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及其物质组成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PPT优秀课件

答案:(1)喷出 侵入 b a岩石多气孔,而 b岩石坚硬致密、外观美丽
(2)沉积 具有层理构造(分层) 含有化石
(3)变质 高温或高压(变质作用) 大理
地质作
用 考点2
内内力力作作用用和外力作用的外力区作别用与联
系
能量来 源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 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 生的热能
来自地球外部,主 要是太阳辐射能
(2)c处从成因类型看属于__________岩,判 断依据是_________。除此特征以外,该类岩石 一般还__________________。
(3)d处可能会形成__________岩,它是已生 成的岩石在__________条件下形成的。若d原来 含有珊瑚化石则其受岩浆活动影响,会形成 __________岩。
若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 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 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 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 高山削低
D.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的作用 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解析:(1)由海变陆是地壳上升运动的结果, 属内力作用。(2)喜马拉雅山脉在抬升过程中受外
考点3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地质构
造类2型.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地质
解析:本题是关于岩石的组成、成因分类、 相互转化的一道基础性题目。首先弄清楚岩石按 成因类型分为三种,每一种又有一些典型的岩石, 其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又有所不同。岩浆岩按其 形成状况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由于侵入岩(如花 岗岩)是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一般较为致密坚硬, 而喷出岩(如玄武岩)是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凝,多 有气孔。沉积岩一般具有层理构造(即分层)和含 有化石,不同的化石指示不同的古地理环境,一 般在温暖浅海有珊瑚生长的地区易形成石灰岩, 其经高温变质可形成大理岩。构造Leabharlann 褶皱断层比较项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ppt课件演示文稿

4.1 岩浆岩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岩浆
岩 浆 岩 的 形 成 过 程
4.1 岩浆岩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 岩浆岩 凝固
侵入岩:花岗岩 岩浆岩
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4.2 沉积岩
形成: 裸露岩石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具有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可用来判断岩层的新老)
常见的沉积岩: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沉积岩的形 成过程
4.3 变质岩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已成岩石
变质岩
石灰岩
举例 花岗岩 砂 岩 页岩
大理岩
片麻岩
石英岩 板岩
接触带
石灰岩
(高温)
变质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变质带
岩浆
小结:
1.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成因: 举例: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安山、流纹岩 )
条件下 结合而成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2、矿产 :有用的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
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
3、岩石:地壳中的固态矿物按照一定的规律
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岩石。
矿 产
富 集
结 合 化学 元素 矿 物
矿 床
富集
集合体
岩 石
组 成
岩 石 圈
4、岩石的分类:
按成因来分类: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
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什么是 矿物?它有哪几种基本存在形式? 它可以分为哪几类?常见的矿物有哪些? 2、矿物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 条件下 结合而成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地壳及其物质组成优秀课件

1.1 地壳
1.1.2地壳的物质组成
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 岩三大类。
地壳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其
中最主要的9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值如
下:
氧(O) 49.13% 钠(Na) 2.40%
硅(Si)26.00% 镁(Mg) 2.35%
铝(Al)7.45% 钾(K) 2.35%
1.2 矿物
条痕是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擦时所留 下的粉末的颜色。有的矿物颜色和条痕相同,如 石墨;也有的矿物颜色与条痕不相同,如黄铁矿 呈黄色,但条痕为黑色。因此,条痕也是矿物的 特征之一,可以用于矿物的鉴别。 c.光泽
