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练习习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练习习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练习习题及答案《美学原理》练习题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 A )。

A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B W·塔塔科维兹的《古代美学》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D 贺拉斯的《诗艺》2. 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是( A )。

A 康德B 休谟C 黑格尔D 博克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B )。

A 优美B 崇高美C 自然美D 景色美4 原始人美感的第一个特点是( B )。

A 以模仿植物为美B 以模仿动物为美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D 图腾崇拜5.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D )。

A 眼睛B 鼻子C 耳朵D 感觉器官6.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D )。

A 鲁迅B 王国维C 毛泽东D 蔡元培7.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A )。

A 现实主义文艺B 古典主义文艺C 浪漫主义文艺D 现代主义文艺8.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9.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B 悲惨性C 不幸事件D 悲惨故事10.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B 审美的方式C 道德的方式D 欣赏的方式11.西方美学一个重要传统是( B )。

A 探讨美的本质B 反功利性和反功利主义C 现实主义在美学中的运用D 探索美的目的12.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B 知、情、理三个方面C 情、意两个方面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二、多选题1.在我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观念”的代表有(AB )。

A 吕荧B 蔡仪C 高尔太D 朱光潜E 李泽厚2.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C 良好的社会环境D 良好的人际关系E 良好的家庭教育3.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C 良好的社会环境D 良好的人际关系E 良好的家庭教育4.康德把崇高分为(AB )。

美学专题复习题答案

美学专题复习题答案

2013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3.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4.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5.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它的代表性人物是康德、席勒、黑格尔。

6.在中国现代的美学家中,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观的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

8.王维国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自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9.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倡导并亲身实践体验美学,提出了“艺术意境(意境或境界也对)”、“节奏”等重要概念,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0.清末明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

11.在《古代社会》一书里面,(美国)摩尔根(L.H.Morgan)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12.我国在上世纪 50年代出现过短暂而热烈的“美学讨论”,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形成了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和社论等多种不同学说及其争鸣场面。

13.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形象性和感染性。

14.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1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生活化、实用化、通俗化、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16.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人类符号实践。

美学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艺术作品B. 自然美C. 社会美D. 心灵美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实验科学D. 比较研究答案:C3. 美学中“审美”一词最早由哪位哲学家提出?()A. 柏拉图B. 康德C. 鲍姆加登D. 黑格尔答案:C4. 美学与伦理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价值取向不同D. 研究领域不同答案:C5. 美学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关系是()。

A. 完全独立B. 相互依存C. 形式优先D. 内容优先答案:B6.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车尔尼雪夫斯基B. 马克思C. 尼采D. 黑格尔答案:A7.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强调的是()。

A. 艺术技巧B. 情感表达C. 空间布局D. 情景交融答案:D8. 美学中的“崇高”概念最早由哪位哲学家系统阐述?()A. 康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尼采答案:A9. 以下哪位哲学家认为“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叔本华答案:A10. 美学研究中“模仿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康德D. 尼采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范围包括()。

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心灵美学答案:ABCD2. 美学中的审美体验包括()。

A. 感官体验B. 情感体验C. 认知体验D. 道德体验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美学研究的重要流派?()A. 形式主义B. 实用主义C. 存在主义D. 结构主义答案:ABCD4. 美学中的审美价值包括()。

A. 真B. 善C. 美D. 圣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主要范畴?()A. 意境B. 气韵C. 神韵D. 形神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美学原理(附答案)

美学原理(附答案)

0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4 道试题,共20 分。

)1. 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摹仿说“摹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4、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二、简答题(共3 道试题,共15 分。

)1.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答:不对。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等类型。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大纲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大纲

五位重要的美学家:蔡元培、宗白华、李泽厚、朱光潜、高尔泰一、什么是“美”?(一)从词源上谈1、羊大为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后宋代徐铉正式提出“羊大为美”的概念,日本人笠原仲二在《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中进行了阐释与论证,认为中国人的美感起源于味觉,游牧民族主食羊肉,羊肉很肥美。

)A、起源于吃饭(味觉),源于实用的物质功利;是一种愉悦快乐的精神状态B、“味”成为一个美学范畴a、味觉是种感官感受,审美建立在感官基础之上b、味觉是种感觉感观,具有超出一般功能利欲望的特点c、“羊大为美”体现了中华美学是种重主体性、重体验性的美学体系(味道指向“道”,存在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C、至味无味,味要适度2、羊人为美(1903年,雷克纳最早提出“将艺术产生的原因与原始舞蹈、巫术活动联系起来”)(起源于宗教舞蹈,融物质功利和精神功利于一体的巫术活动。

