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 11.感冒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感冒

中医内科学——感冒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表寒、表热
表寒证
表热证
(1) 寒热 恶寒重,发热轻 恶寒轻,发热重
(2) 汗 无汗
有汗
(3) 咳痰 清稀
黄稠
(4) 流涕 清涕
浊涕
(5) 渴 口不渴
口渴
(6) 舌苔 薄白
薄黄
(7) 脉象 浮紧
浮数
(8)咽喉红肿痛 无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2.辨兼夹
(1)挟湿:多见梅雨季节,症见身热不扬、头 胀或重如裹、胸闷口淡或粘等湿滞症状。
【辨证思维程序】
– 第二步:辨别证型、病情及病变脏腑。 患者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咽痒咳 嗽、咯痰、色白稀薄、苔白、脉浮,是 属风寒外表,肺卫失和之象,并可排除 风热证。患病时间为5月19日,非感受 暑湿之邪。患者有喜食油腻及吸烟病史 ,平素痰多,发热后又见胃脘胀闷、纳 少、苔腻等表现,提示痰湿内困,脾运 失健。综合分析为感冒风寒证,兼有痰 湿内困。
治疗时除了辛凉解表外,必须重用鱼腥草、板兰根 、
连翘、贯众、黄芩、大青叶等清热解毒之品。
五、辨证论治
3.暑湿证
(1)症状 主症:夏令感邪,身热汗少,微恶风,肢体酸重或疼
痛,头昏重胀痛。 兼症: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口粘,渴不多饮,胸闷泛
恶。 舌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审证要点:暑湿证+表证
辨证论治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风热证
代表方加减运用: ☆头胀痛甚者,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 ☆咳嗽痰多者,加浙贝、前胡、杏仁;痰黄稠,加知

中医内科学-感冒

中医内科学-感冒

泻,苔腻
二、 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
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
解表达邪
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三、辨证论治
主证:恶寒、发热、鼻塞、流 涕、喷嚏、咳嗽、全身不适
(一)、风寒束表证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声重, 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咳嗽 .头 痛,肢节酸疼, 兼证: 咽痒,痰吐稀薄色白,口不 渴或渴 喜热饮,
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市售食醋5~10毫升,以1~2倍水 稀释后置锅中加热,门窗密闭,每次熏蒸一小时,在感冒流行期 间,每日或隔日熏蒸一次。可用于空气消毒,以预防感冒。 )
醋薄荷煎熏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约5毫升,薄荷梗15克。取 上药放入不加盖的容器内,加水1~2倍煎熏,关闭门窗,预防者 在药熏之室内休息、睡眠,连续3天。能预防及控制感冒的流 行。)
1.六淫之邪
常以风 为先导
风与寒合—风寒证 风与热合—风热证 暑多夹湿—风暑夹湿证 重、变(病情)
言 其 常
2.时行病毒
流行性 传染性
传染、流行 季节 不限
二、病机
寒 平素体虚 气候突变 起居失当 劳累过度 肺有宿疾 时行病毒 肺失宣肃 风邪外袭—夹·热 暑 侵 卫外功能减弱 袭 肺 肺卫调节失常 卫 卫表不和 感 冒
病因 病情 热势高低 汗出后 轻重 效果 感 冒 风邪 轻 为主 发热不高 汗出热退 或不发热 脉静身凉 有无传变 发病季 节 四时皆 可 病程
多不传变
短,预 后良好
温 病
温邪 重 为主
寒战高热,汗出后热 甚则神昏、虽暂降, 惊厥、谵 但脉数不 妄 静,身热 旋即复起
有传变, 有明显 由卫而气, 季节性 入营入血
加减: 头胀痛甚:桑叶、菊花。 咳嗽痰多;贝母、前胡、杏仁。 咯痰黄稠:黄芩、知母、栝楼皮。 身热较著:石膏、鸭跖草。 乳蛾红肿疼痛: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 时行感冒: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 热郁寒遏:石膏合麻黄。 风热化燥伤津:沙参、花粉、梨皮。

