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桌文化礼仪的探究
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

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1.点菜礼仪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
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
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
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3、本餐馆的特色菜。
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
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同时,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
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2.餐具礼仪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
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
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务员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脸。
在上虾、蟹、鸡等菜肴前,服务员会送上一只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
洗手时,可两手轮流蘸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中国餐桌的礼仪文化3.座次礼仪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中国的餐桌礼仪是什么

中国的餐桌礼仪是什么中国餐桌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餐具的摆放、用餐的顺序和礼仪、饮食习惯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中国餐桌礼仪的详细介绍,内容超过了1200字。
一、餐具的摆放1.筷子的放置:筷子通常是以一对一对使用的,当一对筷子不使用时,应该放在餐桌上并放在餐具的右侧。
离开时,筷子不能插在碗里或者饭上,这是一种不吉利的表现。
2.餐具的摆放:在中国,一套餐具通常包括汤匙、筷子、碗、汤碟和酒杯等。
在正式的宴会上,餐具排列要求整齐且有序,每一种餐具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
例如,汤匙放在最上方,碗放在汤匙的下方,筷子放在最底下。
二、用餐的顺序和礼仪1.用餐顺序:中国传统的用餐顺序是由汤、凉菜、热菜、主食、水果和甜点等部分组成。
在宴会上,菜的顺序通常是从清淡到重口味,从荤菜到素菜。
2.用餐礼仪:在中国,用餐时有许多礼仪要求需要注意。
首先,用餐时要注意不要发出噪音,不要大声咀嚼食物,并且要把嘴巴遮住,以免影响他人。
其次,用餐时要注意不要抢食,应该按照菜的顺序逐个品尝。
同时,用餐时也要注意礼貌待人,如示意他人多拿些食物,不要把食物直接夹给他人等。
最后,用餐结束后,要注意收拾桌面,并进行简单的盘算。
不吃的剩菜应该放回原位,并不要剩的太多。
对于主人而言,也应该留意客人的餐点,做到尽量不浪费食物。
三、饮食习惯1.尊敬长辈:在中国,尊敬长辈是一种重要的饮食习惯。
在用餐时,应该尽量让长辈坐在餐桌的上首,并且在用餐时要让长辈先开始吃。
同时,对长辈的要求尽量合理,不要让他们太不方便。
2.分食菜肴: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共同分享盘中的菜肴,而不是每个人都点一份。
当一道菜端上桌时,大家会使用筷子夹自己盘中的食物,然后把食物夹到自己的碗里,并把筷子放回原位,以示尊重。
3.不可吹食物:在中国,吹食物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因此,在用餐时,如果食物太热或者有其它的原因不能马上入口时,应该等食物适当的降温后才能食用。
4.利用公筷:在中国,许多地方都使用公筷。
中国的餐桌礼仪介绍

中国的餐桌礼仪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重视礼仪的文化大国,餐桌礼仪在中国有着特别的重要性。
在中国,人们将餐桌视为交流、社交和尊敬他人的场合,遵循一定的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中国的餐桌礼仪的介绍。
首先,中国的餐桌礼仪要求人们在用餐时保持文明和谦虚的态度。
在餐桌上,人们要尽量避免过于嘈杂、粗鲁或无礼的行为。
尊敬长辈和重要的客人,表达尊重和感激之情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餐桌礼仪要求人们在用餐时要注意讲究卫生和整洁。
用餐前,人们应该洗手并擦干净,确保自己的手是干净的。
同时,在用餐过程中,避免发出嘈杂的声音或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用餐后,要用纸巾擦拭嘴巴并留下整洁的餐桌,以表达对主人的尊重。
第三,中国的餐桌礼仪要求人们在用餐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餐点选择以及餐盘里的食物。
如果别人向你传递食物,你应该礼貌地接过来,并在盘子里取适量的食物。
同时,避免滥用餐盘里的食物,要尽量避免浪费。
如果你不喜欢其中一种食物,你可以悄悄地将它放在一旁,而不是大肆表现出不喜欢的态度。
第四,中国的餐桌礼仪还要求人们在用餐时要注意用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筷子在中国被视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工具,人们要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在用餐时,人们要保持双手清洁,将筷子握在手中,并用指尖掌握筷子的下端。
