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物流配送优化与成本控制手册

物流配送优化与成本控制手册第一章物流配送概述 (2)1.1 物流配送的基本概念 (2)1.2 物流配送的重要性 (2)第二章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3)2.1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 (3)2.2 配送网络优化 (3)2.3 配送路径优化 (4)第三章仓储管理与优化 (4)3.1 仓储布局优化 (4)3.2 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4)3.3 库存管理与控制 (5)第四章运输管理与优化 (6)4.1 运输方式选择 (6)4.2 运输成本控制 (6)4.3 运输效率提升 (7)第五章信息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7)5.1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7)5.2 物流数据分析与应用 (8)5.3 物流配送智能化 (8)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9)6.1 人员配置与培训 (9)6.1.1 人员配置原则 (9)6.1.2 培训体系构建 (9)6.2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 (9)6.2.1 激励机制设计 (9)6.2.2 绩效管理体系 (10)6.3 团队建设与协作 (10)6.3.1 团队建设策略 (10)6.3.2 协作机制构建 (10)第七章质量管理与客户服务 (10)7.1 质量保证体系 (10)7.1.1 质量管理原则 (10)7.1.2 质量管理体系 (10)7.1.3 质量管理工具 (11)7.2 客户满意度提升 (11)7.2.1 了解客户需求 (11)7.2.2 优化服务流程 (11)7.2.3 提高服务质量 (11)7.2.4 加强售后服务 (11)7.3 配送服务标准化 (11)7.3.1 制定配送标准 (11)7.3.2 实施配送标准化 (11)7.3.3 监控配送质量 (12)7.3.4 持续改进配送服务 (12)第八章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12)8.1 成本控制策略 (12)8.2 效益分析与评价 (12)8.3 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措施 (12)第九章环境保护与绿色物流 (13)9.1 绿色物流理念 (13)9.2 物流配送环保措施 (13)9.3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4)第十章物流配送行业趋势与发展 (14)10.1 物流配送行业现状分析 (14)10.2 物流配送行业发展趋势 (15)10.3 物流配送行业创新与挑战 (15)第一章物流配送概述1.1 物流配送的基本概念物流配送,是指在供应链管理中,将物品从生产地或供应地,按照客户的要求,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式,安全、准时地送达指定地点的过程。
上交大《物流成本管理》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第四章物流成本预测与决策一、思考题1.什么是物流成本预算?物流成本预算的原理有哪些?答:物流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物流成本资料以及物流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物流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和估计。
物流成本预测的6个原理1.系统性原理、2.不确定性原理、3.类推原理 4.因果原理、5.连贯性原理、6.可控制性原理。
2.什么是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有何特点?答:德尔菲法是以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互不见面、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与调查人员单线联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大致相同的看法,以此作为预测的结果。
德尔菲法区别于其他定性预测方法的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匿名性、多次反馈。
3.比较定量预测和定性方法的优缺点。
答:定量预测的优点在于:注重于事物发展在数量方面的分析,更多地依据历史统计资料,较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缺点在于:灵活性差,对数据和模型的要求较高,且限制条件较多。
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易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施过程简单、迅速、省时、费用低,注重事物发展的性质。
其缺点是:定性预测法容易受到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的影响和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束缚;而且缺乏对事物发展作数量上的精确描述。
