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5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的任务是 将检验的结果,结合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以及影象检查/病理检查等,对病人作出正确的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 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影象诊断/病理诊断
6
绪论
二、发展简史 1673年,Leeuwenhook发明显微镜,此后使血液 形态学有了革命性发展。 1855年,血细胞计数测定 1878~1895年,血红蛋白测定 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 1953年,Coulter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
24
实验的系统评价(举例DIC)
诊断DIC的效能 Sen% Spe% Acc% Ppv% Npv% 95%CI
PLT 82.7 PT 75.6 APTT 68.5 Fg 38.0 3P 37.2 D-D 80.0 43.9 58.3 65.8 77.0 85.7 70.6 59.5 65.0 66.9 60.19 65.9 75.1 49.7 53.4 58.4 55.6 64.3 69.7 79.1 79.1 74.9 62.1 66.4 81.8 2.36,8.18 4.66,13.38 1.95,11.16 0.75,6.96 1.53,14.56 7.11,34.07
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无出血症状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 分子量激肽原缺乏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V、II、I 缺陷症
26
(遗传性、获得性)

近年,上海瑞金医院用这2项筛选试验的优化组合;再 结合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测定作表型诊断;然 后用RFLP/AS-PCR验证突变作基因诊断;再用真核细 胞培养,检测相关因子的抗原和活性、Western印迹、 免疫荧光染色、生物代谢标记及PCR等方法判断突变基 因异常蛋白的合成和功能。用这一优化组合的技术平台 对11种遗传性出血病,143个家系,155例患者和543名 家族成员作检验诊断,准确率达100%,无漏诊和误诊 现象。

血象和骨髓象PPT精选课件

血象和骨髓象PPT精选课件
8
2.细胞染色:为了观察细胞 内部结构,识别各种细胞及异常变 化,血涂片必须进行染色。瑞氏染 色法是血细胞分析最经典和最常用 的染色法,瑞氏染料是酸性染料伊 红和碱性染料亚甲兰组成的复合染 料。
9
其染色原理是染料透过被染物并存 留其内部的一种过程,此过程即有 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 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 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19
⑴ 如缺铁性贫血时的血象红细胞体积小, 中心区浅染,重者呈环形红细胞,白细 胞及血小板计数正常,偶尔减少。由钩 虫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20
⑵ 溶血性贫血时的血象, 网织红细胞增多常大于5%,可 见有核红细胞及异常红细胞。
⑶ 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 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增多。
21
12
2.油镜下观察,注意下列各项。 ⑴ 作白细胞分类计数, 计数 100个白细胞,并求出各种细胞的 百分率,同时观察细胞形态有无 异常。
13
⑵ 粒细胞系统:观察中性杆状核粒 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和形态。
注细胞毒性改变、 分叶过多或过少、颗粒异常、巨幼 样变等。
33
㈠骨髓常规检验的 临床应用
34
适应证
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 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
巴结肿大。 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
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疗效观察。 其他:活检、CD检测、细胞培养、染色
体、微生物及寄生虫检查等。
31
骨髓是主要造血器官, 骨髓检查 可诊断多种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 疾病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通过骨 髓检查可以了解骨髓中造血组织的 增生情况,正常骨髓细胞构成比例 的改变,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_血象和骨髓象检验PPT文档共149页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_血象和骨髓象检验PPT文档共149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_血象和骨髓 象检验 Nhomakorabea•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ppt)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骨髓象检验(ppt)

一、骨髓常规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片检查 骨髓象检验
骨髓象检验: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来观察骨髓中细 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借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对 血液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复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血涂片检验/血象检验)】 1. 外周血细胞检查的内容 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步骤 3.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图 骨髓穿髓穿刺术操作步骤(3)-麻醉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4)-穿刺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4)-穿刺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5)-吸取骨髓液(0.1~0.2ml)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6)-涂片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7)-拔针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8)-消毒、盖纱布、包扎
继续
[外周血细胞检查的内容]
外周血细胞检验
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数量方面的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显微镜)
返回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基本步骤]
(1)外周血标本采集及处理