光泽是指矿物新鲜表面发光能力的特点,即 矿物新鲜表面反射光的特征。光泽有强有弱,主 要取决于矿物折光率的大小。矿物的光泽可以分 为以下几种:
不完全解理:在外力作用下,不易裂开解理面 ,解理面不平整,易成断口,如磷灰石。
极不完全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极难出现 解理面,其碎块常为断口,如石英、石榴子石等。
1.1 地壳
SiO2 Al2O3 Fe2O3
FeO MgO CaO
59.87% 15.02%
5.98%
4.06% 4.79%
Na2O K2O H2O
TiO2 CO2 P2O5
3.39% 2.93% 1.86%
0.72% 0.52% 0.26%
在地表分布最广的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其次为 铁以及碱土金属和碱金属——钙、镁、钠、钾的氧 化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解石晶体 方解石晶簇
方 解 石 晶 簇
菱镁矿
菱锰矿
钟乳石-石笋
水砷锌矿
钟乳石-石笋
《地壳的组成物质》课件

铝
地壳中的铝元素主要以氧 化铝的形式存在,是重要 的构造材料。
铁
铁元素在地Leabharlann 中以氧化铁 和硫化铁的形式存在,是 地壳颜色的重要因素。
岩石的分类
火成岩
由于火山熔岩或火山碎屑在地 壳中冷却凝固形成的
沉积岩
由沉积物在地壳表面积累并经 过压实而形成的
变质岩
由已存在的岩石在地球深部高 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形 成的
地壳的结构
1
地壳的层次
地壳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它们在结构和成分上存在一些差异。
2
大洲和海洋的地壳厚度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海洋地壳相对较薄。这种厚度差异导致了地球表面的陆地和 海洋分布。
3
地壳的变化与地质力量关系
地壳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地质力量密切相关,如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 震活动。
地壳的变化与地貌形成
岩石的成分
岩石的成分由矿物组成。常见的岩石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不同的成 分决定了岩石的性质和用途。
矿物的种类
1 石英
最常见的矿物之一,硬 度较高,多用于制造玻 璃和陶瓷。
2 长石
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广 泛应用于建筑和瓷砖制 造。
3 云母
属于硅酸盐矿物,具有 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常 用于电气绝缘材料中。
地壳的组成物质
这是一份关于地壳组成物质的PPT课件,旨在详细介绍地壳的结构、元素组成 和变化以及其对地貌形成的重要性。
地壳的定义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它是地球上生命 居住的地方,具有丰富的岩石和矿产资源。
地壳的主要元素
硅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二氧化 硅,是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1 地壳的隆起与沉陷
地壳物质组成优秀课件

地壳物质组成何永芳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 (一)矿物 • 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
天然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 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 2、矿产: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的 有用矿物; • 3、矿物的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固态
•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之间有什么 关系?
岩浆岩的形成
(1)岩浆岩
类型
形成
侵入岩 地表以下
冷凝
喷出岩 喷出地表
冷凝
特点
常见岩石
致密、坚硬 花岗岩
疏松、多孔
玄武岩、 流纹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新
老
具有层理结构
2
砂 岩
常见的沉积岩
页
砾
岩
岩
变质岩
• 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导致岩石 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因此 而形成的岩石
练习
1、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C )
A 花岗岩B 玄武岩Fra bibliotekC 石灰岩
D 大理岩
2、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C )
A 花岗岩和页岩
B 大理岩和砂岩 C 砾岩和砂岩 D 玄武岩和板岩
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为__沉__积__岩,
判断依据是_有__层__理_。构造 除此特征外,该类岩石含有
• 花岗岩 片麻岩 • 石灰岩 大理岩 • 页岩 板岩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石灰岩
接触带
变质作用
高温 岩浆
高压
变质带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地壳的物质循环
• (一)地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 (一)矿物 • 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
天然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 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 2、矿产: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的 有用矿物; • 3、矿物的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固态
•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之间有什么 关系?
