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结构工程实验报告.doc

结构工程实验报告.doc

结构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结构的动力特性试验实验类型:(3)(1)演示;(2)验证;(3)综合;(4)设计;(5)其他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孙奥伟专业班级:土木101学号:10434217指导老师:王新杰、谢静静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第4次实验同实验者:申元畅、盛晓青、祁向楠实验时间20XX年4月23日实验四结构的动力特性试验一、试验目的(1)了解振动测试与控制实验系统的组成、安装和调整的方法。

(2)学会激振器、传感器与数采分析仪的操作、使用方法。

(3)学会测量钢梁的强迫振动频率。

本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1)振动与控制实验台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薄壁圆盘、单自由度系统、二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模型,配以主动隔振、被动隔振的空气阻尼减震器、单式动力吸振器、复式动力吸振器等组成。

(2)激动振系统与测振系统,激振系统包括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JZ-1接触式激器,JZF-1非接触式激振器,偏心电动机,调压器,力锤;MT-3T 型磁电式振动速度传感器,DH130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WD302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力传感器;动态采集分析系统包括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仪、计算机系统、控制与基本分析软件、模态分析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1)安装偏心电动机。

偏心激振电机的电源线调接到调压器的输入端(电源使用三芯接地插座),一定要小心防止接错,把调速电机通过安装底板安装在简支梁中部,电机转速可用调压器电压调节旋钮来调节,调节输出电压到110v 左右,调好后在实验过程中不要改变电机转速。

(2)安装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

将DH1301正弦扫频信号源的输出电压调节旋钮左旋到最小位置,把激振器与输出接线柱相连。

(3)接测试系统。

将扫频信号源的输出信号接到采集仪的1-1通道。

将速度传感器布置在偏心激振电机附近,速度传感器测得的信号接到数采仪的1-2通道。

设置频率类型,正弦扫频的起、止频率后按“确认”,设置好后按“开始”,调节电压信号到875mv.频率扫频点开始移动,此时观察梁的振动情况。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Engineering Structure Experimentation and Measuring)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G1113106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开课学期:6总学分:0.5总学时:8学时考核方式:考查二、教学目的《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这门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验的目的在于:一是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二是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所学建筑各种结构的试验方法;三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风。

三、基本要求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对于仪器操作、记录格式、试验成果的检核、计算等,应向学生提严格要求。

对具体的实验内容要求见表1。

表1 试验内容与要求四、实验内容本课程实验以在实验室试验为主,以多媒体教学和现场观察测试为辅。

实验主要包括六个实验内容,除必修实验外(实验一、五),学生可以在选修实验(实验二、三、四、六)中任选一个实验。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及桥路连接试验实验目的:(1)参观试验室,了解基本的大型试验仪器,了解试验的基本过程;(2)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学会防潮层的制作;(3)掌握半桥、全桥及四分之一桥的接法;(4)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

实验要求和实验内容:(1)正确处理基层、会进行应变片的粘贴与防潮;(2)学会单点、多点测量方法,半桥、全桥接法及四分之一桥接法;(3)画出半桥、全桥接法及四分之一桥接法示意图;实验学时安排: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必修。

实验二混凝土静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静态应变仪的工程应用;(2)能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桥路;(3)掌握测定混凝土的静弹性模量实验方法和泊松比的计算方法。

桥梁结构检测实验报告(3篇)

桥梁结构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现场检测和室内分析,对某座桥梁的结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实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无损检测、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以全面掌握桥梁的力学性能和使用状况。

二、实验对象及环境实验对象:某市某桥梁,全长120米,宽20米,单跨结构,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实验环境:晴朗,风力适中,温度15-25摄氏度。

三、实验方法1. 外观检查- 对桥梁整体外观进行检查,包括桥面、桥墩、桥台、伸缩缝等部位。

- 观察并记录裂缝、剥落、变形、腐蚀等病害。

2. 无损检测- 使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对桥梁混凝土构件进行无损检测,评估其内部质量。

