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有感_800字

合集下载

《吕映红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吕映红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吕映红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吕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受感动,她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

我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发和鼓舞下,建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使命感,做一个富有爱心的好老师。

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寻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忘我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通过学习,我深入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展开所有工作都要落实在一个爱字之上。

当我了解过吕映红老师的事迹后,我更加深透地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燃尽泪始干燃烧自已,照亮他人这些不但是人们对老师的赞美一样也是对老师最高竟界的道德要求。

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师妈妈,了解每名学生、关心每名学生。

在吕映红的教师生涯中,有多少学生遭到过她资助,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吕映红不但给了学生忘我的、博大的爱,更履行了人民教师的天职她执教的学天生绩都很优秀。

为了让村里外出务工职员安心工作,她把自己的家办成了替补学校,留守儿童放学排着队往吕老师家里走,由于那里是他们的心灵港湾。

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不再灰头土脸、不修边幅,她往镇上学习理发,拿自己的女儿做实验,成为孩子们的义务理发师,就这样一直坚持了xx年。

关心一个孩子轻易,关心每个孩子不轻易;帮助一个孩子轻易,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孩子不轻易。

一样当教师,我感觉自己需要向吕老师学习的太多太多总之,我要以优秀教师吕映红为榜样,加强理论学习,进步理论水平,更新观念,努力研究业务,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奋恳,扎扎实实得工作,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像吕映红这样优秀教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鼓励人。

她们的事迹使我更深入的感觉到,教师的辛劳、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与享受。

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要用我的真情与豪情,用我的爱心与恒心把这份光和热永久延续下往。

第二篇:学习吕映红事迹心得体会学习吕映红事迹心得体会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吕映红老师的感人事迹。

一位著名教育家的成长之路给我们的启示——《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读后感

一位著名教育家的成长之路给我们的启示——《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读后感

一位著名教育家的成长之路给我们的启示
——《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读后感
《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的作者是吕型伟。

吕型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长达73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曾当过教师,当过小学和中学校长,办过刊物。

他在教育科研、课程改革、社区教育和农村教育等各个域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教育理论。

《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这本书中共有53个小故事,处处透露着吕老的有趣、睿智、深刻。

没有哪一章不溢流着吕老的睿智,非凡的睿智!
吕老说:“教师是世界上真正富有的人,因为我们拥有的是桃李满天下,我们拥有的不是金钱,是经过我们之手培养的人才,而人才又是无价的”。

吕老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他的睿智、宽广深深震撼了我,他对读书、写作的执著深深激励着我,吕老的从教七十年散记给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每次拜读我都会收获满满,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起加油!。

读“吕型伟”有感

读“吕型伟”有感

读“吕型伟”有感今天有点要说的,首先的感谢百度,是百度让我对吕老人生和教育思想有了一定了解。

今日有幸读了许多教育热心人对吕型伟的介绍,感触颇多,他的许多教育名言可说是常青树,就像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一样,永远照耀着中国教育前行的路。

他从教50年没有生过一次病,他主张把体育课改为健康课,教育理应把学生的健康摆在第一位,竞技体育不是中国普教的主要任务。

他是见证中国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的两段重要教育历史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的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甚至是装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他退休后还在中国教育实践的田园中耕耘,试验,摸索了30年,从他工作的年限来看也是从事了两代人的工作,首先是他自己变成了健康的巨富,仅就这一点值得我们当代教师敬仰和学习,更重要的是他在几十年前探索出了为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从分发展,还把孔子的因材施教发扬光大,这正是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

他还说: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否则就培养不出人才。

他敢讲真话实话。

想到这些,我们现在多少老师都会感到汗颜,无地自容。

在现代素质教育思想和口号遍及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的时代,应试教育这一拦路虎吓得很多人不敢前进和“高声语”,默默地心甘情愿做个迂腐的知识分子,不敢为真理而斗争,作为教师没有学者的风范,他是不会欣赏到教育的色彩斑斓的童话故事的。

更可笑的是我们的一些学校还被这样一种文化占了主流,哪个教师在学校讲了真话,实话,即便是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但与学校领导的某些及不正确的观点和看法不合拍,却被认为是不懂官场潜规则,遭学校领导冷落和漠视,被同事孤立的下场,这是多么荒唐的学校文化主流,多么滑稽可笑的价值取向。

这样的学校育人文化,影响出来的青少年儿童会去向何处呢?如若是吕老有所耳闻,那定是会痛心疾首。

那就是在践踏、蹂躏像吕老一带教育伟人的心血和智慧,必将遭到历史的诅咒和唾骂的。

那我们的学校应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我想至少不应是官场现形记,而应是诞生真理,保护真理的地方,是一个学术纷争,观点纷呈,人人有平等表达教育观点和见解的地方,是一个拥有健康文化和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场所。

吕型伟:没有爱教育会枯萎

吕型伟:没有爱教育会枯萎

吕型伟:没有爱教育会枯萎作者:郭永福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20期吕型伟(1918 ~ 2012):生前曾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

他从事教育工作78年,把一生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育事业,被称为我国基础教育的“ 活化石”。

