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分类

合集下载

脑膜炎的发病与治疗ppt课件

脑膜炎的发病与治疗ppt课件

3
脑膜炎的检 查与治疗
脑膜炎的检查
克尼格 氏征
布鲁金 斯氏征
腰椎穿 刺
克尼格氏征,简称克 氏征,是神经科常用 的一种检查方法
患者采用去枕仰卧位, 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 成90°角弯曲,检查 者将患者小腿上抬伸 直,正常应该能够达 到135°,如果遇到阻 力或疼痛,则为阳性。
布鲁金斯氏征,简称布氏征,医学术语,神经科常用检查手段之一。
脑膜炎的介绍与分类 脑膜炎的致病机理与症状表现 脑膜炎的检查与治疗 脑膜炎的预防
目 录
1
脑膜炎的介绍 与分类
脑膜炎是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如果不及 时就医,可导致严重的后果。脑膜炎可以在 几个小时内发作,但后遗症可持续并影响患 者一生,其后遗症包括记忆力丧失、耳聋、 失明、癫痫、瘫痪和大脑损伤。
.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软
脑膜(软膜和蛛网膜)后引起弥漫
1
性炎症的临床综合征
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
3
疱疹毒
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包括脊 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 B、埃可病毒等病原体
85%~95%
2
病毒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目前全球 每年仍有500万人罹患各种脑膜炎,是第6 大致死性感染性疾病。
脑膜 炎系指软 脑膜的弥 漫性炎症 性改变
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肿瘤与白 血病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
病毒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性脑 膜炎
A
B
腰椎穿刺可以测量脑膜 开放的压力
抽出的脑脊液可以被用 来分析白细胞、蛋白质 和葡萄糖数量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结核性脑膜炎:常为全身性栗粒结核病旳 一部分,由血行播散经过血脑屏障,也可 由脑实质或脑膜旳结核灶破溃,结核菌进 入蛛网膜下腔中CSF,致脑膜、颅神经、 脑血管、脑实质、脊髓等病变,而出现多 种症状。为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类型,常 在原发感染一年内发生,3-6个月易发生, 3岁内约占60%,发病率较成人高8-10倍。
许多化脓菌均可引起。新生儿及2―3 月以内婴儿化脑常为大肠杆菌、其他 G-杆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 菌; 出生2-3月后小儿多为B族流感嗜 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5岁以上小朋友主要为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
发病机制:多为由体内感染灶(主要为上 呼吸道、其次为皮肤粘膜等)化脓菌→入 血流产生菌血症或败血症→经过脑屏障至 脑膜→大量繁殖致蛛网膜、软脑膜等部位 旳化脓性脑膜炎。少数可由邻近组织感染 扩散引起,如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 头面部软组织感染、颅脑外伤、手术、脑 脊膜膨出继发感染等。
至今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
环境(化学剂)、宿主反应(免疫 异常)有关。多见于1~2岁婴幼 儿,死亡率约40%.重者虽然存活, 也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现仍无统一 旳诊疗原则,具有下列情况时可作 出诊疗:
1.病前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 2.反复呕吐、惊厥、进行性意识障
碍以至昏迷,无神经定位体征及脑 膜刺激征; 3.肝大,质硬,偶有黄疸; 4.谷草、谷丙转氨酶↑肌酸磷酸肌 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糖↓
睡、烦躁、惊厥、颈项强直、 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婴幼儿可有前囟膨隆 、颅缝增宽。
此期可出现颅神经障碍(Ⅲ、Ⅳ、 Ⅶ等)和脑炎体现如定向、语言、 运动障碍等。
(三) 晚期(昏迷期):约1-3 周,以上症状渐重,意识障碍加深 (蒙眬→半昏迷→昏迷),惊厥频 繁发作,极度消瘦,舟状腹,常水 盐代谢紊乱,最终颅内压急剧增高 造成脑疝,呼吸循环中枢麻痹死亡。

