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2020年最新]

合集下载

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化学期中考试试卷由四道大题组成,每题均有选择题和简
答题部分。

总分为100分,时长为120分钟。

第一大题
第一大题是关于化学元素和化学键的选择题和简答题。

题目较
为基础,但需要细致的思考和记忆。

许多同学在这一部分得分不高。

第二大题
第二大题是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选择题和简答题。

这一部分
相对于第一大题来说,难度有所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公式和实
验过程的细节。

第三大题
第三大题是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简答题。

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推断和解释。

第四大题
第四大题是化学反应的应用。

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这一部分相对于前三个大题,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此次化学期中考试试卷难度适中。

需要学生细致的思考和记忆,注重细节。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好的实际应用能力。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通用11篇)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通用11篇)

化学试卷分析范文1**年荆州中考化学试题根据20**年《考试大纲》和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命题的,试题以测试能力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中学化学教学和提高复习效率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试卷结构试卷全卷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0分。

第Ⅱ卷的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全卷共17小题,其中选择题为10小题,非选择题为7小题,题量适中,考生答题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从试题难度分布来看,客观题难度不大,且试题编排由易到难,有利于稳定考生心理,发挥正常水平。

二、试题的特点1、注重“双基”,强调理解和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也是中考命题比较关注的部分。

中考试题中“双基”考点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物质组成构成的叙述、元素周期表的特点与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营养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等。

2、联系实际,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就是要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认识自然与环境的联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禽流感、镉中毒、天然气、熟石灰、xxx打、芦山地震后饮用水的净化均为身边的化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深切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念。

3、稳中求新,知识与能力的平衡试卷处处体现稳中求新的思想,并充分考虑了分值分布在考察知识点上的有效性,本试卷很好地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平衡。

其中第1、2、3、5、6、7、8题都是传统题型,表述很直白,而且是必考题,学生可得到基础分值。

第4、9题则有一些新颖,考点不易明显被学生发现,考点挖掘出来这就体现了一种能力。

这也是在新趋势下学生应该培养的一种能力。

5、科学探究,突出了学科的应用性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高三化学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期中试卷分析
试题范围符合要求,试题难度中等,可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检查,但试题选择题与大题比例失调。

最后一题题干表述不完整。

试卷分析试题范围符合要求,试题难度中等,可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检查,但试题选择题与大题比例失调。

最后一题题干表述不完整。

学情诊断:据卷面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还不错,对于新建题型与已学知识的结合能力有,但是不够强,还是欠缺深入思考,不能把已学知识进行网络连接。

教学反思:调动学生积极性,时常把新颖题型作为趣味问答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乐于思考和学习,把化学作为一种挑战和乐趣。

加强基础夯实,适当外延,加强规范学生思维的规范和步骤的书写。

下一步提高的具体措施和做法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基础。

培养学生细心耐心。

讲课时候针对答题缺点适当提醒,提高课堂效率,尽量分层次教学。

2020秋高三化学期中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2020秋高三化学期中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 1 卷(选择题)和第11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N14 016 Na 23 Si28 S 32 Cl35.5 K39 Cr52 Fe 56第Ⅰ卷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 42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错误的是()A.《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B.《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

”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溶液C.《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记载:“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古代常用的一种红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HgS2、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在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受到世界瞩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B、"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的阻拦索是一种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用偏二甲阱(C22H8N22)作燃料,N2O2作还原剂,反应产生巨大能量D、用乙醚从黄花嵩中萃取青嵩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MnO4-、SO42-、K+、H+B.含有大量的AlO2—的溶液:NH4+、Na+、HCO3-、SO42-C.pH=11的溶液中:ClO-、Na+、SO42-、I-D.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 mol·L-1的溶液中:HCO3-、NH4+、Cl-、Ca2+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能得到相应实验结论的是①②③实验结论A 浓氨水NaOH 酚酞NaOH的碱性比 NH3•H2O的强B 浓盐酸MnO2淀粉溶液非金属性:氯元素大于碘元素C 浓硝酸Na2CO3Na2SiO3酸性:HNO3 > H2CO3 > H2SiO3D 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高三联考试卷分析

高三联考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分析和备考策略
一、试卷结构和评价
本次月考化学试卷分两卷,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卷17、18、19、20、21为填空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试题难度适中,知识面覆盖了必修一全部内容。

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有一定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分析
三、教学反思和措施
1、继续强化教材中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书写,促进对陌生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对
化学反应思想的理解。

2、适时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样品纯度、溶液的质量分数、原料的利用率、反应
物的转化率等内容的练习
3、复习课中多进行知识的迁移,包括知识间的联系和出题角度的拓展
4、习题课时注意对题知信息的引导,提升学生对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还要
归纳总结简答题的规范语言表述,提升学习能力。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1一、试题评价: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市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14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

