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六年级下)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概念,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特点和特征,如有机体、生长、繁殖等。
2. 生命的宝贵:讲述生命的不可替代和珍贵性,举例说明生命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生命的独特性:探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含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对生命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制作手工艺品或绘画,展示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生命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或绘画作品,考察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的意识。
第二章:爱护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污染、气候变化等。
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工业、农业、交通等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3. 爱护环境的方法:介绍减少污染、节能减排、保护自然资源等环保措施。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或纪录片,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习惯。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评价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考察他们对爱护环境的行动。
第三章:安全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则、自我防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安全的重要性:介绍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如火灾、交通事故等。
下学期六年级-生态环境保护与生命安全教案

下学期六年级-生态环境保护与生命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掌握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介绍生态环境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
- 分析生态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
-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3.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方法- 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分析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生态环境保护。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导入(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概念。
主体(35分钟)- 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
- 分析生态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入(10分钟)- 通过案例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体(35分钟)-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
-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方法导入(10分钟)-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主体(35分钟)- 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分析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生态环境保护。
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作业。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 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
- 图片或视频资料。
- 案例分析。
六、教学建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六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
2. 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知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生命的起源与多样性1. 生命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知道生命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化的。
2. 生命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了解不同种类的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第二课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 生态环境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知道生态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
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所带来的后果。
第三课时:基本安全知识1. 交通安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包括遵守交通规则、如何安全过马路等。
2. 防火安全:引导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学会预防火灾和火灾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第四课时:自我保护能力1. 防范意识:让学生树立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2. 自我保护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 生命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命体验活动,如植树、参观动物园等,增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2. 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引导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技能的应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生态·安全》教材。
2. 课件: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图片。
3. 实践活动材料:如植树工具、垃圾分类标识等。
六、第六课时:食品安全与健康1. 食品安全: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知道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 教案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2. 让学生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注生命安全。