4.什么是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决策的方法有哪些?物流成本决策者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在调查、预测和对物流成本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从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作为未来行动的指南。
物流成本决策的方法可分为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定量决策法分为确定型决策法、风险型决策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法三种。
5.计算题(1)甲公司要从位于S市的工厂直接装运500台电视机送往位于T市的一个批发中心。
这批货物价值为150万元。
赵刚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物流成本分析(1)

• 3)相关分析法
• 企业的各种经济指标,存在着相互依存关 系,一个指标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经济 指标。例如:生产数量的变化,必然引起 成本的相应变化。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相关 分析,找出有关经济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 系,即为相关分析法。
• 相关分析法是利用物流成本相关的两项数 值的比率揭示企业物流成本规律的一种分 析方法。
4.2.3总成本公式及其成本性态模型
• 根据以上分析,全部成本依其性态可分为固定成 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其中混合成本 又可分解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因此,企业的 总成本公式可以写成:
1.定性分析方法
• (1)账户分析法:根据各个成本项目及明细项目 的账户性质,通过经验判断,把那些与变动成本 较为接近的划入变动成本;把那些与固定成本较 为接近的划为固定成本。
• (2)合同确认法 :根据企业与供应单位所订立 的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的具体规定来确认费用性 态的方法。
• (3)技术测定法 :根据生产过程中消耗量的技 术测定和计算来划分成本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 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 物流成本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连环 替代法,相关分析法。
• 1) 对比分析法 • 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
情况下)的数据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 成本指标的对比,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比较 形式有:
➢ 绝对数比较,如上年物流成本与本年物流成本的 比较;
➢ 增减数比较,如本年物流成本比上年降低若干元; ➢ 指数比较,如本年物流成本比上年降低的百分比。
• 要想降低这类成本,一般应当通过改进技术设计 方案,改造工艺技术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材 料综合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比率,加强控制以及降 低单耗等措施来实现。
物流公司运输成本控制预案

物流公司运输成本控制预案第一章运输成本控制总论 (3)1.1 运输成本控制概述 (3)1.2 运输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3)1.3 运输成本控制原则 (4)第二章运输成本构成分析 (4)2.1 运输成本构成要素 (4)2.2 运输成本分类 (5)2.3 运输成本影响因素 (5)第三章运输成本控制策略 (5)3.1 运输方式选择 (5)3.2 运输路线优化 (6)3.3 运输工具选择 (6)第四章采购成本控制 (7)4.1 采购成本构成 (7)4.1.1 商品成本:商品成本是采购成本的核心部分,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产品等购买价格,以及相关的运输费用、保险费用等。
(7)4.1.2 采购管理费用:采购管理费用包括采购部门的人员工资、福利、培训费用,以及采购过程中的办公费用、通讯费用等。
(7)4.1.3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主要指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商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如退货、换货、索赔等。
(7)4.1.4 库存成本:库存成本包括仓储费用、库存保险费用、库存积压损失等。
(7)4.1.5 时间成本:时间成本主要指采购过程中因交货周期过长或交货不及时而产生的损失。
(7)4.2 采购成本控制方法 (7)4.2.1 价格谈判:通过谈判,争取供应商提供更有利的采购价格。
(7)4.2.2 采购批量优化:合理设置采购批量,降低库存成本。
(7)4.2.3 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协同关系,实现信息共享,降低库存风险。
74.2.4 采购策略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商情况,调整采购策略,如采用集中采购、联合采购等。
