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4—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14—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月考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汤因比说:“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

”可见作者认为A.历史作品都带有主观性B.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精神C.历史本身不具有客观性D.历史学家应该带着偏见研究历史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墨家的思想基础3.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5.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6.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7.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

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2.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圜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

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C.货币体制混乱阻碍国家统一 D.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3.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

下表是刻石部分内容。

据此可知,秦朝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4. 北齐时,马敬德“将举孝廉,固辞不就,乃诣州求举秀才。

举秀才例取文士,州将以其纯儒,无意推荐。

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

”这表明当时()A. 九品中正制得以普遍推行B. 举孝廉是入仕的首选途径C. 选官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D. 考试已成为选官主要方式5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

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

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湖南省武冈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

湖南省武冈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

武冈二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理)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2.《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3.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 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不应分类别4.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 ) 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B.维护奴隶制度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 D.主张“百家争鸣”5.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7.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制天命而用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 )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C.“三纲五常”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9.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 )A.儒家、墨家 B.道家、法家 C.法家、儒家 D.道家、儒家10.“少治《春秋》…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1-20小题所有考生都做,21-30小题由492-496班同学做,31-40小题由497-503班同学做,请按规定答题。

全部做者以0分处理)1、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DNA复制过程中,此现象可用于诱变育种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来的个体是三倍体解析:杂交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由花粉发育来的植株是单倍体。

答案:A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诱变育种不能够改变基因结构,且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可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C.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D.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不利,但其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3、下列关于育种方法及其所利用的原理、采用的主要技术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基因重组——物理射线或化学诱变剂处理B.多倍体育种——基因重组——秋水仙素处理C.基因工程育种——基因突变——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D.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解析: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基因工程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D4、下列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解析:把控制动物蛋白合成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并使其在植物体内表达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答案:C5、如图为育种工作者培育作物新品种的部分过程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B.c过程所依据的变异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c过程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D.b过程可采用的方法是连续自交解析:通过a过程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因此c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的不是萌发的种子。

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14-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附答案)

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14-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礼乐制2、“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商王朝的发展C、西周的强盛D、夏朝的建立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井田制D、行省制4、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5、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2006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回大陆时参拜了连氏宗祠。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我国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选官制6、右图是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周时期B、隋唐时期C、元朝D、清朝7、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大哥B、二哥C、三哥D、四哥8、秦朝中央官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A、太尉B、丞相C、参知政事D、御史大夫9、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

这一制度形成于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10、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11、三省六部制度确立于A、秦朝B、汉朝C、隋唐D、元朝12、我国行省制度最早开始于A、唐朝B、元朝C、宋朝D、明朝13、我国历史上首创“以内制外,以小制大”监察机构,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者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宋太祖D、明太祖14、“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机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A、顺治年间B、雍正年间C、乾隆年间D、道光年间15、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对西方社会发展中的最大贡献是A、民主的制度B、自由的传统C、法律的建设D、国家的统一16、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最能起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措施是A、建立十个地区部落B、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C、废除债奴制D、建立评审法庭17、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18、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创立陶片放逐法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C、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利19、古希腊的雅典首席将军伯利克里指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

