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课标要求能够概括出情节,包括显在情节和潜在情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剧本的结构;分析品味人物的语言;把握和欣赏人物形象。
考纲要求1.识记杂剧特点2.理解人物形象3.能够概括情节,梳理矛盾冲突【学习目标】1.介绍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背诵认知,把握住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4.鉴赏第三折【滚绣球】,把握人物情感,体会语言特色;5.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轻、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品酒第三折,把握住人物情感,分析体会语言特色。
3.体会结尾浪漫主义手法。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市)人,()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一同被称作“元曲四大家”,并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无考。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等。
其中《》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予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一粒铜豌豆。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就是用北曲献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就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出来的,特点显著,体制严苛,就是一种歌唱、白苞、舞蹈等有机融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且存有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备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苛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导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
2、能力目标:品味戏曲语言,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把握窦娥形象,认识她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窦娥的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知识链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划线部分熟记)一、关于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窦娥冤》剧情简介: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成婚后不久不幸又做了寡妇。
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俩强行闯入窦娥家中,想要分别霸占蔡婆婆和窦娥,窦娥进行了坚决的反抗。
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婆以达到霸占窦娥的企图,不料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张驴儿竟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以此威胁窦娥成亲。
窦娥仍誓死不从,张驴儿便买通官府,将窦娥定成了死罪。
三年后,窦天章任肃政廉访使,奉命查核楚州案件。
窦娥的鬼魂向父亲申诉了冤屈,窦天章逮捕了真凶。
三、关于作品背景: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四、元杂剧的相关知识:元杂剧是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戏剧形式,它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_0

《窦娥冤》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概括戏剧冲突,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理解概括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3.概括该剧的主题。
【重点难点】1.概括戏剧冲突,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理解概括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
【使用说明】1.用约15分钟重点阅读第三折【滚绣球】【叨叨令】等曲子,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
2.用约3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案,边读边完成相关题目。
3.用约25分钟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案,用约10分钟进行全班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时应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4.用约5分钟完成【课堂检查】。
5.用约5分钟完成【课堂总结】。
6.课后完成【课后训练】【自主学习】一、阅读〔滚绣球〕完成下列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只合把清浊分辨只合:只应该B.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混淆C.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勘:判断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延:邀请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盗跖和颜渊一个是起义领袖,一个是读书人。
泛指武将和文人。
B.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比喻乘便行事,此处作趋炎附势解。
C.错勘贤愚枉做天枉:冤屈。
D.〔滚绣球〕是表示音调高低的。
3.〔滚绣球〕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视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准确(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4.曲中清浊、善恶、贤愚、软硬指的是哪两类人( )A.穷人和富人B.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C.天地鬼神和窦娥自己D.为善的与作恶的5.这段唱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否定神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导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单位:荥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姓名:黑倩利学习目标:一:通过戏剧情节分析概括窦娥性格,总结人物形象之美。
二:通过赏析悲剧形象,体验悲剧审美,体味悲剧魅力。
学习重难点:体验悲剧审美,体味悲剧魅力。
学习方法:自主研讨法、合作探究法、美读鉴赏法学习过程:一:检测预习情况,巩固基础知识。
1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角色:扮演的角色主要有生、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剧本构成: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即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科(即科范):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动作、表情、舞台效果).也称“介”。
白(即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分别为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2概括情节。
(1)窦娥被抵作童养媳。
⑵窦娥拒绝改嫁。
⑶窦娥蒙冤入狱 (4)窦娥含冤被斩,解赴刑场,指斥天地.二、赏读文本,总结窦娥形象之美学法指导:先自我标注总结,再小组补充完善。