(7)4.2.5 采购流程优化: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7)4.3 供应商管理 (7)4.3.1 供应商选择:根据采购需求,选择具有良好信誉、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供应商。
(7)4.3.2 供应商评估: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质量、价格、交货期等方面,保证供应商符合企业要求。
物流成本管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物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表3-10 机器能量成本分配表产品数量(件)用量(h/件)机器小时(h)分配率(元/h)分配额(元)A产品12000011200000.5666700B产品60000 1.5900000.5650000C产品12000 3.5420000.5623300合计--2520000.56140000表3-11 检验成本分配表产品名称批量每批检验数(次)检验总数(次)分配率(元/次)分配额(元)A产品125060045.0027000B产品6005300045.00135000C产品12002240045.00108000合计--600045.00270000表3-12 材料处理成本分配表产品批数(批)移动次数(次/批)总次数(次)分配率(元/次)分配额(元)A产品1225300 2.40720B产品6005030000 2.4071856C产品1200100120000 2.40287424合计--150300 2.40360000表3-13 准备成本分配表产品名称每批准备次数分配率(元/次)分配额(元)A产品12176.602120B产品600176.60105960C产品1200176.60211920合计1812176.60320000表3-14 购买成本分本表产品名称购货订单数量(件)分配率(元/件)分配额(元)A产品200135.0027000B产品400135.0054000C产品1400135.00189000合计2000135.00270000表3-15 分类成本分配表产品名称分类次数(次)分配率(元/次)分配额(元)A产品50430.7721540B产品75430.7732310C产品200430.7786150合计320430.77140000表3-16能量成本分配表产品名称单位主要成本(元)生产数量(件)主要成本(元)分配率分配额(元)A 产品7.001200008400000.33277686B 产品8.00600004800000.33158678C 产品11.00120001320000.3343636合计--14520000.33480000表3-17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汇总表单位:元第四章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一、表4-19收入、成本和利润弹性预算表(列表法)单位:元项目1000(件)1500(件)2000(件)2500(件)销售收入5000075000100000125000变动成本20000300004000050000边际贡献30000450006000075000固定成本15000150001500015000利润15000300004500060000表4-20收入、成本和利润弹性预算完成情况对照表(列表法)单位:元项目弹性预算(1500)实际(1500)预算差异成本差异(2)(3)(4)=(2)-(1)(5)=(3)-(2)销售收入750007500025000变动成本300003200010000+2000边际贡献4500043000-2000固定成本150001800015000+3000项目A 产品B 产品C 产品单位成本总成本单位成本总成本单位成本总成本1、单位作业层次直接材料 5.00600000 6.003600008.0096000直接人工 2.00240000 2.00120000 3.0036000机器能量0.56667000.8350000 1.9423300小计7.569067008.8353000012.941553002、批作业层次检验0.2327000 2.251350009.00108000材料处理0.01720 1.207185624.00287424准备0.022120 1.7710596017.66211920小计0.2629840 5.2231281650.666073443、产品作业层次购买0.23270000.905400015.75189000产品分类0.18215400.54323107.1886150小计0.4148540 1.448631022.932751504、能量作业层次全面管理 2.31277686 2.64158628 3.6343636合计10.54126276618.13108789890.161082006利润300002500015000-5000二、盈亏临界点销售量=2000÷(10-6)=500(件)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000÷(1-6÷10)=2000÷40%=5000(元)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的销售量要达到500件,或者销售收入要达到5000元才能不盈不亏。
物流行业:物流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方案