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 分量:100分一、选择题(4分/个,共48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质子是元电荷B.带电体所带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C.点电荷一定是带电量很少的带电体D.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的内部可能有净电荷 2、两个点电荷相距为L,带电量均为q,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现把距离增大为2L ,电量均增为2q,则静电力为 ( B ) A.2F B.F C.F/2 D .F/43、两个带电球的球心相距L,带电量的绝对值均为Q,由库仑定律公式计算得的作用力F=KQ 2/L 2,两个球的实际作用力为F ’,则F 与F ’的大小关系是 (C ) A.F>F ’ B.F<F ’ C.F=F ’ D.无法确定4、如图,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直电场线,一电子从a 点由静止释放,它将沿直线向b 点运动,则可判断 ( CD )A .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B .场强E a 一定小于E bC .电子具有的电势能E Pa 一定大于E PbD .两点的电势φa 一定低于φb 5、关于U AB =qW AB和W AB = qU AB 的理解,正确的是 ( BC ) A .电场中的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和两点间移动电荷的电量q 成反比B .在电场中A 、B 两点移动不同的电荷,电场力的功W AB 和电量q 成正比C .U AB 与q 、W AB 无关,甚至与是否移动的电荷都没有关系D .W AB 与q 、U AB 无关,与电荷移动的路径无关6、一电量q =2×10-9C 的正电荷,在静电场中由a 点移到b 点的过程中除了电场力外,其它力做功为6×10-5J ,电荷的动能增加了8×10-5J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为 ( B )A .3×104VB .1×104 VC .4×104 VD .7×104 V7、如图,左边是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电场的的电场线,右边是场中的一些点:O 是电荷连线的中点,E 、F 是连线中垂线上相对O 对称的两点,B 、C 和A 、D 也相对O 对称,则 ( ACD )a bA .B 、C 两点场强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B .A 、D 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E 、F 两点场强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D .从E 到F 过程中场强先增大后减小 8、某同学在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得到了电子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轨迹(图中实线所示),图中未标明方向的一组虚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判断是ACA .如果图中虚线是电场线,电子在a 点动能较大B .如果图中虚线是等势面,电子在b 点动能较小C .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 点的场 强都大于b 点的场强D .不论图中虚线是电场线还是等势面,a 点的电势都高于b 点的电势9、(实做)如图,长为L ,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处于电场中,一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由斜面底端的A 点开始沿斜面上滑,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仍为v 0,则:CDA .A 点电势比C 点电势低B .小球在C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 点的电势能 C .AC 两点的电势差为qm gL θsin D .若电场是匀强电场,则该场强的最小值是qm g θsin9、(普做).如图所示,实线为一电场线,质子只受电场力从A 点移到B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D )A..带电粒子的动能减少B.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增加C.带电粒子的动能增加D. 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减少10、(实做)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带电小球,另一端固定于O 点,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最高点为a ,最低点为b .不计空气阻力,则正确的是(B ) A .小球带负电ABC32KE ea∆B .电场力跟重力平衡C .小球在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0、(普做)质子、氦核从静止开始经同一电场加速后又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电场偏转,有关运动轨迹说法正确的 ( B ) A.一定不同 B.一定相同 C. 可能相同 D.可能不同 11、如图所示,让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若不改变两极板带的电量而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 同时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那么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 ( A )A 、一定减小B 、一定增大C 、一定不变D 、可能不变12、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 、b 、c 、d 四点,它们处于同一圆周上,且ac 、bd 分别是圆的直径.已知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φa =9 V ,φb =15 V ,φc =18 V ,则d 点的电势为( A ) A .12VB .8 VC .4 VD .16 V二.填空题(4分/个,共16分)13、在真空中一负点电荷的电场线上顺着电场线方向依次有A 、B 、C 三点,则这三点场强大小的关系是: A E < B E < C E ,电势高低关系是: A ϕ > B ϕ > C ϕ 14、如图所示,在一匀强电场中,将q C =-⨯-2106的负电荷由A 点移至B 点,需克服电场力做功W J =⨯-4105,已知AB 连线长为m 1.0,AB θ=60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____20_______V ,场强E=__________ V/m 。

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其师夷的主题是A.西方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知识C.社会制度方面D军事技术方面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3.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4.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民主共和主张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6.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有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8.新文化运动被誉为“思想文化领域的辛亥革命”、“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这是因它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精神④传播了马克思主义⑤促进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9.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第Ⅰ卷一、选择题。

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墨家为春秋战国时期之显学,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其“显”在于“兼爱”、“非攻”的政治活动上,而关注自然科学方面是不受统治者和群众欢迎的,甚至在墨家内部反对者也大有人在。

材料说明了( )A.墨家接纳了儒家的仁爱思想B.百家争鸣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C.墨学更受当时统治者的青睐D.社会政治问题备受思想界的关注2.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

这一变化表明( )A.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 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3.“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A.“知行合一”B.“致良知”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4. 下列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5.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这一思想( ) ①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②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③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自身的理性判断④为政治改革找到了一个辩护的理由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6.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孔子家语》载:子路为蒲宰(地方官),以民之劳烦苦也,(每)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

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这体现了孔子A、要求人们之间应互相爱护B、强调统治者要扩充人的善性C、注重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D、要统治者爱惜民力顺应自然2、先秦儒家中,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则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三人思想上一脉相承的是A、对人性本善的认识B、提倡统治者要有民本思想C要求百姓克制自己D、人际关系是做人的核心3、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还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逍遥自得。

