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方案目标1.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方案内容1. 实践教学活动设计(1)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数学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实验,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如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数学应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活动,如设计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结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数学作品、实验报告、探究成果等,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收获和成长。
3. 实践教学资源(1)教师资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资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教学设备资源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测量工具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四、方案实施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2.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按照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实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5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
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流程】首先,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其实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历年来的校运动会、区运动会以来,对于运动员要站在不同起跑线上,已经有了一些朦朦胧胧的意识,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会跟学习语文一样去预习一下。
所以,我打算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提出问题。
通过百米飞人博尔特参加的两个比赛图片,让学生观察。
发现两个比赛起跑时的不同点,接着老师提出问题: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呢?从而引出课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五篇范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ae8e189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e.png)
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五篇范例]第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圆”设计活动目标:《圆的秘密》活动内容:根据人教版版教材六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1、通过活动使学生巩固圆的一些简单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活动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1、让学生通过网络、杂志等途径收集圆周率的历史。
2、分成若干小组。
活动学具:档案夹、铅笔、彩笔、A4纸、橡皮、直尺。
活动过程:1、学生优化组合,确定分组。
2、小组分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可选用日记、绘画、介绍、表演等方式汇报。
)(引导学生思考:在交流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第二篇: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圆的秘密》活动内容:根据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数学课本第一单元“圆”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巩固圆的一些简单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活动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1、让学生通过网络、杂志等途径收集圆周率的历史。
2、分成若干小组。
活动学具:档案夹、铅笔、彩笔、A4纸、橡皮、直尺。
活动过程:1、学生优化组合,确定分组。
2、小组分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可选用日记、绘画、介绍、表演等方式汇报。
)(引导学生思考:在交流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美丽的图案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4、对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想法?(学生讨论交流)5、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出。
6、拓展体验: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副美丽的图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测量物体的长度(1)活动目标: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2)活动准备:直尺、卷尺、绳子、木棍等。
(3)活动过程:①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种测量工具。
② 教师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③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教室、桌子、书本等物体的长度。
④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2. 活动二:认识几何图形(1)活动目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掌握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2)活动准备: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
(3)活动过程:① 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
②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几何图形,进行剪贴创作。
③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
④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3. 活动三:数学游戏(1)活动目标: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活动准备:扑克牌、棋盘、棋子等。
(3)活动过程:①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②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游戏。
③ 游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
④ 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总结游戏中的数学知识。
4. 活动四:生活中的数学(1)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准备:生活场景图片、问题卡片等。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数学趣味游戏活动目的:通过数学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活动内容:(1)抢答比赛: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学生快速回答,答对者得分。
(2)数学迷宫: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迷宫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3)数字拼图:学生将打乱的数字拼成完整的数字。
2. 活动二:数学实践活动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活动内容:(1)测量活动: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宽、高,计算教室的面积和体积。
(2)购物活动:学生模拟购物场景,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
(3)植树活动:学生计算植树所需的树苗数量和种植面积。
3. 活动三:数学小论文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活动内容:(1)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生活,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
(2)调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3)撰写论文: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撰写数学小论文。
四、活动组织与实施1. 活动前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材料,如题目、游戏道具、测量工具等。
(2)学生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
(3)教师对活动流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
2. 活动实施:(1)活动一:数学趣味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比赛、数学迷宫、数字拼图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目录1. 内容概览 (1) (2)1.1 活动目的 (1.1) (3)1.2 活动背景 (1.2) (3)1.3 活动意义 (1.3) (4)2. 活动设计与实施 (5)2.1 活动主题选取 (7)2.2 目标设定 (2.2) (7)2.3 活动规划 (2.3) (9)2.3.1 阶段一: 准备阶段 (2.3.1) (10)2.3.2 阶段二: 活动实施阶段 (11)2.3.3 阶段三: 总结分享阶段 (12)3. 活动内容与形式 (14)3.1 数学实践活动内容概述 (15)3.2 活动形式与方法 (17)3.2.1 数学实验 (3.2.1) (18)3.2.2 数学游戏 (3.2.2) (19)3.2.3 数学故事 (3.2.3) (21)3.2.4 数学调查 (3.2.4) (22)4. 活动资源与材料 (23)4.1 所需资源列表 (24)4.2 学习材料选择建议 (25)4.3 技术支持与工具 (27)5. 活动评估与反馈 (28)5.1 活动成效评估标准 (29)5.2 学生活动表现反馈机制 (29)5.3 教师与家长的参与评价 (30)6. 结论与展望 (31)6.1 活动效果总结 (33)6.2 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33)6.3 结束语 (6.3) (35)1. 内容概览 (1)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区调查,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借贷、时间记录等,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身边数学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力量与必要性。
活动内容:开展数学故事会及数学游戏竞赛,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利用创客教育工具,如Scratch等软件,让学生尝试编写小型程序,通过代码思考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活动内容:设计实验活动,如测量物体体积、尝试不同的物体排列方法,并运用数学公式进行推导和验证。
通过科学实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动手实践和理解。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感受数学的魅力并乐于分享。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一、确定目标确定活动的目标和期望。
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当的实践活动形式。
可以选择一些游戏、探究性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具体内容、形式、时间安排等。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的难度和时间。
四、配备必要的教具和材料根据活动的需求,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材料,如计算器、尺子、模型等。
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活动。
五、组织合作学习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及时反馈和评价活动结束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创新。
指出他们还需要提高的地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八、总结活动经验活动结束后,进行经验总结,总结活动的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调整。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的美妙,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