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地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地震》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 1课时4、学情: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认识了地球构造,知道地球最外层的地壳由一层岩石构成,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二、教学课题地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及预防地震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修订后的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处理信息资料认识地震灾害,地震的成因以及的预测。
分为四个活动:1.交流处理信息资料。
2.引导学生提出并确定研究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3.引导学生认识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探索预测地震的方法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使学生知道地震自救的方法,进行模拟地震演习,让学生认识到用知识守护自己的生命。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地震是由岩层断裂所产生的震波引起的。
2、能力目标: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
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
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
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学生准备: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
毛巾(每组三条)、竹条要求学生带书包,以备逃生演习用。
七、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课前交流:我们知道2008年中有很多的日子令人很难忘。
其实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日子令我们难忘。
看到这个日子,你想到了什么?2、是啊,2008年5月12号,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痛苦而难忘的。
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震》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地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震》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以及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科学知识,旨在让学生掌握地震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他们对地震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地震的成因、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学会在地震发生时进行自我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培养他们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
2.难点:地震的成因,地震发生时的应对策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地震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地震发生时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基本概念:讲解地震的定义、分类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情况。
3.成因分析:详细讲解地震的成因,包括地壳运动、断层活动等,引导学生理解地震的发生过程。
4.自我保护:教授学生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如躲到安全地带、护住头部等,强调地震时的安全意识。
5.实例分析:分析地震实例,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地震中进行救援和重建。
6.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震发生时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地震》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地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的概念和历史;2.掌握地震的发生原因和表现形式;3.了解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和避免风险;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地震的概念、历史和原因;2.地震的表现形式和影响;3.如何在地震中进行自我保护。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的概念和历史;2.地震的发生原因;3.地震的表现形式和影响;4.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和避免风险;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观看地震现场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危害和严重性;2.以个案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地震中应该怎样自我保护,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
步骤二:学习内容1.介绍地震的概念和历史,通过地图展示地震分布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的普遍性;2.探究地震的发生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地球板块运动的规律,并解释为什么地震会造成巨大的破坏;3.了解地震的表现形式和影响,介绍地震的震级划分标准和影响因素,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现地震造成的破坏和灾害;4.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和避免风险,提供有关地震应急处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知识。
步骤三:互动探究1.通过富有创意的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地震来源和灾害产生的原因;2.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并演示地震应急处理的方法;步骤四:巩固评价1.进行概念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小测验,评估学生对于本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让学生完成小研究报告或反思日记,促进对课程学习的总结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教学方法主要采取了互动探究和“任务与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配合多种手段的使用:1.观看地震现场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危害和严重性;2.通过富有创意的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地震的来源和影响;3.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并演示地震应急处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4.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地震的表现形式和灾害。
《地震》(ppt)课件

地震
唐山大地震图片
唐山地震的资料: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 省唐山市的地下传来类似打雷似的轰鸣 声,大地突然剧烈摇晃,地震爆发了。 唐山犹如狂风巨浪中的一只小船,这次 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损失巨大。
汶
川
地 当地震发生时,有什么前兆?
1、在平房,抱头迅速向室外跑,如果来不及,要躲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桌子、床等坚固物体的侧面,前功尽量保护好头部 。
答:竹片和毛巾都相当于 地壳岩石。
竹 片 断 裂 模 拟 的 是 断 层 , 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答:竹片和毛巾都相当于地壳岩石。 唐山犹如狂风巨浪中的一只小船,这次地震共造成24. 实 验 结 论: 2万人死亡,损失巨大。
挤 压 毛 巾 模 拟 的 是 褶 皱 。 2万人死亡,损失巨大。
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 提问:模拟地震形成的原因实验中,毛巾和竹片相当于什么? 提问:模拟地震形成的原因实验中,毛巾和竹片相当于什么?
震
1、在平房,抱头迅速向室外跑,如果来不及,要躲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桌子、床等坚固物体的侧面,前功尽量保护好头部
。
2万人死亡,损失巨大。
避 震小常识
提2万问人:死模亡1拟,、地损震失在形巨成大平的。原房因实,验中抱,毛头巾和迅竹片速相当向于什室么?外跑,如果来不及,要躲在厨房、 避竹片断震裂卫模小拟生的常是间断识层等,挤狭压毛窄巾模的拟的地是褶方皱。或桌子、床等坚固物体的侧面,前功尽 量保护好头部。 2008年5月12日的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
提问:模拟地震形成的原因实验中,毛巾和竹片相当于什么?
