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讲义- 森林害虫的控制原理及方法
森林病虫害讲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国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状况。
森林病虫害是我国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
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发生现状我国现有林业有害生物8000余种,其中可造成危害的200余种,造成严重灾害的有20余种,近年来年发生面积均在1亿亩以上,每年造成的损失超过880亿元。
特别是近5年来发生面积由2001年的12462万亩上升到2004年14186万亩,发生面积逐年递增,总体呈上升趋势,形势十分严峻。
(二)发生特点1、常发性食叶害虫发生总体下降,突发性食叶害虫种类和频次增多,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松毛虫、蜀柏毒蛾等历史性常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总体稳中有降,但天幕毛虫、稠李巢蛾、焦艺夜蛾等食叶害虫在局部地区突发成灾;春尺蠖、松小卷蛾、杨树舟蛾等次要害虫在一些地区连年成灾,已上升为主要害虫。
2、钻蛀类害虫危害日趋严重。
光肩星天牛、青杨脊虎天牛等杨树天牛在“三北”地区危害猖獗;萧氏松茎象已扩散到南方6个省(区),发生面积超过376万亩;落叶松八齿小蠹、松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木蠹象等蛀干害虫危害趋于严重。
3、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重。
1990年以来,已有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红火蚁、刺桐姬小蜂等多种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加之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等原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并造成危害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已达20多种,年均发生面积达2000万亩,已对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森林鼠(兔)在中西部地区危害呈加重趋势。
近年来,鼠(兔)危害日趋严重,对中幼林和未成林造林地的林木构成严重威胁。
“十五”期间,鼠(兔)害年均发生1200万亩,占全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总面积的10%。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综合治理

572023.12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综合治理史吉婷(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 德州 253034)1 森林病虫害的特点森林病虫害具有种类多样、突发性、危害面积大等特点。
森林中的树种繁多,而不同的树种易发生的病虫害也不同,例如松科类树种易发生叶斑病、松材线虫病等,阔叶类树种易出现烂皮病。
此外,在不同季节发生的病虫害也不同,有的病虫害易在春季发生,有的病虫害易在雨季发生,多种多样的病虫害给保护森林带来复杂性。
突发性是有的病虫害发病时间短,一旦发生就可能在短时间内让树体受到危害。
有的病虫害发生和外界天气因素密切相关,一旦有适应病菌大规模流行的气候因素出现(大风、降雨等),病虫害就会在短时间内危害成片的林木,等到发现时已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往往会导致大批树木死亡。
森林资源多是成片分布,林内的树种一旦感染病虫害,会呈现大面积传播。
有的病虫害是媒介昆虫传播,有的是靠空气传播,加上很多人工林的树种单一,一旦防治不及时,就会使大面积的林木受到危害。
2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2.1 外界气候变化近年来,由于外界气候的变化影响,使得很多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时间产生变化,例如全球气温普遍升高,导致很多越冬害虫、病原菌等可以安全越冬,被冻死的数量越来越少,大量安全越冬的害虫及病菌等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危害树体。
另外,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频繁降雨和长期降雨不足都会引起病虫害发生。
一些病菌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易传播,而有的森林病虫害在干旱季节易发生,同时降水过多和降水不足都会影响树体的生长,导致树势减弱,而树势弱的林木易发生病虫害。
2.2 人工纯林面积增多我国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生态绿化工程,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也由建国初期的8.6%增长到现在的24.02%。
我国森林面积的增加与我国植树造林活动密不可分,但由于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造林理念落后,营造了大片纯林,尤其是造林初期营造的速生乔木林,树种单一,导致林分抗性差,易感染病虫害。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汇报人:2023-12-13•引言•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目录•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挑战与对策•案例分析:成功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案例分享•总结与展望:未来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与展望01引言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害鼠等。
森林病虫害定义根据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森林病虫害可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森林病虫害分类森林病虫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防治难等特点。
森林病虫害特点森林病虫害概述破坏森林资源病虫害会导致林木死亡、生长受阻,破坏森林资源,影响生态平衡。
降低森林生产力病虫害会降低林木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降低森林的生产力。
影响生态环境病虫害会破坏森林的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威胁人类健康部分病虫害可能传播到人类生活区域,威胁人类健康。
