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疼痛治疗仪

合集下载

ET_20S射频详细技术方案

ET_20S射频详细技术方案

ET-20S多功能射频热波治疗系统(美国smith&nephew)详细技术方案随着对神经解剖学知识的增加和温度控制技术的提高,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RF)已成为今后治疗疼痛的一种常用微创技术。

今天,RF可以十分安全地治疗脊柱小关节痛、腰椎间盘源性痛、交感神经性痛和其他神经源性痛。

美国smith&nephew产ET-20S多功能射频热波治疗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数字化医疗设备,通过了美国FDA认证。

该系统以液晶屏直接显示治疗中的相关数据, 如温度、持续时间、输出功率及阻抗等都可即时以数字界面显现。

ET-20S具有控制和监测温度的功能,可以在不同患者身上产生准确一致的定量毁损,可选择性毁损痛觉神经纤维,射频电极针能传导电流或电压刺激及测量阻抗,提高了RF 位置的准确性。

RF技术在过去10年里,较70年代开始运用以来,有了很快的发展。

如RF治疗腰椎小关节疼痛的成功率由17%上升到82%,造成成功率如此大的差别是由于早期靶点温控技术不理想以及对靶区解剖学知识不足所致。

这些在过去10年里有了很大的改善。

下面将介绍ET-20S的有关知识和临床应用特点。

一. 射频毁损的基础其原理是利用可控温度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神经根、椎间盘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物理性神经阻滞疗法。

RF能停止伤害性冲动(A-δ和C纤维)向中枢传导,而对运动或感觉纤维(A-ß纤维)不造成破坏。

射频使电极针周围形成一个电磁场,频率为460kHz。

在RF电极针裸端,通过射频电流的作用,神经周围温度达到47℃以上。

通常,神经组织温度超过47℃,就产生毁损。

二. 定位的电刺激一般在应用标准模式和脉冲模式治疗之前, 要做电刺激确定RF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

先将套管针,在X光透视下插进目标神经附近,拔出管内针芯,换上射频针。

然后,用频率为50Hz,1mA以下的电流进行感觉刺激;频率为2Hz,3-5mA的电流进行运动刺激。

疼痛康复的新利器----射频疼痛治疗仪

疼痛康复的新利器----射频疼痛治疗仪

疼痛康复的新利器----射频疼痛治疗仪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最多、最常见的主诉,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避免发生疼痛。

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报道,成年人中患慢性疼痛比例的加权平均数为35.5%,范围是11.5%-55.2%。

其中男、女人口比例平均为:男31.0%(范围为9.1%-54.9%),女39.6%(范围为13.4%-55.5%)。

儿童(到18岁)占25%,其中男童19.5%,女童30.4%;而儿童中患有剧烈且经常疼痛者占8%。

老人(65岁以上)50.2%。

另据有关统计,我国约有三亿慢性疼痛患者,每年新增1000—2000万疼痛患者。

针对各种急慢性疼痛,一般分为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还是更愿意选择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包括药物、物理疗法、针灸推拿及微创介入疗法。

一般而言药物、物理疗法、针灸推拿也都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一些如神经根性压迫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癌症疼痛等慢性、顽固性、疑难性疼痛疗效不理想。

随着医学的进步,以臭氧消融术和射频热凝技术为代表的微创介入疗法在疼痛医学界得到迅速发展,许多靠传统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疼痛,常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得到了完善的解决。

目前微创介入疗法已成为国内外治疗疼痛的主流,其中射频热凝技术是疼痛康复学者最为提倡,也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全新的治疗方法,尤其是为微创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带来了一次质的飞跃。

射频(Radio Frequency ,RF)即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

射频热凝技术是通过射频仪经特定穿刺针精确输出超高频率射电电流(通常是在CT或C臂X 光机引导下),使靶点组织内离子运动摩擦生热,热凝毁损靶点区域组织、神经。

高选择毁损痛觉神经纤维传导支,阻断疼痛信号向上位神经传导,破坏疼痛传导通路,使之无法传入大脑,不能产生疼痛感觉和体验,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管理人体痛觉传导的神经纤维,属无髓鞘细纤维(Aδ、C),直径较细(2~4μm),通常在70℃~75℃时即发生变性;而管理运动及触觉传导的神经纤维,属有髓鞘粗纤维(Aβ)直径较粗(8~14μm),能耐受更高的温度。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的生物热效应
• 生物热效应是指激光能量被组织吸收后产生的热反应 •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的生物热效应可以使组织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 • 生物热效应还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加速组织修复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的主要类型
• 按激光波长分类:红外激光疼痛治疗仪、可见光激光疼 痛治疗仪、紫外激光疼痛治疗仪等 • 按激光输出方式分类:连续激光疼痛治疗仪、脉冲激光 疼痛治疗仪等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与物理治疗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 设备成本较高,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 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与手术治疗方有以下优势
• 无创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 疼痛缓解效果显著,有效率较高 • 治疗时间短,提高治疗效率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在新兴领域 的应用前景
•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 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通过激光照射刺激胶原蛋白生成,改善 皮肤松弛、皱纹等问题 • 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通过激光照射促进细胞再生,加速组 织修复 • 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通过激光照射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在运动医学中的优势
• 缓解疼痛,提高运动能力 • 促进组织修复,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 无创治疗,减少患者痛苦和康复时间
03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的优缺点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的优点
疼痛缓解 01 效果显著,
有效率可 达80%以

