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幼儿园阶段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二)古典诗词:《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三)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

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二)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三)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尤其是小学教育,更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而以古代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小学国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肯定。

其中,《诗经》、《尚书》、《易经》、《论语》、《大学》、《中庸》以及《孟子》和《淮南子》等等,都被认为是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篇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歌总集。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渗透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诗经以其精湛的诗句,描绘众多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教育着人们勤劳节俭,直言不讳,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意义。

《尚书》是中国古代史书,由三代以前的统治者编撰,其中收录了许多重要历史记载,展现出中国古代的典型时局。

在社会教育方面,《尚书》也提供了诸多有益的警示,指导着人们行为上的正确选择,做出正确的抉择,令人们深受启发。

《易经》是古代中国最为著名的一部典籍,全文共收录有八十一章,主要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

在小学国学读本中,《易经》作为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论述,例如“居安思危”、“知彼知己”等等,把实事求是、变化万千的社会规则都概括得十分清晰。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儒家学说的主要著作之一,收录了大量孔子的重要教导,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天下正道”等等,深刻地表达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在小学教育中,可以让学生读读这些深刻的教导,以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识。

《大学》是儒家的主要著作之一,收录了孔子关于治国安邦的思想。

在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中,《大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篇目,它主要教导人们把尊重的态度、谦虚的态度等等,都发扬光大,以达到治国安邦的终极目标。

《中庸》是儒家学说的代表性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孔子的智慧。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可以读读《中庸》中的名句,以提高自身素养,比如“仁义不能容,则尽量而为之”,“行仁义之道”等等,指导人们行事以仁义为先,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之一。无愧于中国国学经典中的作品!。
对于不太看文言文的人来说,有些难啃,看典籍里的中国过来的,想看看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才可以如此 令人感动。
历史传承文化,文化奠定了如今的中国。
先秦散文课学的第一本书,老师推荐读原文,用了三周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
《尚书》即上古之书,是儒家经典《六经》之一,故又称为《书经》,也简称《书》。
精彩摘录
“尚”即“上”,为“上古”之意;“书”即历史简册,所以“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 第一种文体:典。典,主要记载了君主的言行与事迹,如《尧典》主要记录的是尧帝的言论。 不仅宽宏大量而且恭敬谨慎;不仅处事干练而且井然有序;不仅行为谦逊而且严肃认真;不仅行为耿直而且 态度温和;不仅能从大处着眼而且能从小处着手;不仅刚正而且不鲁莽;不仅勇敢而且善良。能够在自己的行为 中表现出这九种德行来,就能够将事情处理好了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 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家和先需人和,要求人人修养道德,友好相处,谦让有礼,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以仁德感化对方,如此自然 可以和睦。
周诰殷盘,果然诘屈聱牙。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这些传统的方法可以运用到现代小企业管理中,可 以为创业容易,守业难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臣民当中有不按照义理办事的,又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所以上天 就惩罚他以端正他的德行。
笔记 ◆第2章尧典 >>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就是用这样的情感咏唱出来的 ◆第3章皋陶谟 >>不仅宽 宏大量而且恭敬谨慎;不仅处事干练而且井然有序;不仅行为谦逊而且严肃认真;不仅行为耿直而且态度温和; 不仅能从大处着眼而且能从小处着手;不仅刚正而且不鲁莽;不仅勇敢而且善良。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 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 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 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 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 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 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 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 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 16篇)。

现在通行的《 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 和编本。

(来源:百度百科) 虞书尧典 <尚书 >》)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原文】曰若稽古1。

帝尧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2。

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

典是书名。

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

稽:考察。

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

安安,一作晏晏3、允:诚信。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及。

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

九族:指君主的亲族。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国学典籍之《尚书》

国学典籍之《尚书》

国学典籍之《尚书》《尚书》“尚”即“上”,《尚书》即是上古之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其内容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

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

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

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

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

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尚书》的目录如下●虞书·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夏书·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商书·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泰誓上周书·牧誓·武成·洪范·旅獒周书·金滕·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周书·君牙·冏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来源:百度百科)虞书·尧典第1页共48页【原文】曰若稽古1。

帝尧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2。

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

典是书名。

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

稽:考察。

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

安安,一作晏晏。

3、允:诚信。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第2页共48页4、被:及。

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

九族:指君主的亲族。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

国学经典诵读——《大学》分章选读

天问国际学校国学经典诵读《大学》第二章《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译文《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

‛《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注释(0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

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02)克:能够。

(0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04)顾:思念。

是:此。

明命:光明的禀性。

(0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0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

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0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大学》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注释(0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

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02)苟:如果。

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03)作:振作,激励。

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

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0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

周,周朝。

旧邦,旧国。

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

维:语助词,无意义。

(0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各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2015版本)

各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2015版本)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6.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三字经》)

热爱
祖国
1.天地泰宁,君之德也。君德昭明,则阴阳风雨以和,人赖之而生也。是故只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其家,服勤稼(jià) 穑(sè),以供王职,此兆人之忠也。(《忠经·兆人》)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壮丽的祖国河山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史记》
2、秩秩(zhì)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
3、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论语》
3.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声律启蒙)

学校
生活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乾卦》)
2.庄敬日强,安肆(sì)日偷。(《礼记·表记》)
3.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 tiān dì xuán huáng yǔ zhòu hóng huāng
天 地 玄 黄, 宇 宙 洪 荒。
rì yuè yíng zè chén xiù liè zhāng 。
日 月 盈 昃 , 辰 宿 列 张 。
hán lái shǔ w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
寒 来 暑 往, 秋 收 冬 藏。
为 学 者 ,必 有 初。 小 学 终 , 至 四 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释义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quot;上&quot;是&quot;上古&quot;的意思,《尚书》就是&quot;上古的书&quot;;另一种说法认为&quot;上&quot;是&quot;尊崇&quot;的意思,《尚书》就是&quot;人们所尊崇的书&quot;;还有一种说法认为&quot;尚&quot;是代表&quot;君上(即君王)&quot;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quot;君上&quot;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刘起釪的《尚书学史》认为《尚书》作为书名是汉代的事。

《尚书正义》说郑玄&quot;依《书》纬,以&#39;尚&#39;字是孔子所加。

&quot;马王堆帛书易《要》篇,孔子就是称《书》为《尚书》的。

&quot;《要》篇中正是孔子称《尚书》,所以《书》纬和郑玄之说不为无本。

这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

&quot;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些散文,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
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李学勤先生指出:&quot;《尚书》本为古代《历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quot;政治课本&quot;和理论依据。

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

传统观点认为: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要旨
《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

该书要旨:
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

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

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

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体裁
有三种分类法:
四种说:典、训诰、誓、命;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有了定本。

六种说:典、谟、训、诰、誓、命;来自&quot;可能是孔安国所撰&quot;的古文尚书序。

十种说:典、谟、训、诰、誓、命、征、贡、歌、范;来自孔颖达监修的尚书正义。

名句欣赏
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2、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3、无稽之言勿听&hellip;&hellip;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