中医内科学课件-感冒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感冒ppt课件

-
28
变通和加减
• 咽痛:加土牛膝、玄参、板兰根 • 音哑:加金果榄、木蝴蝶、诃子 • 头痛:芎芷石膏汤、翘薄汤 • 胸中烦热、表里俱热:凉膈散、黄连上清丸 • 阴虚风热:无源作汗 加减葳蕤汤 • 伤阴: • 灼津为痰:
• 伏气温病:黄芩、生地、豆豉
-
29
传变
• 咽痛:结聚之痰

瘀热成脓
-
30
暑湿证:1、暑湿外感及其传变
痛重,胸闷,口淡或甜
秋季:多燥。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干咳无 痰,舌红少津 冬季:多为风寒,或外寒里热。
2、辨五脏情况:
• 心--行血
• 肝—疏泻
• 脾胃--卫气、津


• 肺---卫气
• 肾---卫气
疲乏、心悸、虚烦 少阳证 食滞、内湿、胃、
肠症状 肺宣降失常 少阴证;腰痛;虚性亢奋
例--夹食滞:身热,胸脘涨闷,纳呆,泛恶,腹泻, 苔腻
鉴别诊断
• 1、与风温鉴别
病情 发热
转归 血 预后
感冒 轻
不高或不发热 少传变?
风温 重
高或壮热 多传变或入营入
服解表药后, 汗出 身凉脉静
-
汗出热虽暂退,旋即复 起,脉数不静
13
2、与鼻渊鉴别
鼻渊:流浊涕腥臭,一般无恶寒发热,病程 长,反复发作,易夹感冒。
感冒:初期一般流清涕,无腥臭味,有恶寒 发热,病程短暂。
症状:上感症状+湿热症状但以小便不

利而黄,腹痛泻
•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数
• 治法:清热利湿解表
• 方药:鸡鸣散
-
35
• 3、内有暑热,外有寒束
• 症状:感冒症+状热无汗,脘痞纳差欲

中医内科学——感冒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感冒ppt课件
受触冒外界风邪而发病。
• (二)临床特征: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 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 (三)发病季节:一般感冒四时皆有,尤以冬春两 季为多。
• (四)称谓较多: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 小伤寒,时行感冒。
• 伤风——感冒中症情较轻,多为感受当令之气者, 或称冒风。其中因感寒所致者又叫冒寒。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者多相染易”。 并指出“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 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 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 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 明确说明时行感冒有较强的传染性。
• (四)宋元以后,医家提出了“感冒”病名,确立了 治疗大法,对虚体感冒补充了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 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 并可引起广泛流行。
• (五)病症特点:*病邪少有传变,*时行感冒或老 幼病弱,或原有某些肺系慢性疾患,病邪由表入里, 可引起某些合并症或继发病。
• 二、沿革:
• (一)《内经》中即已有类似感冒的病因、症状及治 疗原则的记载。
•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肺系的常见病证有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 痈、肺痨、肺胀、肺痿等。
另外,肺系的病变可涉及到心脾、肝肾、膀胱、 大肠等。所以在临证时应详加辨别给予相应的处理。
• 治疗要点:
• 1.直接治肺法,此是肺系病证通治法。根据肺系
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肺的证候表现,常用的有宣肺、肃
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八
•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 头痛,身重恶寒。”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中医内科学之感冒

中医内科学之感冒

咳嗽,痰白稀
感冒的治疗方法
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
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暑湿感冒: 清暑祛湿, 解表和中
体虚感冒: 益气固表, 调和营卫
感冒后遗症: 对症治疗, 预防复发
感冒的预防与调 护
感冒的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合理 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 避免接触感冒病毒,如勤洗手、避免去人群 密集的地方等。 增强免疫力,如接种疫苗、补充维生素C等。
细菌性感冒:由细菌感染引 起,症状较重,传染性强
感冒的病因
细菌感染:如肺炎 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等
自身因素:如免疫 力低下、过度疲劳、
营养不良等
病毒感染:如流感 病毒、鼻病毒、腺
病毒等
环境因素:如气温 变化、空气污染、
湿度过高等
感冒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原则
01
整体观念:将 人体视为一个 整体,注重脏 腑、气血、经 络的相互关系
痛,鼻塞,流清涕, 痛,鼻塞,流黄涕,痛,鼻塞,流黄涕,
咳嗽,痰白稀
咳嗽,痰黄稠
咳嗽,痰黄稠
01
03
05
02
04
06
风热感冒:发热重, 气虚感冒:发热轻,阳虚感冒:发热轻,
恶寒轻,有汗,头 恶寒重,无汗,头 恶寒重,无汗,头
痛,鼻塞,流黄涕, 痛,鼻塞,流清涕,痛,鼻塞,流清涕,
咳嗽,痰黄稠
咳嗽,痰白稀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保持乐观、减轻压 力等。
感冒的调护方法
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避 免接触感冒 病毒
01
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抵 抗力
03
02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充 足的睡眠、合 理的饮食等