物流行业:物流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方案第一章物流成本控制概述 (2)1.1 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1.2 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3)1.3 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3)第二章物流成本构成分析 (4)2.1 直接成本构成 (4)2.2 间接成本构成 (4)2.3 隐性成本构成 (4)第三章采购成本控制 (5)3.1 采购策略优化 (5)3.1.1 明确采购目标与需求 (5)3.1.2 实施集中采购 (5)3.1.3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3.1.4 采用多元化采购方式 (5)3.2 供应商管理 (5)3.2.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6)3.2.2 供应商分类与分级 (6)3.2.3 供应商合作关系维护 (6)3.2.4 供应商绩效评价 (6)3.3 采购价格谈判 (6)3.3.1 充分了解市场价格 (6)3.3.2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6)3.3.3 善用谈判技巧 (6)3.3.4 考虑长期合作关系 (6)第四章运输成本控制 (7)4.1 运输方式选择 (7)4.2 运输路线优化 (7)4.3 货物集散与配送 (7)第五章储存成本控制 (8)5.1 库存管理优化 (8)5.2 仓库布局与存储技术 (8)5.3 仓库运营成本控制 (8)第六章包装成本控制 (8)6.1 包装设计优化 (8)6.2 包装材料选择 (9)6.3 包装过程成本控制 (9)第七章装卸成本控制 (10)7.1 装卸作业优化 (10)7.2 装卸设备选择 (10)7.3 装卸作业成本控制 (10)第八章信息化成本控制 (11)8.1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11)8.2 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 (11)8.3 信息安全与风险防范 (12)第九章物流组织与管理 (12)9.1 物流组织结构优化 (12)9.2 物流人员培训与管理 (12)9.3 物流绩效评估与激励 (13)第十章物流效益提升策略 (13)10.1 物流成本降低策略 (13)10.1.1 优化物流网络布局 (13)10.1.2 提高运输效率 (13)10.1.3 降低仓储成本 (14)10.2 物流效率提升策略 (14)10.2.1 强化物流信息化建设 (14)10.2.2 优化物流流程 (14)10.2.3 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14)10.3 物流服务增值策略 (14)10.3.1 发展多元化物流业务 (14)10.3.2 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14)10.3.3 建立物流品牌 (15)10.4 物流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5)10.4.1 推动物流技术创新 (15)10.4.2 优化物流产业布局 (15)10.4.3 强化物流人才培养 (15),第一章物流成本控制概述1.1 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物流行业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物流运输成本控制与优化方案书

物流运输成本控制与优化方案书第一章物流运输成本控制概述 (3)1.1 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的意义 (3)1.2 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的原则 (3)1.3 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的方法 (4)第二章物流运输成本构成分析 (4)2.1 直接成本构成 (4)2.1.1 运输费用 (4)2.1.2 货物损耗 (4)2.1.3 人力资源成本 (4)2.1.4 设备折旧与维护 (5)2.2 间接成本构成 (5)2.2.1 管理费用 (5)2.2.2 财务成本 (5)2.2.3 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费用 (5)2.2.4 环保与安全费用 (5)2.3 隐性成本构成 (5)2.3.1 时间成本 (5)2.3.2 信息成本 (5)2.3.3 品牌与信誉成本 (5)2.3.4 法律风险成本 (6)第三章运输模式选择与成本优化 (6)3.1 公路运输成本优化 (6)3.2 铁路运输成本优化 (6)3.3 航空运输成本优化 (6)3.4 海运运输成本优化 (6)第四章运输路线规划与成本控制 (6)4.1 运输路线选择原则 (6)4.2 运输路线优化方法 (7)4.3 运输时间成本控制 (7)第五章货物包装与成本控制 (7)5.1 货物包装的材料选择 (7)5.2 货物包装的设计优化 (8)5.3 货物包装的成本控制 (8)第六章货物装载与成本优化 (8)6.1 货物装载原则 (8)6.1.1 安全性原则 (8)6.1.2 合理性原则 (9)6.1.3 效率原则 (9)6.1.4 经济性原则 (9)6.2 货物装载优化方法 (9)6.2.1 空间优化 (9)6.2.2 货物分类 (9)6.2.3 装卸流程优化 (9)6.2.4 货物固定与防护 (9)6.3 货物装载成本控制 (9)6.3.1 提高装载效率 (9)6.3.2 减少货物损失 (9)6.3.3 合理配置运输资源 (10)6.3.4 提高货物装载计划准确性 (10)6.3.5 强化人员培训 (10)第七章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 (10)7.1 信息化建设在物流运输中的作用 (10)7.2 物流运输信息系统的构建 (10)7.3 物流运输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 (11)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11)8.1 员工培训与素质提升 (11)8.1.1 培训体系构建 (11)8.1.2 