4.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宝贵:让学生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培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2.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3. 交通安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如遵守红绿灯、不在车流中穿行等,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4. 自我保护: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如遇到陌生人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如何逃生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5. 预防意外事故: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如电器使用不当、火源管理等,学会预防和处理意外事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导入、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设置情景模拟、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命生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行为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践行所学知识,如尊重生命、关注环保、遵守交通规则等。
五、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关于生命、环保、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故事。
2. 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展示生态环境、交通规则、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3. 实践活动材料:如安全逃生演练、环保小制作等。
4. 作业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5. 评价工具:如课堂提问、小测验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生命的宝贵》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
3.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感引导法。
第二章:《生态环境的多样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生态环境的特点和价值,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观察法,图片展示法,小组讨论法。
第三章:《安全常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学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知识,如防火、防盗、防骗等。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情景模拟法。
第四章:《健康生活》2. 教学内容:学习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的健康知识。
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互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第五章:《自我保护》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学习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方法,如地震、火灾等。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情景模拟法。
第六章:《交通安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 教学内容:学习步行、骑车、乘车的交通安全规则,认识交通标志。
3. 教学方法:讲解法,观看交通安全视频,角色扮演法。
第七章:《网络素养》2. 教学内容:了解网络的两面性,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避免上网陷阱。
3.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讨论,网络安全游戏。
第八章:《心理健康》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2. 教学内容: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技巧。
3. 教学方法:讲解法,心情分享会,心理小游戏。
第九章:《防范侵害》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防范侵害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和求助。
2. 教学内容:识别不同类型的侵害行为,学习防范和应对策略。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了解生命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和特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1.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基本特征。
3. 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的方式。
5. 分享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总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2.2 教学内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2.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数据展示生态环境的现状,引发学生的关注。
2. 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解释生态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3. 介绍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讲解具体的环保行动和方法。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一个环保计划。
5. 分享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环保计划,总结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第三章:安全常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方法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则和自我保护意识3.2 教学内容基本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方法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3.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事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安全的思考。
2. 讲解基本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方法: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
3. 强调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解释遵守安全规则对个人和他人的保护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的安全经验和自我保护方法。
5. 分享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总结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第四章:健康生活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健康生活的概念和重要性4.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一个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健康的思考。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态保护知识和技能,能够自觉维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生态保护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恶化对生物圈和人类自身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生态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态保护知识和技能,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植物等。
4. 生态安全意识培养: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
5. 实践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制定一个生态保护行动计划,并进行反思。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点交流。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在生态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案例、PPT等。