- 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桥梁结构温度场,分析其热应力分布。

3. 静载试验- 在桥梁指定位置进行静载试验,加载重量根据桥梁设计荷载确定。

- 测量并记录桥梁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内力、位移等参数。

4. 动载试验- 使用激振器对桥梁进行动载试验,测量其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动态参数。

- 分析桥梁的动力特性,评估其抗振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检查- 桥面、桥墩、桥台等部位存在少量裂缝,但未发现严重病害。

- 伸缩缝工作正常,无异常现象。

2. 无损检测- 超声波检测结果显示,桥梁混凝土构件内部质量良好,无较大缺陷。

- 红外热像仪检测结果显示,桥梁结构温度场分布均匀,热应力较小。

3. 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过程中,桥梁变形和内力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 桥梁整体结构稳定,无异常现象。

4. 动载试验- 动载试验结果显示,桥梁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 桥梁抗振能力良好,可满足正常使用需求。

五、结论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该桥梁结构健康状况良好,承载能力和安全性满足设计要求。

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对桥梁进行外观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裂缝、剥落等病害。

2. 加强桥梁养护工作,确保桥梁结构长期稳定。

3. 关注桥梁动力特性,防止桥梁发生共振现象。

六、实验总结本次桥梁结构检测实验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全面评估了桥梁的结构健康状况。

(结构实验报告格式及样板)

(结构实验报告格式及样板)

2015年《结构试验》报告姓名:xxx学号:xxxxx班级:xxxxx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二O一五年十二月目录实验一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接桥练习 (3)实验二简支钢桁梁静载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测定结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静态电阻应变仪单点接桥练习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仪、百分表的构造。

2.通过等强度梁的加载实验,掌握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仪、百分表的使用方法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仪器和设备1.dh3818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台;2.等强度梁一套(附砝码4个)(梁板弾性模量E=1.21×105MPa);3.应变片:(1)工作片4枚,温度片1枚,已贴在梁板上,见布片图1-1,(2)技术指标:阻值R=120Ω,型号L×a=3mm×2mm ,灵敏系数K=2.12。

4.外径千分尺和游标卡尺各一把。

5.百分表及磁性表座图2-1相关仪器和设备三、实验要求1.根据电桥的加减特性公式和图1-1的应变片编号,设计输出正应变值和负应变值的半桥温度片补偿、半桥工作片互为补偿和全桥工作片互为补偿的接线图(即在图1-2各接线方案图中直接标出各桥臂所接入应变片的编号)。

结构实验报告

结构实验报告

结构实验报告结构实验报告一、引言结构实验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工作。

通过对不同结构的实验研究,可以了解结构的性能、强度和稳定性等重要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围绕结构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深度和见解。

二、实验目的结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结构的加载和测试,验证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是否合理,以及探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机理。

通过实验,可以评估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重要参数,为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安全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结构进行实验。

可以是桥梁、楼房、隧道等各类工程结构,也可以是小尺度的模型。

2. 搭建实验平台:根据实验对象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搭建相应的实验平台。

包括支撑结构、加载设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3. 加载和测试: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加载方式和测试方法。

可以是静力加载、动力加载或者模拟实际工况加载。

通过传感器采集结构的变形、应力和振动等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4. 数据分析和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有限元分析等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解释。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结构实验的重要成果,可以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结果包括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特性、破坏机理等方面的数据和图表。

1. 承载能力:实验结果可以直观地展示结构的承载能力。

通过加载实验,记录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可以得到结构的极限荷载和破坏形态等信息。

2. 变形特性:实验结果还可以反映结构的变形特性。

通过传感器记录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可以得到结构的刚度、挠度和位移等参数。

3. 破坏机理:实验结果还可以揭示结构的破坏机理。

通过观察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破坏形态和破坏位置,可以分析结构的破坏原因和破坏模式。

五、实验应用结构实验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构实验报告

结构实验报告

参观《结构实验》实验室之实验报告12月25日,我们土木081、082、083三个班来到土木学院结构实验室,完成了本学期《结构实验》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

在赵少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该实验室,并重点观看了实验室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仪器。

通过赵老师的讲解,我们对该实验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们了解到该实验室在1980年建成,空间大小为15*24m。

