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在先兆流产早产及保胎中应用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文章编号:WHR2020064098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蒋艳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滕州 277599【摘 要】目的:探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保胎治疗的260例先兆流产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13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接受黄体酮与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与消失时间、保胎成功率、治疗前后孕酮水平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保胎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犘<0.05),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犘<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犘>0.05)。
结论:与黄体酮相比,地屈孕酮更有利于改善先兆流产症状,提高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高,在先兆流产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地屈孕酮;黄体酮;先兆流产;孕酮;保胎成功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承担着更多的压力。
因此,女性怀孕期间发生先兆流产的几率逐年上升,发生率达到了10%~15%。
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妊娠前期患者的流产现象。
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多发生于妊娠28周前,患者的阴道会出现流血和伴随腹痛,最终造成胎死腹中。
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临床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值得肯定的是,其和染色体异常、父母因素、环境因素、免疫系统功能具有密切的关联[1]。
由于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大多伴随着其他类型的综合病变,大多数产妇会选择终止妊娠,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
作为当今世界儿童妇女保健的重点工作,提高新生儿素质,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2]。
因此,做好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体酮属于外源性孕酮补充剂,能够显著改变患者的黄体功能不足的现状,改善临床孕激素缺乏的症状,但黄体酮的应用副作用较大,黄体酮单一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联合用药成为临床治疗的新方向逐渐受到患者的欢迎。
黄体酮胶丸用于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效果观察

黄体酮胶丸用于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早期先兆流产是怀孕初期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孕妇的15%至20%,给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带来了许多威胁。
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生往往由于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即胎盘不能充分产生孕激素黄体酮来维持妊娠。
而黄体酮是一种重要的孕激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子宫内膜的维持和孕酮分泌等有重要作用。
对于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一直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
目前,通常采用黄体酮胶丸来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以维持孕激素水平,从而保胎成功。
对于黄体酮胶丸在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尚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观察黄体酮胶丸用于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希望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推动早期先兆流产治疗的进步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体酮胶丸在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中的实际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黄体酮胶丸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早期先兆流产的症状和危害,以及黄体酮胶丸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临床医生制定更科学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对临床观察方法和结果的详细分析,评估黄体酮胶丸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情况,从而全面了解该药物在治疗中的表现。
最终结合实验结果,探讨黄体酮胶丸在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研究表明,黄体酮胶丸可以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的增厚和稳定胎盘形成,起到保胎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模拟黄体素的作用,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平衡,从而维持怀孕的正常发展。
在临床实践中,黄体酮胶丸被广泛用于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观察黄体酮胶丸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保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通过临床观察方法和结果分析,评估黄体酮胶丸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决策依据。
激素在先兆流产保胎及早产中的应用ppt课件

β-HCG 一般情况下,受精后第10 天可于血清中明确
>5.0U/L >100U/L
<3.1ug/L 非孕时 检测,是诊断早期妊娠最具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的方法。 孕7-10天 孕30天
血β-HCG测定: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妊娠
40 TSH(mIU/L) 1.0 0.5 30 20 hCG(IU/L×1000) 1.5 50
16
流产病因
妊娠不同阶段因染色体异常造成流 产的发生率
18
目录
激素与妊娠
E2/P/HCG
激素在流产中的应用价值
流产概述 P 在维持妊娠中的作用 E2/P/HCG 在先兆流产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如何规范保胎?
激素在早产中的应用
胎儿是两个组织不相容个体的 “交配产物”
雌激素与妊娠
雌激素:妊娠早期由卵巢黄体分泌 孕10周后由胎儿‐胎盘单位合成
雌激素与妊娠
早期妊娠期血清E2逐步上升,在> 1. 5 nmol /L 时会有一个快速 增长期。若血清E2从1. 5 nmol /L 跃升至3. 5 nmol /L 以上, 即使患者阴道流血等症状未改善或B 超提示宫内积血暗区,也往往 预后良好。
有文献指出,血清E2水平在子宫内膜分泌期、黄体期支持治疗中具 有一定指导价值。
付州.先兆流产预后评估指标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014 年第54 卷第8 期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妊 娠
HCG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主要作用是用 于维持妊娠黄体的继续生长,刺激黄体产生雌激素, 以便维持妊娠 。
胎儿具有父方50%遗传物质,这意味着对于母体而言它是 一种半同种异体移植物 胎儿的基因型表现为促进本身发育的同时,保护自己免受 母体免疫系统攻击 母体的免疫系统保护母体免受攻击
地屈孕酮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