同时,要避免将筷子竖立在饭碗或盘子里,因为这在中国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最后,中国的餐桌礼仪还要求人们要备注他人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
在中国,有些人不吃牛肉或猪肉,有些人不吃猎取的动物,有些人忌讳一些食物,比如蛇或鳗鱼。
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了解客人的饮食喜好,并在餐桌上提供适合他们饮食习惯的食物。
如果你是客人,你应该提前告知主人你的饮食要求,或者避免进食你忌讳的食物。
总而言之,中国的餐桌礼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
守规矩、尊重他人、讲究卫生和整洁、学会正确使用筷子以及备注他人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都是中国餐桌礼仪的重要方面。
通过遵循这些餐桌礼仪,人们可以在用餐时展示出他们的文明、谦虚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与餐桌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与餐桌礼仪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与餐桌礼仪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中国古代,饮食不仅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一种方式,更是社交交流、表达情感、体现身份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从食材选择、烹调技艺、餐桌礼仪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与餐桌礼仪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食材选择——养生与平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食材选择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应该达到五味平衡,包括辣、酸、甜、苦、咸五种味道。
古人讲究“药食同源”,注重食物的药膳作用,认为食材的功效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人参、枸杞、黄芪等被广泛地作为中华药膳中的食材,有助于提升身体免疫力和补益身体机能。
此外,在中国饮食文化中还强调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
中国人注重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自然中最纯净、最新鲜的食材。
比如,在春季人们会食用春笋、嫩豆腐等嫩绿的食材,而夏季则喜欢食用西瓜、葡萄等可口的水果。
二、烹调技艺——精益求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烹饪技艺源远流长,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人便开始将食材加工烹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烹饪技艺。
中国烹调技艺的特点是精、细、巧,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尊重食材本身的特点。
中国烹调技艺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是火功,包括炒、煎、炸、煮等多种烹调方式。
火候的掌握十分重要,能够保持食材的原有营养和鲜美口感。
此外,中国烹调还注重刀工和调味,通过精细的刀工和合适的调味品,使得食材更具香气和口感。
三、餐桌礼仪——文明与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餐桌礼仪是饮食文化的重要方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和谐。
中国餐桌礼仪注重整体氛围和细节,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家庭教育的理念。
首先,中国餐桌礼仪强调适量和共享。
人们不仅要尊重食物,还要尊重他人的需求,避免浪费。
在用餐时,人们会根据菜品的供应情况,适量添菜或者少量取食,以保证所有人都能分享到美食。
其次,中国餐桌礼仪强调礼貌和关怀。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崛起,中华文化的底蕴和魅力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和欣赏。
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而餐桌礼仪,则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关乎人们的形象和品位,更是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和素质。
本文将探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介绍其重要性、宴会准备和座次安排、进餐礼仪、饮茶礼仪、结束时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一、餐桌礼仪的重要性1. 彰显文化底蕴,传承中华礼仪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礼仪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餐桌礼仪作为一种细节化的礼仪文化,它体现了人们惜物爱民、尊重他人、自我约束的品德风范。
一个人能否遵守餐桌礼仪,关系到他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形象,在社交场合中也能体现出人的修养和文化水平。