细 (2)血涂片制备 胞

态 (3)血涂片染色 学

验 的
(4)显微镜检查

本 步 (5)填写报告单

(6)登记及存档
(1)骨髓标本采集及处理
骨 (2)骨髓涂片制备(6-10片) 髓 象 检 (3)骨髓涂片染色(瑞-姬复合染色) 查 的 基 (4)显微镜检查 本 步 骤 (5)填写报告单
(6)登记及存档
(二)骨髓取材-骨髓穿刺术 1. 穿刺部位 髂后上棘:最常用。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 胸骨 其他部位 2. 穿刺步骤 3. 注意事项 4. 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

血液学检验骨髓象检查ppt课件

血液学检验骨髓象检查ppt课件

• 1.严格无菌,预防感染。初诊患者于治疗前作骨髓穿刺以明 确诊断。死亡病例需检查时,应在死亡后半小时内进行。
• 2.抽吸骨髓液的动作要缓慢,吸取量以0.1~0.2m1为宜,抽吸 骨髓液用力过大、过快,易使骨髓抽吸量过多(>0.2m1)造 成稀释。如需作有核细胞计数、细菌培养、造血细胞培养、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时,再抽吸0.5~2.0m1骨髓液肝素抗凝送检。
• ⑤拔出针芯,接l0 ml干燥注射器,轻轻负压抽取,抽取骨髓液不超 过0.2ml,立即置载玻片上,并涂片。
• ⑥必要时再取骨髓液0.5~2m1,置肝素抗凝管内,作有核细胞计数等 项检查。
• ⑦拔出穿刺针,压迫伤口,敷以消毒纱布。
学习交流PPT
7
• (二) 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 骨髓穿刺一般由临床医生操作,其注意事项如下:
第三章 骨髓象检查
学习交流PPT
1
• 骨髓是主要造血器官, • 骨髓检查可诊断多种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
以及非血液系统疾病。 通过骨髓检查可以了解:
• 骨髓中造血组织的增生情况, • 正常骨髓细胞构成比例的改变, • 有无异常细胞。
学习交流PPT
2
• 骨髓检查对临床疾病诊断、疗效的观 察、预后的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 对血液病的诊断首推骨髓涂片检查, 这是其他检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 骨髓涂片及染色方法,与血片基本相同,但含有 骨髓小粒和脂肪,有核细胞量多,较血液浓稠, 推片时角度要略小,速度要慢,涂片过厚可影响 细胞形态的观察。
学习交流PPT
12
• 骨髓的涂片和染色注意事项:
• 1.载玻片要洁净
• 2.推玻片与载玻片之间呈30°角为宜,角度越小,推 片速度越慢,骨髓涂片越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
[外周血细胞检查的内容]
外周血细胞检验
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数量方面的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显微镜)
返回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基本步骤]
(1)外周血标本采集及处理