2. 教学环境: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准备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一些小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实践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生态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4. 学生反思能力:让学生提交生态保护行动计划和反思报告,评估学生的反思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态保护故事,引起学生对生命生态安全的兴趣。
2. 探究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生命宝贵性的认识和体会。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 教案

六年级下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第一章:了解生命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含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2. 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身边的人和动植物。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特点和生命的存在形式。
2. 生命的宝贵:讲述生命的独特性和生命的价值。
3. 尊重生命:教导学生关爱身边的人和动植物,不伤害生命。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什么是生命?”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含义。
2. 讲述生命的宝贵:通过故事或实例讲解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生命,关爱身边的人和动植物。
第二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 学会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介绍生态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 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讲述生态环境破坏对生物的危害。
3.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教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生态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来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价值。
2. 讲述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实例或图片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环保方法。
第三章: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会遵守安全规则,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介绍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2. 火灾安全:讲述火灾的预防、逃生和灭火方法。
3. 网络安全:教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预防网络陷阱。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安全常识?”来引导学生关注安全问题。
2. 讲述交通安全:通过图片或视频讲解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和网络安全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
第四章:健康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我们的闲暇时光教学目标: 1、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光。
2、理解什么是闲暇。
3、合理安排闲暇时光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光。
教学难点:体会怎样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光。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二、主题活动故事:生命万花筒讲讲自己双休日是怎么度过的。
生命体验园下面这些同学在闲暇时间为自己安排的活动有哪些?你觉得这些活动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他们会有什么收获?学习教材第2/3页。
生命加油站1、闲暇的意义是什么?2、世界休闲组织介绍三、小结:第二课时勇敢向前教学目的 1、认识到困难和磨难是生命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勇气可以带来力量。
2、寻找自身经历中勇敢面对困难的具体事例,挖掘积极的情感体验。
3、结合具体困难演练勇敢行为。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自身经历中勇敢面对困难的具体事例,挖掘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行为演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二、主题活动活动一:盲车1、学生两人一组前后站立,前面学生紧闭双眼,后面学生双手搭在同伴肩上,用“走”、“停”、“向左”、“向右”等口令指挥同伴前行。
两分钟后交换角色。
2、交流:闭眼前行时有何感受?用什么样的步伐行走。
3、小结:害怕是正常的感觉,可以保护我们少受伤害。
即使害怕,参与游戏的同学还是在向前走,这是非常勇敢的行为,用掌声给自己一次鼓励。
活动二:龙虾与寄居蟹1、学生读故事。
2、续编故事。
3、交流感受生命探索·活动三:观点对对碰1、说一说:对龙虾这个行为的看法。
2、辩一辩: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理由,若有不同观点展开辩论,以理服人。
3、读一读: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勇敢行为,成长面临着许多危险和艰辛。
因为有勇气,面对挑战时才能坚持自己;因为有勇气,危机才可以转化为契机。
如何理解“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勇敢行为”?生命氧吧·活动五:寻找勇气1、朗诵“生命氧吧”有关内容。
2、说说这些荡气回肠的故事:痛苦和磨难中依然勇敢前行。
3、情景剧“勇气”。
寻找学生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和危险的实例,选择冲突较强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
活动六:有人爱我1、学习手语,用手语表达“有人爱我”。
全体学生跟着教师缓慢而整齐地做出动作,动作逐渐肯定、有力。
2、推荐学生阅读《有人爱我》。
3、交流:什么力量让乔纳森在痛苦中依然能够微笑?4、寻找我的“小熊”。
全班学生在音乐背景中反复用手语表达“有人爱我”。
生命加油站·活动七:为勇气加油1、探讨交流:培植勇气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和作用?2、如何面对勇于尝试中的失败。
从“怎么想”、“怎么做”进行思考。
3、选择一个目标,结合具体问题或困难,列出行动清单。
活动八:激情呐喊1、跟着音乐唱歌:勇敢向前。
过程中可用鼓掌、挥手等肢体语言表达情绪。
2、激情呐喊。
设计一句简短有力的鼓励的话,全班一起喊出来。
第三课时生命只有一次教学目的 1、理解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
2、增强自觉珍惜生命的意识,不轻言放弃。
3、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增强自觉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不轻言放弃。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选择贝多芬音乐片段播放,请学生猜作者是谁二、主题活动生命故事:通过讲贝多芬的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理解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活动一:读读议议——学生阅读教材后交流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贝多芬的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生命探索·活动二:添“零”行动生命智慧·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不珍惜生命,匆匆结束生命的事例,呈现出3种轻身的常见原因:有的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生命科学知识,有的是缺乏对挫折的勇气,还有的仅仅是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与父母赌气,就糊里糊涂的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些无谓的死除了带给亲人无尽的悲痛外,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让人感到非常愚蠢。