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主要 包括病因治疗,辅以免疫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二.免疫治疗
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 病 毒 一药 物 治 疗
五、对症支持治疗
四.抗菌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
一.阿昔洛韦:为核苷类抗DNA病毒药。体外
CNS感染途径
①血行感染:病原体通过昆虫叮咬、动物咬伤、 使用不洁注射器静脉或肌肉注射、静脉输血等进 入血流,面部感染时病原体也可经静脉逆行^颅, 或孕妇感染的病原体经胎盘传给胎儿; ②直接感染:穿透性颅外伤或邻近组织感染后病 原体蔓延进入颅内; ③神经干逆行感染: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 狂犬病毒等首先感染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粘 膜.然后经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
确诊尚需 如下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下列病毒性脑炎鉴别:
带状疱疹 病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脑 炎 肠道病 毒性脑 炎 急性播 散性脑 脊髓炎 :
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 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 性脑损害,临床表现意 识模糊,共济失调,局 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 征。病人多有胸腰部带 状疱疹的病史,头颅 cT无出血性坏死的表 现,血清及脑脊液检出 该病毒抗原、抗体和病 毒核酸阳性,可资鉴别 。
•HSV1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或HSV2主要潜伏在骶神经 节 •而HSV-2则大多数是由原发感染所致,且HSV-2所引 起的HSE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是新生儿通过产道是被HSV2感染所致。
4.头痛、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 变,有时以全身性或部分性运 动性发作为首发症状,病情缓 慢进展,精神症状表现突出, 如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言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临床常见症状 语减少、情感淡漠和表情呆滞 约2/3的病例发生于40 发病年龄 ,或有动作增多、行为奇特及 岁以上的成人 冲动行为,智能障碍也较明显 5. 偏盲、偏瘫、失语、眼 肌麻痹、共济失调、多动( 2. 原发感染潜 震颤、舞蹈样动作、肌阵 潜伏期 伏期2-21天, 挛)、脑膜刺激征等,多数 平均6天 病人有意识障碍,表现意 识模糊或谵妄,随病情加 神经症状 重可出现嗜睡、昏睡、昏 3.可有发热、全身 不适、头痛、肌痛 迷或去皮质状态,约l/3 、嗜睡、腹痛和腹 病人可出现全身性或部分 泻等症状,多急性 性痫性发作 起病,约l/4患者 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以往报道预后差 可有口唇疱疹史; 前驱期表现 ,死亡率高达40%,70%,现因特异性抗 发病后患者体温可 HsV药物的应用使多数患者得到早期有效 高达38.4~40.0 的治疗,死亡率有所下降。 度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边缘叶脑炎、AR脑炎、皮质脑炎、小脑脑干脑炎等疾病分类、影像学特征和疾病要点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边缘叶脑炎、AR脑炎、皮质脑炎、小脑脑干脑炎等疾病分类、影像学特征和疾病要点

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边缘叶脑炎、AR脑炎、皮质脑炎、小脑脑干脑炎等疾病分类、影像学特征和疾病要点自身免疫性脑炎及分类概念回顾自身免疫性脑炎是由脑实质的弥漫性或者多发性炎性病变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改变以灰质和神经元受累为主,也可累及白质和血管。

脑炎分为感染性和分感染性,感染性脑炎就是病原微生物导致的,如COVID-19感染导致脑炎。

非感染性脑炎,如免疫介导性的,妊娠引起的和药物引起的。

而免疫介导这组疾病就以自身免疫性脑炎多见,重要特点为:①非感染性;②经过临床治疗后大多数可以缓解。

AE分类:按抗原部位分类,按离子通道分类,按解剖部位来分类。

①重点关注抗细胞表面抗原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其中的抗NMDAR脑炎是最常见但又最不典型的,它的临床表现各异,各种情况都会出现,包括肢体无力、记忆下降、精神异常等,同样也可能没有任何特殊的症状。

特别是当病人早期以反应迟钝、活动缓慢到急诊室就诊时,需要特别警惕,容易漏诊和误诊。

②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抗GABABR抗体相关脑炎、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和抗AMPAR抗体相关脑炎较易识别,这四种脑炎的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边缘系统,以精神、行为、记忆下降为突出表现,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抗NMDAR脑炎同样也可以累及边缘系统,从而出现相关症状。

③自身免疫性脑炎还包括抗GAD65抗体相关脑炎,抗细胞内抗原抗体介导的以副肿瘤综合征为代表的疾病。

自边缘叶脑炎影像学特征概念回顾边缘系统是包含海绵体及杏仁体在内,负责多种功能如情绪、嗅觉、行为及长期记忆的大脑结构。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为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边缘叶脑炎,主要表现为海马和/或杏仁核肿胀、信号增高。

发病初期,MRI可表现为正常,随着疾病进展出现颞叶内侧高信号,长期随访发现41%-95%的患者发展为海马萎缩。

图1 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影像学表现①为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的脑炎,主要是以边缘系统损害为主,影像学上大多数以颞叶对称性损害,亦可为非对称性。

