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5春《工程抗震》(离线作业答案)
大作业2015年建筑结构抗震大作业

2015年建筑结构抗震大作业题目要求:(1)请在大作业答题纸上作答,所有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纸上。
(2)请按照现行抗震规范GB 50011-2010作答,因教材及课件是依据旧规范编制的,凡与现行规范矛盾的地方,都以现行规范为准。
(3)大作业提交时仅提交答题纸,题目不需要提交,请在答题纸前自行加上大作业的封面。
(4)问答题不能不加思考地直接复制网上的资料。
(5)请务必独立完成,一旦发现雷同,一律按零分处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1. 一个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的地震烈度值。
A. 63.2%B. 50%C. 10%D. 2-3%2. 建筑按其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大型体育馆在抗震设防时属于()类。
A. 甲B. 乙C. 丙D. 丁3. 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为()。
A. 1/1000B. 1/550C. 1/50D. 1/304. 下列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抗震性能最优的是()。
A.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B. 配筋砌体结构 C. 钢结构 D. 型钢混凝土结构5. 对于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间、水箱间等)、女儿墙、烟囱等小塔楼建筑,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规范规定对此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但此增大部分不往下传递。
A.1.2 B. 1.3 C. 2 D. 36. 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起第二道抗震防线的是()。
A. 框架B. 剪力墙C. 框架或剪力墙D. 连梁7.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手算时通常采用()法。
A. D值B. 分层法C. 弯矩分配法D. 位移法8. 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其质量和刚度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则其周期()。
A. 越长B. 越短C. 不变D. 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9. 框架梁的梁端负弯矩调幅后,应按平衡条件计算调幅后的跨中弯距,且调幅后的跨中弯距不应小于简支情况跨中弯距的()。
2015大工离线作业答案--工程抗震

2015大工离线作业答案--工程抗震
k=[700×7×184.88×(1-0.06)]/=8.52kN第三层:F
3
k=[700×10×184.88×(1-0.06)]/=6.60kN
经计算得到,该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分别为12.99kN、8.52kN和6.60kN。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相关规范,通过底部剪力法求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后续的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第三层的F3为17.69kN,第四层的F4为25.27kN,第五层的F5为32.84kN,第六层的F6为
40.42kN。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公式k=[700×n×184.88×(1-0.06)]/,其中n表示层数,700为每层木板的重量,184.88为每块木板的面积,0.06为木板之间的间隙比例,为重力加速度乘以密度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计算结果仅适用于特定的木板尺寸和重量,实际情况可能会略有不同。
因此,在使用这些数据时,
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工19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大作业答案可直接上传