它建成时,曾是天津市各高校中最大的结构实验室。

另外,我们还重点了解了一下结构实验室的核心:反力墙,台座,千斤顶和疲劳试验机;其它部分:翼型柱和C纤维的相关知识等。

反力墙是一种伪动力试验设施,可以施加水平推力,和台座在空间位置上构成“L”型。

它是与实验台座连成一体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用于对实验结构施加水平力,其强度和刚度都非常大,如需要完成大比例建筑模型或足尺寸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必须有大型反力墙作为支撑,但不可以移动反力墙在结构实验中是很重要的部分。

实验台座包括类型有:槽道式、地脚螺丝式和孔洞式。

槽道式实验台座是用的较多的静力实验台座,它是沿台座纵向全长布置若干条槽道,槽道用型钢制成并埋入混凝土中。

它的特点是反力设备或试件位置布置灵活。

该实验室就是用的槽道式实验台座。

地脚螺丝式实验台座是在台座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地脚螺丝,螺丝下端埋入台座混凝土内,它不仅可用于静力实验,还可用于某些动力实验。

孔洞式实验台座又叫箱式实验台座,它是在箱型结构的顶板上沿纵横两个方向按一定间距留有竖向贯穿的孔洞,便于沿孔洞连线的任意位置加载。

它的特点是实验测量与加载工作可在台座上面进行,也可在箱内进行。

新校区的结构实验室配置的就是孔洞式实验台座。

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

它的缺点是不能倒置安装,每台千斤顶须有专人操作。

疲劳试验机和天车是结构实验室中主要耗电仪器。

其中疲劳试验机,是一种主要用于测定金属及其合金材料在室温状态下的拉伸、压缩或拉、压交变负荷的疲劳性能试验的机器。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实验一 电阻式传感器的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

2、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单臂电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所用单元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调零电桥、差动放大器板、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位移台架。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其关系为:ΔR/ R =K ε,ΔR 为电阻丝变化值,K 为应变灵敏系数,ε为电阻丝长度的相对变化量ΔL/ L 。

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变化转换为电流或电压输出。

2、电阻应变式传感如图1-1所示。

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是下、下两个悬臂梁,四个电阻应变片贴在梁的根部,可组成单臂、半桥与全桥电路,最大测量范围为±3mm 。

1342+5VR RR5R1─外壳 2─电阻应变片 3─测杆 4─等截面悬臂梁 5─面板接线图图1-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3、电阻应变式传感的单臂电桥电路如图1-2所示,图中R 1、R 2、R 3为固定,R 为电阻应变片,输出电压U O =EK ε,E 为电桥转换系数。

+5V R 2rR 1R R 1R 2R 4RP 2OP07R 3R 4RP 1R 5+15V-15V 调零电桥电 阻传感器差动放大器4321876RPR 3VA DB CE 图1-2 电阻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电路图四、实验步骤1、固定好位移台架,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置于位移台架上,调节测微器使其指示15mm 左右。

将测微器装入位移台架上部的开口处,旋转测微器测杆使其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测杆适度旋紧,然后调节两个滚花螺母使电阻式应变传感器上的两个悬梁处于水平状态,两个滚花螺母固定在开口处上下两侧。

2、将放大器放大倍数电位器RP 1旋钮(实验台为增益旋钮)逆时针旋到终端位置。

3、用导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连接,再将其输出端接到数字电压表的输入端;按下面板上电压量程转换开关的20V 档按键(实验台为将电压量程拨到20V 档);接通电源开关,旋动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P 2旋钮,使电压表指示向零趋近,然后换到2V 量程,旋动调零电位器RP 2旋钮使电压表指示为零;此后调零电位器RP 2旋钮不再调节,根据实验适当调节增益电位器RP 1。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实验报告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一静态应变测量原理在电阻应测量中,如在电桥中仅接入一个电阻应变片,则实际测量值中含有由于温度变化时构件产生的应变,这是实验中所不希望的,通过适当的接线方式,可消除温度的影响,在课本中有许多不同的接线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设置专门温度补偿片,这种方式又可分为公共补偿与单片补偿两种,二是通过工作片间互相补偿,称为互相补偿或自补偿,接线要有一定的技巧。