(一)学生默读,勾画,思考,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明确:(1)正直善良,义重情深对自己的亲人,窦娥异常温存,关心备至,不惜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婆婆病了,她熬药送汤;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就赶紧阻拦衙役,情愿屈招药死“公公”;被押赴刑场时,她央求刽子手绕到后街去走,怕婆婆见了伤心;见婆婆后,她不顾自己死将临头,还劝慰婆婆保重身体,不要过分悲伤(2)刚强自守,决不妥协当蔡婆婆迫于张驴儿父子的淫威欲招其父子入门时,窦娥坚决不从,毫不退让,反复劝告婆婆说明窦娥有主见有立场,有自己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3)倔强刚烈,顽强反抗前往法场受刑时,她指斥天地鬼神,实际上是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责,对窦娥这样的封建社会的底层妇女来说,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临刑前,她发下三桩誓愿,向世人申说自己的冤屈她至死也不放过张驴儿,变成鬼也要为自己鸣冤昭雪(4)悲惨不幸窦娥三岁失母,七岁做童养媳,十七岁成婚,十九岁丧夫,二十岁冤死刑场窦娥的遭遇让人怜悯同情,唏嘘落泪综上所述,窦娥是一个遭遇不幸但灵魂美好,心地高尚,令人敬佩的封建社会的下层妇女这样一个可爱生命的毁灭实在可悲,震撼人心,发人深思!窦娥的悲剧引发人们深思,当时善恶、清浊与社会秩序究竟颠倒、荒谬到了什么程度!(二)美读课文重点段落,再现艺术形象。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第三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2.赏析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重点赏析“三桩誓愿”,品味本文的浪漫主义色彩。
【知识导学】一.部分典故补充:1.文君当垆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
故相如缪如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
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文君久之不乐。
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犹足为生,何到自苦如此。
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酒肆),相如自著犊鼻裈(围裙)与保庸杂作,器于市中。
卓文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昆弟诸公更请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
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相如字),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且又令客独奈保相辱如此。
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2.孟光举案齐眉梁鸿、孟光夫妻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梁鸿白天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
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视,就半曲着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3.浣纱女投江子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
声动列国,义形壮士,入郢鞭尸,还吴雪耻。
投金濑江,报德称美,明明千秋,如月在水。
———唐·李白《浣纱女碑铭》浣纱女单身与母亲居住了三十年,一直以守贞节自勉,不愿嫁人。
而在溪边偶遇落魄逃难的伍子胥,却被他打破了古井无波的心中之湖,自己认为这逾越礼仪,亏损妇道。
待伍子胥走远后,那女子才颓然委地,后来又站起身来,脱去鞋袜,工工整整地摆好,以纱裹身,抱起一块大石,纵身跳进了湍急的流水之中。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窦娥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窦娥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3.元杂剧常识见《点金训练》4.作家及作品介绍见《点金训练》【审美鉴赏合作探究】问题探究一:窦娥的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1.在赴刑场的路上,窦娥央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在【滚绣球】中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强烈的谴责呢?3.《窦娥冤》中窦娥先是指天斥地,临刑前又愿天地为她伸冤,而许下了三桩誓愿,探究一下这是否矛盾。
问题探究二: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1.窦娥临死前许了什么誓愿?有什么作用?2.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即学即练巩固提升】一、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中的故事。
选其中的一部作品,分析其是如何运用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二、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盗跖(zhí)嗟怨(jiē)前合后偃(yǎn)B.罪愆(qiān)衔冤(xián)湛湛青天(zhān)C.煞尾(chà)亢旱(kànɡ)苌弘化碧(chánɡ)D.埋怨(mái)错勘(kān)古陌荒阡(mò)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震撼顷刻披枷带琐B.分辨诀别造蘖望帝啼鹃C.时辰昭障亲眷一腔怨气D.怜悯祭奠白练鳏寡孤独3.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一马难将两鞍鞴——比喻一个妇女不能出嫁两次。
B.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
C.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盗跖、颜渊比喻恶人和好人。
D.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比喻官府的黑暗。
三、课内阅读阅读【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只落得两泪涟涟”,完成4~6题。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1 窦娥冤导学案.doc

1 窦娥冤第1课时相关介绍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2.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指导阅读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6.分析第1层。
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
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布置作业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1-1《窦娥冤》 导学案

《窦娥冤》学案一、学习要点(一)古代戏曲的特点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
2、能力目标:品味戏曲语言,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把握窦娥形象,认识她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窦娥的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知识链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划线部分熟记)一、关于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二、《窦娥冤》剧情简介: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成婚后不久不幸又做了寡妇。
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俩强行闯入窦娥家中,想要分别霸占蔡婆婆和窦娥,窦娥进行了坚决的反抗。