岩浆岩的形成
(1)岩浆岩
类型
形成
侵入岩 地表以下
冷凝
喷出岩 喷出地表
冷凝
特点
常见岩石
致密、坚硬 花岗岩
疏松、多孔
玄武岩、 流纹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新
老
具有层理结构
2
砂 岩
常见的沉积岩
页
砾
岩
岩
变质岩
• 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导致岩石 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因此 而形成的岩石
练习
1、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C )
A 花岗岩B 玄武岩Fra bibliotekC 石灰岩
D 大理岩
2、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C )
A 花岗岩和页岩
B 大理岩和砂岩 C 砾岩和砂岩 D 玄武岩和板岩
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为__沉__积__岩,
判断依据是_有__层__理_。构造 除此特征外,该类岩石含有
• 花岗岩 片麻岩 • 石灰岩 大理岩 • 页岩 板岩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石灰岩
接触带
变质作用
高温 岩浆
高压
变质带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地壳的物质循环
• (一)地质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岩浆作用 是指岩浆沿地壳软弱破裂地带上升 造成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或是在地下深处冷凝形 成侵入岩的过程。
地壳运动:水平和升降运动。
▪ ③变质作用 是指构造运动与岩浆作用过程中, 使原有的岩石受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流 体作用,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和特征的改 变,转变成新的岩石,即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30km S
2.1.1地球的层圈构造
▪ 地球包括外部层圈即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和固 体地球两部分。固体地球内部也是芬层的,如上 图所示,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 地壳(crust):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密度为 2.7~2.9g/cm3,由地表所见的各种岩石组成,厚 薄不匀,造成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位于大陆的 大陆地壳(陆壳)厚度大,平均约35km,高山 区可达70~80km,占地球总体积的1.55%,总 质量的0.8%。其下层为深变质岩,表层多为沉积 岩,陆壳形成年代老,内部构造很复杂;位于大
▪ ④地震 是接近地球表面岩层中构造运动以弹性 波形式释放应变能而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和震动。
▪ (2)外力地质作用 ▪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太阳辐射热引起并主要发
生在地壳的表层。主要包括; ▪ ①风化作用 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以
及化水 学、 分C解O和2、机O2械及破生碎物。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
▪ 地核(core):地幔以下直到地心的部分 称为地核,p=11~ 16g/cm3,由富含Fe、 Ni的物质组成,所以又称为铁镍核心。地 核由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组成。占地球体 积的16.2%,约占地球质量的31.3%。
在地幔顶部存在一个地震波速度减低带,该带约有 5%的物质为熔 融状态,易于发生塑性流动称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物质均为固态,称 为岩石圈。岩石圈具有较强的刚性,分裂成许多块体,称为板块。板块 驮在软流圈上随之运动,这就是板块运动,也是构造运动发生的根源。
按地质灾害成因的不同,工程地质学把地质作用划分为物 理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作用两种。
地球外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 大气圈(atmosphere):是地球以外的空间, 它提供生物需要的CO2和O2,对地貌形态变 化起着极大的影响。
▪ 水圈(hydrosphere):由大气圈的水蒸气凝 结成降雨形成海洋和湖泊沼泽及地下水。 水与地表岩石相互作用,作为最活跃的地 质营力促进各种地质现象的发育。
▪ 生物圈(biosphere):渗透在水圈、大气圈 下层和地壳表层的范围之中,对于改变地 球的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 1.物理地质作用
▪ (1)内力地质作用
▪ 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地球本身,并主要发生 在地球内部,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四种:
▪ ①构造运动 是地壳的机械运动。当发生水平方 向运动时,常使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褶皱,或是使 岩层拉张而破裂。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地壳发 生上升或下降。青藏高原最近数百万年以来的隆 升就是垂直运动的表现。
1.0832 ×1012km3
扁平率 (d= a c )
a
1 298 .275
赤道周长 40075.24k
m
质量(M)
万有引力 常数(G)
5.9742±0.00 06 ×1024kg
6.672 S
▪长轴:东经160º,西经20º ▪长轴大于短轴430m
流,形成水的循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的过程中 改造地表.