掌握电阻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方式及不同接线方式的测量结果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规程;2、掌握电阻应变仪测量的基本原理;3、学会用电阻应变片作半桥测量的方法;4、掌握温度补偿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仪表1、DH3819型静态电阻应变仪;2、等强度梁;3、电阻应变片,导线。

三、实验内容进行两种电阻应变测量接线方法的实验,掌握电阻应变测量的不同接线基本原理,以及消除温度影响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两种接线不同测量数值理论依据。

四、试验方法1、1/4桥接线+公共补偿:单片补偿接线方法:将应变片R1接于应变仪1组,Eg、接线柱,温度补偿片R2接于、0接线柱,则构成外半桥,另内半桥由应变仪内部两个标准电阻构成。

输入应变片灵敏度系数,导线电阻,应变片电阻。

公共补偿接线方法:断开补偿组的连线,将公共补偿接线连接于该组,将等强度梁的上侧应变片R1接于1组的Eg、接线柱,将等强度梁下侧应变片R3接、0接线柱。

2、半桥接线按应变仪的设计原理更换公共补偿端的接线方式,然后在每个测量桥路中接入两个电阻应变片。

本试验中,在一个测量桥路中按半桥方式接入等强度梁的上下测应变片。

五、实验步骤1、接上述接桥方法分别接通桥路;2、将电阻应变仪调平衡;3、作预加载1公斤,检查仪表和装置;4、正式试验,每级加载1公斤,加三级,记取读数,重复三次。

六、试验报告1、实验方案;2、实验过程;3、整理出实验数据,试验数据填入应变记录表。

(表格见下表)4、比较两种接线方法,分析原因,给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静态应变测量原理在电阻应测量中,如在电桥中仅接入一个电阻应变片,则实际测量值中含有由于温度变化时构件产生的应变,这是实验中所不希望的,通过适当的接线方式,可消除温度的影响,在课本中有许多不同的接线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设置专门温度补偿片,这种方式又可分为公共补偿与单片补偿两种,二是通过工作片间互相补偿,称为互相补偿或自补偿,接线要有一定的技巧。

掌握电阻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方式及不同接线方式的测量结果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规程;2、掌握电阻应变仪测量的基本原理;3、学会用电阻应变片作半桥测量的方法;4、掌握温度补偿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仪表1、DH3819型静态电阻应变仪;2、等强度梁;3、电阻应变片,导线。

三、实验内容进行两种电阻应变测量接线方法的实验,掌握电阻应变测量的不同接线基本原理,以及消除温度影响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两种接线不同测量数值理论依据。

四、试验方法1、1/4桥接线+公共补偿:单片补偿接线方法:将应变片R1接于应变仪1组,Eg、接线柱,温度补偿片R2接于、0接线柱,则构成外半桥,另内半桥由应变仪内部两个标准电阻构成。

输入应变片灵敏度系数,导线电阻,应变片电阻。

公共补偿接线方法:断开补偿组的连线,将公共补偿接线连接于该组,将等强度梁的上侧应变片R1接于1组的Eg、接线柱,将等强度梁下侧应变片R3接、0接线柱。

2、半桥接线按应变仪的设计原理更换公共补偿端的接线方式,然后在每个测量桥路中接入两个电阻应变片。

本试验中,在一个测量桥路中按半桥方式接入等强度梁的上下测应变片。

五、实验步骤1、接上述接桥方法分别接通桥路;2、将电阻应变仪调平衡;3、作预加载1公斤,检查仪表和装置;4、正式试验,每级加载1公斤,加三级,记取读数,重复三次。

六、试验报告1、实验方案;2、实验过程;3、整理出实验数据,试验数据填入应变记录表。

(表格见下表)4、比较两种接线方法,分析原因,给出结论。

5、写出试验操作方法和体会。

6、回答后面的思考题。

实验一:公共补偿实验记录表单位:με实验一:互相补偿实验记录表单位:με七、思考题(1)两种接线方法的加载量和加载方式相同,为什么测量值不同?分析其理论依据。

(2)第二种接线方式在理论课本中又称为什么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实验二弹性模量的测定实验在结构试验中,目前还不能直接测量结构的应力,为获得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须测量结构的应变,通过虎克定律换算为应力,这样就需同时知道结构材料的弹性模量,因此,结构试验中,往往同时需要测量结构材料的弹性模量,本试验为同学们掌握弹性模量的测试方法而设计。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弹性模量的试验测定与数据分析方法。