病虫害对森林的影响02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如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导致病虫害的爆发。
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天敌数量减少,使得病虫害更容易发生。
030201自然因素过度开发利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工林管理不当人工林管理不当,如种植单一树种、施肥不当等,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国际贸易和旅游国际贸易和旅游等活动可能带来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人为因素030201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带来新的病虫害种类,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外来物种入侵国际贸易、交通运输等途径增加,使得病虫害的传播范围扩大。
传播途径增加外来物种可能缺乏天敌,使得其在当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数量迅速增加,导致病虫害的爆发。
缺乏天敌生物入侵03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推动国际法规和政策在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完善,以实现更加有 效的全球协同。
提升防治技术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
增加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科研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 研究。
推广新型防治技术
积极推广新型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提高防治效 果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立防治技术培训体系
分类
森林病虫害分为病害和虫害两类。病害是指由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疾病,如真菌 、细菌、病毒等;虫害则是指由昆虫引起的植物伤害,如蚜虫、蝗虫、天牛等 。
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01
02
03
森林资源损失
病虫害会导致林木生长量 下降、林分质量变差,甚 至造成林木死亡,对森林 资源造成严重损失。
生态平衡失调
病虫害破坏了森林生态系 统的平衡,影响了森林的 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建立防治技术培训体系,提高防治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推动防 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预防新型病虫害
保护生态系统
通过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预防新型病虫害的发生 和传播。
加强入侵物种监控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监控和防范,避免其与本地生物产生协同作用, 引发新的病虫害问题。
建立早期预警体系
总结词
落叶松叶蜂的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包括营林技 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未来森林病虫害的
05
挑战与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享病虫害信息
加强国际间的病虫害信息共享,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防跨境病虫 害。
共同研发防治技术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新型防治技术,提高全球森林病虫 害防治水平。
播。
森林昆虫学第五、六章

2、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昆虫的分布和种群数量
土壤的酸碱度影响一些昆虫的分布。土壤结构也影响昆虫 的分布和活动。如蝼蛄喜欢生活在含沙质多且湿润的土壤中, 而根瘤蚜喜欢生活在疏松的团粒结构的土壤。 3、土壤生物与土居昆虫
土居生物一方面改造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另一方面对土
居性昆虫有相当大的影响,如寄生性线虫、病原微生物、病毒 等对昆虫种群数量的重大的控制作用,人类对土壤的耕作也会 对昆虫产生影响。
足的地区生活的昆虫,体色较暗,用于吸收光。 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对土栖性、钻蛀性和喜隐藏生活的昆虫是怕光的 裸露生活的昆虫是喜光的。 昆虫对光的波长也有选择性,昆虫能见330—400nm 之间的光波,利 用昆虫的趋光性,采用灯光诱杀。也形成了日出性、夜出性和中间性昆虫 2、光周期
日照在1年中有长短的变化,这种光周期的变化影响昆虫生理活动的
二、湿度及降雨和昆虫的关系 水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为代谢作用不可缺少的介质。不同生境中 的昆虫对水分的要求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昆虫对水分要求的多少及其适应 性也是导致不同种类的昆虫出现地带性分布的一个因素。环境中湿度的大小 常取决于温度,因而温、湿度对昆虫的作用是综合性的。无论生活在哪一类 环境中的昆虫,其体内的水分需要经常平衡,虫体本身也具有保持水分不致 散失的功能,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1、昆虫获取水分和水分的散失 虫体的含水量一般为体重的46%-92%,昆虫获得水分的主要途径是从 食物中得到;昆虫主要通过排泄失去水分以及体壁和气门的蒸腾失水。 2、部分昆虫对水分的特殊要求 水生昆虫依靠体壁吸水,在脱离水环境后极易死亡,钻蛀性昆虫和土栖 性昆虫,要求相对湿度100%,高温、低湿环境会加速昆虫体内水分的蒸发; 高湿、低温影响食物从而影响昆虫的成活率、生殖力和发育速度以及有利昆 虫病流行。降水除改变大气或土壤的湿度而影响昆虫外,还可对昆虫有直接 的机械杀伤作用,特别是瀑雨对幼虫杀伤率很高。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课件

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 1950年代为100万hm2,1960年代为140万 hm2,到了1990年代上升至1100万hm2,平均 年递增25%,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达50多亿元。全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占总森 林面积的8.2%,占人工林面积的23.7%,已成为 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传入病虫害 的种类不断增加,病虫风险评估成为研究的热点。