河流的侵蚀
地下水的潜蚀
风的吹蚀
冰川的刨蚀
湖泊海洋的冲蚀
▪ 2.工程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 工程地质作用或人为地质作用是指由人类 活动引起的地质效应。例如:采矿特别是 露天开采移动大量岩体引起地表变形、崩 塌、滑坡;人类在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 下水时因岩土层疏干排水造成地面沉降; 特别是兴建水利工程,造成土地淹没,盐 渍化,沼泽化或是库岸滑坡、水库地震等。
洋底部的大洋地壳(洋壳),厚度较小,平均 7~8km,洋壳由玄武岩组成,表层有不厚的沉 积物。
▪ 地幔(mantle):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 中间层或过渡层,地壳以下至大约2900km 深处皆为地幔。密度3.32~4.64g/cm3。由 富含Fe、Mg的硅酸盐物质组成。占地球体 积的82.3%,质量的67.8%。
2.1.2地质作用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地球形成之初,地球像现在的月球, 并不存在水,也没有海陆之分。大气成分中也没有CO2和O2。地 球在其形成60亿年的历史中逐渐发展和演化成今天的面貌。同 时,今天的地球仍以人们不易察觉的速度和方式在继续变化中。 我们将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发生 变化的自然作用)。
地壳及其物质组成
地球的构造:
▪ 地球内圈:
地壳 莫霍面
地幔 古登堡面
地核
2.1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 地球是宇宙间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绕太阳
公转的一个行星。地球的赤道半径
(a=6378.140km)比两极半径
(c=6365.779km)要大,所以地球不是一
个完全的圆球体,其扁平率
。地 a c 1 a 297
岩浆作用:
岩浆形成、运 动、演化、冷 凝。
地震作用
地内机械能 突然释放, 以弹性波的 形式传播到 地表引起猛 烈冲击
▪ ②剥蚀作用 河水、海水、湖水、冰川及风等在 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造成破坏,破坏产物随 其运动而搬走。例如海岸、河岸因受海浪和流水 的撞击、冲刷而发生后退。斜坡剥蚀作用是斜坡 物质在重力以及其它外力因素作用下产生滑动和 崩塌,又称块体运动。
球表面参差起伏,大约有70.8%的面积为
海域,有29.2%的面积为陆地。其形状参
数见下表:
▪ 地球形状参数表:
赤道半径 6378.140k 子午线周 40008.08km
(a)
m
长
两极半径 6365.779k 表面积
(c)
m
5.1007×108k m2
平均半径 (a2c)
1/3
6371.012k 体积 m
▪ ③搬运作用 风化与剥蚀造成的破坏产物被搬运 到它处。
▪ ④沉积作用 搬运物在适宜场所堆积。
▪ ⑤固结成岩作用 刚堆积的物质是松散多孔的并 富含水分,被后来的沉积物覆盖埋藏后,在重压 下排出水分,孔隙减小并被胶结,由松散堆积物 渐变为坚硬的岩石,即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由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
地壳运动:水平和升降运动。
▪ ③变质作用 是指构造运动与岩浆作用过程中, 使原有的岩石受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流 体作用,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和特征的改 变,转变成新的岩石,即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30km S
2.1.1地球的层圈构造
▪ 地球包括外部层圈即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和固 体地球两部分。固体地球内部也是芬层的,如上 图所示,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 地壳(crust):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密度为 2.7~2.9g/cm3,由地表所见的各种岩石组成,厚 薄不匀,造成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位于大陆的 大陆地壳(陆壳)厚度大,平均约35km,高山 区可达70~80km,占地球总体积的1.55%,总 质量的0.8%。其下层为深变质岩,表层多为沉积 岩,陆壳形成年代老,内部构造很复杂;位于大
▪ ④地震 是接近地球表面岩层中构造运动以弹性 波形式释放应变能而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和震动。
▪ (2)外力地质作用 ▪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太阳辐射热引起并主要发
生在地壳的表层。主要包括; ▪ ①风化作用 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以
及化水 学、 分C解O和2、机O2械及破生碎物。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
▪ 地核(core):地幔以下直到地心的部分 称为地核,p=11~ 16g/cm3,由富含Fe、 Ni的物质组成,所以又称为铁镍核心。地 核由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组成。占地球体 积的16.2%,约占地球质量的31.3%。
在地幔顶部存在一个地震波速度减低带,该带约有 5%的物质为熔 融状态,易于发生塑性流动称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物质均为固态,称 为岩石圈。岩石圈具有较强的刚性,分裂成许多块体,称为板块。板块 驮在软流圈上随之运动,这就是板块运动,也是构造运动发生的根源。
按地质灾害成因的不同,工程地质学把地质作用划分为物 理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作用两种。
地球外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 大气圈(atmosphere):是地球以外的空间, 它提供生物需要的CO2和O2,对地貌形态变 化起着极大的影响。
▪ 水圈(hydrosphere):由大气圈的水蒸气凝 结成降雨形成海洋和湖泊沼泽及地下水。 水与地表岩石相互作用,作为最活跃的地 质营力促进各种地质现象的发育。
▪ 生物圈(biosphere):渗透在水圈、大气圈 下层和地壳表层的范围之中,对于改变地 球的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 1.物理地质作用
▪ (1)内力地质作用
▪ 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地球本身,并主要发生 在地球内部,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四种:
▪ ①构造运动 是地壳的机械运动。当发生水平方 向运动时,常使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褶皱,或是使 岩层拉张而破裂。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地壳发 生上升或下降。青藏高原最近数百万年以来的隆 升就是垂直运动的表现。
1.0832 ×1012km3
扁平率 (d= a c )
a
1 298 .275
赤道周长 40075.24k
m
质量(M)
万有引力 常数(G)
5.9742±0.00 06 ×1024kg
6.672 S
▪长轴:东经160º,西经20º ▪长轴大于短轴430m
流,形成水的循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的过程中 改造地表.
