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书信开头及结尾的客气用词
书信结束语谦辞

书信结束语谦辞
1. “愿你一切都好哇!” 比如和朋友写信,在结尾就可以这样写,表达对朋友深深的祝福。
2. “祝你开心每一天哟!” 就像给远方的家人写信,用这句话作为结束语,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
3. “那就先这样啦哈!” 写信和同学交流近期生活后,用这句来结尾,轻松又自然。
4. “麻烦你啦,嘿嘿!” 如果是拜托别人事情的信,这样结尾会显得很亲切和礼貌。
5. “多谢多谢呀!” 当对方给予了帮助,在书信结尾用这句话表达诚挚的感谢。
6. “期待你的回信哈!” 像和笔友通信时,用这句来表示自己的期待。
7. “千万别忘了我哟!” 给久未联系的朋友写信时,用这句增添一些俏皮和情感。
8. “希望能快点再见到你呀!” 比如给要分别一段时间的伙伴写信,以此结尾会让人心里暖暖的。
9. “好啦,就说到这儿吧!” 写信讲述完一件事情后,这样自然地结束。
10. “下次再聊咯!” 跟熟悉的人通信,用这句很合适,让人感觉会有后续的交流。
我觉得这些书信结束语谦辞都很实用,能让收信人感受到你的真诚和亲切,增进彼此的感情。
古文书信常用词语

书信常用词语(上)(一)启始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亻宁望白云之信。
(三)饮佩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
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
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书信礼貌文雅用语大全

书信是人们进行正式沟通和表达意见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书信的写作需要使用礼貌、文雅的用语,以确保传递信息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
以下是一些书信中常用的礼貌文雅用语,涵盖了书信的开头、主体、结尾等不同部分。
### 开头部分:1. 尊敬的先生/女士:2. 敬爱的先生/女士:3. 亲爱的朋友们:4.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5. 非常荣幸能写信给您:### 引言部分:6. 首先,我要感谢您:7. 在写这封信之前,我深思熟虑了很久:8. 我希望这封信能够找到您安康:9. 通过这封信,我想与您分享一些重要的信息:10. 希望您一切安好:### 表达意愿部分:11. 我写信是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12. 请接受我最真挚的谢意:13. 我想请您考虑一下以下建议:14. 在此,我想向您咨询一些问题:15. 请允许我与您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请求和建议部分:16. 我想请教您一些关于...的问题:17. 我诚恳地请求您的帮助:18. 我建议我们共同努力以解决这个问题:19. 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您能提供一些建议:20. 您的意见对我非常重要:### 表达歉意部分:21. 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我深感抱歉:22. 我真诚地向您道歉:23. 如果我有什么冒犯之处,请您谅解:24. 我希望您能原谅我的疏忽:25. 我非常抱歉我未能按时完成:### 表达感激部分:26. 我对您的关心和支持深感感激:27. 感谢您的耐心和理解:28. 非常感谢您为此所做的一切:29. 我对您的慷慨深表感激:30. 感激您一直以来的支持:### 结尾部分:31. 我期待着尽快收到您的回信:32. 请随时与我联系,我会等候您的答复:33. 期待着与您进一步的合作:34. 祝愿您一切顺利:35. 最后,请接受我最真挚的问候:### 结束语:36. 此致敬礼:37. 衷心祝福:38. 祝您好运:39. 祝愿一切安好:40. 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在写书信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写信书面语大全