《中医内科学-感冒》课件

《中医内科学-感冒》课件

喉咙痛
感冒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喉咙 痛、咽干等症状。
乏力
感冒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 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
感冒的诊断标准
01
02
03
病史
根据患者是否有受凉、过 度疲劳等病史,以及是否 有接触过感冒患者等。
症状
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发热、 咳嗽、喉咙痛、鼻塞等症 状。
体征
根据患者是否有咽部充血 、扁桃体肿大等体征。
感冒的分类
风寒感冒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 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

风热感冒
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咽 喉肿痛、口渴欲饮、咳嗽黄痰。
暑湿感冒
发热、汗出热不解、头晕、头重如 裹、肢体乏力。
感冒的发病机制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
感冒的发生还与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如疲劳、受凉等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病毒 容易感染人体。
感冒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
李先生,45岁,公司职员
病程
发病一周,服用西药后症状未缓解
症状
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乏力
既往史
无慢性疾病,近期工作压力较大
案例分析
01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
02
病因分析:患者工作压力较大,免疫力下降,外感风寒之邪,导致感 冒发生
03
病机分析: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现咳嗽、鼻塞流涕等症 状;风寒之邪闭阻经络,导致头痛、乏力等症状
中医内科学-感冒
目录 Contents
• 感冒的概述 • 感冒的症状与诊断 • 感冒的治疗 • 感冒的预防与调理 • 感冒的案例分析
01
感冒的概述

《中医内科学-感冒》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感冒》PPT课件

概述
❖ 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凡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
冒〕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者,皆可 参照本篇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 感冒的常见病因 外因为六淫、时行病毒侵入人体,但以风邪为
主,可兼寒热暑湿等,与体质不强,或生活起居不当 等有关.
病因病机
❖ 感冒的病机及转化 感冒的病位在肺卫;
辨证论治
❖ 阴虚感冒 主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常用药: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 桔梗、白薇.
预防
❖ 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在冬春之际尤当注意防寒保 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不可久在空调房间居留.
❖ 基本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 病理性质属表实证,但有寒热之分; ❖ 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诊查要点
❖ 感冒的诊断要点 1.初起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鼻 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等,或 有发热.由于风邪兼夹病邪的不同,还可见胸闷、恶心、 脘痞、纳呆、便溏、咽干、少痰等症.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 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 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 数可传变入里,变生他病. 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 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 ❖ 可服用防治药方.冬春风寒当令季节,可服贯众汤;夏
令署湿当令季节,可服藿佩汤;风热犯表证邪毒盛,流 行广泛,可用贯众、板蓝根、生甘草煎服. ❖ 在感冒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 止交叉感染.

中医内科学-感冒_图文_图文

中医内科学-感冒_图文_图文

病因
发病季节 流行情况 症状
传变情况
普通 感冒
风邪为主
冬春季多发 常呈散发 发热不高或不 病情较轻,

发热,全身症 少有传变
状轻浅
时行 感冒
时行病毒 不限季节
广泛的传 染性和流 行性
高热,全身症 状显著
病情较重, 发病急,可 发生传变, 化热入里
感冒与温病(风温初起)的鉴别
风温初起,每多类似感冒的症状,尤与风热感冒更为相似。
(三)、暑湿伤表证
1、证 候:
主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

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咳嗽痰粘.
兼证: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

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
舌脉: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2、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3、治 法:清暑祛湿解表。
中医内科学-感冒_图文_图文.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框架
感冒