治疗时间
短,一般
03
只需几分
钟至几十
分钟,提
高治疗效

治疗过程

射频技术在疼痛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疼痛的应用

电压越低,获得感觉刺激越强,表面电极距 神经越近,一般认为,最适当的神经毁损距离 是3mm以内,电压增加到2v才感觉到痛刺激则 电极可能距神经1cm以上。
低频率的电流会刺激运动神经诱发肌肉搐动, 或者2Hz频率2V电压仍无肌肉运动,则可推测 针尖附近3cm以内无运动神经经过。此时,加 热毁损感觉神经治疗疼痛,不会伤及运动神经。
70oC,80oC组置入电极热凝后, 加热有不同程度的气泡溢出和组织沸 腾现象,70oC组30s加热尚无明显变 化,无明显结痂。撤除电极顺利。1分 钟热凝则出现轻微组织沸腾现象,电 极与神经节有轻微粘连:80oC组则出 现明显的组织结痂和沸腾现象。电极 针与神经节有粘连。需仔细分离。
电镜下, 图2-9, 70oC, 30s神经 元损伤, 固缩,神 经胸 椎、腰椎、 骶椎脊神 经后根节 毁损或脉 冲射频调 节治疗头、 枕、颈、 手、胸、 下肢玩固 性疼痛或 癌性疼痛。
5, 颞神经、枕、肋间、尺、桡、指、股、闭孔、 胫腓神经和坐骨神经等外周神经。射频毁损各种 神经支配区的恶性疼痛。 6,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偏头痛和博动 性头痛。 7, 椎间盘射频热凝减压治疗盘源性腰痛、颈肩 痛、颈性头痛、颈性头晕和交感紊乱症状,以及 手臂痛和腰腿痛。 8, 肿瘤射频热凝治疗肿瘤浸润性或压迫性疼痛。 9, 肌筋膜挛缩射频热凝松解治疗肌筋膜疼痛综 合症或神经卡压性疼痛,包括:枕、颈、臂、肩、 背、腹、腰、骶、腿和足部疼痛。
纤维。
2. 决定射频有效和持久性的因素包括:
(1). 神经纤维与电极的距离,距离越大,损伤越小。 (2). 神经根与神经节的大小。 (3). 有无脊液或血流是否丰富,因液体可作为绝缘体 和散热体,可带走热能,但也有认为脊液可使热损更 均匀,毁损效果更好。 (4). 有无硬脊膜起绝缘作用。 (5). 毁损的时间。

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射频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射频仪器,适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射频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02
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在神经性疼痛治疗中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尤其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射频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疗法。
射频技术在神经性疼痛治疗中主要应用于脊神经根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通过射频热凝或消融技术,对病变神经进行热能刺激或损毁,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简介 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射频技术与其他疼痛治疗方法的比较 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实际应用案例分享
contents
目 录
01
射频技术简介
射频技术的定义
射频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的能量,对组织进行加热治疗的技术。
它通过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对组织进行可控的加热,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05
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最新研究表明,射频技术能够通过调节神经传导,缓解慢性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射频技术在治疗神经性疼痛、关节疼痛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前景与展望
详细描述
关节疼痛治疗的成功案例
射频热凝技术能够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词
对于肿瘤患者,射频热凝技术通过加热肿瘤组织,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癌痛。在肝癌、胰腺癌等癌症治疗中,射频热凝技术成功应用于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该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医用射频治疗仪的操作流程

医用射频治疗仪的操作流程

医用射频治疗仪的操作流程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用射频治疗仪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

它通过产生高频电流,并将其传输到人体的组织内部,从而实现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医用射频治疗仪的操作流程,以帮助用户正确使用该设备。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医用射频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以确定适合该治疗方法的条件。

确保患者无禁忌症,如患有糖尿病、严重心脏病或皮肤感染等。

同时,还需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期望治疗的效果。

准备工作还包括清洁治疗区域、准备所需的消毒剂和敷料以及检查医用射频治疗仪的工作状态。

2. 设置治疗参数接下来,将医用射频治疗仪连接到电源并打开设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治疗参数。