在写信时,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更为正式和传统的书面语,以增加信件的庄重感和尊重之意。
以下是一些写信时常用的书面语:开头部分:1.敬启者:用于正式信件的开头,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
2.顷接/顷奉大函:刚刚收到您的来信。
3.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您的信我已收到,信中情意真挚可见。
4.顷得手示/惠函/大札:刚刚得到您的书信/信件/书信。
5.承蒙厚爱/关怀备至:非常感谢您对我的深厚爱护和关怀。
正文部分:1.兹因/缘于:因为某事。
2.鉴于/基于:考虑到某事。
3.兹定于:现在决定于(某时做某事)。
4.欣闻/喜闻:高兴地听到。
5.获悉/惊悉:知道某事,后者用于表示听到的消息令人震惊。
6.谨启:谨慎地陈述。
7.顺颂时祺/顺祝商祺:祝您时时刻刻都吉祥/祝您生意兴隆。
8.不胜感激/感激涕零:非常感谢。
9.敬请/恭请:恭敬地请求。
10.承蒙厚谊/盛情:非常感谢您深厚的情谊/热情款待。
结尾部分:1.敬候佳音/静候佳音:期待您的好消息。
2.谨上/谨启:谨慎地呈上此信。
3.顺祝/此致:祝您(某事顺利)。
4.敬祝/谨祝:恭敬地祝您(某事如意)。
5.恭候/敬候:恭敬地等待。
6.专此/特此:专门为了某事而写此信。
7.伏乞/伏望:恳切地希望。
签名部分:1.谨上/顿首:恭敬地呈上。
2.敬上/谨启:恭敬地书写。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较为庄重,通常用于非常正式或特殊的场合):竭尽全力,直至生命终止。
请注意,最后一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现代书信中并不常用,因为它带有一种极端的献身意味,更适合用于非常庄重或特殊的场合。
在一般书信中,使用“谨上”或“顿首”等更为常见和恰当的签名方式即可。
以上书面语可根据信件的正式程度和收信人的身份地位适当选择使用。
在写非正式信件或给亲密朋友写信时,可以使用更为随意和亲切的语言。
书信 用语

书信用语
书信是一种传统的沟通方式,通常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
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书信的格式和用语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信用语,供您参考:
开头部分:
1.尊敬的XXX先生/女士(如果知道收信人的姓名和性
别)
2.亲爱的XXX(如果与收信人关系较亲密)
3.您好!
正文部分:
1.寒暄语:例如“好久不见,希望您一切都好。
”、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来信。
”等。
2.表述自己的目的或意图:例如“我写这封信是想向您
咨询有关……的问题。
”、“我希望能够与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等。
3.具体内容:根据写信的目的,详细描述相关信息、请
求、建议或感受等。
4.结束语:例如“期待您的回复。
”、“再次感谢您的
帮助。
”等。
结尾部分:
1.敬祝/祝愿:例如“敬祝商祺!”、“祝愿您身体健
康,万事如意!”等。
2.署名:写上自己的姓名或昵称,并注明写信日期。
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语和格式,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并尊重收信人。
同时,也要注意书信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避免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等问题。
书信的正确格式-互联网类

书信的正确格式-互联网类关键信息项:1、书信的开头称呼2、问候语3、正文内容4、结尾敬语5、署名6、日期11 书信的开头称呼书信开头的称呼应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关系来确定。
在互联网通信中,虽然相对较为随意,但仍需保持一定的礼貌和尊重。
对于熟悉的朋友,可以使用亲切的称呼,如“亲爱的朋友名字”;对于长辈或上级,应使用更尊敬的称呼,如“尊敬的长辈/上级称呼”。
若对方是不熟悉的人,可使用“尊敬的先生/女士”等通用称呼。
111 称呼的注意事项称呼应准确无误,避免使用错误或不恰当的称呼。
同时,要注意称呼的格式,一般在称呼后使用冒号“:”来引出下文。
12 问候语问候语是书信开头表达关切和友好的语句。
常见的问候语有“您好!”“见信佳!”“近来可好?”等。
问候语要简洁明了,传达出真诚的情感。
121 问候语的选择根据书信的性质和对方的关系,选择合适的问候语。
对于正式的书信,使用较为正式、规范的问候语;对于亲密朋友之间的书信,可以使用更随意、亲切的问候语。
13 正文内容正文是书信的核心部分,要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在互联网书信中,由于交流方式的便捷性,可能会出现表述较为随意的情况,但仍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131 正文的组织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使内容层次分明。
每段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段落之间要有过渡和衔接,以保证行文的流畅性。
132 语言表达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生僻词汇。
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以免影响意思的传达。
133 内容的完整性正文内容应包含必要的信息,回答对方可能关心的问题,或者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经历等。
14 结尾敬语结尾敬语用于表示尊重和礼貌。
常见的结尾敬语有“此致敬礼!”“敬祝安好!”“顺祝商祺!”等。
141 结尾敬语的格式结尾敬语一般分为两行书写,“此致”“敬祝”等在前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等在后一行顶格写。
15 署名署名是写信人的姓名。
在互联网书信中,可以使用真实姓名或常用的网名。
中国传统书信的典雅用语