吕型伟社会兼职很多,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第四届至第六届顾问。

1971年,本文作者在安徽凤阳教育部五七干校时与之相识,并在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和常务副会长期间,与其共事了28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物,其中不少人成为了教育家,但是像吕型伟同志这样称得上著名教育家的人士还是凤毛麟角。

没有爱,教育会枯萎吕型伟出生于五代秀才的书香门第,对教育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割舍的情结。

他酷爱教育,酷爱学生,对教育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力。

他说,他搞教育“完全是自觉自愿,而且一往情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干越觉得有意义,有价值,也有无穷的乐趣,越干越觉得教育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越觉得自己当年的选择是对的”。

回忆对人生的选择,他无怨无悔。

他曾说:爱是教育的生命线,没有爱的教育是一种枯萎的教育、没有生命的教育、死亡了的教育。

而不能培养爱心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会选择教育工作。

教育工作的意义是其他工作不能比拟的。

他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虽然生活在大城市,但他经常把目光聚焦于广大中西部和农村地区。

离休后,他几乎跑遍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地区,他希望看到中国农村教育的曙光。

2000年,他将获得的“内藤国际育儿奖”的一万元奖金捐给了母校浙江新昌中学,用于建立“ 师恩亭”,并亲笔题写了“师恩难忘”四个字。

他还每年拿出部分离休金奖励新昌中学的优秀毕业生。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吕型伟的祖辈留给他最丰厚的遗产,是满阁楼的书,这是他最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吕型伟从小酷爱读书,上学时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

学习骆春伟感人事迹引发的感想-word范文文档

学习骆春伟感人事迹引发的感想-word范文文档

学习骆春伟感人事迹引发的感想2019年10月20日,侨港镇码头一艘渔船着火。

为避免锚缆被烧断的着火渔船继续漂移,引燃在此避风的560多艘渔船、殃及近5000渔民,骆春伟第一个跳入海中,带领官兵和群众开展救援。

在救援过程中不幸被暗涌卷入海底,壮烈牺牲。

以下是关于学习骆春伟感人事迹引发的感想。

学习骆春伟感人事迹引发的感想【1】2019年2月2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礼堂举行了骆春伟同志先进事迹的主题情景报告会《海魂》,英雄“我不上谁上”的豪言壮语和精神境界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骆春伟同志是xx电建边防派出所所长,2019年10月20日,xx 市侨港镇一艘渔船突发大火,面对不可控制的火情,他毫不犹豫跳入海中,却不幸壮烈牺牲。

骆春伟同志的这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

他是一名党员,更是一面旗帜,将永远树立在群众的心中屹立不倒。

他用生命阐述了无私与奉献,阐述了党的宗旨,我们都该向他学习。

在了解过骆春伟同志的优秀事迹后,我主要有两点比较深刻的体会:一、脚踏实地、爱岗奉献。

刚刚从大学出来不久,就像是从象牙塔走到最基层一样,难免会好高骛远,这就需要我们做到脚踏实地,时刻保持朴实的工作作风,少说空话。

应该从细节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学会爱岗敬岗,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取在岗位上有所成就。

当然在岗位上也不能斤斤计较太多,吃亏是福,要以无私奉献为荣,在岗位上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

二、信念坚定,增强责任感。

一个人只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自强不息。

因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方向,若人生没有了理想信念,就仿佛行船没有航标,一切都会变得无所适从。

这对于一个党员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强化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的责任意识。

时刻注意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铭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

学习骆春伟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认为一名党员要做到以上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解读于漪老师的的《岁月如歌》

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解读于漪老师的的《岁月如歌》

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解读于漪老师的的《岁月如歌》于漪老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为了迎接第23个教师节的到来,上海教育出版社特推出《岁月如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以下解读,皆引自本书),于漪回忆录,回顾这位优秀老师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为青年教师、为教育事业留下一笔财富。

解读《岁月如歌》一、回望――启迪我们于老师,坎坷一生。

杰克?韦尔奇在《赢的答案》说:“事业的成功之路漫长而多舛,较少有一帆风顺的。

这条路曲折向前,时断时续,有时候还要经历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坎坷。

在这里,汗水和能力至关重要,而运气有时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当读完于漪老师自述时,忽然想起上边的话,何其相象也。

同时,也惊得一身冷汗,我们“在路上”,唯坚信经历汗水才出能力,有无运气亦当自强。

于老师,研修一生。

“于漪的课堂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灵活多样,从来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

因此,上海的张撝称道于漪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

于漪这独具特色的、没有固定模式的个人教学风格,可称之为‘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基于对语言教学多功能的认识,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课堂结构。

(207页)因此,这“无恒”,就是“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起来,常取启发式、学导式、自学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

(209页)”创立了“点、线、面、体”教文育人立体教学体系,“点”即课文,每课必精心设计;“线”即文体,即成序列又统筹兼顾;“面”即全局,对目的、任务、内容、训练作总的科学安排;“体”即文章的文与道,情与理、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彼此交融,熔于一炉。