培训内容优化 (12)8.1.3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12)8.2 员工激励机制 (12)8.2.1 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12)8.2.2 个性化激励机制 (12)8.2.3 激励机制的实施与监督 (12)8.3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 (12)8.3.1 人力资源规划 (12)8.3.2 招聘与选拔 (12)8.3.3 员工离职与离职成本控制 (13)8.3.4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 (13)第九章物流运输合同管理 (13)9.1 物流运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13)9.1.1 签订前的准备工作 (13)9.1.2 合同签订过程 (13)9.1.3 合同履行 (13)9.2 物流运输合同的风险管理 (13)9.2.1 风险识别 (13)9.2.2 风险评估 (14)9.2.3 风险控制 (14)9.3 物流运输合同的优化策略 (14)9.3.1 优化合同条款 (14)9.3.2 强化合同管理 (14)9.3.3 创新合作模式 (14)第十章物流运输成本控制与优化策略的实施与评估 (14)10.1 成本控制与优化策略的实施步骤 (15)10.1.1 明确成本控制与优化目标 (15)10.1.2 分析现有物流运输成本结构 (15)10.1.3 制定成本控制与优化方案 (15)10.1.4 优化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 (15)10.1.5 监控成本控制与优化实施过程 (15)10.2 成本控制与优化策略的评估方法 (15)10.2.1 成本效益分析 (15)10.2.2 运输效率评估 (15)10.2.3 成本结构分析 (15)10.2.4 综合评价 (15)10.3 成本控制与优化策略的持续改进 (16)10.3.1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16)10.3.2 定期收集反馈信息 (16)10.3.3 分析改进点 (16)10.3.4 制定改进措施 (16)10.3.5 实施改进措施 (16)10.3.6 监控改进效果 (16)10.3.7 持续循环改进 (16)第一章物流运输成本控制概述1.1 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的意义物流运输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物流行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物流行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第1章物流成本控制概述 (4)1.1 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4)1.2 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4)1.3 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与挑战 (4)第2章物流成本构成分析 (4)2.1 直接物流成本 (4)2.2 间接物流成本 (4)2.3 固定物流成本与变动物流成本 (4)第3章物流成本控制方法 (4)3.1 成本核算方法 (4)3.2 成本优化方法 (4)3.3 成本控制工具 (4)第4章采购成本控制 (4)4.1 采购成本构成分析 (4)4.2 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4)4.3 供应商管理 (4)第5章运输成本控制 (4)5.1 运输成本构成分析 (4)5.2 运输成本控制策略 (4)5.3 运输模式选择与优化 (4)第6章仓储成本控制 (4)6.1 仓储成本构成分析 (4)6.2 仓储成本控制策略 (4)6.3 仓储管理优化 (5)第7章包装成本控制 (5)7.1 包装成本构成分析 (5)7.2 包装成本控制策略 (5)7.3 包装设计优化 (5)第8章装卸成本控制 (5)8.1 装卸成本构成分析 (5)8.2 装卸成本控制策略 (5)8.3 装卸作业优化 (5)第9章信息成本控制 (5)9.1 信息成本构成分析 (5)9.2 信息成本控制策略 (5)9.3 信息技术应用 (5)第10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5)10.1 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分析 (5)10.2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 (5)10.3 员工培训与激励 (5)第11章物流成本控制绩效评价 (5)11.1 物流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指标 (5)11.2 物流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方法 (5)11.3 物流成本控制绩效改进 (5)第12章物流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5)12.1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5)12.2 行业物流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5)12.3 物流成本控制成功经验总结 (5)第1章物流成本控制概述 (5)1.1 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6)1.1.1 提高企业竞争力 (6)1.1.2 优化资源配置 (6)1.1.3 提升客户满意度 (6)1.2 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6)1.2.1 系统性原则 (6)1.2.2 动态性原则 (6)1.2.3 目标性原则 (6)1.2.4 实施性原则 (6)1.3 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与挑战 (6)1.3.1 现状 (6)1.3.2 挑战 (7)第2章物流成本构成分析 (7)2.1 直接物流成本 (7)2.1.1 运输成本 (7)2.1.2 仓储成本 (7)2.1.3 包装成本 (7)2.1.4 装卸成本 (7)2.2 间接物流成本 (7)2.2.1 管理成本 (8)2.2.2 资金成本 (8)2.2.3 时间成本 (8)2.3 固定物流成本与变动物流成本 (8)2.3.1 固定物流成本 (8)2.3.2 变动物流成本 (8)3.3 物流成本控制方法 (8)3.1 成本核算方法 (8)3.2 成本优化方法 (9)3.3 成本控制工具 (9)第四章采购成本控制 (10)4.1 采购成本构成分析 (10)4.2 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0)4.3 供应商管理 (11)第5章运输成本控制 (11)5.1 运输成本构成分析 (11)5.2 运输成本控制策略 (12)第6章仓储成本控制 (13)6.1 仓储成本构成分析 (13)6.1.1 人工成本 (13)6.1.2 设备成本 (13)6.1.3 场地成本 (13)6.1.4 库存成本 (13)6.1.5 其他成本 (13)6.2 仓储成本控制策略 (13)6.2.1 优化仓储布局 (13)6.2.2 提高设备利用率 (13)6.2.3 控制人工成本 (14)6.2.4 优化库存管理 (14)6.2.5 降低其他成本 (14)6.3 仓储管理优化 (14)6.3.1 更新仓储设施设备 (14)6.3.2 培养仓储专业人才 (14)6.3.3 引入信息化管理 (14)6.3.4 优化仓库规划布局 (14)6.3.5 强化仓储安全管理 (14)第7章包装成本控制 (14)7.1 包装成本构成分析 (14)7.2 包装成本控制策略 (15)7.3 包装设计优化 (15)第8章装卸成本控制 (16)8.1 装卸成本构成分析 (16)8.2 装卸成本控制策略 (16)8.3 装卸作业优化 (17)第9章信息成本控制 (17)9.1 信息成本构成分析 (17)9.2 信息成本控制策略 (18)9.3 信息技术应用 (18)第十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19)10.1 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分析 (19)10.2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 (19)10.3 员工培训与激励 (19)第11章物流成本控制绩效评价 (20)11.1 物流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指标 (20)11.2 物流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方法 (20)11.3 物流成本控制绩效改进 (21)第12章物流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21)12.1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21)12.1.1 案例背景 (21)12.1.2 物流成本控制措施 (22)12.2 行业物流成本控制案例分析 (22)12.2.1 案例背景 (22)12.2.2 物流成本控制措施 (22)12.2.3 案例效果 (22)12.3 物流成本控制成功经验总结 (22)第1章物流成本控制概述1.1 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1.2 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1.3 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与挑战第2章物流成本构成分析2.1 直接物流成本2.2 间接物流成本2.3 固定物流成本与变动物流成本第3章物流成本控制方法3.1 成本核算方法3.2 成本优化方法3.3 成本控制工具第4章采购成本控制4.1 采购成本构成分析4.2 采购成本控制策略4.3 供应商管理第5章运输成本控制5.1 运输成本构成分析5.2 运输成本控制策略5.3 运输模式选择与优化第6章仓储成本控制6.1 仓储成本构成分析6.2 仓储成本控制策略6.3 仓储管理优化第7章包装成本控制7.1 包装成本构成分析7.2 包装成本控制策略7.3 包装设计优化第8章装卸成本控制8.1 装卸成本构成分析8.2 装卸成本控制策略8.3 装卸作业优化第9章信息成本控制9.1 信息成本构成分析9.2 信息成本控制策略9.3 信息技术应用第10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10.1 人力资源成本构成分析10.2 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策略10.3 员工培训与激励第11章物流成本控制绩效评价11.1 物流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指标11.2 物流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方法11.3 物流成本控制绩效改进第12章物流成本控制案例分析12.1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案例分析12.2 行业物流成本控制案例分析12.3 物流成本控制成功经验总结第1章物流成本控制概述物流成本控制作为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功能的确定----功能评价系数 功能评价系数=某零件的功能分数/全部 零件的功 能分数之和