二、试验设备及仪器1、标准试件;2、电阻应变片;3、电阻应变仪;4、材料万能试验机;三、试验方法及试验准备用半桥法测量,用电阻应变片作敏感元件。

在试件中部两侧且相对称的部位,分别粘贴一个电阻应变片(与试件轴线平行),两个补偿片粘贴在补偿块上,贴片布置及接桥。

实验2 应变记录表四、加荷试验1、将试安装到试验机上接通桥路,将电阻应变仪调平衡;2、对试件预拉10kN的拉力,检查仪器及装置是否正常;3、正式试验,每级加荷5kN,即:0→10kN→15kN→20kN→25kN→30kN→0重复做三次,作好每一级荷载下的应变记录;4、试验完后量测试件载面尺寸。

五、实验报告1、实验方案;2、实验过程;3、整理出实验数据,试验数据填入应变记录表。

(表格见下表)4、分析数据,计算弹性模量,分析误差,给出结论。

5、写出试验操作方法和体会。

6、回答后面的思考题。

六、思考题1、弹性模量测试时,加载值是否有限制,为什么?2、根据弹性模量的测试原理,除了用电阻应变方法,你认为还有其它方法测量材料的弹性模吗?实验三电阻应变粘贴技术电阻应变测量是结构试验中很重要的手段,是本门课程实验的重点内容,其中电阻应变片的粘贴质量是保证应变测试质量的主要因素,电阻应变粘贴技术是结构试验技术人员应掌握的一项技术,只有掌握好电阻应变粘贴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技术,才能有效地保证试验质量,才能处理好试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学习一般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二、实验仪器、仪表及设备1、万用表2、502粘结剂3、电阻应变片4、钢桁架5、DH3819型电阻应变仪三、实验方法1、应变片选取。

选取应变片大致方法有:用万用表查出开路或短路的废片及应变片的电阻值。

作公共补偿的同一组应变片中,各片的电阻值应尽量接近,用作补偿片的电片的电阻值应为该应变片的电阻值的平均数、工作片与补偿之间电阻值差最好不超过0.3欧姆。

2、构件表面处理。

取桁架各杆跨中截面为测量截面,截面上测点位置见示意图。

用粗布等将构件贴片部位表面上的油漆、污垢、锈层等除去后,用细雨纱布擦光并打成45交叉条纹,以脱指棉球蘸上丙酮或无水酒精来洗刷干净,再用笔或划线针在贴片点附近划线定好贴片的准确位置和方向。

3、贴片、左手握住应变片引出线,右手拿502胶水瓶,在应变片底面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胶水,随即准确的贴到测点上,并盖上一片聚氯已烯薄膜,用手指紧压应变片约1~2分钟,按压应变片的目的,一是压平贴紧,二是挤掉胶层中可能存在的小气泡。

在按压时,应避免将应片引线也粘贴在构件上。

4、固化502胶水经过挥发固化后方能达到所需要的粘贴强度。

为加速这一过程,可用人工加热的方法,如用热吹风机等加温,但温度应控制在50℃左右,每一点加温需15分钟以上,常温下自然固化经过12小时以上,或加温固化经过3-6小时,应变胶的固化过程才渐趋稳定。

5、在应变片引出线附近的构件表面贴连接块,把两引出线分别捍接在连接块的两个焊点上。

6、贴片质量检查,粘贴在金属构件表面的应变片,经固化后其电阻丝与构件之间要有200兆欧心上的绝缘度才能保证测量的精度,绝缘电阻用高阻仪或兆欧表测量,在个别情总下,贴好的应变片其各片电阻会发生变化,或发生开路、短路、脱离等现象,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7、接通桥路、“联”机检查。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时直接用电阻仪来检查贴片质量。