对我校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

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12、13,填空题第20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3题(3)小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4、15、题等。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遵循课标要求,开放适度。

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科,此次试题在严格遵循课标的前提下,以教材、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基本材料命制试题,源于教材,活而不难,避免死记硬背和教材、资料上的原题,注意试题的变式,适度开放,如:第4、5题。

2020-2021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为0.5毫米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 S—32 Ca—40 Fe—56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奖牌玉的化学成分多为含水钙镁硅酸盐,如:Ca2Mg5Si8O22(OH)2可用氧化物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C.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Cl—OD.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2.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

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A.同系物B.同分异构体C.同位素D.同素异形体3.从石英砂制取并获得高纯硅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①SiO2+2C高温Si(粗)+2CO②Si(粗)+2Cl2加热SiCl4③SiCl4+2H2高温Si(纯)+4HCl关于上述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③是置换反应,②是化合反应B.高温下,焦炭与氢气的还原性均强于硅C.任一反应中,每消耗或生成28 g硅,均转移4 mol电子D.高温下将石英砂、焦炭、氯气、氢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高纯硅4.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B.变化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变化时释放出能量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5.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①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②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③金刚石、SiC、NaF、NaCl、H2O、H2S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④离子晶体中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分子晶体中肯定没有离子键⑤ CaTiO3晶体中(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每个Ti4+和12个O2-相紧邻⑥ 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⑦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⑧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A.①②③⑥ B.①②④C.③⑤⑦ D.③⑤⑧6X Y Z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A 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X Y ZB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化合物D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7.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高中化学高三期中2020届山东省聊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三期中2020届山东省聊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三期中2020届山东省聊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高中化学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值100分。

考试时刻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He—4 N—14 O—16 S—32 Cl—35.5Na—23 Mg—24 K—39 Ca—40 I—127 Al—27 Fe—56Ag—108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B.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那么该元素既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C.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碘盐中的碘能够直截了当用淀粉检验2.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需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都属于化学变化C.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之一是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D.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差不多上阳离子;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阴离子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以下分类合理的是〔〕①依照酸分子中含有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依照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依照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④依照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⑤依照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②③B.②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4.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

