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课后达标检测
2020版浙江新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第7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 7 讲 地本壳课的物 内质容组结成束和物质循环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 地壳的物质组成
(1)地壳的物质组成
a
本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课内容结束
b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c
2.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
及图示
c
地壳的物质组成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应为岩浆岩,则乙为沉积岩。然后可以确定,岩浆转化为岩浆
岩,①为冷却凝固;岩浆岩和变质岩转化为沉积岩,②为(风化、 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岩浆岩和沉积岩转 化为变质岩,③为变质作用;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 和沉积岩)转化为岩浆,④为重熔再生作用。因此,玄武岩的形 成与①直接相关。
1.地壳的物质组成 本课内容结束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由___矿_物__组成;矿物由化学元素组成。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岩石是固态矿物的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如石灰岩 主要由___方__解_石__组成,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按成因的分类
成因
实例
岩浆 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②④
解析:第 1 题,明确相关概念即可回答该题。第 2 题,不同矿 物的化学成分有可能相同,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
本 课 内 容 结 束 很大差异,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矿物,但它们的化学成分相同,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并不都是固体。 例如,天然气为气态矿物,石油和天然汞为液态矿物。
C.e
地理湘教必修一课件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地壳中的 岩石在温度、压力等地质 作用下发生变质、变形等 变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类 型的岩石,构成了地壳物
质的循环。
地震与火山作用
地震与火山作用是地壳物质循环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作用,地壳中的物质得以重新分 配和调整。
地震和火山活动通常与板块运动和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这些运动导致地壳内部的应力积 累和释放。
地震和火山作用对地球表面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改变地形、破坏建 筑物和生态系统,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通过研究地震和火山作用,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机制和规律,预测 地质灾害的发生,并探索地球深部的奥秘。
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风化作用:地壳表层岩石在温度、湿度、生物和化学等因素作用下,逐渐被破坏分解的 过程。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过程: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岩浆、岩石 和土壤的形成、风化、侵蚀、搬运和 沉积等过程,这些过程不断循环往复。
意义:地壳物质循环是地球表面物质 不断变化和演化的过程,它对地球表 面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 重要影响。同时,地壳物质循环也是 地球表面物质不断更新和再生的过程, 它对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和环境变化
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04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壳运动:地壳的升降、 折叠、断裂等现象,对地 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具有
重要影响。
板块构造:地球的外壳由 数个巨大的板块组成,板 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 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
发生。
板块边界:板块边界是板 块相互作用的区域,可以 分为汇聚板块边界、俯冲 带、离散板块边界等类型。
侵蚀作用: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在风、水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图文

(2)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侵入到原来的岩石并冷却,变成了岩浆岩( 侵入岩),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表以下的岩石也可能出露地表。
探究点二 地壳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育华中学的李强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几段有趣的材料,便和同学们一起结合材料中的插图探 究其中的科学道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 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亮亮 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 边的同伴这是怎么一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
(1)为什么同伴会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亮亮还可以继续他的地表旅行 吗?理由是什么?
(1)岩浆喷出地表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会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喷出岩。 地表旅行还可以继续,因为受风化、侵蚀作用,岩石会破碎,并在风、流水等 作用下发生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探究点二 地壳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育华中学的李强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几段有趣的材料,便和同学们一起结合材料中的插图探 究其中的科学道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 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亮亮 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 边的同伴这是怎么一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
(3)他们要经历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发生?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喷出岩的形成过程1:喷出地表
喷出岩的形成过程2:逐渐冷却凝固
喷出岩的形成过程3:形成喷出岩
多姿多彩的流纹岩山
柱状玄武岩山
流纹岩 安山岩
玄武岩
岩浆岩成因
花岗岩球状风化壳
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花岗岩不易风化, 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
赤铁矿 磁铁矿 黄铁矿 黄铜矿 方铅矿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贵金属 稀有金属
石英、长石和云母 花岗岩
非金属矿
方解石
石灰岩和大理岩
滑石、石膏和磷灰石
在非金属矿中,以能
能源、宝石
源矿物和宝石矿物最 为重要。
知识梳理 ZHISHISHULI
1.矿物 (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矿物分类——按属性(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
赤铁矿
磁铁矿
黄铁矿
黄铜矿
矿物分类——按属性(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
石英
长石
云母
方解石
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是石英、长石、云母, 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是常见的造岩矿物。
磷灰石
滑石
矿物分类——按属性(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
金刚石
黄玉
矿物分类
矿物的分类