脑炎PPT模板

脑炎PPT模板
生的脑 炎[先天感染,后天发病] 3、症状为进行性,可有癫痫及痴呆,脑发育 不
全。
(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 脑炎。 1、多在全身疾病情况下发生。 2、表现为瘫痪、失语、多动、脑N损害、 小脑性共济失调、截瘫。 3、典型血象——单核C增多,嗜异性抗体 可确诊 4、少数病人脑炎症状可先于血液及内脏症 状。 5、此病预后良好,可完全恢复。
淋巴 C 侵润,形成侵
润套
2、脑干型 脑干水肿使体积增大变软,轻者仅有NC变 性,血管充血。重者NC变性坏死伴胶质C 增生,血管周围很厚的淋巴C层形成袖套。 此型可分为:坏死型及出血型。 3、肿瘤型: 病变常在额、颞、顶叶。病灶胶质C增生 形成肿块样。
四、病因: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它包括 二类疾病:
(b)、重者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 (c)、脑局灶症状:偏瘫、失语,凝视麻
痹,不自主运动 ,局灶癫痫等 (d)、部分病例口唇疱疹。 (e)、多在数日内死亡,死亡率30—— 70%。
5、辅助检查: ①C S F:压力高,白C增加,以淋巴C为主,早 期可有RBC及CSF黄变,是脑实质出血坏死的 反映,蛋白轻度增高。 ②EEG:弥慢性高波幅慢波,周期性高波幅尖 波为特征。 ③CT:单侧或双侧颞叶可见低密度影,也可见 其他部位。
(十)甲型脑炎(嗜睡性脑炎、嗜睡性脑病、 睡病)目前已不存在 1、流行于冬、春季节(二十年代以来很少 发生此病)。 2、病原经呼吸道传染,可能为病毒。 3、临表;嗜睡、眼肌瘫痪、舞蹈样运动过 多等。 4、急性期2周,逐渐痊愈。 5、部分病人精神症状:头痛、失眠可持续 数月至数年,并遗有“帕金森氏综合症”后 遗 症。
(三)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脑炎{是临床脑炎中最 轻的一种} 1、病毒直接侵犯脑部所致,多表现脑膜炎症 状,也有脑实质受损症状。 2、偏瘫、失语(症状较乙脑轻) 3、腮腺炎多与脑炎同时或先后发生 4、无腮腺肿大者以血清免疫学检查来确诊 (补体结合试验) 血淀粉酶高。 5、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多在1—— 2周内恢 复。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然而,脑膜炎的诊断并非易事,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本文将结合四种典型脑膜炎病例,分析其鉴别诊断的关键点。

病例一: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12岁。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3天,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50mmH2O,白细胞计数5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进展速度;2.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3. 病原体检测。

分析: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较慢。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病原体检测也是鉴别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最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

病例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女性,25岁。

发热、头痛、盗汗、体重下降1个月,意识模糊3天。

查体:体温38.5℃,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00mmH2O,白细胞计数3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长短;2.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3.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缓慢。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低。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

最终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病例三: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5岁。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300mmH2O,白细胞计数1000×106/L,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2. 病原体检测;3. 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或诊断评分6-11分(有脑影像学)
3.排除其他脑膜炎
4.未行腰穿或脑影像学检查不得诊断或排除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无结核性脑膜炎 已有其他疾病的诊断成立,无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或令人信服的疾病征象。 根据患者年龄,免疫状态机地域分布应行相应的微生物学(染色、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或病理学检查,建议常规行革兰氏染色、墨汁染色、梅毒螺旋体及HIV检测。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和病残率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仍是全球性难题。
01
02
03
TBM早期临床表现、脑脊液变化、影像学不典型 脑脊液收集有限,Mtb是细胞内寄生菌,很多检 测TBM的方法敏感度、特异度不高、易误诊漏诊。 目前,尚无一种方法可完全解决TBM诊断的问题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很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符合临床标准,同时具备
1.诊断评分≥10分(无脑影像学)
2.或诊断评分≥12分(有脑影像学)
3.脑脊液或脑影像学评分至少2分
4.排除其他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符合临床标准,同时具备
1.诊断评分6-9分(无脑影像学)
影像学
临床上常用TBM诊断依据
临床上常用TBM诊断依据
◆ 分为直接病原学检查和间接病原学检查 ◆ 公认的确认结核杆菌的方法为: 1)脑脊液镜下检出抗酸杆菌 2)脑脊液培养出结核杆菌 3)PCR法检出结核杆菌 ◆ TBM患者脑脊液Mtb载量较低,敏感度明显低于颅外结核 ◆ PCR检测也存在较高假阳性与假阴性率,不作为唯一手段
症状持续超过5天
4
结核全身症状(至少1项):体重下降(儿童生长缓慢),盗汗,持续咳嗽>2周