河流的侵蚀
地下水的潜蚀
风的吹蚀
冰川的刨蚀
湖泊海洋的冲蚀
▪ 2.工程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 工程地质作用或人为地质作用是指由人类 活动引起的地质效应。例如:采矿特别是 露天开采移动大量岩体引起地表变形、崩 塌、滑坡;人类在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 下水时因岩土层疏干排水造成地面沉降; 特别是兴建水利工程,造成土地淹没,盐 渍化,沼泽化或是库岸滑坡、水库地震等。
洋底部的大洋地壳(洋壳),厚度较小,平均 7~8km,洋壳由玄武岩组成,表层有不厚的沉 积物。
▪ 地幔(mantle):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 中间层或过渡层,地壳以下至大约2900km 深处皆为地幔。密度3.32~4.64g/cm3。由 富含Fe、Mg的硅酸盐物质组成。占地球体 积的82.3%,质量的67.8%。
2.1.2地质作用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地球形成之初,地球像现在的月球, 并不存在水,也没有海陆之分。大气成分中也没有CO2和O2。地 球在其形成60亿年的历史中逐渐发展和演化成今天的面貌。同 时,今天的地球仍以人们不易察觉的速度和方式在继续变化中。 我们将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发生 变化的自然作用)。
地壳及其物质组成
地球的构造:
▪ 地球内圈:
地壳 莫霍面
地幔 古登堡面
地核
2.1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
▪ 地球是宇宙间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绕太阳
公转的一个行星。地球的赤道半径
(a=6378.140km)比两极半径
(c=6365.779km)要大,所以地球不是一
个完全的圆球体,其扁平率
。地 a c 1 a 297
岩浆作用:
岩浆形成、运 动、演化、冷 凝。
地震作用
地内机械能 突然释放, 以弹性波的 形式传播到 地表引起猛 烈冲击
▪ ②剥蚀作用 河水、海水、湖水、冰川及风等在 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造成破坏,破坏产物随 其运动而搬走。例如海岸、河岸因受海浪和流水 的撞击、冲刷而发生后退。斜坡剥蚀作用是斜坡 物质在重力以及其它外力因素作用下产生滑动和 崩塌,又称块体运动。
球表面参差起伏,大约有70.8%的面积为
海域,有29.2%的面积为陆地。其形状参
数见下表:
▪ 地球形状参数表:
赤道半径 6378.140k 子午线周 40008.08km
(a)
m
长
两极半径 6365.779k 表面积
(c)
m
5.1007×108k m2
平均半径 (a2c)
1/3
6371.012k 体积 m
▪ ③搬运作用 风化与剥蚀造成的破坏产物被搬运 到它处。
▪ ④沉积作用 搬运物在适宜场所堆积。
▪ ⑤固结成岩作用 刚堆积的物质是松散多孔的并 富含水分,被后来的沉积物覆盖埋藏后,在重压 下排出水分,孔隙减小并被胶结,由松散堆积物 渐变为坚硬的岩石,即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由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