金属矿
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作用(风化)下,逐渐形成砾石、沙子、黏土等,这 些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岁月,压紧、固结而形成的 岩石叫沉积岩。一般来说,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特征。
高考地理 第3单元第7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复习方案课件 湘教版

第三单元 │ 考点考向
主要考点 高考定位
1.热力环流的类型、 1.结合地面热力状况分析考查 成因与应用;2.大气 气压、风向、等压面的凹凸特 水平运动的原因及特 点与气流的运动方向; 2.结合 点;3.气压带和风带 气流运动考查空气的受力情况、 第10 的分布、移动规律及 风与等压线的关系;3.结合海 讲 大 对气候的影响;4.北 陆热力差异考查季风气候的形 气运动 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 成、季节判断与地理现象的推 布特点及其影响;5. 测;4.结合季节判断考查气压 风的形成,风向的判 带、风带的移动特点及其对气 断与应用 候的影响
花岗岩 流纹岩 安山岩 固结 侵蚀 搬运 沉积 成岩 砂岩
地质年代
页岩
石灰岩
古地理环境 板岩 片ຫໍສະໝຸດ 岩石英岩第7讲 │ 考点整合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 热能 岩浆 软流层 机械能 岩石 新岩浆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第7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第三单元 │ 复习策略
影响;运用图表,对比分析低压 (气旋 ) 、高压(反气旋 ) 系 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9) 结合热点区域和区域灾害 性天气现象,利用图表重点考查天气系统和气候特征及其 成因。
第三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本单元共安排了7~12讲6讲内容,本单元前三讲内容 考点整合可以作为课前预习或者课后梳理的资料,讲授和掌 握的重点应该是探究点,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将探究点的知识 讲清讲透,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探究点的原理和方法。第 11讲和第12讲的前半部分可以让学生将考点整合的知识点进 行认真记忆,然后通过探究点的学习注重理解全球变暖的原 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其他各部分则要结合图表、案例和 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帮助学生把握相关的分析 方法与相关原理的活学活用。
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
考 纲 地 壳 物 质 循 环
考
情
考
向
知识网络
2011 全 国大纲 卷,1~2 题
相比之下对“地壳物 质循环”的直接考查 有所淡化,主要是渗 透到地质地貌部分 的其他考点,考查对 地壳物质循环原理 的理解
-3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1.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①概念:具有确定 化学成分 、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②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③分类: 金属 矿和 非金属 矿。 (2)岩石 ①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 组成。
-5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2.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①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 软流层 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2)岩石的转化 ①岩石分类:A是 岩浆 岩,B是 沉积 岩(或变质岩),C是 变质 岩(或沉积岩)。 ②地质作用: a 冷却凝固 ;b 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d 重熔再生 。
-9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2013上海卷,5~6)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 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读图,完成第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C)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 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C) A.② B.③ C.④ D.⑤
变质岩
-8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方法技巧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 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 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 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 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 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 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循环》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循环》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过程,掌握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存在形式、分布规律和主要矿产的形成。
2. 使学生理解地壳内部的动力作用,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分类、主要元素及存在形式。
2. 地壳的循环过程:岩浆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转化。
3.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分类、板块运动、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特征。
4. 地壳变动:地震、火山、地壳抬升、地壳下沉。
5. 地壳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与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壳的物质组成、循环过程,板块构造学说,地壳变动及资源。
2. 难点:板块运动、地壳抬升与下沉的地理意义,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壳的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学说。
2. 利用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辅助材料,增强学生对地壳变动和资源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地壳结构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过程。
2. 授课: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循环过程,板块构造学说,地壳变动及资源。
3. 案例分析:分析地震、火山等地壳变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壳变动的地理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壳的物质循环和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案例分析:地震与地壳变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类型及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地震等地壳变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地震的成因与分类。
地震波及的范围与破坏力。
地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学习任务单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壳的主要物质组成成分,包括化学元素、矿物和岩石。
2、掌握常见矿物的物理性质和鉴别方法。
3、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和代表性岩石。
4、阐释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一)重点1、地壳中化学元素、矿物、岩石之间的关系。
2、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点。
3、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二)难点1、矿物的物理性质及鉴别。
2、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及地理意义。
