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热处理名词解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
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
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
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
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
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
钢的化学热处理名词解释

钢的化学热处理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如下所示: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的工艺,用于改善金属材料的特性和性能。
尤其在钢材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热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钢材进行化学热处理,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腐蚀性、更优异的机械性能等一系列优点。
钢的化学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钢材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在热处理过程中,钢材经历了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加热阶段将钢材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达到适宜的热处理温度。
保温阶段是使钢材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其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冷却阶段是将钢材迅速冷却,以固定其新形成的组织。
通过钢的化学热处理,可以实现钢材硬化、退火、淬火等不同的组织和性能调整。
例如,通过调整钢材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可以使钢材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适用于制造高强度的机械零件和工具。
反之,如果需要提高钢材的韧性和可加工性,可以进行退火处理。
此外,钢的化学热处理还可以改善钢材的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钢的化学热处理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
通过热处理,可以使得钢材在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性能和耐久性。
此外,钢材通过不同的化学热处理方法,还可以实现特定的性能要求,如减轻内应力、消除残余应力等。
综上所述,钢的化学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的控制,可以改善钢材的性能和特性,满足不同领域对钢材性能的要求。
其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使得研究和理解钢的化学热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钢材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工艺。
它是钢材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冷却速率和持续时间等参数,使钢材具有所需的性能和组织结构。
在热处理过程中,钢材经历了一系列的相变和组织变化,从而达到特定的力学性能和耐用性。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热处理:在生产中,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发生固态相变,借此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力学性能的目的的操作被称为热处理。
正火: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取出进行水冷或油冷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Ms的熔盐中,等温保持足够时间,使过冷奥氏体恒温发生贝氏体转变,待转变结束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处理方法称为等温淬火。
分级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或稍低于Ms的熔盐中,待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从熔盐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至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分级淬火。
单液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投入一种淬火介质中,直至转变结束。
双液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先放入一种冷却能力强的冷却介质冷却一定时间,当冷却至稍高于Ms后立即将工件取出并放入另外一种冷却能力缓一些的冷却介质冷却,使之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回火索氏体:淬火碳钢500~650℃回火时,得到粗粒状渗碳体和多边形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组织。
回火屈氏体:淬火碳钢350~500℃回火时,得到细粒状渗碳体和针状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组织。
回火马氏体:淬火碳钢在250℃以下回火时,得到的过饱和的α固溶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成的复相组织。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它是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种工艺,不同种类的退火目的也各不相同。
等温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到A3以上20〜30°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Arl以下珠光体转变区间的某一温度进行等温,使之转变为珠光体后出炉空冷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复习与思考及答案