符合这一思想的人物是A、墨子B、孔子C、荀子D、庄子4、韩非子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这些主张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最主要的原因是A、严刑峻法可以使民众安分守己B、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D、适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5A、汉代儒学地位逐渐提高B、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观念C、汉代官职被儒家所垄断D、汉武帝积极推行有为的思想6、董仲舒说:“后人言大一统者,咸指万民归心,国家统一而说。

”这说明在董仲舒看来,“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关系是A、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B、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C、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用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7、据《汉书》载,朱买臣说《春秋》《楚辞》,汉武帝甚悦,拜为中大夫;主父偃学《易》《春秋》被拜为郎中并多次提拔,公孙弘专心学习《公羊春秋》以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而官至丞相之职。

这则材料主要表明A、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B、儒学地位显著提高C、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D、平民将相大量涌现8、右图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的悬空寺,它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道、佛、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

历史上道、佛、儒三教合一的趋势开始于A、西汉汉武帝时期B、东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朝时期9、北宋有理学家说:“(王安石)轻用已私纷更法令,不能兴才教化、弭奸邪心,以来远人……弃诚或怀诈,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而不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

”理学家这么说的原因是A、为了抨击佛道复兴儒学B、认为治国应以德而不以法C、社会秩序良好不需变革D、希望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10、明代《宋元学案》中评述说:“宗朱(熹)者诋陆(九渊)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矣。

……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

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知(智)者见知(智)。

”此评述意在A、说明理学和心学家理论和实践不一致B、认为陆九渊的思想是佛教思想C、劝说朱熹和陆九渊停止互相攻击对方D、说明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11、李贽说:“除欲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这表明他A、将孔子树立为思想界的神圣人物B、认为儒家经典神圣不可侵犯C、主张是非的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D、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而空谈道德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明)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

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予仆妾,而(当时论者)责之反是,何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黄宗羲思想具有平等的内涵B、张居正不尊敬皇帝被人批评C、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制度D、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朝觐者不之殷(商)而之周,讼狱者不之殷而之周,于是周为天子,而殷为侯服矣。

”下列与作者观点类似的是A、“穿衣吃饭就是伦理”B、“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天下为主,君为客”D、物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14、普罗泰格拉认为:“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同样的风在刮着,然而我们中间一个人会觉得冷,另一个人会觉得不冷”。

这体现了A、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B、人是万物的尺度C、所有人都是平等的D、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15、普罗泰格拉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强调人在现实中的地位,在当时有破除传统神学观念的启蒙作用。

他把人作为重要的哲学研究对象,使西方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革命性的变革”指的是A、人成为自然与神的奴仆B研究对象转向人和人类社会C、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D、关注对象转向对自然的研究16、苏格拉底说:“我们有时候会混淆是非,把好人当做了坏人,把坏人当做了好人,那岂不是帮助了坏人危害了好人么,难道这也算是正义么?”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喜欢就一话题与别人辩论B、探讨“正义”这一美德的本质定义C、试图让别人接受他的观点D、探讨怎样才能具备“正义”的美德17、苏格拉底批评雅典人只是专注于“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的最高修养”。

这反映了苏格拉底的人生目标是A、与雅典社会的本质冲突的B、与雅典民主政治格格不入的C、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D、科学与民主的尖锐对立18、意大利埃斯特宫廷通过创办费拉拉大学、创建公共图书馆、邀请学者讲学等做法,使得埃斯特宫廷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

这说明当时在意大利A、文艺复兴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B、文艺复兴运动催生了人文主义C、文艺复兴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同D、世俗统治者促进了文艺复兴发展19、对右表理解正确的是A、宗教人士是城市的统治者B、城市居民主体是世俗民众、C、人们认识到宗教的说教虚假D、宗教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20、文艺复兴时代的发明家们,“看大家所看到的,却想别人所想不到的”,“标新立异”成了他们的执著追求,技术活动的模式也从模仿吸收转变为以创造为主。

这说明文艺复兴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C、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束缚D、使科学摆脱了宗教的限制21、1303年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就已死去,而他所发布的“十字军十一税”在40多年后还在收。