诊病概



查因述



要病概


点机念
【概 述】
一、定义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
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
、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脉浮为其特征。
包含:
1、病因: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
(二)阴虚感冒
1、证 候: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

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机: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4表寒里热证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 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 痰黄稠粘,尿赤便秘,苔黄白 相间,脉浮数。 治则: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双解汤。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5 体虚感冒 兼气虚者,发热,恶寒重,无 汗身痛,神疲乏力,咳痰无力, 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治则: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仁斋直指方· 诸风》将感冒与 伤风互称。 《丹悉心法· 伤风》指出感冒部 位在肺,列出辛温与辛凉两大 治疗原则。 《类证治裁· 伤风》、《证治 汇补· 伤风》等对虚人感冒有了 进一步认识,提出扶正祛邪的 原则。

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 外因:(1)风邪外袭 (2)时行病毒 2 内因 (1)正气亏虚, 气候突变,易受邪致病。 (2)劳累过度,起居不当, 感邪致病。
『习题』
1 掌握感冒的概念、病因、病 位,主要临床表现,证型及治 疗原则。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2 病案分析 患者张某,男,40岁,发热 咳嗽,全身不适2天。伴流涕, 鼻塞,微恶风寒,咽痛,口干 微渴,痰白而粘,纳呆,苔薄 黄而润,脉浮数。 请分析本例的诊断,辨证, 治法与方药。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2 风热证 症状:发热或高热,鼻塞流 涕,喷嚏,汗出口渴,咽痛, 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以银翘散为主。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3暑湿证 症状:发热,汗出不解,鼻塞 流浊涕,头昏涨痛,身重倦怠, 心烦口渴,胸闷欲呕,苔黄腻, 脉濡数。 治则: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兼见阴虚症状者,可见身热, 手足心热,恶风少汗,心烦口 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 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常用、方药』
1 常用中草药 贯众、大青叶、板蓝根、藿 香、佩兰、薄荷,取单味药或 数味药煎汤调服。 2 常用经验方 (1)解毒汤 组成:紫苏、荆芥、大 青叶、鸭跖草、四季青。

中医内科学
2012-8-26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 次服。 (2)十神汤 组成:葛根、赤勺、香附、 升麻、陈皮、川芎、白芷、紫 苏、麻黄、干草。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 次服。 (3)冬青叶汤 组成:鲜冬青、蒲公英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用法:煎汤代茶。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3)肺有宿疾。
(二)病机

2012-8-26
风为阳邪,性轻扬,故 常以侵犯上焦为主。外邪经口 鼻而入,首先犯肺;肺合皮毛, 开窍于鼻,上系咽喉,司卫外, 肺脏受邪,肺气失宣,故出现 肺系与卫表的一系列症状。邪 正相争,卫阳被遏,
中医内科学
营卫失调,故发热、恶寒;肺气 失宣,故有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等肺系症状。
『辨证论治』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一)辨证要点
1分清表寒、表热 同:恶寒发热等感冒症状。 异:表寒者寒象偏重,表热 者热象偏学
2 辨别普通、时行 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 季节气候多变时发病,常散发, 病情轻浅,多无传变;时行感 冒以病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 节,传染性强,起病急骤,病 情重,全身症状显著,常发生 传变,入里化热,合并它病。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3 区分体虚感冒的气虚、阴虚 体虚感冒是指平素虚弱之人, 加之外邪侵袭而患感冒,多病 情缠绵,经久不愈,临床上应 区分二者的不同。气虚感冒者, 在感冒诸症基础上兼有气虚症 状,阴虚感冒则兼有阴虚症状。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三)分型论治 1 风寒证 症状:恶寒,发热不甚或不 发热,流涕,喷嚏,无汗,身 痛,苔薄白,脉浮紧等。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为主。
呼吸科多媒体示教体例
感冒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概述』
(一)定义 感冒,俗称伤风,是因感受 · 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而出现鼻塞、流涕、喷 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 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2012-8-26 中医内科学
(二)源流
早在《内经》 中即已认识到感 冒主要是 外感风邪所致。 《素问· 骨空论》:“风者,百 病之始也。” 《伤寒论》所论太阳病中风伤 寒的桂枝汤、麻黄汤证与感冒 相符。 《诸病源侯论》:“时气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