应变片绝缘度差时,在应变仪上反映出来的是发生“飘移”(或称“零飘”)现象。

如果接桥通电后保持30分钟以上,“零飘”不大于2-3μξ时,该贴片被认为是合格的。

接线时,导线一端接到连接块上,另一端接在应变仪上,但应注意把测点编号、导线编号,应变仪平衡箱接线柱序号一一对应,以免发生差错。

8、防潮。

经绝缘度检查已合格的应变片进行表面防潮处理。

正常环境下使用的应变片可用石腊、松香为防潮剂,配制方法:六分石腊、二分松香、一分凡土林、一分机油,一起加势到150℃左右,待几种物质完全熔融为一体后,冷却到大约50℃时即可涂到应变片上。

9、每两人粘贴一片应变片,但应分工不同。

四、实验报告1、实验方案;2、详细记录实验过程;3、对关键问题的处理措施,体会4、回答后面思题五、思考题(1)可能影响粘片质量的因素有那些?(2)如何检查贴片质量?(3)当应变片与应变仪连接后不能平衡时,试验分析可能原因,如何处理?实验四结构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练习动态应变仪的操作2、钢梁动力特性的测定方法(1)梁的自振频率的测定(2)阻尼特性系数阻尼比ξ的测定二、实验仪器与分组(1)悬臂钢梁上贴有两片电阻应变片,两补偿片贴在与梁同材料的补偿块上。

(2)DH5935应变测试系统,电桥盒、导线等。

(3)每小组一套实验仪器,每小组3人三、试验方法及步骤1、方法:自由振动法2、试验步骤(1)首先检查线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2)打开计算机电源,然后打开DH5935主机电源,计算机运行DH5935控制软件。

(3)进入“设置”主菜单,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通道设置在CH03、CH04上设置为应变应力测试,工作通道选择为CH03至CH03。

(4)在设置的下拉菜单“参数设置”进入“应变应力测试”在“通道参数”中输入桥路方式(方式1)等参数“应用”后“确认”。

(5)在“操作”下拉菜单中点击平衡,并确认进入平衡操作。

操作式计算阻尼比和自频率。

f o——时间频率(6)在桌面右下角点击运行按钮,输入采样要保存的文件名,并保存。

(7)用手使悬臂梁端产生一个位移,后突然放开,让梁自由振动,观测显示曲线。

并按采样停止按钮停止采样。

(8)进入“操作”主菜单的“显示特征值”,移动光标读取一定数量的曲线最大最小值。

填于下表。

(9)进入“处理”下拉菜单的“基于FFT的处理”,点击幅值谱在其参数设置对话框中点击确定,在编辑菜单中,点击光标读数,移动光标,读取相应的频率及幅值,记录数据。

四、试验报告内容1、实验方案;2、试验记录数据表的及其分析;3、阻尼比及频率计算结果;4、试验操作方法及体会;5、回答后面的思考题。

五、思考题1、测定结构动力特性可用哪些传感器?本试验所用的传感器是什么?(可参考课本回答)2、实验所得结构振动波形是什么波型?实验五、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在结构试验时,有时需要测试现役结构的混凝土强度,而又对结构不能产生大的损伤,这时可采用无损检测,常用混凝土强度的无损检测方法有回弹法与超声波法等,我国对无损检测法有专门的规程,本试验通过混凝土强度的回弹检测实验让同学们对这一方法与数据处理规定有一基本了解。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回弹仪进行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方法、原理及所用的仪器设备,2、熟悉回弹检测法的基本规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与规定。

二、实验仪器1、回弹仪,每小组一台,每小组一般不超过两人。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1、在指定混凝土试件确定200mm×200mm的测区,每试件不少于三个;2、在每个测区上用回弹仪均匀测试验16个回弹值。

3、记录混凝土碳化深度。

四、实验报告1、实验方案;2、实验方法;3、规范对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的基本规定(可参考理论课本相关内容);4、实验原始数据;5、实验数据处理;6、结论;7、回答后面的思考题。

五、思考题1、回弹检测时,需同时测定混凝土碳化深度,有什么作用?2、是否任何混凝土强度都可用回弹检测法测定,有什么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