常见的治疗参数包括射频功率、频率和治疗时间等。

根据需要,可以提前设置一些默认参数,以方便快速操作。

3. 选择治疗探头医用射频治疗仪通常配备多种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治疗探头,以便于不同部位和症状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探头,并确保其清洁和完好无损。

4. 应用导入剂在进行治疗之前,需要在治疗部位涂抹适量的导入剂。

导入剂可以提高射频治疗仪的导电性能,促进射频能量的传导和吸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5. 进行治疗将治疗探头轻轻放置在治疗部位,并确保与患者的皮肤紧密接触。

逐渐调整射频功率和频率,以达到适当的治疗效果。

根据需求,可以进行持续治疗或脉冲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治疗并记录。

6. 完成治疗当治疗时间到达预设时间时,可以停止治疗并关闭医用射频治疗仪。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但需遵守适当的间隔时间和治疗周期。

7. 事后处理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治疗区域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适当的敷料或药物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同时,还需告知患者有关事后护理和注意事项,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

医用射频治疗仪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流程。

射频治疗仪和高频电刀的关系

射频治疗仪和高频电刀的关系

射频之治疗仪和高频电刀的关系很多做医疗器械的朋友不是很明白射频治疗仪和高频电刀的关系,其实原理部分很简单,关键是怎么和客户交流这里面是有点技巧的,今天跟大家分享下,射频治疗仪和高频电刀的区别:什么是高频电外科设备?日常所说的高频电外科设备包括高频电刀、射频、等离子。

衡量这类设备的关键是频率及波形。

不同机器,这2个关键因素不一样。

决定着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效果,射频机是和国产臭氧治疗仪配合治疗的必备机器。

二、物理层面的理解:从物理学上讲,凡是频率大于20000赫兹即20KHz的电波或电流都可以称为射频,因为高于这个频率就具有向空中发射的能力,比如遥控玩具的频率就在20K—100KHz,调幅收音机的频率为100K—1MHz,调频收音机为1M-4MHz,电视的频率常规为2M-10MHz。

三、医院常用的电刀频率:医院常用的电刀频率为200KHz—800KHz,没有任何电刀的频率高于1MHz。

现在常听到的等离子设备的频率为800KHz—1.5MHz。

医用的射频设备千差万别,频率从100KHz—20MHz都有。

英文的名称是Radiofrequence,简写成RF,既可以翻译成高频也可以翻译成射频。

四、如何区分一个高频电外科设备是医院用的高频电刀还是大家理解的射频设备呢?这就要理解两种设备的工作方式。

1.电刀的工作原理是欧姆定律U=RI以及功率公式P=I2R,也就是当电流通过人体组织时,由于组织具有阻抗(R),就会产生热量,也就是P,电流I不变时,阻抗越大,发热越多。

电刀工作时,发出电流,刀笔与人体接触处的面积最小,阻抗就最大,这个地方发热就最多,细胞受热破裂,类似于气球被烫破,达到切割或止血的目的。

由于电刀的电流从机器发出,流经人体,再从负极板流回机器构成通路。

这里面有2个关键点:一是必须有负极板,而且必须面积足够大,必须与人体接触良好,否则接触面积小,阻抗就大,将发生烫伤;二是有电流经过人体,这与椎间孔镜的利害关系我们都晓得的。

脉冲射频技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参数研究进展

脉冲射频技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参数研究进展

脉冲射频技术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参数研究进展1997年,Sluijter在国际疼痛学会欧洲联合会第二次年会上首次提出脉冲射频这种治疗慢性疼痛的新型技术。

该技术应用间断性的(脉冲频率为2Hz)、短时的(电流持续作用时间为20ms)、频率为500KHz的高频交流电作用于靶组织,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虽然一个周期内高频电流在持续作用的20ms内使靶组织接受到高电压(最早提出的输出电压为45V)并可产生热量,但在随后的480ms的间歇期内热量被消散,从而保证电极尖端的温度不超过42℃,因此不会造成靶组织的热损伤。

近年来,PRF技术得到全世界许多开展疼痛治疗医生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学者相继报道PRF技术应用于多种慢性疼痛性疾病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

临床上NP可表现为颈神经根性疼痛、腰神经根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残肢痛和幻肢痛等。

PRF技术微创、安全、副作用少的优点使其在治疗NP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观察显示对于多种NP而言,PRF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技术。

然而,目前PRF的镇痛效果仍待提高,理想的PRF 参数、最佳的治疗部位等临床参数尚未确立。

本文综述PRF 技术治疗NP的实验和临床治疗参数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PRF临床疗效提供有益的指导,争取让非毁损的PRF技术成为更多NP病人的一种治疗选择。