小学科学《地震》PPT课件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地震
梁文玉
2021
感恩的心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2021
实验记录
模拟地壳中的“岩层” 想象岩层 受力的变化 所选的材料 我们的做法
2021
1.饮用水 2.食品 3.婴儿奶粉 4.急救箱 5.便携式收 音机 6.手电筒及 配套干电池 7.毛巾 8.手纸 9.衣服 10.重要文件 11.现金 12.打火机
紧急备用品
2021
谢谢大家
2021
看到的现象 (或手的感觉)
由这些现象 我们联想到
2021
在实验中,木棍、毛巾、书相当于 地震中的什么?
地壳中的岩层
2021
2021
压力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 地震波传到地表会 引起地表的震动, 这就是地震。
2021
超限 过度
在学校教室怎样避震
• 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 住头部,抱头、闭眼,蹲在各自的课桌 旁,蹲在墙角,待地震过后,在老师 的指挥下有序向教室外面转移。
2021
假如你正在野外?
避开陡峭的山坡、 山崖,以防地裂、 滑坡等
遇到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要向垂直于其前进方向跑, 保护好头部。
2021
地震了,你该怎么办?
2021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待摇晃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转移时要弯腰 或匍匐、逆风而行。 燃气泄漏时:同火灾时一样,遇到有毒气体泄 漏时,要用湿布后住口鼻, 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 明火。
五年级科学《地震》说课稿3篇

五年级科学《地震》说课稿3篇五年级科学《地震》说课稿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科学《地震》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科学《地震》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安全教育是学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此我选择《地震》这一篇进行说课。
针对本次活动,我将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分析《地震》是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一年级《我的安全我知道》第五章《自然灾害》中的第四篇课文。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1—3年级公共安全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本课主要是学习一些地震自救小知识,掌握地震逃生方法。
使学生遇到地震时,可以将灾难减少到最低限度。
学情:一年级学生从电视中知道地震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危胁,但他们缺乏在地震中临“震”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将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震带来的伤害,学习避震方法。
2、掌握不同情境中的地震逃生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3、培养学生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
其中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习掌握地震自救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是知道在地震发生时怎样进行自救,并能在情境中正确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
具体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情景体验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学法上我采用了“思考问答法”“合作交流法”及“自主探究法”。
五年级下册科学-地震粤教版1

2.地震有什么危害?
活动1、体验地震的感觉。
地震知识宣传栏
地震是有预兆的,但出现预兆的地方不一定就会发生地震,因为有些预兆现象可能是很远的地方将要发生强地震。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
活动1、体验地震的感觉。
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资料库 地震的发生
• 地球内部的物质不断运动,经常产生一种 挤压或推动岩石的巨大力量。
• 这种力量会使岩层发生变形。 • 如果这种力量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岩层
就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
• 能量急剧释放,对应的地面出现强烈的震 动。
地震的解剖图
冲击波模拟图
活动1、体验地震的感觉。 1、这几个小朋友在观看什么? 3、一般在大震前有何前兆呢? 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大 这种力量会使岩层发生变形。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 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地震的相关知识。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 这种力量会使岩层发生变形。 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 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内使地貌发生改变,破坏道路和建筑物,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能量急剧释放,对应的地面出现强烈的震动。 在海底:会引起海啸,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的破坏。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 0级大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32、他们在讨论什么?
自然灾害—地震
1、地震知识知多少?