细菌性脑膜炎讲课PPT课件

细菌性脑膜炎讲课PPT课件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护理: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康复: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的康复
细菌性脑膜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是预防细菌性脑膜炎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能够保护易感人群,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避免受到细菌性脑膜炎的侵害。 疫苗接种能够减轻细菌性脑膜炎的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疫苗接种能够减少细菌性脑膜炎在社区内的传播,有效控制疫情的爆发。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 免与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接触。
接种疫苗,如针对脑膜炎双 球菌的疫苗,可有效预防细
菌性脑膜炎的发生。
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病情加重。
细菌性脑膜炎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籍贯等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 等症状
诊断依据:脑脊液检查、血常 规检查等
治疗过程:抗生素治疗、对症 治疗等
病例分析和讨论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菌 性脑膜炎病例
诊断过程:详细介绍病例的诊断方 法和过程
临床表现:分析病例的临床表现和 症状
治疗结果:讨论病例的治疗效果和 预后情况
经验和教训总结
及时诊断和治 疗:对于疑似 病例,应尽早 进行诊断和开 始治疗,以降 低病死率和后 遗症的风险。
细菌性脑膜炎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细菌性脑膜炎概述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的预防 细菌性脑膜炎的案例分析 细菌性脑膜炎的护理和康复
汇报人员:XX医院-XX
细菌性脑膜炎概述
定义和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膜炎分类:
⏹化脓性脑膜炎—由化脓菌感染引起(如流行性脑膜炎)
⏹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慢性脑膜炎—可由结核杆菌、梅毒、布氏杆菌、真菌(机会感染)等引起
流脑
一、主要特点
1.发病冬春季(1-4月),儿童,中小城市、农村。

2.症状:突然发热(高热)、寒战、伴头痛、呕吐
(喷射性呕吐)、拒乳、乏力、肌肉酸痛、烦燥、
尖叫、神志淡漠、双目发呆、嗜睡;
3.体征:项背疼痛、颈强直、囟门紧张;玫瑰疹、瘀
点、瘀斑(结膜、口粘膜);休克、DIC
(精神差、苍白、发绀、四肢厥冷、脉细)
4.危害:50%-90%死亡率,现已降至5%以下;
后遗症:脑积水、颅神经麻痹、脑梗死
二、发病机理
病人
传染源脑膜炎双球菌
带菌者
飞沫传播(咳嗽、喷嚏)
传染过程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6月-10岁
(6月前少,母体抗体)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病人/带菌者→飞沫→易感者→细菌寄生在鼻咽部粘膜(卡他性炎)→抵抗力低下时入血→菌血症(或败血症)→脑膜炎
三、发病机制
侵入鼻咽部咽痛.充血.分泌物增加呼吸道传播
菌血症寒战、发热
败血症在血液内繁殖,释放内毒素→内皮损伤,血管壁炎症、坏死、血栓形成、出血→DIC,微循环障碍,休克→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肾上腺出血,心肌损害
定位于脑膜脑脊膜化脓性炎症→波及颅神经
五、临床病理联系
颅内压增高头痛、喷射性呕吐、前囟饱满
脑膜刺激征项背疼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Kernig’征(屈髋伸膝征)阳性
颅神经麻痹耳聋、视力下降、斜视、面瘫
脑脊液变化压力增高,混浊,脓细胞、蛋白
增高,葡萄糖下降,涂片阳性
乙脑
乙脑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
性传染病,病理特点是脑实质神经细胞变性、坏
死为主的炎症。

一、临床特点
1、发病:夏秋季(7-9月),儿童(10岁以下)
热带、亚热带
2、症状:突发高热,7-10天,持续不降;
意识障碍:嗜睡、昏睡,伴惊厥、
抽搐,或脑膜炎刺激征,或中枢性
呼吸主衰竭,或其它神经症状
4、后遗症:失语、痴呆、耳聋、癫痫、强直痉挛
5、CNS:抗体升高,Pro、Cl-正常,葡萄糖正常

传染源乙型脑炎病毒
动物(家畜、家禽)
蚊虫叮咬
传播途径
库蚊可经卵传代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儿童10岁以下
⏹发病机制:
⏹乙型脑炎病毒→传染源或中间宿主→蚊虫叮咬→局部内皮细胞、全身单核细胞系统
内繁殖→病毒血症→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免疫)→隐形感染或侵入CNS致病
五、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流脑乙脑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流行性乙脑病毒
传染途径呼吸道虫媒、蚊类为媒介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家畜、家禽、人
流行特点冬春、幼儿、散发夏秋、儿童、亚热、热带
临床特点颅内高压和脑膜刺嗜睡、抽搐、昏迷等脑
激征为主实质损害为主
病理特点脑、脊髓膜急性化脑实质NC变性坏死为
脓性炎主的炎症
脑脊液混浊,C↑↑(N↑)透明、C↑(Ly↑)Pro、Pr↑、糖、氯↓糖、氯正常,无细菌
细菌阳性
四、临床病理联系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嗜睡、昏迷
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脑疝
颅神经损害痴呆、失语、瘫痪
五、结局
多数病人可痊愈
重症病人可出现语言障碍、痴呆、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脊液变化包括:
A、压力升高
B、混浊不清
C、大量脓细胞
D、蛋白质减少
E、细菌检查有革兰氏阳性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