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复习与思考一、名词解释 1.热处理 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 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等温转变 等温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内等温保 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3.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转变是指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 的相变。
4.马氏体 马氏体是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退火 钢的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 工艺。
6.正火 正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7.淬火 钢的淬火是指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 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 回火是指工件淬硬后,加热到 A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 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9.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 艺。
10.渗碳 为提高工件表层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 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碳。
11.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 渗氮,又称氮化。
二、填空题 1.整体热处理分为 退火 、 正火 、 淬火 和 回火 等。
2.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 表面淬火、 电接触加热 表面淬火、 电解液加热 表面淬火 等。
3.化学热处理方法很多,通常以渗入元素命名,如 渗碳 、 渗氮 、 碳氮 共渗 和 渗硼 等。
4.热处理工艺过程由 加热 、 保温 和 冷却 三个阶段组成。
5.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 P 、 S 和 T。
6.贝氏体分 上贝氏体 和 下贝氏体 两种。
7.淬火方法有: 单介质 淬火、 双介质 淬火、 马氏体分级 淬火 和 贝氏体等温 淬火等。
常用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名词解释

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
"《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
《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文案拼音:wén àn现代文案的概念: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
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金属热处理工艺名词解释

1、过烧:烧结温度过高或烧结时间过长使产品最终性能变坏的烧结2、过热:金属或合金在热处理加热时,由于温度过高,晶粒长得很大,以致性能显著降低的现象,称之为过热。
3、欠热:4、对流传热:流体在流动时,流体质点发生位移和相互混合而发生的热量传递,叫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任何物体在高于热力学零度时,都会不停的向外发射粒子(光子),这种现象称为辐射传热。
6、碳势: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于加热炉气中加热时达到即不增碳也不脱碳,并与炉气保持平衡时表面的碳含量。
7、传导传热:温度不同的接触物体间或一物体中各部分之间热能的传递过程,称为传导传热。
(仅靠传热物质质点的相互碰撞)8、允许的加热速度10、技术上可能的加热速度11、间接加热:从邻近的发热体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热交换而获得。
12、直接加热:以工件自身为发热体,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热能而加工工件13、热处理工艺:通过加热,保温盒冷却的方法使金属盒合金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获得工件使用性能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这种技术成为热处理工艺。
研究热处理工艺规律和工艺原理的学科成为热处理工艺学。
14、正火:加热温度A3+(30~50℃),工件透烧,然后空冷。
15、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近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16、等温退火:等温退火是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使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组织,然后空冷17、扩散退火:将金属铸锭、铸剑或锻坯,在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期加热,消除或减少化学成分偏析及显微组织(枝晶)的不均匀性,以达到均匀化目的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又称均匀化退火。
18、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19、热应力:工件在加热或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导致热膨胀(或冷却)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热处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原子结合键:材料在凝聚态(液、固态)下其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键。
结合键的强弱可用键能的大小表示,一次键的键能较二次键大得多。
一次键:通过原子外层电子的转移或共享而形成。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由原子通过相互得失价电子形成正、负离子,正、负离子的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
一般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如NaCl、MgO等。
(无方向性)共价键:通过相邻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的方式使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稳定的八个,其形成的键为共价键。
一般在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如金刚石、SiC等。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金属键:金属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价电子而形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当许多金属结合时,失去价电子的金属正离子常在空间整齐排列,而自由电子则在正离子之间自由运动,依靠这种方式结合起来的键称金属键。