而且餐桌礼仪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餐桌礼仪的传承和发扬,可以增进人们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质。
2. 增进人际关系,表达尊重和友善每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与他人相处,而餐桌礼仪恰恰可以增进人际关系,表达尊重和友善。
在餐桌活动中,人们可以更加自然地进行交流,这种参与感也会使人彼此之间更加亲近,团结感更加增强。
在餐桌上保持良好的礼仪和谐相处,不仅可以让人们增进人际关系、表达尊重和友善,也可以培养人们的社交能力。
二、宴会准备和座次安排1. 精心准备餐桌和餐具,营造温馨氛围宴会时,精心准备餐桌和餐具都是很重要的。
餐桌的位置、布置、餐具的摆放都要体现主人的用心和品位。
一般而言,宴席的座次应该从主客的身份和职位等级出发安排,并在座次表中标明各位的姓名和职务等信息。
除此之外,还应该安排好餐具的放置,让宾客拥有舒适的用餐环境。
一般而言,应该提供完整的餐具,包括餐具、调料、酒杯等。
餐具可以选择高档的瓷器或者水晶制品,要注意整体的美观和协调性。
除此之外,还应该为宴会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可以适量使用花卉、蜡烛等来增强宴会的氛围感。
论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论中国餐桌礼仪文化中国餐桌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
餐桌礼仪不仅体现了华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礼仪观念,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将从起源、特点、演变和现代应用等方面,对中国餐桌礼仪文化进行探讨。
中国餐桌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礼仪文化的形成。
古代中国人将饮食视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物之一,相信饮食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人们开始注重餐桌礼仪的约束和规范,以表达对食物的尊重和感谢之情。
中国餐桌礼仪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环境布置和形象塑造。
在传统的宴会上,举办方往往会选择富有文化内涵的场所,例如优雅的花园,历史悠久的宫殿等。
同时,主人与宾客都会精心打扮,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品位。
其次,讲究上席下座。
中国人往往根据年龄、地位和资历的高低来决定席次的安排。
高席通常是安排给老人和尊贵的客人,而低席则是安排给年轻人和普通的客人。
再次,重视餐具和用餐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要求使用特定的餐具,如筷子、叉子等,并且在就餐过程中要讲究用餐礼仪,例如不发出奇怪的声音、不嘴巴发出声响等。
最后,注重菜品搭配和烹饪技巧。
中国人喜欢将菜品搭配得色香味俱佳,并且能够体现出菜肴的独特风味。
烹饪技巧方面,中国主厨往往注重火候掌握和刀工技艺。
餐桌礼仪文化自古以来一直在演变和发展。
在古代,餐桌礼仪更多地体现为尊重和敬意。
人们通过礼节性的行为和言语,表达出对主人的感谢和尊敬之情。
而在现代,餐桌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化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交技巧和文化素养。
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礼仪的细致和独特,要求严格实行用餐礼仪,使自己在社交场合得体自然。
中国餐桌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是商务社交场合的必备技能。
在商务宴会上,遵循正确的餐桌礼仪是获得他人赞许和合作机会的关键。
其次,它是展示自身个性和品位的一种方式。
通过遵守餐桌礼仪,人们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对他人的尊重。
再次,它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中国传统餐桌文化

中国传统餐桌文化篇一:中国餐桌礼仪文化浅谈中国餐桌礼仪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变现出来。
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尴尬的场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餐桌礼仪入座进餐离席茶文化酒文化中西差异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
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反映。
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饮食所以合欢也。
”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
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既是请客吃饭,而且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吃饭,一个长期不能参加应酬的人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者成为“无用”之人。
大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的“群享”模式触发了欢乐气氛,举杯提箸之间协调人际关系。