①这个零件起什么作用;②为什么需要 这个功能;③是否有简便方法实现这项 功能;④这些零件的功能是否必要,有 无过剩功能;⑤能否采用标准化零件。
2、成本系数=某零件成本/全部零件的 总成本
3、价值系数=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零件的价值是否同其成本成相应比例
工资成本差异。
工资成本差异包括人工效能差异和工资率 差异两部分。 人工效能差异和工资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 人工效能差异= (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标准工资率) 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 - (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
物流成本预算
一旦运作计划程序确认了系统修正、绩效目标 和计划活动之后,下一步就是确定其预算期费 用。要得到一个公正合理的物流成本预算有很 大的争议。以取得运作计划目标所需要的资源 为目的,预算程序的起步,通常由做出申请的 经理提出。一个预算可以用来支持绩效评估, 将预算数值和周期内实际数值相比,或者和过 去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对比,可以反映不同时 间、不同部门或运作单位,或实际运作的相对 绩效,从而确认改进的方向和机会。
责任成本考核的依据----------业绩报告, 内容包括:
1、责任预算数 2、实际成本支出 3、预算和实际的差异
第四节 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
成本差异的含义:预算成本(标准成本) 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分为不利差异 和有利差异。
意义: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对差异的 原因进行因素分析,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加以控制。
名 称 (1)
1A
功能 成
评价 本
系
系
数
数
(2)
(3)
价 值 当 前 单 按功能评 应 降 低 成 本
系数 位 变 动 价 系数 分 额/元
成本
配成本/元
(4)= (2)/(3 )
(5) (6)= 目 标 (7)=(5) 成 本 × -(6) (2)
0.225 0. 3
2B
0.25 0.2
3C 4D 5E
(二)比价预算法:将新产品和曾经生 产过的功能相近的老产品进行对比,老 产品上面有的零件按照老产品的零件价 格计算,新产品与老产品不同的零件按 照新的材料耗费定额、工时定额、费用 标准等加以估价测定。设用于对老产品 进行技术改造时目标成本的确定。
案例:
(三)本、量、利分析法:在利润目标、 固定成本目标、销量目标既定的前提下, 对单位变动成本目标进行计算。
(4)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降 低, 提高价值;
(5)提高功能,适当提高成本,大幅度提 高功能,从而提高价值。
价值分析法在产品成本预算中的 应用
新产品开发工作对产品制造成本的影响作 用越来越大,特别象汽车这种前期投入大, 资本和技术双密集型的产业更是如此。传 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 控制,忽视投产前的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成 本管理。产品投产后,降低成本各种作业 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当然是降低成本的一 条途径,但如果产品本身设计不合理,存 在过剩功能,造成先天的成本缺陷,产品 一旦投产,降低成本的潜力就不大了。
对于上述价值工程的概念,可作以下几个
(1)价值工程的对象。凡是为获得某种功能 而发生费用的事物,都可作为价值工程的 对象予以研究。比如产品、工艺、工程和
(2)价值工程的目的。它的目的是以对象的 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使用者所需要的 功能,而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为此,还 要理解以下概念:
①功能:它是产品满足用户某种需要的属 性。比如,手表可以使佩带者计量时间," 计时"就是手表的功能。②寿命周期成本。 它是指从对象的研究、形成到退出使用所 需的全部费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产品的 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C=C1+C2 式中C--寿命周期成本;C1--生产成本; C2--
生产成本随产品功能或质量的提高而增加, 产品的使用成本随产品功能本途径有5种,即:
(1)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价 值;
(2)功能不变,降低成本,提高价值; (3)功能有所提高,成本不变,提高价值;
4、该零件的目标成本=该产品的目标成 本×功能评价系数
5、确定产品零件成本的升降程度
6、拟定降低成本的措施---能否用成本 更低的材料代替;能否用更新的工艺方
序 零件
一对一进行打分
号 名称 A
B
C
D
E
A 1
B 2
3C
4D
5E
1
0
1
1
0
1
0
1
1
0
1
1
0
1
0
0
0
0
0
1
全部零件得分
各个零件得分情 况
3
2
3 1 1 10
序
零件 一
号 名称
1
A
3
2
B
2
3
C
3
4
D
1
各工作小组评价结果