3、是唤起政府、林业工作者和公众共同参与森林 病虫害管理意识。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背景
4、是我国森林的质量和经营水平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 了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大,灾害严重。病虫害发生 的种类与林分结构和质量紧密相关,多数属于寄主主导型 ,一旦遇到灾变天气,就会大面积成灾。
7、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 自然规律原则 技术规律原则 社会规律原则 经济规律原则 环境规律原则
森林病虫害基础知识
8、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策略和方针
①“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 进健康”的方针
②、森林病虫害要实施森林病虫害可持续 控制策略。
③、森林病虫害防治要树立“健康森
森林病虫害基础知识
3、森林病虫害防治在现代林业中的作用 森林病虫害防治从保护森林资源的角度出发,
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条件。对有林地区 可能发生的病虫灾害,通过检疫、监测和防 治等手段,可以避免灾情的发生、扩散或减 少灾害的损失。
森林病虫害基础知识
1、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普遍性,森林病虫灾害是生物灾害的范围,有
森林病虫害基础知识
6、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主要任务 对林业生产过程中的选种、育种、造林、管
护、采伐、运输等各环节上森林病虫害的调 查、预测预报、预防、除治和检疫实行有效 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控制病虫灾害的发生, 及时解除或减免危害,保护森林的正常生长 ,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森林昆虫学 5.2害虫管理的技术方法

一、森林植物检疫 森林植物检疫,又称法 规防治,是根据国家法 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森 林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检 验和处理,严禁危险性 病虫、杂草的输入、传 出和传播,严格封锁和 就地消灭新发现的检疫 性病虫、杂草。
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 凡危害严重,防治不易,主要由人为传播的国外危险性森 林害虫应列为对外检疫对象。如欧洲榆大小蠹、欧洲榆小 小蠹、美国榆小蠹。
草蛉的成虫 在捕食蚜虫
草蛉幼虫捕食鳞翅目幼虫
瓢虫的幼虫
②寄生性昆虫
其生活史的一个时期或终生附在寄主的体内或体外, 摄食寄主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在卵寄生蜂中,赤眼蜂是研究最多和应用最广的类 群,对防治粮食、棉花、果树、蔬菜和林木的多种害虫 都有效果。以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拟澳洲赤 眼蜂、稻螟赤眼蜂等最为常见。
2、加强经营管理:造林前对土壤昆虫、立地
等的调查;营造混交林,增加植物群落多样性, 创造复杂的生态条件;适地适树,树种的合理配 臵;采取封山育林、合理抚育,及时修枝、间伐, 组织透光伐、卫生伐等,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 清除林内杂草、灌木、粗糙树皮,冬耕深翻;合 理施肥灌溉。
3、 合理采伐、运 输、储藏:及时采伐 更新,防止过熟林导 致次生性害虫的发生; 伐除林内被病虫害严 重感染的立木;及时 处理采伐剩余物,采 伐木及时运出林外; 储木场木材及时进行 除虫处理。
BT致鳞翅目幼虫死亡症状日本金 Nhomakorabea子芽孢杆菌致病症状
真菌由于发育所需要的湿度和温度往往不能在自然条件下得到满 足,大规模利用受到限制。白僵菌孢子萌发需要99-100%湿度, 低于90%孢子不萌发。大量用于松毛虫和玉米螟的防治,对天 牛,菌粉直接注入坑道效果好。
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林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森林病虫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及综合防治技术,以期指导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技术措施1综合防治原理1.1从生产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通过林业技术措施控制病虫害,使其找不到适宜的温床和土壤,控制病虫的传入和传出。
提倡综合防治,要求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即及时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1.2综合防治的策略应以营林防治为基础,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造成有利林木生长、不利病虫发生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控制病虫的发生。
在防治手段上,要大力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
包括寄生性天敌昆虫(如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用食蚜蝇防治蚜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
1.3药剂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尽量不杀伤天敌和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为减少污染,可采取即经济又有效的无毒无害的措施。
如防治蚜虫可采用氧化乐果刮皮涂环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份,加3份水配成药液,在树干上刮涂3~6cm宽的环,涂后用塑料薄膜包扎好);防治天牛可利用打孔注药防治,同时也兼治了其它害虫。
2林业技术措施2.1选育抗病虫品种。
这是预防病虫的重要措施。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的苗木进行栽植,使病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2.2育苗措施2.2.1圃地选择。
育苗前应先做调查。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地下水位在1.5m左右的壤土地。
2.2.2改良土壤结构。
采用冬耕深翻改良土壤结构,使板结的土壤疏松透气,即起到保墒的作用,又可将表土层的病菌和害虫翻入土层深处(如华北蝼蛄、黑鳃金龟等地下害虫、一些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虫),增加其死亡率。
2.2.3适时播种。
适当提早,错开感病季节,可避免、减轻病害。
例如为避免泡桐炭疽病,可用塑料薄膜提早播种育苗,待病害来临,苗木已木质化并已移栽,防止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