1时=60分,375分中有几个60分就是几时,就是用375除以60,商6余15,所以375分改写成几时几分,要除以进率60.375分=6时15分.同桌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让学生举出几个由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例子.教师归纳方法: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2)练一练6090克=()千克()克420时=()日()时490秒=()分()秒2040毫米=()米()厘米4.引导学生概括名数改写的方法.三、巩固练习.1.刚才这两个小朋友谁说得对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说明吗?2.18平方米=()平方分米6米45厘米=()厘米5千米300米=()米3时20分=()分2千克80克=()克2日16时=()时120000平方米=()公顷7600千克=()吨()千克1070毫米=()米()厘米3004米=()千米()米4000公顷=()平方千米678秒=()分()秒50个月=()年()个月2.比较大小.2小时15分○215分3米5厘米○350厘米49千克○4090克7米20厘米○720厘米3吨○300千克184时○7日10时3.解答下面题目.(1)4辆卡车共运了8吨400千克的货物,平均每辆卡车运多少货物?(2)王刚从家到图书馆用了1小时10分,他行了4千米200米,他平均每分钟行了多少米?(3)一根绳子用去了3米5厘米后,剩下的比用去的2倍多4分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3.还有什么疑问?4.刚才这两个小朋友到底谁重呢?30.4千克与32千克哪个更重?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将继续学习.五、布置作业.1.一种播种机的宽度是4米.用拖拉机牵引,每小时行5千米,可以播种多少公顷?2.每人每天大约吃食盐6克.一个食堂有240人吃饭,一个月(按30天计算)大约需要食盐多少千克?。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_名数的改写

《名数的改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2、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高级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互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难点: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教学方法:利用观察归纳总结,最后强化步骤,在通过练习,以达到强调重点的目的。
难点突破: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老师总结,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具准备:课件、探究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简单的单位换算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换算方法,回顾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前的数字乘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前的数字除以进率2.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3.引出本节课课题《名数的改写》思考:针对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有什么想学习的?通过学生质疑,总结本节课学习目标:(1)理解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的含义(2)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3)熟练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进行名数的改写目的:通过复习解决本节课知识所需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观察发现,认识名数1.出示搜集的生活中的数据课桌的高度是 70厘米一袋面粉的重量是 10千克一本漫画书的价格是 9.8元小明的身高是 1米30厘米黑板的面积大约是 2.5平方米小丽的体温是 36.5度一块蛋糕的售价是 4元2角2.观察发现数据的特点,认识名数像以上都是由数字+单位名称的形式表示的数据叫作名数3.将名数分类,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4.评价任务:前后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复名数,分别举一个例子5.完成学习自评知道名数、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的含义能举出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相应的例子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
《名数的改写》教案

《名数的改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能够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以及将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让学生能够运用名数的改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能够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以及将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能够运用名数的改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名数改写的原理和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名数改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课件练习题2. 学生准备: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学生应了解名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名数的改写,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名数进行改写。
2. 讲解名数的改写方法:通过PPT课件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讲解如何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以及如何将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名数改写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名数的改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一些名数改写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名数的改写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名数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名数改写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名数改写的知识点。
2. 强调名数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名数的改
写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1米=( )厘米1公顷=( )平方米
1时=( )分1吨=( )千克
2.导入:【演示动画“名数的产生”】他们俩到底谁高?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做个裁判呢?好,老师一起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的1米30厘米,125
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哪些特点?(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
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教师明确指出: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3)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3米=( )厘米
教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米是多少厘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说明: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
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
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让学生举出几个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例子.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教师出示2吨50千克=( )千克
教师设问:这几道题目与上面的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