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婆以达到霸占窦娥的企图,不料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张驴儿竟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以此威胁窦娥成亲。
窦娥仍誓死不从,张驴儿便买通官府,将窦娥定成了死罪。
三年后,窦天章任肃政廉访使,奉命查核楚州案件。
窦娥的鬼魂向父亲申诉了冤屈,窦天章逮捕了真凶。
三、关于作品背景: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四、元杂剧的相关知识:元杂剧是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戏剧形式,它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宫调与曲牌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如《窦娥冤》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元曲中一套宫调须得一定的曲牌配合。
曲牌,俗称“牌子”。
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
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
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4、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行动些(走快些)、没来由(没由来)、葫芦提(糊涂)、“只合”(只应该)、也么哥(词尾助词)、“怎生”(怎么)【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速读课文,认真阅读“知识链接”,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盗跖(zhí)嗟怨(jiē)前合后偃(yǎn)B.罪愆(qiān)衔冤(xián)湛湛青天(zhàn)C.错勘(kān)亢旱(kàng)苌弘化碧(cháng)D.埋怨(mái)尸骸(hái)哥哥行(háng)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可怎生糊突..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了盗跖、颜渊(混淆)则是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你道是暑气暄.(温暖)C.也不见得湛湛....(每月十五)..青天(清明)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操劳家务)不知亢旱3、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4.最能体现课文主题思想的一句唱词是()A.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B.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C.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D.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含冤。
5、这部剧共有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了前三折。
简要概括楔子和每一折的故事情节,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6、窦娥是个什么样的人?请概括出她的形象特征。
二、课堂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点评、订正三、课堂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形成答案写出来准备展示1、窦娥有哪些冤屈?这些冤屈表现了什么?2、窦娥指斥天地鬼神表现了她的什么精神?她先指斥天地鬼神,后又要依赖天地昭雪冤情,这样前后矛盾吗?3、作家设计窦娥临刑时发三桩誓愿而且都应验的意图是什么?如何看待这种写法?四、课堂检测1.让我们给这位善良的女性献上一副挽联吧。
(选词填空)贞洁敬孝,哀怨,雪飞六月;争抗,动地,。
填空参考词:①感天②刚烈③悲愤④亢旱三年⑤不屈⑥血溅白练五、【课外延伸】斗士的风格谢柏梁窦娥敢于在法场上叱咤风云,骂地恨天: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这是对天地鬼神及全部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这是对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的诅咒。
为什么天地分不清好人恶人?为什么神鬼也欺软怕硬?为什么日月也顺水推舟、落井下石?该不该取消你们这些日月、天地和鬼神的资格?此时的窦娥,哪里是一位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弱女子,她分明是一位评点江山、指挥天地、浩然正气布满乾坤的“复仇女神”。
她要求半星热血不染尘,殷红的鲜血都只在旗枪素练上绽开红花;她命令六月天下大雪,那洁白的瑞雪便纷纷扬扬,包裹了她洁白的身体;她要楚州地面亢旱三年,以证明她的盖世奇冤。
楚州大地果然就乖乖地裂开了干渴的大口。
应该说,窦娥对天地的怀疑和指责,更多地是体现着关汉卿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这和屈原《离骚》《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
关汉卿又借窦娥之口,否定了作为国家机器主要部分的衙门:“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这窦娥之冤,并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只是历史冤河的一星浪花。
窦娥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政权的愤怒,而是对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的控诉。
这就使得关汉卿的深刻思想触及到了全部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而且关汉卿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提出问题,让观众们从精神上去评判和平反冤狱,而是让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
过去常有人认为《窦娥冤》中最后出现的“清官断案”是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但其实窦娥只不过是假“清官”之手,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做出自己要做的事,她是破冤案的幕后指挥,又是幕前大打出手的中心人物。
她支配着包括父亲在内的全部出场人,也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
没有窦天章,也会有张天章、李天章来实现她复仇的愿望。
在这里,关汉卿的意志、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都是一致的。
1、为什么说窦娥是一位“复仇女神”?2、“而只是历史冤河的一星浪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怎样理解“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窦娥对天地鬼神以及人间的现存制度不但表现出清醒的认识,而且做出了实际的抗争。
B.“诗言志” ,同样,戏剧也能反映作者的内在思想,关汉卿借窦娥挞伐了他所憎恨的社会。
C.司马迁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关汉卿也是发自内心悲苦郁闷之情而著《窦娥冤》。
D.“支配着观众的心理”意即窦娥的形象以及她的性格发展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了的极大共鸣。
E.作者高度评价了关汉卿所塑造的窦娥形象,赞其无私无畏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窦娥冤》参考答案:一、1、D 2、A 3、B 4.A(点拨:这句话揭示了封建官吏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黑暗本质。
)5、这部剧共有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了前三折。
简要概括楔子和每一折的故事情节,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楔子: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第一折: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第二折: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
6、窦娥是个什么样的人?请概括出她的形象特征。
窦娥是个善良、孝顺、坚贞、刚烈、坚强的女性形象。
三、1、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