二三
四
小计 平
均
得
分
评价 系数
2
2
2
9
2.25 0.225
2
3
3
10 2.5 0.25
3
2
1
2
2
10 2.5 0.25
1
5
1.25 0.125
5
E
1
2
1
2
6
1.5 0.15
10 合计
10 10
10
40
10 1.00
序零 号件
第二节 目标成本法
什么是物流目标成本? 物流目标成本指根据预计可以实现的物 流营业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 本。它是目标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工作 中应用的产物。
(一)倒扣法: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 顾客可以接受的单位价格,扣除企业预 期达到的单位产品利润、国家规定的税 金、预计单位产品流通期间的费用,最
按照责任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横向 和纵向责任单位。
一、意义
推行责任成本给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 用:
(1)建立健全了全面经济核算体系,统一了核算 形式。实行了责任成本法后,就克服了核算因层 次不同而形成的“两张皮”问题。
(2)完善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促进了各项基础 管理的加强。推行责任成本以后,可及时准确地 反映出全厂资金运动及分布状况和生产消耗责任 分布情况,透视出各生产经营环节中出现的情况 和问题,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数 据。同时还相应加强了定额、计量财产物资管理 和原始统计记录等基础工作。
利润=单位售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固定成本
目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售价-(利润+ 固定成本)/预计销售量
(四)功能成本分析法
价值工程又称为价值分析是一门新兴的管 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 方法。它40年代起源于美国,麦尔斯是价 值工程的创始人。1961年美国价值工程协 会成立时他当选为该协会第一会长。在二 战之后,由于原材料供应短缺,采购工作 常常碰到难题。经过实际工作中孜孜不倦 地探索,麦尔斯发现有一些相对不太短缺 的材料可以很好地替代短缺材料的功能。
成本差异由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组成
成本差异的基本原理: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 价格×实际数量
数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 价格×标准数量
成本差异的计算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的计算 (1)价格差异: 实际耗用材料按实际
采购价格计算与按标准价格计算之间的 成本差额。
(2)数量差异: 按标准价格计算的的 材料实际耗用数量与标准耗用数量之间 的成本差额
一、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是为了适应运作期内非预期的 运作量的增减变动而提供的一种方法。
通常弹性预算使建立在标准成本的基础 上的。“标准成本”通常被定义为一个 期望的标准,典型的物流标准成本指标 包括每小时的装箱数、每次订货的货品 数、每公里运输的成本等。
弹性预算的特点: 1、可以随时根据业务量进行调整,具有 伸缩性。
后来,麦尔斯逐渐总结出一套解决采 购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并且把 这种方法的思想及应用推广到其他领 域,例如,将技术与经济价值结合起 来研究生产和管理的其他问题,这就 是早期的价值工程。1955年这一方法 传入日本后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 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一套更加 成熟的价值分析方法。麦尔斯发表 的 专著《价值分析的方法》使价值工 程很快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成本项目
费用和库存量之间的关系
管理人员工资
固定基本工资 1800 元
装卸搬运费用 仓库租金
装卸搬运人员基本工资 600 元,另外按照入库商品数量 每件支付 0、1 元
每个季度 5000 元
机器维修保养费用 平均每个月维修费用 500 元
验收费用
验收人员基本工资 800 元,另外每件入库商品支付 0.5 元
(3)深化了企业内部承包经济责任制。 既为承包经济责任制提供了可靠的各 类收据。又为经营者提供了必要的经 济手段。使部门责任、效益核算、利 益兑现和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 进了责权利统一。
(4)实现了企业资金成本的过程控制, 较大程度地改变了过去事后算帐的情 况,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例:某厂某产品的材料耗用定额为10 公斤,每公斤标准价格为1元,材料标准 成本为10元(10×1)。如本月投入生 产120台,实际消耗材料1250公斤,实 际单位为每公斤1.10元。请计算出价格 差异和数量差异并列表表示。
材料数量差异=(120×10×1)-(1, 250×1)= -50(元) 材料价格差异=(1,250×1)-(1, 250×1.10)=-125(元)
第四章 物流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