十字军圣战已告结束,当收税官被问及为何还要征收“十字军十一税”时,回答是:为了圣战。

后任教皇还要代为催索。

由此可见,教会的税收ArrayA、是为十字军进行圣战而征收的B、征收对象是所有天主教徒C、反映了教皇及教会贪婪的本性D、促进了天主教会的蓬勃发展22、马丁·路德说:“这里誓言被看做无效,僧侣可获准离开他的修道院,教士能够用钱换来他的婚姻生活,这里的私生子能成为合法……”马丁·路德这样说的目的在于A、否定天主教会存在的合理性B、批判天主教会并宣传宗教改革C、鼓动天主教徒退出天主教会D、号召人们放弃天主教信仰23、农学、医药学、数学与天文学是中国古代发展较为成熟的四大学科,地学、生物学、物理学与化学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众多的技术门类更素称发达。

这突出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A、长期领先于世界B、主要分布在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C、重视人文问题的研究D、注重对前人经验的吸收与总结24、成书于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侧重于与当时生产、生活密切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及其解法,但没有任何数学概念的定义,也没有给出任何推导和证明。

这反映了其突出特点是A、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B、形成了完整的数学体系C、采用了很多先进解题方法D、缺乏系统性的理论阐述25、《齐民要术》在土壤耕作方面以抗旱保墒为中心,总结出了一整套耕、耙、耱等相结合的耕作技术体系,主张耕作措施应随季节、土质、地势、墒情的不同而变化。

这主要考虑了A、总结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B、注意用地与养地相结合C、北方地区雨水少,易受旱灾D、培育优良品种,实行轮作制度26、李时珍编纂医学著作,认真总结吸收前人经验成就,还向药农、野老、樵夫、猎人、渔民等劳动群众请教,并常到深山旷野考察和收集各种植物、动物、矿物标本,对某些药物亲自栽培、试服。

这反映了李时珍的著作A、奠定了他在中医学上的地位B、求真务实地总结前人成果C、对祖国传统医学作出了贡献D、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27、《诗经》描写的对象大至国家的宗庙祭祀、军事战争、宴飨朝会、政治变革.小至平民百姓的蚕桑耕耘、屯戍徭役、婚丧嫁娶、娱乐游观,是后人研究先秦的宝贵资料。

这反映了《诗经》特点是A、反映现实B、浪漫洒脱C、雅俗共赏D、通俗易懂28、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写道:“(相如赋)其要归引(君王)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讽)谏何异!”他的话主要说明司马相如的赋A、表现汉代大一统的文化气度B、词藻华丽,手法夸张C、受《诗经》的影响比较明显D、讽喻教化,批评时政29、唐代有人“自颈下遍刺白舍人(白居易)诗”,名之“白舍人行诗图”;有歌伎“诵得白学士长恨歌”,“由是增价”。

这反映了白居易的文学作品A、具有向世俗化发展的倾向B、为一些文人士大夫所不屑C、体现了唐代诗歌为高雅艺术D、媚俗低下,难登大雅之堂30、《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那时有一个极大商客,先前领了他几万银子,到京都做生意,去了几年,久无音信。

直到乾符初年,郭七郎在家,想着这主本钱没着落,他是大商,料无失所,可惜没个人往京去一讨。

”小说反映出明代A、商品经济繁荣B、市民阶层扩大C、封建制度衰落D、资本主义发展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

汉武帝即位后,对文翁兴学一事极为赞赏。

下诏令天下郡国仿效,设置学校官。

从此,主持地方的官吏,渐次重视设置学官。

材料二汉代地方政府中从事教育的官员,称郡国文学,文学是地方学术官,除作为地方长官的学术顾问外,在建立起地方官学之处,文学还负责进行教学活动,并向上司荐举“通明经术者”,推广教化等。

汉元帝时开始在各郡国设置五经百石卒史,是为地方学官立品佚之始。

文学的“百石”之俸禄虽低,但其地位要比同品佚的其他地方属官高。

材料三汉代各地教育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

一些发达的郡国学也仿效太学分经立官,进行专经教授。

授经目的在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贯彻以“儒术饰吏事”的统治策略。

郡国学还是地方实施教化的得力工具。

它不仅教授生徒,而且面向社会推广教化,移风易俗。

郡国学经常通过“乡饮酒”、“乡射”等传统典礼活动,向百姓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达到“教化万民”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