⼤⼯19春《⼯程抗震》⼤作业题⽬及要求⼤作业答案可直接上传⼤连理⼯⼤学《⼯程抗震》⼤作业学习中⼼: XXX姓名: XXX学号: XXXXX题⽬⼀:底部剪⼒法。
钢筋混凝⼟框架结构共7层,经质量集中后得到集中于各楼层的重⼒荷载代表值分别为:1900kN G =,23456700kN G G G G G =====,7600kN G =。
该结构每层层⾼均为3.5⽶,结构阻尼⽐0.05ξ=,⾃振周期为10.55s T =,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
按底部剪⼒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平地震作⽤及地震剪⼒。
解:由题⽬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且⼯程有多遇地震的特点,查表可得:αmax=0.24。
由题⽬可知,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Ⅰ1类场地类别,查下表可得:Tg=0.25s 。
钢筋混凝⼟结构阻尼⽐题⽬已给出,为ξ=0.05,则:⽔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衰减系数:γ=0.9+(0.05-ξ)/(0.3+6ξ)=0.9阻尼⽐调整系数:η2=1+(0.05-ξ)/(0.08+1.6ξ)=1则:α1=(Tg/T1)rη2αmax=(0.25/0.55)0.9×1.0×0.24≈0.12因为:T1=0.55s>1.4Tg=1.4×0.25=0.35s,Tg=0.25s≤0.35。
查下表可知,δn=0.08T1+0.07=0.08×0.55+0.07≈0.11总⽔平地震作⽤标准值:FEk=α1Geq=0.12×(900+700+700+700+700+700+600)×85%=510 KN △Fn =δn F EK = 0.11×510=56.1 KN各楼层⽔平地震作⽤标准值:Fi=GiHiFEk(1-δn)/∑GjHj (i=1,2,3,n)∑GjHj=900×3.5+700×7+700×10.5+700×14+700×17.5+700×21+600×24.5=66850KN?mF1k=[900×3.5×510×(1-0.11)]/66850=21.39KNF2k=[700×7×510×(1-0.11)]/66850=33.27KNF3k=[700×10.5×510×(1-0.11)]/66850=49.91KNF4k=[700×14×510×(1-0.11)]/66850=66.54KNF5k=[700×17.5×510×(1-0.11)]/66850=83.18KNF6k=[700×21×510×(1-0.11)]/66850=99.81KNF7k=[600×24.5×510×(1-0.11)]/66850=99.81KN题⽬三:简述建筑结构抗震计算应遵循的五个原则。
大工15春工程抗震离线作业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学习中心:姓名:学号:题目二:底部剪力法。
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于大体烈度为7度区域,场地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结构首层层高4m,其余各层层高3m,经质量集中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别离为:1900kNG=,2345700kNG G G G====,6650kNG=。
结构的大体周期为,阻尼比为0.05ξ=。
求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解:由题目可知,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大体地震加速度的值,一样明白得为),且为多遇地震。
查下表可得:αmax=。
由题目可知,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Ⅱ类场地类别,查下表可得:Tg=。
钢筋混凝土结构阻尼比题目已给出,为ξ=,那么:水平地震阻碍系数曲线衰减系数:γ=+(ξ)/+6ξ)=阻尼比调整系数:η2=1+ξ)/+ξ)=1那么:α1=(Tg/T1)rη2αmax=()××≈因为:T1=>=×=,<Tg=≤。
查下表可知,δn=+=×+≈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α1Geq=×(900+700+700+700+700+650)×85%=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GiHiFEk(1-δn)/∑GjHj (i=1,2,3,n)∑GjHj=900×4+700×7+700×10+700×13+700×16+650×19=48150KN•m F1k=[900×4××]/48150=F2k=[700×7××]/48150=F3k=[700×10××]/48150=F4k=[700×13××]/48150=F5k=[700×16××]/48150=F6k=[650×19××]/48150=题目四:多层砖砌体衡宇的楼、屋盖应符合哪些要求?答:多层砖砌体衡宇的楼、屋盖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该小于120mm。
15春西交《工程结构抗震》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D. 台湾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满分:2 分
33.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 )
A. 土层的地质年代
B. 土的组成
C. 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
D. 场地土的类型
满分:2 分
34. 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结构的最大轴压比为( )
满分:2 分
24. 下列关于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度不超过40m
B. 以第一振型为主
C. 第一振型接近于抛物线
D.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满分:2 分
25. 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 )。
A. 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
B. 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满分:2 分
39. 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
A. 柱宽的1/4
B. 柱宽的1/8
C. 梁宽的1/4
D. 梁宽的1/8
满分:2 分
B. 墙肢先破坏,并且墙肢延性较好
C. 连梁先破坏,并且连梁延性较好
D. 哪个都可以
满分:2 分
28.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A. 0.7
B. 0.8
C. 0.9
D. 1.0
大工17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答案(可直接上传)

大工17春《工程抗震》大作业题目及要求答案(可直接上传)姓名:学号:题目一:底部剪力法本题所给的是一个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每层层高为3.5米。
该结构在质量集中后,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G1=900kN,G2=G3=G4=G5=G6=700kN,G7=600kN。
结构阻尼比为ξ=0.05,自振周期为T1=0.55s,属于Ⅰ1类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按照底部剪力法计算该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可得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且为多遇地震。
查表可得αmax=0.24.由题目可知,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Ⅰ1类场地类别,查表可得Tg=0.25s。
根据题目所给的阻尼比ξ=0.05,可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衰减系数γ=0.9+(0.05-ξ)/(0.3+6ξ)=0.9,阻尼比调整系数η2=1+(0.05-ξ)/(0.08+1.6ξ)=1.则α1=(Tg/T1)γη2,αmax=(0.25/0.55)0.9×1.0×0.24≈0.12.因为T1=0.55s>1.4Tg=1.4×0.25=0.35s,Tg=0.25s≤0.35.查表可知,δn=0.08T1+0.07=0.08×0.55+0.07≈0.11.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Geq=0.12×(900+700+700+700+700+700+600)×85%=510KN,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如下:F1k=[900×3.5×510×(1-0.11)]/ =21.39KNXXX[700×7×510×(1-0.11)]/ =33.27KNXXX[700×10.5×510×(1-0.11)]/ =49.91KNXXX[700×14×510×(1-0.11)]/ =66.54KN因素对框架节点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详细论述:1) 梁板对节点区的约束作用:四边有梁且带有现浇楼板的中柱节点抗剪强度明显提高,因为梁板的约束作用可以增加节点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和延性。
大工12春《工程地震》在线作业 答案详解