细 (2)血涂片制备 胞

态 (3)血涂片染色 学

验 的
(4)显微镜检查

本 步 (5)填写报告单

(6)登记及存档
返回
(一)骨髓象检查的临床应用 1. 骨髓象检验的适应证 2. 骨髓象检验(骨髓穿刺)的禁忌证
骨髓象检验的适应证
(1)一系、二系或三系减少
1、不明原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成分异常
(2)一系、二系或三系增高 (3)一系增高伴二系减少
(4)外周血出现原始细胞等
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返回
4. 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 ① 取材满意 抽取骨髓液时,病人有特殊的痛感 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显微镜下可见骨髓小粒,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 显微镜下可见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有核细胞数,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 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
『常见原因』 • 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 骨髓极度增生,细胞过于紧密结实,如慢粒等 • 骨髓增生减低,如再障等 • 肿瘤骨髓浸润,如骨髓转移癌等
返回
(三)骨髓片检查 1. 低倍镜观察(10×10) ① 观察骨髓片的质量:取材、涂片、染色情况 ② 判断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③ 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 分类25枚巨核细胞,应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 低倍镜下寻找油镜下分类 ④ 全片观察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
图 骨髓片取材及涂片比较
图 骨髓涂片染色比较
表: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五级分类法)
分级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有核细胞/ 成熟红细胞
1:1 1:10 1:20 1:50 1:200
有核细胞数/ 每高倍视野
>100 50~100 20~50 5~10
<5
图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判断
2、描述血片特征 (1)血片涂片、染色情况 (2)白细胞形态描述 (3)红细胞形态描述 (4)血小板形态描述 (5)有无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返回
[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血片+骨髓片联检] ① 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 ② 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 ③ 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异常 ④ 骨髓象有显著异常而血象变化不显著 ⑤ 血象中细胞较骨髓细胞成熟而较易辨认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2)-常规皮肤消毒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3)-麻醉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4)-穿刺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4)-穿刺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5)-吸取骨髓液(0.1~0.2ml)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6)-涂片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7)-拔针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8)-消毒、盖纱布、包扎
② 骨髓稀释 骨髓部分稀释:抽吸出的标本中混进部分血液, 骨髓小粒少或不见,骨髓有核细胞及特有细胞少 骨髓完全稀释:抽吸出的标本为血液,与血涂片 的细胞成分完全相同
『常见原因』 • 穿刺针进入的髓腔明显偏离造血旺盛区 • 穿刺过深 • 穿刺过浅 • 穿破了较大的静脉血窦
① 干抽: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部位不当而抽不出骨髓 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继续
髂前上棘穿刺点
髂后上棘穿刺点
胸骨穿刺点
棘突穿刺点
返回
物品准备:常规消毒物品、无菌骨穿包、手套、局麻药、 载玻片、推片等
• ③胸骨穿刺点,位 于胸骨柄或胸骨体 上相当第一、二:仰卧位。
胸骨穿刺仰卧位
棘突穿刺坐位
髂后上棘穿刺俯卧位
髂后上棘穿刺侧卧位
图 骨髓穿刺术操作步骤(1)-确定骨穿部位及穿刺位点
普通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一、骨髓常规检查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片检查 骨髓象检验
骨髓象检验: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来观察骨髓中细 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借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对 血液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复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血涂片检验/血象检验)】 1. 外周血细胞检查的内容 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步骤 3.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高
4、怀疑有其他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髓
5、血液系统疾病定期复查、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6、其他:骨髓特殊检查需要骨髓标本
骨髓象检验的禁忌证
1、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2、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有畸形 3、晚期妊娠
【骨髓象检查的基本步骤】
临床血液学检验造血检验基本方法血象和 骨髓象检验
造血检验的 基本方法
造血干细胞(HSC)阶段 造血祖细胞(HPC)阶段 原始、幼稚及成熟细胞阶段
1、形态学检验技术 2、其他检验技术
超微形态学检验技术 (电镜形态学)
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
组织形态学检验技术 免疫学检验
细胞遗传学检验 分子生物学检验
其他检验
图 骨髓涂片油镜观察部位选择
2. 油镜观察(10×100) ① 有核细胞计数及分类:通常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并分 类,不包括巨核细胞、退化细胞及分裂象细胞 ② 各系细胞形态学观察
(1)骨髓标本采集及处理
骨 (2)骨髓涂片制备(6-10片) 髓 象 检 (3)骨髓涂片染色(瑞-姬复合染色) 查 的 基 (4)显微镜检查 本 步 骤 (5)填写报告单
(6)登记及存档
(二)骨髓取材-骨髓穿刺术 1. 穿刺部位 髂后上棘:最常用。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髂前上棘 胸骨 其他部位 2. 穿刺步骤 3. 注意事项 4. 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
低倍镜观察( 10×10 )
全片观察
1、涂片、染色情况
2、有核细胞数量及分布
3、片尾及边缘有无异常细胞及细胞团
油镜观察( 10×100 )
体尾交界处观察
1、白细胞分类及形态观察
2、红细胞形态观察
3、血小板形态观察
4、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观察
血涂片检查报告单的填写
1、计算各系各期有核细胞(不含有核红细胞) 的百分比,填入报告单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