二次键:通过原子间的偶极而使分子之间结合在一起的键。
(氢键,范德瓦尔斯键)范德瓦尔斯键:1.分子间的作用2.具有普遍性3.键能非常小。
氢键:1.氢键一般表达式:X--H----Y 2.与氢的特殊作用有关,不具普遍性3. 并非所有含氢的分子都存在氢键4.本质上为范德瓦尔斯键,但键能要大得多。
晶体:其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原子团等)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材料。
具有各向异性。
可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四种。
非晶体:其基本粒子的排列处于无序状态,实际为一种过冷液体。
(具有各向同性)结晶:由液体转变为晶体的过程。
有体积的突变。
通过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实现。
凝固:由液体转变为非晶体的过程。
无体积的突变。
单晶体:由一个晶核生长而形成的晶体称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许多个晶核同时生长而形成的许多个微小单晶体组成的。
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具有伪各向同性。
第二部分材料中的晶体结构晶格与晶胞:为表达空间点阵排列的几何规律,人为地将点阵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连接形成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热处理: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2.奥氏体化:钢加热获得奥氏体的转变过程3.起始晶粒度:奥氏体形成刚结束,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4.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YB27—64),经930℃±10℃,保温3~8 小时后测得奥氏体晶粒大小。
5.实际晶粒度:钢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6.过冷奥氏体:在临界转变温度以下存在但不稳定,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
7.退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Ac1以上或以下,保温以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是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8.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9.不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0.扩散退火:将工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亚共析钢通常为1050℃~1150℃),长时间(一般10~20小时)保温,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12.淬火: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低于Accm)的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的速度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13.钢的淬透性: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来表示。
14.回火:淬火后再将工件加热到Ac1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再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5.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面,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改进表面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热处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完全退火将刚材或钢件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成为完全退火
淬透性钢的淬透性使之钢材被淬透的能力,或者说钢的淬透性是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能力的特性
淬硬性指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以超过临界冷却素的形成的马氏体组织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等温淬火工件淬火加热后,若长时间保持在下贝氏体转变区的温度,使之完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这种淬火称等温淬火
回火脆性随回火温度升高冲击韧性反而下降的现象
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
水韧处理将铸态下的铸件依据某一温度加热到1050℃~1100℃范围内保温一定时间然后进行水淬的一种处理方法
季裂经过冷变形的黄铜制品在潮湿的大气中,特别是在还有氨气的大气或海水中,会发生自动破裂
二、牌号
1、GCr15 滚动轴承钢C%=1.0% Cr%=12% Cr作用:提高淬透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热处理方法及作用: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球化淬火可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为最终淬火处理做组织准备。
淬火: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回火:提高零件的组织及尺寸的稳定性,提高力学性能。
最终组织:M回+A”+Fe3C 应用:滚动轴承,量具
2、Cr12MoV 冷冲磨具钢C%≥1 Cr=12%Mo=0.4%~0.6% V%=0.15~0.3% Cr作用:提高淬透性Mo、V提高耐磨性、细化晶粒热处理方法及作用:有一次硬化法和二次硬化法,其中一次硬化法采用低温回火+低温淬火。
淬火温度低,晶粒细小,强韧性好,残留奥氏体少
最终组织:M回+A”+Fe3C晶粒应用:挤压模,冷冲压模
3、60Si2Mn 弹簧钢C%=0.6% Si%=2% Mn%≤1.5% Si、Mo:能显著强化基体Si大为提高钢的弹性限度Mn提高钢的淬透性热处理及应用:淬火+中温回火中温回火可以使弹簧具有一定冲击韧性,弹性极限,金属比等最终组织:T回应用:螺旋弹簧,板簧
4、40Cr/40CrNiMo C%=0.4% Ni、Mo≤1.5% Cr提高钢的淬透性,回火稳定性Ni提高干的基本韧性Mo进一步提高淬透性、回火稳定性,细化晶粒降低回火脆性热处理及作用:调质获得S回最终组织:S回应用:连杆螺栓,轴,齿轮
5、W18Cr4V W%=18% Cr%=4% V%≤1.5%
三、选材汽车变速箱齿轮