强调人在宗教活动中感性的积淀。

)A羊的叫声听起来带有悲戚之感,易唤起人的悲怜意识;给人吉祥之像B羊:温顺(中国人温柔敦厚,但奴性十足);保守(羊喜欢群体性的生活,中国人也有集体意识);内敛(中国人喜欢团体,骨子里有种不敢担当之义)C美起源于宗教舞蹈,融物质功利和精神功利于一体的追求活动,与巫术交叉3、色好为美(起源于性,源于生命的延续)例:马叙伦“美为媄,色好也”丰乳肥臀:代表了女性可以生殖;动物中选配偶时,以生育能力作为其标准。

4、生殖崇拜。

(美既非大,也非羊人,而是羊于其生殖器的集合)起源于性,起源于生命崇拜。

体现了个体生殖和种族繁衍对早期人类的重要意义。

总结:1、实用功利先于审美,审美起源于功利,但审美最终超越了功利。

(广义的功利就是善,但美又不仅仅停留在功利的阶段,而是又超越了功利,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生命境界,那就是自由)2、美起源于劳动生产和社会实践。

3、美的本质是对人性的肯定和对生命的肯定。

第一节美学的诞生与发展(审美意识——审美思想——美学学科阶段)1、原始社会中审美意识的形成:审美意识指人对审美现象与活动的看法,原始人的审美意识是朴素的、不自觉的,主要来源于审美经验。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课后题答案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课后题答案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课后题答案XXX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即通过感性经验来表达理念。

美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感性经验。

这种经验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还包括对于理念的认知和理解。

审美的本质:审美的本质是指审美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目的。

这种内在规律和目的是相互协调的,产生了自由的活动方式。

审美的本质体现了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想,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

自由劳动:自由劳动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目的。

自由劳动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因为审美活动需要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美的规律:美的规律是指美的客观存在和内在结构所遵循的规律。

这些规律可以通过审美活动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来揭示和探讨。

美的规律是审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XXX对美的本质的回答是,美就是理念。

美必须是真的,但真与美的区别在于真是思考的对象而不是感觉的对象,美却是感觉的对象。

真只有达到“感性显现”时才成为美,美必须是具有感性形式、可以呈现于意识的。

因此,“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规律”是XXX在论述动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不同时提出的,是物质生产实践中的一种规律,而且是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规律。

审美活动体验优先于主客二分后的审美静观。

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及其结构成为探讨审美本质的基础与出发点。

审美的普遍必然性根源于审美内在于劳动所代表的实践活动的普遍必然关系。

审美的本质是规律与目的相统一活动所产生的自由形式。

审美的本质是能动协调规律与目的的自由活动方式。

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想。

审美活动经验是美学原理构成的基本内容,简称“审美经验”。

它是人类审美关系的重要维度,代表审美活动主体的方面与属性。

本章实质是从审美经验现象入手内在地说明审美活动作为“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并将依据审美本质说明审美经验的根源及其前提条件,继而说明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分析审美经验的心理要素,介绍若干审美经验心理模式,最后概述审美经验的文化类型与差异。

美学原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美学理论B. 审美经验C. 艺术创作D. 美的本质答案:D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关系”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柏拉图答案:A3.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

A. 艺术作品的内容B. 艺术作品的形式C. 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D. 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答案:B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审美活动的特点?()A. 主观性B. 情感性C. 客观性D. 创造性答案:C5.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A. 莫奈B. 梵高C. 高更D. 毕加索答案:D6. 美学中的“崇高”概念最早由哪位哲学家提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B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审美价值的类型?()A. 审美愉悦B. 审美教育C. 审美批判D. 审美实用答案:D8.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距离”的概念?()A. 布洛B. 杜威C. 尼采D. 康德答案:A9. 美学中的“悲剧”概念最早由哪位哲学家系统阐述?()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现代美学的主要流派?()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实用主义D. 唯物主义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技术美学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审美经验的特点?()A. 直观性B. 情感性C. 反思性D. 客观性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A. 象征B. 隐喻C. 夸张D. 抽象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审美价值的功能?()A. 审美愉悦B. 审美教育C. 审美批判D. 审美实用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现代美学的主要流派?()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实用主义D. 结构主义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康德在美学中的主要贡献。