三、知识梳理(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化学元素地壳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八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元素在某些地区相对富集,形成了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2、矿物(1)概念: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2)分类: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
金属矿物如赤铁矿、磁铁矿等,非金属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3)物理性质颜色:矿物的颜色是其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后所表现出的颜色,如黄铜矿呈金黄色。
条痕: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粉末的颜色,条痕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比矿物的颜色更固定。
光泽: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如黄铁矿具有金属光泽,石英具有玻璃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或研磨的能力。
可以通过摩氏硬度计来比较矿物的硬度,滑石硬度最低,为1;金刚石硬度最大,为10。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的性质。
如云母具有一组极完全解理,很容易沿此方向劈开。
3、岩石(1)概念: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2)分类: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二)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1)成因: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2)分类侵入岩: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形成,如花岗岩。
其结晶颗粒较大,质地坚硬。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却凝固形成,如玄武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有关变质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理岩是花岗岩变质而成的
B.片麻岩是由砂岩变质而成的
C.板岩是页岩变质而成的
D.石英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
解析:选C。
片麻岩是由花岗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是由砂岩变质而成的。
2.下列四组岩石中,全部属于沉积岩的是()
A.砂岩、砾岩、石灰岩、页岩
B.石灰岩、板岩、砾岩、页岩
C.大理岩、页岩、板岩、石灰岩
D.玄武岩、砾岩、石灰岩、大理岩
解析:选A。
沉积岩的命名常常以组成物质命名,如以小砾石为主则称为砾岩,以砂粒为主就叫砂岩,由细小的黏土颗粒组成、有清晰片状层理的叫页岩,由化学沉积形成的沉积岩,最典型的是石灰岩。
3.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物质循环是()
A.水循环B.大气循环
C.地质循环D.生物循环
解析:选C。
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4.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砾岩、大理岩B.页岩、石灰岩
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
解析:选B。
含有化石的岩石应为沉积岩,四个选项中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为沉积岩。
5.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答案:B
龙陵黄龙玉是由岩浆在地下几百米至地表的范围内形成的(如图),黄龙玉有“山料”和“籽料”之分。
据此回答6~7题。
6.“山料”产于山上的岩体中。
“山料”黄龙玉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
C.侵入岩D.喷出岩
7.形成“黄龙玉”的岩石,其特征是()
A.具有层理构造B.具有气孔构造
C.具有片理构造D.结晶颗粒较大
解析:第6题,黄龙玉存在于岩浆侵入地层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中,属于侵入岩中的矿物晶体。
第7题,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黄龙玉就是侵入岩的结晶体。
答案:6.C7.D
浙江台州市温岭的长屿硐天为巨厚的角砾凝灰岩,是白垩纪早期强烈的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
左图为长屿硐天的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
据此回答8~9题。
8.右图中能正确表示长屿硐天的凝灰岩形成过程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9.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大理岩
B.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长屿硐天为巨厚的角砾凝灰岩,是白垩纪早期强烈的火
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故为喷出岩。
图中丁为岩浆,甲为岩浆岩,故A正确。
第9题,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乙、丙可能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故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答案:8.A9.D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如果④是砂岩,则⑤可能为()
A.花岗岩B.石英岩
C.大理岩D.板岩
11.①岩层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
解析:如果④是砂岩,则⑤可能为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
①岩层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喷出岩,常具有较多的气孔构造。
答案:10.B11.B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①②B.④⑤⑧
C.②④D.③⑥⑦⑨
13.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A.②B.③
C.⑦D.⑨
答案:12.A13.B
14.(2019·温州测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为岩浆岩,颗粒结晶明显的是__________,含有气孔构造的是__________。
a 属于__________,b属于__________。
(2)如果d原来是________岩,现在有可能成为大理岩,位于d处的岩石属于________岩。
(3)c处岩层层次分明,是在外力作用参与下形成的________岩,在这种岩层中有可能发现什么?
解析:(1)a、b均为岩浆岩,但图中显示其位置不同。
a处于地表、b处于地下,因此可以判断a为喷出岩,冷却速度快,没有充分的结晶时间;b为侵入岩,冷却速度慢,有充分的结晶时间,故b颗粒结晶明显。
(2)d位于岩浆岩的附近,且形成年代早于岩浆岩,因此可能受岩浆的作用发生变质而形成变质岩;从大理岩的形成来看,其与石灰岩有关。
(3)从图中c处岩层的特点来看,层次分明,由外力作用形成,可以判断为沉积岩,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
答案:(1)b a喷出岩侵入岩(2)石灰变质
(3)沉积可能发现化石。
15.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字母分别代表岩浆、沉积物及各类岩石(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请将各字母所表示的地理名称填写在下面相应空格上。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图中各数字序号所表示箭头的地理意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3)A的发源地是________,在C的形成过程中,地面有时会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
现象,在B和C的形成过程中,会引起________。
(4)图中各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是________。
解析:岩浆可以形成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的岩浆岩。
解题的时候首先明确岩浆、沉积物和各类岩石可以组成一个最大的单循环:岩浆→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而图中只有两个最大的单循环ABDEF和ACDEF,所以B、C是侵入岩和喷出岩。
答案:(1)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2)冷却凝固地壳隆起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3)地幔火山喷发地震地壳隆起(4)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