(208页)于老师,剔透一生。

于老师一生与语文结缘,终于破解“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得来,在优秀范文的阅读中感悟、品味、思考、理解,随着所感、所悟、所得的潜移默化所生成,并具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以及具有自己个性的语文能力。

教育家的故事—吕型伟

教育家的故事—吕型伟

吕型伟:教育的活化石(1)素描他被称为新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

创办工读学校,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第一个在全国提出中小学课程改革,他推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档案吕型伟,1918年生,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曾任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师、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处长、副局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组组长等职。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著有《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主编《上海普通教育史》、《上海教育》丛书等。

妙语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故事见证教育历程的“活化石”金正扬2004年教师节前夕,一本《从“观察蚂蚁”到“研究人”》的从教散记,亮相上海书城。

这本20多万字的专著,上市不到一周,12000本就销售一空。

此书的作者,就是在教育界享有盛名的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

1 吕型伟:教育的活化石//故事里有你的梦想在随后而来的教师节,记者走访了这位在教育界被誉为“教育的‘活化石’”、至今仍关注教育事业的老前辈。

从“观察蚂蚁”到“研究人”“我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而且是一个老得被称为教育界‘活化石’的老教育工作者。

”坐在我面前的吕老风趣地对我说。

“化石”,历史的见证。

回望整个教育界,亲历教育百年的人没有几个。

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吕老经历了70年,今天仍为教育事业东奔西走。

其时间可谓之长,“见证”也可谓之“活”了!17岁那年,初中毕业的他在“教育救国论”的影响下,一个人在东茗乡白岩村创办了一所小学,当起了校长,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多学点知识,多长点见识,进一步打下教育的根底,一年之后,吕老考入浙江杭州师范,继续深造。

大学毕业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中,他当过教师,办过中学生刊物。

上海解放后,他奉命接管了一所中学,并担任校长,开始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不止,而且一直处于改革的前沿,有时还参与决策。

朴实的观点,不变的规律 读《吕叔湘语文论集》有感

朴实的观点,不变的规律 读《吕叔湘语文论集》有感

70大教育|Comprehensive书味朴实的观点,不变的规律读《吕叔湘语文论集》有感•文/张文高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今日读他的《吕叔湘语文论集》,其中先生提出的关于语文教学的基本主张.虽距今半个多世纪了,但读后仍然让人有沉甸甸的收获。

持之以恒方能成习惯我们的写字教学,对学生字时往往指导得很细致.对每一个难字的笔画结构作详细的讲解并示范,让学生照着写,然后就匆匆赶进度,再也无暇顾及。

阅读教学也是如此。

初学课文时,力求让每一个学生读得准确、流利,而后就急于往下进行。

吕先生说:“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

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

不正确就不能获得所要求的效果,不成其为技能;不熟练,也就是说,有时候正确,有时候不正确,或者虽然正确,可是反应太慢,落后于时机,那也不成其为技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

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可见,反复练习才能养成技能,每天安排10分钟让学生练字才能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每天早读课让他们大声读课文才能提高朗读水平,每天让他们读一篇文章才能提高他们阅读能力,每天让他们写一篇日记才能提高写作能力……若想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形成什么技能的。

其身正不令而从我们一直在埋怨学生书写不工整,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我们急切地想让学生读出感情来,自己却始终不能给学生示范一下;我们嘲笑学生作文的幼稚,自己却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吕先生说:“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的,也模仿四周一切人说的和写的。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如果教师说的话、写的文章跟他对学生讲的道理不尽相符.那么,学生会丢掉以前听到的道理而模仿当前的榜样,至少会感到无所适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有感_800字
这学期,读了教育家吕型伟的散记后深受启发,也被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感动着。

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我觉得教师真的是一份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

就像我们学校的校长所说的“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份良心的职业。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的大,你的良心是否在指引着你怎么去做一名老师,怎么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吕老提出的:倡导面向全体,教好每一个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学科教学要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培养人要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宁无才的教育理念。

认同并允许一个人在大部分领域落后,而只在某一个领域拔尖是需要胆识的。

现实的教育目标,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等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最终要:全面发展。

但这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

我们不能太纯粹追求各门功课都要好的目标,而无视现实。

一方面要对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基本要求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按照他们的潜能发展,可以发展到哪个水平就到哪个水平;试想我们在大学读书时,学到的微积分、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偏微分等等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相反倒是小学数学的加减乘除更实用些,剩下时间一长肯定忘记的。

人是有差异的,发展也有快慢,我们必须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发展差异,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得到有差异的成功。

如果思想上有这样的认识,那么教育学生的过程将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成功的过程,这样既能体现出教师的价值,也能创造学生的价值。

吕老说:教师是世界上真正富有的人,因为我们拥有的是桃李满天下,我们拥有的不是金钱,是经过我们之手培养的人才,而人才又是无价的。

但身为一名教师的我深知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是只有欢乐和满足,有时我们也会郁闷、会抱怨、会哀伤,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

教育是长征。

作为我一个参加教育工作时间还不算很长的年轻教师而言,我要走的路还远,可能我现在才刚刚起步,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还有很多思想要内化;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起生命在于创新;作为我而言,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而正基于此,梦想才刚起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