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一、入座“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和看法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和看法一、中国的餐桌礼仪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我国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比如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
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
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我们在影视剧中也经常可以看到。
中国餐桌礼仪中的禁忌:与中国的传统家庭一起用餐,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习俗,不要触犯了他们的禁忌,因为中国人通常认为饮食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在用餐时犯了禁忌会带来厄运。
比如说吃鱼,当吃完一面鱼身,需要用筷子翻转到另一面时,通常开车的人是不会动筷子去翻的。
他们认为:如果翻了鱼身,那么驾车的时候就会翻车。
这些迷信的习俗流传至今,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用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二、西方的餐桌礼仪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在西方,孩子一般在四岁时就学会了用餐的所有礼仪。
五岁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的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另外,他们还非常注重环保教育,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可再生的“环保餐具”,哪些是不可再生的“永久垃圾”。
教育孩子们尽量少用易拉罐等现成的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
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在西方餐桌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
用餐时打嗝是大忌,更不要对着人或者是菜打嗝或打喷嚏。
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千万不要站起来。
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不要太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
就餐时不可以狼吞虎咽。
遇到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餐桌文化礼仪的探究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在学习生活中谈不上有过什么应酬,顶多就是一个聚餐或者参加亲戚朋友的喜酒宴会等等。
不过就从和同学一起出去聚餐的时候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吃东西狼吞虎咽,有的站起来夹菜的时候边嚼边夹,有的则是使用餐具不正确,有的……总之,各种不良行为都有。
从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做事。
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当注重培养餐桌的礼仪,管住自己的吃相,就别在别人面前献丑了。
我国的饮食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周代的时候,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制了。
我国的饮食礼仪文化经过几百年的相传又有国外礼仪对其的影响,发展成现在的餐桌礼仪。
但是,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当今社会,餐桌文化似乎被人越来忽视。
大家对于餐桌礼仪的了解越来越少,甚至毫无餐桌礼仪可言。
中国的餐桌文化受等级观念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尊卑观念较重。
大家共同而食,长者处于爱幼给小孩夹菜,晚辈出于尊老给老人夹菜,这其实是一种和谐的集体观意识。
受道教文化的影响,中国餐桌礼仪具有许多封建迷信色彩的禁忌。
例如吃鱼时鱼头和鱼尾最好不能动,是为了象征年年有余;吃饭时筷子不能插入饭中,是为了避开类似祭拜仪式的动作。
注重餐桌礼仪,这是对提高自身修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我们应当对餐桌礼仪文化有一个很深的了解,这对于我们在平常的社会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就比如了解一些:餐宴上主人与宾客的礼仪、现代餐桌礼仪的座次礼仪、现代餐桌礼仪的进餐礼仪、现代中餐桌礼仪的禁忌等等。
(一)座位的摆放和如何安排不同身份的人就坐,以及菜的放置
在正式的场合,邀请领导吃饭不能像兄弟几个去大排档吃喝那么随意,座位随便坐,应根据领导们的不同身份设置座位卡,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当主人宴请宾客时,席位的排列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若是没有好好的掌握其规则,就会造成宾客与主人之间的不和。
入座时,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才是正确的。
现代社会的餐桌礼仪是继承传统的餐做礼仪文化又参考国外礼仪而得来的,其中,有部分的现代餐桌礼仪与古代的餐桌礼仪是不一样的。