美学原理复习题

美学原理复习题

美学原理复习题填空题:1.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学科。

2.最早使用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的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

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知、情、意都应该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而感性认识这门新的学科就叫做:伊斯特惕克,即美学。

1753年他在其《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这个概念。

1750年,他则正是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美学》第一版。

3.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与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联系最为紧密。

4.欣赏美与创造美成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六艺:礼、乐、书、数、射和御。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三部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7.1844年在经济哲学手法中提出的三个观点是:劳动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

8.美学研究的对象:鲍姆嘉通,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黑格尔,研究美的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审美心理学,有移情说、心里距离说等。

9.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所写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

10.丑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它的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时代;古典时代;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

名词解释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代表人物是立普思,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情感,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移情说过分强调也审美的情感因素,完全不顾及到对象的因素,因此这种说法有缺陷。

2.美学思想:是指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3.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关于美的本质和起源的命题,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视为该命题的逻辑起点,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

4.感觉:美感的起点是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24)《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本复习思考题仅供题型参考,不是模拟题,期末考试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准,与这里的复习思考题不是对等关系。

期末考试卷面70分,平时作业20分,出勤10分。

中期直播与课件上均有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难点指导。

请不要完全按照这个复习思考题来准备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

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
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
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
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
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
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
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指的是( )
A.审美的非功利性
B.审美的非自觉性
C.审美的具象性
D.审美的个性
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
A.直觉
B.通感
C.想象
D.表象
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
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
A.美感的主体差异
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
C.美感的一般特点
D.美感的感觉特征
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2、简述喜剧性的效果
3、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
4、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5、美感中的直觉具有哪些特征?
6、什么是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7、美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8、西方探讨美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9、审美活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0、崇高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论述题
1、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试分析“美是生活”这一命题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3、简论美感的内涵。

4、什么是“乖讹说”
5、什么是意境
6、简论期待视界的内涵
7、什么是美育?
(0324)《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本复习思考题仅供题型参考,不是模拟题,期末考试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准,与这里的复习思考题不是对等关系。

期末考试卷面70分,平时作业20分,出勤10分。

中期直播与课件上均有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难点指导。

请不要完全按照这个复习思考题来准备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
1.A
2.D
3.C
4.B
5.A
6.D
7.C
8.A
9.D 10.B
11.B 12.D 13.A 14.B 15.B
16.B 17.B 18.B 19.B 20.A
二、简答题
1、(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
(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

2、(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

(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

3、(1)区别:
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

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

(2)联系:
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

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

②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

③体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4、①总是联系人的本质谈美的本质。

②总是和人的历史实践联系在一起。

③具有很强的辩证法精神。

5、①突然性
②直接性
③透明性
④整体性
6、把艺术构思的内容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固定下来,就是意象的物态化。

在物态化的过程中,要遵循每一种艺术门类独特的艺术规律。

7、①形象性。

②情感性。

③非功利性。

8、①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探讨美
②从人的主观感受来探讨美
③从关系来研究美
④从社会生活来研究美
⑤从客观的精神理念来研究美
9、①是功利性与非功利性活动的矛盾统一
②是社会性与个人性活动的矛盾统一
③是形象性与抽象性活动的矛盾统一
④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活动的矛盾统一
⑤是生理性与心理性活动的矛盾统一
10、①外在形式上是“大”,数的大与力的大。

②本质上是主体对于无限性力量的一种曲折认同,是主客体之间一种间接的和谐愉悦,是一种矛盾统一。

三、论述题
1、(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

(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

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

(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符号。

2. ①把美学研究从抽象的概念推理拉回到日常生活,避免了抽象的空洞说教。

②但是没有具体可操作性。

3、通过审美活动获得审美愉悦的感受。

是人的一种高级感知活动,包括感受的直觉、想象、情感、审美理解、通感等。

4 、康德提出来的一种喜剧理论。

它主要是指预期的失望带来的审美心理效果。

5 、最具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

主要是指在有限的物象之内寄托主体无限的人生理想。

6 、主体对于客体预先的构拟所形成的境界范围,接受美学常用的一个范畴。

7、通过艺术、审美实践等审美活动进行全面人格教育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