以下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 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5.以下关于Na和Na+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D.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6.某元素原了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11 B.15 C.17 D.347.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能够判定〔〕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B.R一定是IVA族元素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固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9.Fe3+的氧化性及其检验方法, Fe2+和 Fe3+ 之间的相互转化
C
10. 铜离子的水解
B
11.铜和硝酸的反应
B
12. 钠及其化合物、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
B
化关系
13. 合金
A
1.硅的性质及用途
A
2.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B
3.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B
4.硅酸的性质
题号 分值 难度系数
21
16
64.56%
22
10
38.80%
23
12
57.50%
24
12
32.00%
平均分 10.33 3.88 6.90
3.84
主要考查内容 物质分类、化学计算、除杂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配平、电子转移、基本反应类型、元素化合物性质。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实验误差分析、 化学与生活。 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工艺流程图分 析、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书写。 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操作、实验设计、装置选择、 实验装置作用、实验现象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的书写及配平、化学计算。
( 1)叙述能力差,造成失分较多。 ( 2)化学实验操作分析能力差。 ( 3)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不到位。 ( 4)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掌握不好,导致方 程式书写错误率高。 ( 6)化学计算复习和训练不足,学生的重 视不够。
5
五、对下阶段的教学建议
(一)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加强答题规范、化学用语表述准确、文字语言表述精要的训练。 2. 重视对化学信息素养的考查 ①准确把握试题所给信息的关键词、符号、图形、图表、工艺流程,限制条件、答题要求等。 ②挖掘隐含条件,剔除干扰信息,周密思维,把握核心。 3. 重视和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如:装置的正误识别、实验流程的分析、实验基本操作、
( 2)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差。
( 1)已知条件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率较 高。 ( 2)气体性质掌握不好。 23 ( 3)工艺流程图分析、理解不到位,不能 发现信息、利用信息。 ( 4)实验设计能力缺乏, 对实验步骤的理 解能力差,是造成失分多的原因。
原因分析 ( 1)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复习。 ( 2)学生的方程式配平能力不够,重视不 够,训练不到位。 ( 3)化学计算能力差。 ( 1)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平时没做
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体现高考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为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
念,试卷设置了一些新情境题, 目的是使学生体会一旦身处陌生新情境, 会利用原有知识基础提取、
加工、 理解新情境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
试题既能较好地检测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
的掌握情况,又能对学生高三第一轮复习起到一定的检测、诊断、指导和激励作用,也能让教师反
6
牢使他们在这次考试中低档题都不能很好完成。
3.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的基本方法,
鼓励学
生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 讲评提高学生的审题、 表达能力, 逐渐解决化学用语不规范、
答题不合要求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B
5.氯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毒性) A
用途
6.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取原理
B
7.漂白液漂白原理及应用
C
第四章
8.次氯酸钠、氯酸钠性质
C
非 金 属 及 9.硫单质的性质
B
其化合物
10.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A
1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B
12.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B
高三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试卷评价
本次的化学试卷是一套以教材为本, 立足于 《考试大纲》 ,面向全市学生的测试题, 总体来看,
试题难度适中,未出现难题、偏题或怪题情况。试题紧扣课本的基础知识,覆盖面广,突出学科内
的综合,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的规范性和思维的开放性,
注重对化学实验的考察
正确率 66.66% 48.21% 63.53% 74.24% 67.93% 59.45% 85.52% 70.29% 76.58% 64.37% 58.15% 68.60% 63.70% 45.21% 54.73% 70.66% 68.91% 45.72% 58.10% 65.15%
非选择题部分(含零纳入统计)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1.物质分类 2.分散系 3.丁达尔效应
4.胶体的渗析、胶体的吸附作用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书写
7.
Cl
-、
SO42-、
CO
23
的检验方法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1
9.简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层次要求 A B C B C B B B B
6.86%
67.93% 59.45% 3.92%
选D
0.95% 17.34% 5.82%
6.69% 10.18% 6.92%
7.67%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满分
2
2
2
3
3
3
3
正确选项
A
C
C
A
D
A
A
选A
70.29% 5.24%
8.57% 58.15%
7.12% 63.70% 45.21%
选B
8.84% 13.00% 8.01%
全卷平均分
56.46
【备注】 按全市 26739 人统计(含零纳入统计)
四、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及其原因分析
题号 21
主要错 误 ( 1)物质的分类错误率较高。 ( 2)化学计算出错较多。 ( 3)氧化还原方程式未配平。 ( 4)除杂试剂选择错误。
( 1)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步骤、 计算及误差 22 分析错误率高。
离子共存 化学实验、元素化合物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元素化合物性质、常见物质间的转化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装置正误判断
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判断 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答案 C B C B C C B A C C A D A A C C D A B D
过或很少做实验。 ( 4)实验分析能力比较差。 ( 5)元素化合物性质掌握不好。
( 1)此题失分较多的原因仍然体现在多数 学生缺乏必要的化学实验知识。 ( 2)工艺流程题的练习量少,图中的很多 信息不会使用。 ( 3)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不好。 ( 4)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错误高。
( 1)实验操作的叙述不到位。 ( 2)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多。 ( 3)陌生化学方程式书写能力差。 24 ( 4)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差。 ( 5)综合分析能力差。 ( 6)化学计算能力比较差。
-
3
3
-
B
D
-
选A
4.38%
3.92% 12.18%
45.72% 14.45%
4.02%
-
选B
27.83% 11.19% 8.92% 17.149% 58.10% 13.78%
-
选C
54.73% 70.66% 8.30%
8.37%
15.77% 15.33%
-
பைடு நூலகம்
4
第二卷各小题答卷情况(含零纳入统计)
题号
13. 亚硫酸钠的性质
B
14. 硫化氢的性质
B
15. 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
C
16.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
A
17. 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及其与铁钝化作用
B
18.氨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的颜色、气味、溶解性) 、氨水
A
的碱性
19. 铵盐的性质(受热易分解)
B
20. 硝酸和铁反应
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关注社会热点、生活实际。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用
思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对后阶段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启示。
二、 试卷结构及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一) 试卷结构和命题双向细目表 第 Ⅰ 卷选择题 1― 20 题共 50 分
第 Ⅱ卷非选择题 21― 24 题共 50 分
章节
第一章 从试验 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 质及其 变化
高三期中考试化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3. 做题太少。做题少,反应慢,做题速度就慢,考试时不能及时做完,而接触的题型少了, 遇见某些题就无从下手。且做题时不能很好的抓题干,理解题意,常出现误解题意,漏看条件等现 象。
4. 学生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缺少必要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习惯依赖老师。总希望老师总 结规律、总结知识点后交给他们记。但这些没有经过他们思考的东西即便强调多次也容易被遗忘, 也不能很好的被消化,且久而久之还使学生养成学习惰性。
程式的书写、 一些重要的概念等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所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很好的建立 联系,未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记忆的内容零散。 除此外, 不少学生未及时记住该记的规律、 概念、 方 程式,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做题时出现概念混淆、物质的结构式书写错等现象。
2. 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课上听明白即可,课后若没人监督则不主 动复习。这些因素导致刚复习过的内容学生考试时不会做、做错。
实验定量计算及误差分析,实验简答题的表述,特别要重视加强练习。 4. 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用化学视角观察现实问题,试题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各类化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