例如,在餐桌上的座位排序与古代的宴饮礼仪完全不同,我国当代的餐桌礼仪是规定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侧,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侧或第一主宾的右侧,主宾的身份比主人的身份高时,主人除了可以让主宾坐第一主宾位,还可以将主位让给主宾坐,以表示对主宾的重视。
具体看情况变通处理;而在斟酒上菜方面,则是有宾客右侧进行,先是为主宾、宾客斟酒上菜,最后才是主人;在斟酒的时候,酒杯里的酒只能八分满不可以太满,上菜是则是先上冷菜后上热菜;上热菜时,应该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开始,有单份菜、配菜、席点或小吃时,应先给宾客最后才是主人;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礼貌习惯,即在给客人送上鸡、鸭、鱼一类的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脊对着主宾。
而应当将鸡头与鸭头朝右边放置。
在当代社会中,用餐不单单是满足自身的需要,还是一种社会交际,中国人很喜欢请客吃饭,无论是谈生意、讲感情等等,请客吃饭是必须的。
所以有很多的餐桌礼仪存在,值得让人好好学习一番。
(二)宴会前后各种工作细节的安排
在现代的餐宴上,餐宴主人的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主人的热情好客程度与一场餐宴的成功是息息相关的。
餐宴主人在举办餐宴之前,要先想客人发出口头或书面的邀请。
在餐宴开始之前,主人应该要站在门前笑脸相迎宾客的到来,等到
大部分宾客都到了之后,主人才能回到餐宴上招呼、应酬宾客。
而且中国人喜欢喝茶,餐宴开始之前主人应该尽可能的为宾客倒茶、递烟等。
等餐宴正式开始并上第一道菜时,主人还应向客人敬酒,餐宴主人都应该先举杯邀饮,还要请客人动筷子,请客人尽情的吃。
餐宴上,应邀的宾客也应注意自己的礼仪。
首先,宾客要如时赴约,尽量不要迟到,若是迟到则表示对宴客主人的不尊重。
并且,宾客的服饰最好是迎合宴会的主题或是迎合宴客主人的喜好。
其次,若赴宴时,主人已经点好菜单,宾客就不要再点菜;若主人还没点菜,并请宾客点菜,宾客就要注意不要点太贵,也不要点太便宜的菜。
最后,宾客在赴宴时,谨记不要在中途离去,若实在需要,就因该要想主人说明原委。
每次的餐宴末了,宾客不能直接离开,而是等到餐宴主人起身,表示餐宴结束了,宾客才能离开,而餐宴主人还要站在门口送宾客离开,宾客也应在结束时想餐宴主人表示感谢。
(三)用餐过程中不要只光顾着吃,要适当的的和左右的人聊几句,调节气氛,更要注意自己的吃相,切勿贪急。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
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时,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
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若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至于吃饭,要端起饭碗贴着唇,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端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不要在餐桌上剔牙,若要剔牙则应该用纸巾或用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四)餐桌上总少不了喝酒,在倒酒、敬酒、喝酒都要注意不同的动作行为。
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酒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文化之中,酒是催化剂,是润滑剂,酒也是一种社交。
在酒桌上,我们往往能看到敬酒、劝酒的现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活动,也是一门学问。
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一个观察和考验人的重要窗口。
从喝酒、敬酒、劝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场以及作风人品。
敬酒应由主人先敬主宾,而后陪客敬主宾,再来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
敬酒前应了解对方的习惯,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免出现尴尬的现象。
作为主人要掌握好宴会的热度,且适当的调节宾客之间的尴尬,如遇到不能饮酒之人,主人应劝服敬酒的人用饮料或茶水代酒。
作为宾客,切忌席间喧宾夺主。
不能喝酒的人,应礼貌地说明,切忌把杯子倒置,应轻轻按着杯缘。
端酒杯的手势也要注意,可右手执杯,左手垫杯底,碰杯时自己的杯口应低于对方酒杯的二分之一,以示谦卑。
如若自己的地位高于敬酒的人,则酒杯不宜过低。
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一定要先敬尊长者,以示尊重。
如没有特殊人物在场时,敬酒最好按顺序,切忌厚此薄彼。
(五)现代餐桌礼仪的禁忌
在餐桌礼仪中,若是中式餐宴,那么进餐时,筷子是必不可少的餐具,但是使用筷子有着很多的禁忌。
1、不能把长短不一的筷子摆上桌,其意为“三长两短”,很不吉利;2、拿筷子时不可以将食指伸出,其有着指责别人的意思,很不礼貌;3、吃东西是不可以舔筷子,很不礼貌;4、吃饭时不可以用筷子敲碗,这有“乞食”的意思,会被看低;5、不要将筷子竖在饭里,这样的形式像香炉,很不吉利;6、不要举起筷子在菜肴上乱转,但又不夹菜,这样很不礼貌;7、不要用筷子插菜或肉等食物吃,很不礼貌。
对餐桌礼仪的借鉴、应用,一方面可以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相适应,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发展做好必要准备。
良好的礼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时展示修养、才华的好机会,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