活动三:另有高招1、阅读思考:阅读案例,试着分析他们的行为背后的情绪情感,澄清不合理的认识和看法。
2、假如我身处案例主人公类似的处境,可以有哪些办法应付?小结: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更多的方法处理,收获将是不一样的结局和人生。
生命加油站·活动四:寻找珍爱生命的理由1、交流“我之最”: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吃的美味,最喜欢的游戏,最喜欢去的地方,最喜欢在一起的亲人等。
找到尽可能多的让生命快乐、开心、积极、乐观的理由。
2、全班分享:活动五:生命倒计时议一议:盲人作家海伦·凯特曾说过,假如给我3天光明,我会去实现她的梦想。
设想一下,假如现在你的生命只剩下了有限的时光,情例除你最想做的事情。
2、写一写。
小结: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更有责任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让怒放的生命之花更加鲜艳、美丽。
活动六:承诺1、反馈安全岛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2、在“珍爱生命承诺书”上庄严签下自己的名字,承诺“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永远都不放弃自己的生命!”3、收集全班的承诺书,用仪式化的行为表达对承诺的重视和决心。
三、小结:生命对我们来说是短暂美丽的,大家要好好珍惜。
让自己的生命绽放无限的光彩。
第四课时向幸福出发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什么叫幸福。
2、体会幸福的意义。
3、珍惜幸福,学会怎样才可以得到幸福。
4、分享幸福故事。
教学过程:一、安全故事:二、生命万花筒三、生命探索四、生命氧吧五、生命情怀六、生命加油站第五课时平安校园靠大家教学目的1、认识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纠纷的基本要求。
2、了解防止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和冲突的基本做法。
3、提高学生处理纠纷和冲突的能力,增强彼此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和冲突的防范要求。
教学过程:安全小问号:让学生知道校园里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和冲突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对和处理。
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和冲突该如何处理。
比如课间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争乒乓球桌而动起手来。
请问:1、他们争执的理由各是什么?2、你认为谁的理由正当?3、双方动起手来对不对?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该如何面对?假如你是老师该如何处理?安全小博士:让学生认识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冲突的基本要求。
1、概括说明在学校的集团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冲突是难免的。
2、知道学生了解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冲突的基本要求。
公平协商善于包容求助老师:3个要求前后有一定的关系,即首先是公平协商,这是处理纠纷和前提的基础;在协商过程中关键是应该相互包容,这是化解矛盾的根本;如果难以协商,最好的办法是找老师处理。
理解“公平协商”,公平就是要对双方有利,任何一方强加给另一方的要求都是不公平的。
认识“善于包容”,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有错误的时候,善于包容就是在适当的是很给别人台阶下,后退一步自然宽、避免矛盾的激化。
认识“求助老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求助老师,就是在双方互不相让,难以协商、不能自行解决矛盾的情况下,需要请求老师解决。
3、在认识处理纠纷的3个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故事会讨论,提高学生处理纠纷和矛盾的能力。
遇到这类似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上学路上要结伴而行,不要正面顶撞但是不要胆小怕事,应及时告诉老师或大人。
)安全小卫士:让学生认识营造友爱、和谐的平安校园的要求,说也就是人生如何防范同学间发生纠纷。
阅读教材情景,让学生体会同学之间发生小碰撞、小摩擦是正常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发生纠纷时,双方无论过错大小,都要主动表示歉意,争取对方的宽容和谅解。
安全小提示营造平安校园不仅是校园里学生间如何相处的问题,也涉及在校学生应对校外人员滋扰的问题。
因为只有内外环境和谐了,才称得上平安校园。
1、避免单独行动:上学放学最好结伴而行。
2、不理睬对方的挑衅:不理睬并不是一味回避,事后告诉家长、老师或直接报警。
3、谨慎结交校外人员:不要轻易结识校外人员,因为他们情况复杂,有些人有违法犯罪等不良记录。
4、远离易滋事的公共场所:这些场所往往有闲杂人员出入,小孩容易成为别人侵害的对象。
第六课时爬山安全要牢记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习爬上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让学生了解行走于不同地形时的爬上方法和技巧。
3、学会爬山迷路时或遇到突发情况后的自救方法。
教学重点迷路时或遇到突发情况后的自救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行走于不同地形时的爬上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安全小问号:通过案例引发学生对爬山安全的思考。
阅读案例思考:1、孩子们的做法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2、从中可以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引导学生发现并鉴别,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实在说不出来的老师可以补充。
安全小博士: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爬山的必备知识和技巧,增强爬山安全意识,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安全小卫士:让学生了解行走于不同地形时的爬上方法和技巧。
主要针对爬山时,可能遇到的不同地形,介绍相应的爬山技巧:上坡下坡时;穿越树林与草丛时;路遇小溪流时。
这一部分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们爬山时可能遇到哪些不同地形以及针对不同地形的行走方法与窍门。
上下坡时:登山的意外事故,大多发生在下坡时,特别之一帮助学生鉴别爬山方法的正误,将两者对比加深印象。
爬山时与其他登山者相遇,即使不认识也应该招呼一声,一般应先由下坡的一方向上坡者打招呼,并且下坡者应礼让上坡者先行。
穿越树林与草丛时:1、容易迷失方向或受伤,应先定义地标再前进,才不至于迷路发生危险。
2、服装要装备齐全,戴帽子、戴手套、穿长裤、袜子、坚固的鞋子,若一时找不到帽子。
可皮毛巾盖住脸颊,以防耳朵及脸部受伤。
3、衣服口袋不要放东西,贵重东西放置于背包内较为安全。
4、穿越时,要随时与同伴联系,可在木棒前段绑上旗子或手帕,随时与同伴联络,避免走失。
第七课时户外如何避震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户外避震的方法与技巧。
2、学会选择安全的避震场所。
教学重点学会选择安全的避震场所。
教学过程:安全小问号引发学生对地震来临时户外如何避震的思考。
阅读教材两种户外环境1、小镇的街道和空旷的田野。
2、高楼林立的大街。
我该往哪里跑?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在户外应该如何避震?怎样才是安全的避震场所?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1、地震来临时,图中人物的表情,由此去感受他们的内心。
2、人物所处的环境,在学生对图意充分理解、交流各自观察所得,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安全小博士让学生掌握户外避震的方法与技巧。
户外避震的方法与注意事项:1、在开阔地,趴下或蹲下。
2、不要乱跑,也不要随便跑进室内。
3、在人多的地方注意防踩踏。
4、尽快离开山脚,陡峭的山坡、悬崖。
第一幅图:首先强调必须选择开阔地,然后观察蹲下或趴下的姿势。
第二幅图:重点强调要镇静,千万不要慌张,不能乱跑,选择安全地带,更不能随便跑进屋内。
第三幅图:提醒学生在人多的地方,特别注意防踩踏。
第四幅图:利用图画,帮助学生了解哪些是危险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