中国传统书信的典雅用语教你写一封文采飞扬的古体书信中国传统书信的典雅用语(一)称谓称谓,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
对儿女称名不称字号;称学生可称字,也可称名或号。
对尊亲不称名号,直写表示关系的称呼,有的在称呼下加尊词“大人”。
对尊长一称字号为敬,字号下加书职位、称呼或尊词。
(二)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称谓之后,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中国传统书信的典雅用语

中国传统书信的典雅用语教你写一封文采飞扬的古体书信中国传统书信的典雅用语(一)称谓称谓,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
对儿女称名不称字号;称学生可称字,也可称名或号。
对尊亲不称名号,直写表示关系的称呼,有的在称呼下加尊词“大人”。
对尊长一称字号为敬,字号下加书职位、称呼或尊词。
(二)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称谓之后,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着席史席席,席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信开头与结尾的客气用词周教授向学生介绍了书信的格式和方法。
他说,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据周教授介绍,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
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
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
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
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周教授还特别强调了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
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
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周教授说,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
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
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礼仪作用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周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
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周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
周教授珍藏一封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
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毛泽东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
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原来我不会写信人艺术院一位女生: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还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我平时很少写信,最多不过就是发个EMAIL,也不讲求格式。
不过现在觉得书信礼仪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时候我读到名人书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没有注意,其实这些细枝末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另外,一封措词得体恰当的信也反映出个人修养。
连一封信也写不好,会让人笑话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人。
\u0013-不用完全照搬经管学院一位男生:我觉得很长知识,书信是一种礼仪和文化,学习书信礼仪可以增加个人修养和文雅气质。
我觉得了解书信礼仪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完全照搬,因为真的完全写旧式书信会有掉书袋的嫌疑。
有一些过于复古的东西不太适用了就应该被改进或者抛弃,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认可的书信礼仪就可以了。
在书信礼仪这个问题上,我们保持尊敬别人和谦虚的传统是最重要的-去信别让人“跪启”周老师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给父母写信:“敬爱的爸爸妈妈我钱不够用了。
”一点拐弯都没有,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一定要注意增减衣服,保重身体”等等,然后再说“我的钱不够用了”。
一个男孩收到一封女孩来信,很激动,但一看提称语,上面写某某跪启,本来还想说一句有文彩的话,可是让别人跪着看信,实在是欺人太甚。
-名人书信鲁迅致母亲: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日前寄上海婴照片一张,想已收到。
小包一个,今天收到了。
酱鸭、酱肉,昨起白花,蒸过之后,味仍不坏;只有鸡腰是不能吃了。
其余的东西,都好的。
下午已分了一份给老三去。
但其中的一种粉,无人认识,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
上海一向很暖,昨天发风,才冷了起来,但房中亦尚有五十余度。
寓内大小俱安,请勿念为要。
海婴有几句话,写在另一张纸上,今附呈。
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一月十六日毛泽东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澄宇先生夫人道席: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
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
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
肃此。
敬颂教安。
不具。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
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
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
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
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
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
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
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 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