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地震的相关知识。
2、你最想地震的什么内容呢?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地震》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地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的产生原因,认识地震的危害;2.掌握如何保护自己在地震时应该做些什么;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地震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产生原因【教学重点】1.如何说明地球内部的构造;2.线性图、条形图的制作与数据分析的应用。
【教学难点】1.地震的产生原因及地球内部构造的等比例缩小图的绘制。
【授课方式】讲授、视频展示、板书。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内部构造的相关知识,并且对数据分析也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本节课中需要加强学生对地震产生原因的了解,并且能够通过线性图、条形图的制作及数据分析了解地震产生原因。
【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一段视频介绍地震以及如何应对地震。
2.呈现问题:您有没有想过地震是怎么产生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3.讲解:老师介绍地球内部的构造,通过等比例缩小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内部构造及地震的产生原因。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制作线性图、条形图,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地震的产生原因。
5.总结:通过让学生自己梳理作业,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保护自己在地震时应该做些什么【教学重点】1.运用口语表演合作,模拟地震时保护自己的行为;2.在实践中掌握正确保护自己的动作。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表现出自我保护的意识。
【授课方式】讲授、双人肢体表演。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意识,但是在地震时该怎么样保护自己,还需要老师指导和训练。
因此,在本节课中,老师将从肢体表演方面着手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正确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教学过程】1.问答:引导学生回忆有过地震时的情况,是否能够在地震时做出正确的反应保护自己。
2.讲解:通过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震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注意事项的效果。
3.实践:通过双人肢体表演,让学生模拟在地震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4.检查:老师对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并且帮助学生弥补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躲避在坚实家的庭家具自下救,或墙角处,
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空间小的厨 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 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 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在户外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
及石化、化学、煤户气等外有自毒的救工厂或设施。
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
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
板书设计
地震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惊慌出意外,就地躲藏好。 头脑要冷静,灵活对策找。
固定物品,以免震倒。 清洁楼道,保持畅通。 清理小间,以便躲避。 备防震包,方便自救。
沉着冷静,树立信心
震后自救
呼吸畅通,扩大空间 保存体力,敲击求救
维持生命,等待救援
• 震后互救的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 手壮大救助队伍;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你感受到什么了?
你感受到什么了?
你感受到什么了?
唐山大地震
倒塌的房屋 被损坏的桥梁
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时你想说什么?
1、假如地震真来了,那我们在学校,在家 或户外时又该怎样防护呢?
2、请先看图说一说,然后结合资料 讲一讲,在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然 后汇报。
学校自救
必须躲避在课桌()、讲台旁, 教学楼内的空间小、有管道支撑 的房间里,决不可乱跑或跳楼。
所有被压垮的车辆旁边都有一个3 英呎高的空间,除非车辆是被物体 垂直落下
再次强调,如果你想在大地震时活下 来!
小震时,防砸伤,找掩蔽物 大震时,防压伤,找三角区
请记住“活命三角区”!
在地震中采用“蹲下和掩护”方法的人存活率是零 而那些使用“救命三角”的人能够达到100%存活率
怎样做好防震准备呢?
练习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能力。
什么是地震活命三角区
发生地震时一定要找到可以构成三角区的空间去躲避
这是倒下的墙和梁 活命三角区
物体越结实 形成三角形 空间就越大
大床 桌子 沙发 汽车
这是倒下的墙和梁 活命三角区
很多人不懂这个三角区,所以他们教孩子这样!
假如地震发生,你不能这样做
1、躲到桌子,床下和汽车里 2、靠墙站立或蹲下 3、站在门框边上
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
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 阔的地区躲避。
我要思考一下:
假如真有地震发生,同学们是藏在桌子下,还是藏 在桌子旁,哪个做法才正确呢?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故事?
?
设计意图: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初一学生的
基你本一能力定,要要在知不同道的的课文中“反地复强震化,活用命梯度三式 角区”
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 止意外伤亡。
珍爱生命 播种幸福 安全至上 财务莫贪
我要做:小小宣传员
比死于地震更可悲的是死于无知 就在上这节课前,我也是这样的无知者
我们不知道下次灾难何时降临 在地球调整为震动状态的时代
希望你 尤其是在教室上课的同学们
一定要记住这节知识 别再接受错误的地震逃生训练
假如地震发生,你应该这样做:
1、迅速寻找一个大而坚实的物体 2、移动并靠近它的一侧 3、尽量卷缩自己身体靠下
哪里可以迅速找到活命三角区?
如果你来不及逃到室外,这里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是:
最好躲在支撑多空间小的卫生间
假如你正好在汽车边上?
在车内的人会被路边坠落的物体砸伤 地震无辜受害者都是呆在车内
离开车辆,靠近车辆坐下 或躺在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