大工12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答案一、单选题(共7 道试题,共42 分。
)V 1. 震级每增加一级,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约增加()。
A. 5倍B. 10倍C. 30倍D. 50倍2. 从能量传播的角度来看,()对地面造成的破坏最大。
A. 深源地震B. 中源地震C. 浅源地震D. 以上三项都对3. 用以进行土的类型划分的参数fak为由荷载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土()。
A. 静承载力标准值B. 静承载力特征值C. 动承载力标准值D. 动承载力特征值4. 当地基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为9度时,地基土中的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大于()的情况下,可判为不液化土或不考虑液化的影响。
A. 10%B. 13%C. 16%D. 19%5. 对于高宽比大于()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A. 4B. 5C. 6D. 76. 我国地震设防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A. 30%B. 40%C. 50%D. 60%7. 我国采取()度起设防的方针。
A. 5B. 6C. 7D. 8二、多选题(共3 道试题,共18 分。
)V 1.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A. 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B. 西南地区C. 西北地区D. 华北地区E. 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2. 在地震波通过覆盖土层传向地表的过程中,土层起到了()作用。
A. 选择性放大B. 选择性减小C. 过滤D. 阻隔E. 无任何3.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类的建筑。
A. 甲B. 乙C. 丙D. 丁E. 以上四类都是三、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由于土层具有过滤作用,软弱场地上的建筑物震害一般比坚硬场地上的建筑物的震害轻。
A. 错误2. 采用弹性设计的结构,属于延性结构,抗力不大,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强,有利于抗倒塌。
A. 错误3. 在确定土层覆盖层厚度时,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不应该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A. 错误4. 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装配式楼、屋盖板。
大工18春《工程抗震》在线作业1

------------------------------------------------------------------------------------------------------------------------------ (单选题) 1: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对应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 )g。
A: 0.05B: 0.10C: 0.20D: 0.40正确答案:(单选题) 2: 抗震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及以上的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A: 6B: 7C: 8D: 9正确答案:(单选题) 3: 根据烈度概率分析,基本烈度比多遇烈度约高( )度。
A: 1B: 1.3C: 1.55D: 1.75正确答案:(单选题) 4: 横波周期较( ),振幅较( )。
A: 长、小B: 长、大C: 短、小D: 短、大正确答案:(单选题) 5: 对于不能利用初步判断进行地基土液化判别的情况,应采用( )进一步判别其是否液化。
A: 标准贯入试验B: 地基土动力承载力试验C: 地基土静力承载力试验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单选题) 6: 一般来说,在近场内,基岩上的加速度峰值( )软土场地上的加速度峰值。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能确定正确答案:(单选题) 7: 《抗震规范》明确规定对于( )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建筑,不应建造丙类建筑。
A: 有利B: 一般C: 不利D: 危险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
A: 滑坡B: 泥石流C: 火灾D: 海啸E: 堰塞湖正确答案:(多选题) 2: 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抗震》大作业
学习中心:
姓名:
学号:
题目一:地基液化指数计算。
某一高层建筑物箱形基础建于天然地基上,基底标高-6.0m,地下水埋深-8.0m,如图所示:地震烈度为8.0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为判定液化等级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计算液化指数并划分液化等级。
为
解:①基础埋深>5m,液化判别深度应为20m,各点临界标准贯入击数N
cr
-10m处:
113
3)]810(1.09.0[10)10(=⨯
-⨯+⨯=cr N -12m 处: 133
3)]812(1.09.0[10)12(=⨯
-⨯+⨯=cr N -18m 处: 8.145
.33)81.04.2(10)18(=⨯⨯+⨯=cr N
②各测试点代表的土层厚度d i
-10m 处:
38)1210(2
110=-+⨯=d m -12m 处:
3)1210(2
11412=+⨯-=d m -18m 处:
416)2218(2
118=-+⨯=d m ③各土层中点深度i h
5.932
1810=⨯+
=h m 5.1232
11412=⨯-=h m 184211618=⨯+=h m ④各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i W
7)5.920(3
210=-⨯=
W 5)5.1220(3
212=-⨯=W 33.1)1820(3
218=-⨯=W ⑤地基液化指数 i i cri
i LE W d N N I )1(-=∑
71.1233.14)8
.1451(53)13101(73)1181(=⨯⨯-+⨯⨯-+⨯⨯-
= ⑥71.12=LE I ,判别深度为20m ,液化等级为中等。
题目四: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哪些要求?
解: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 ;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 ,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
3、当板的跨度大于4.8m 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6度时房屋的屋盖和7~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