选用渗碳钢20CrMnTi制造汽车变速箱齿轮工作条件:在滑动、滚动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工件之间有摩擦,同时还承受一定的形变弯曲应力和接触疲劳应力,有时会有一定的冲击力。
性能要求: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接触疲劳抗力,而心部应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从成分上保证:可以采用渗碳钢,通过渗碳淬火工艺获得表硬内韧的性能,再加入适量的Cr、Mn、Ti、V、Mo等合金元素来提高淬透性获得大量板条马氏体,并细化晶粒工艺路线:锻造——正火——加工齿形——局部镀铜——渗碳——预冷淬火——低温回火——喷丸处理——精加工研磨——装配正火:改善组织的不均匀性,细化晶粒。
消除加工硬化,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F+S 预冷:降低温度,减少淬火时的热应力,减少变形开裂,从渗碳层中析出碳化物,渗碳层耐磨性提高。
淬火:提高硬度和强度组织:表层M+碳化物+心部低碳M 低温回火:消除应力稳定组织得到:表M+碳化物+A丿(少量)+心部低碳M
高速切削道具1.选用W18Cr4V高速钢它属于高速工具钢由于合金度高具有较高的热硬性,
从而有优良的切削性和耐磨性。
铸态组织:由鱼骨状莱氏体LD、黑色组织和白亮组织M+A 丿组成,要通过锻轧将其破碎,采用合适的锻压比7~11间,反复拉拨和段粗;锻造时先轻锤快打后重锤锻打,锻后慢冷锻后退火。
加工下料:下料——锻造——退火——正火——机械加工——淬火——回火——磨削锻造:将铸态高速钢中粗大的共晶碳化物正(退)火:改善不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作组织准备,组织:S+碳化物
分级淬火:获得高合金度的奥氏体,淬火后得到高合金马氏体,具有高的回火稳定性。
组织:M+30%A丿回火:消除应力,稳定组织,二次硬化使钢具有高硬度和热硬性。
组织M回+少量A丿+碳化物
四、简答
1.正火和回火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方法。
目的在于均匀组织成分,改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未零件最终的热处理准备合适的内部组织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组织的处理工艺。
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硬度,细化晶粒,并获得比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2.淬火淬火: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保温并随之以大于冷却速度冷却,以得到介稳状态的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冷却介质:水及其溶液,油,水油混合物(乳化液)及低熔点熔盐。
水是最常用的淬火介质,水溶液不常用,油也常用,乳化液一般用于火焰淬火和感应淬火时的喷射淬火。
淬火方法:单液淬火,中断淬火,喷射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
单液:最简单的淬火,但容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常用于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
中断: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层和淬硬层,减少内应力及防止开裂。
缺点是对各种工件很难确定其应在快冷介质中停留的时间。
喷射:能保证得到比普通水中淬火更深的淬硬度,容易产生冷却不均匀现象主要应用于局部淬火。
分级:可减少热应力减少马氏体转变的不同时性,效率不高,只适用尺寸较小的工件。
等温:获得变形小,硬度较高并兼有良好韧性的工件。
3.淬火热应力热应力:工件在加热时,由于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导致热膨胀所引起的应力。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不同部位组织转变不同时性热引起的应力。
影响因素;a含碳量的影响,含碳量越高,热应力作用越小,组织应力越大;b合金元素的影响:合金元素增加,热引力和组织应力越大;c工件尺寸影响,尺寸小为组织应力型,尺寸大为热应力型;d淬火介质和冷却方法,高于Ms点快冷,低于Ms点慢冷为热应力型,反之为组织应力型。
变形规律:热应力变性规律:1.最大尺寸方向减少,2最小尺寸方向伸长3表面凸起,直角边钝角4外径增大,内径减小。
组织应力变性规律与之相反。
4淬透性淬透性:钢材被淬透的能力,是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M的能力。
淬硬性:淬火后获得M的最高硬度。
M硬度取决于含碳量,当含碳量达到0.6%以上,硬度增加非常小。
淬硬层深度与实际条件有关,如钢的淬透性淬火冷却介质以及工件尺寸。
5.回火回火:采用加热的手段,使亚稳定的淬火组织,向相对稳定的回火组织转化的工艺过程。
分类: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低温回火:即M回提高钢的韧性,保持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减少内应力。
应用:工具量具的回火;中温回火:即T回,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塑性和韧性)用于处理弹簧钢;高温回火:S回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塑性降低钢的硬度。
用于发动机的曲轴连杆等。
6.感应加热原理:是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产生热效应局部加热,快速冷却,获得M的工艺,工件放入通有交变电流的闭合感应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产生涡流,且分布在工件表面上,对工件加热随着表面T的升高有表面到心部依次加热然后快冷淬火。
特点:得到稳晶M,硬度比普通淬火M高2个数量级,表面残余应力大,疲劳强度高,缺口敏感性低,耐磨性高,没有氧化脱碳现象,变形小。
频率选择:高0.5-2 30-1000HZ小件;中2-10 2500-8000HZ 中小齿轮;低10-15 50HZ大件。
钢种:0.4-0.5中碳结构钢、铸铁。
表面淬火后要低温回火预
备热处理:回火、调制处理。
7.化学热处理一般过程:渗剂分解、吸附、扩散。
深度:0.5-2mm表面含碳量:0.85-1.05%温度:900-950钢种:0.1-0.25%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
渗碳之后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其淬火预冷直接淬火:气态渗碳件本质细晶粒钢,一次加热淬火:固态..粗…组织:渗碳后(过共析层+过渡层+心部原始组织)渗碳层(过共析层+1/2过渡层) 最终组织状态:表层:M回+颗粒状碳化物+残余A少量;心部:淬透时,低碳M+F,没淬透时,F+P。
应用:汽车拖拉机齿轮轴等。
8耐磨钢耐磨钢:具有较高耐磨性的钢,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抵抗磨损的能力的钢。
铸态组织:一般是A、P、M碳化物等复合组织。
牌号:高猛铸钢ZGMn13型主要有ZGMn13-1 13-2 13-3 13-4 13-5等。
热处理:水韧处理可得到单相A软而韧。
应用:碎石机的衬板,坦克的履带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