1.PRF技术治疗NP参数的实验研究(1)PRF治疗NP的机制研究进展目前,PRF治疗NP的机制还不十分明确。

陈旧的观点曾认为PRF是通过产生一定的热量导致神经组织的损伤从而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治疗NP的。

近年来形成的共识是PRF通过射频电流产生的电场效应导致靶神经组织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学者对PRF治疗NP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疼痛治疗仪
射频疼痛治疗仪产品概述
ASA-601TP射频疼痛治疗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高频率射电电流,使得电极尖端的靶点组织内离子运动摩擦生热,组织内蛋白质灭活凝固、水分丧失而萎缩,产生物理化学的性质变化,从而达到热凝毁损靶点的目的。

华夏康宁射频针产生的高频电流定时恒温可控地加热人体组织中的病变核团,从而使核团变性,失去活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该设备适用于神经外科疼痛微创治疗。

射频疼痛治疗仪主要功能
•电阻抗电刺激的电生理定位
•温度和时间调控
•热凝毁损
射频疼痛治疗仪特点
•全数字参数预测、功能监测
•指示灯功能监测
•声响提示功能监测
•超温保护及超温报警
•手动开关控制运行/停止
•全数字触摸键盘控制
射频疼痛治疗仪技术特色
ASA-601TP射频疼痛治疗仪通过射频电流使生物组织热凝,在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关键的技术指标。

如射频热凝功率、射频热凝匹配阻抗等。

在电路上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抗干扰技术,使病灶温度及恒温控制稳定可靠,保证了病灶毁损范围的可控性。

根据电生理学理论设计的电阻抗测量电路,神经电刺激发生器,ASA-601TP射频疼痛治疗仪有效避免了对周围神经的损伤。

ASA-601TP射频疼痛治疗仪工作原理,华夏康宁ASA-601TP射频疼痛治疗仪持续发出高频率的射电电流,射频电流在中性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产生一个高频率交替变化的电场,由于电极工作端电力线高度集中、密度大,交替变化的电场使水分随之产生高频振荡而摩擦生热,从而使该部分组织温度升高;让细胞在不同的温度值产生热凝调节、失去生物活性、体积收缩或发生灭活致痛因子、炎症因子和消除水肿等的不同改变。

下面将依据华夏康宁射频热凝器工作时产生产热不同,产生相应的不同治疗原理及其对应的适应症:
从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椎间盘髓核与盘原性疼痛、自主神经、神经末梢、软组织六大适应症阐述,其中外周神经疼痛和椎间盘髓核与原盘性疼痛的治疗是临床的主要应用方向。

中枢神经系统:配合细胞刀手术定位系统在中枢神经核团利用射频热凝器进行热凝变性治疗;或配合影像以及电生理测试定位在脊髓病变区域进行射频热凝治疗。

适应症如:帕金森氏病、舞蹈病、扭转痉挛、戒毒、颅内肿瘤、与腺体相关的顽固性癌症疼痛、幻肢痛等。

外周神经系统:由于有髓鞘保护的运动神经纤维、触觉纤维等直径较粗,对热的耐受力强;无髓鞘保护或薄髓鞘的痛觉传导纤维Aδ、Cd、Cv纤维直径较细,对热的耐受力差;在70~ 75℃温度下,1~2分钟,Aδ、Cd、Cv痛觉纤维就被热凝变性;而其他有髓鞘保护的运动神经纤维、触觉纤维等则需更高的温度和热凝更长的时间才能被毁损。

射频热凝可以选择性的变性痛觉纤维传导支,阻断了疼痛信号向上位神经的传导,破坏了疼痛传导通路,从而达到医治疼痛的目的。

通过热凝治疗相应神经节、神经丛及靶神经;适应症如:外周神经支配区域疼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脊神经后支区域疼痛、强脊炎引起的疼痛、癌症疼痛、慢性、顽固性、疑难性疼痛等。

椎间盘髓核与盘原性疼痛:利用86℃~94℃的热凝温度使突出部位的髓核产生明显的物理体积收缩,病变部位的髓核回缩位移后,髓核与受压神根的相对位置关系马上改变、压力传导即时消失,神经根受压力引起的各类症状得以马上改善;热凝效应还有利于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窦锥神经痛觉感受器的灭活和水肿的消除。

适应症如:椎间盘膨出、突出、轻度脱垂、椎间盘盘源性疼痛等。

自主神经系统:利用热凝调节、变性或生物电刺激治疗,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适应症:自主神经系统异常类的疼痛、多汗症、失眠、雷诺氏病、丛集性头痛等。

神经末稍:利用阻断末梢传导或变性痛觉感受器,适应症:扳机点、痛点、肌肉劳损点。

软组织疼痛:利用灭活致痛因子、消除炎症、增加血运、松解肌肉痉挛的原理,适应症:人体各部分软组织、筋膜疼痛和肌肉类的疼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