地屈孕酮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地屈孕酮用于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先兆流产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0例患者给予黄体酮每日20mg肌注治疗;而观察组150例患者则采取首剂给予地屈孕酮40 mg口服.随后每q8h口服地屈孕酮10 mg进行治疗,两组均用药至症状消失。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保胎效果。
结果对照组先兆流产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7.3±2.5)d,观察组先兆流产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则为(6.8±2.8)d,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对照组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成功143例,保胎成功率为95.33%,流产7例,流产率为4.67%;而观察组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成功145例,保胎成功率为96.67%,流产5例,流产率为3.33%,可见观察组的保胎成功率比对照组略高,但经检验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口服地屈孕酮与肌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先兆流产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实际上口服治疗相对肌肉注射更加简单方便,并且能够避免肌肉注射引起的紧张及疼痛不适。
因此口服地屈孕酮用于治疗先兆流产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地屈孕酮黄体酮先兆流产疗效比较【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136-02先兆流产是指在妊娠早期出现的阴道少量出血,伴有轻微下腹痛和腰酸的一种疾病,是妊娠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发展为不全流产或完全流产,可看作人类繁殖“优胜劣汰”的形式之一。
但经过适当的治疗后也可继续妊娠。
毋庸置疑,孕激素在妊娠维持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研究清楚。
临床上大多采用肌注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病人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但患者的顺从性较差。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地屈孕酮作为一种口服天然孕激素,它的保胎原理是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细胞免疫,刺激母胎界面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子宫收缩和宫颈机能,而达到增加受精卵的种植率,并维持妊娠,降低流产率,其口服可代替肌注黄体酮对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1]。
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对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率及疗效观察

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对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率及疗效观察
先兆流产是指孕期早期出现的宫颈口松弛、宫缩增多、阴道流血等症状,有可能发展
成流产。
该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旦出现症状,就必须积极治疗,提高保胎成功率。
目前,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是治疗先兆流产的主流方法之一,下面将介绍地屈孕酮联合黄
体酮对先兆流产保胎的疗效观察。
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是一种口服药物,对保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黄体功能,降低
子宫收缩和减少子宫压力,从而保护着胎儿。
黄体酮是黄体的主要激素,可有效延长黄体
存在时间,进而维持妊娠。
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的优点在于,它们的作用相互配合,可以
提高保胎效果。
在门诊中,我们共选择了60例先兆流产孕妇进行治疗,其中30例采用地屈孕酮联合
黄体酮口服治疗,30例采用传统中药治疗。
结果发现,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组的保胎成功率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来说,给予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组的孕妇,其宫颈长度、宫颈内口直径和宫
缩次数都得到了有效地调理。
此外,治疗组的流产率也显著降低。
而对照组由于用药时间
不够、疗效不佳等问题,造成其治疗效果较差。
总结起来,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孕妇的保胎成
功率,尤其是在早孕期序列化治疗时,效果更加明显。
因此,对于存在先兆流产的孕妇,
我们建议采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口服治疗,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当然,在医生的指导下,在使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时,要注意用药剂量是否合适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疗效观察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疗效。
方法:74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烯丙雌醇治疗。
结果:观察组妊娠成功率为86.5%,对照组为81.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在流产、二次或多次治疗、新生儿体重、血清中p、e2 水平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4.3%。
结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好,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先兆流产;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临床诊断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由于其常发展为不全流产或完全流产,而严重危害孕妇的身心健康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为探讨先兆流产的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我们于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先兆流产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先兆流产患者74例均为我院住院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37例,年龄21~34岁,平均25.11±2.14岁;妊娠时间35~59 d,平均56.31±2.74d;对照组37例,年龄20~34岁,平均(25.44±2.24岁;妊娠时间33~64d,平均53.74±2.41d。
同时选择同期门诊正常早孕妇女的血清β - hcg、p、e2 值作为正常值,正常组32例,年龄21~33岁,平均26.11±2.42岁;妊娠时间34~60d,平均56.52±2.86d。
三组患者在年龄、妊娠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叶酸、维生素e口服。
观察组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2 000 u,1次/d。
对照组给予烯丙雌醇5 mg,2次/d;疗程至阴道流血停止。
1.3疗效评定标准:用药后症状和体征消失,妊娠继续,1个月内无反复为成功。
先兆流产中西药的保胎治疗

8 .2 。西药 组 7 1 % 4例 ,有 效 5 O例 ,无 效 2 4例 ,有
2 治 疗方 法
效率为 6 .6 7 %。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按病人服药要求分为六组,中西药组 17例 ,西 ( :38 , <0 0 ,中西药 组保 胎 疗效 明显优 于 1 .9 P .5) 药组 7 4例 。 西药 组 。 2 中西药组 .1
维普资讯
山西医学 教育 20 0 7年第 1 期
总第 8 6期
先 兆 流 产 中 西 药 的 保 胎 治 疗
陕贤平 山西省 临汾 市 中 医院 0 1 0 40 0
摘 要 运用 中药健脾 益 气,补 肾固胎或 滋阴清热 , 芩、白芍各 9 。 g 凉血安胎与单用 西药硫 酸 沙丁胺 醇,维 生素 E 等对 以上两方均每 日1 ,日服 2 剂 次。
海螵蛸 1g 2 ,莲房 炭 1g 2。 先 兆 流产 。 中医辨证 为脾 气 亏虚 ,肾 阴不 足 ,治 以健
2 .2 阴虚血热 ( 4 .1 共 4例) 胎漏下血鲜红 ,量 脾 益气 、滋 肾固胎 。方 药 :生 地 、旱 莲 草 、苎麻 根 各 或多或少 ,小腹 坠痛 ,心 烦 口渴 ,溲 赤便燥 ,舌 质 3 g 0 ,炒党参 、炒山药 、炒 白术 、制女贞各 1g 5 ,阿胶
比 ,对 11例先 兆流产 者进 行 临床 随 机对 照 观 察 , 中 9 纽 比较 有 显著 性差 异 ( 0 5 。 P< .0 )
关键 词 先 兆流 产 中药疗 法
患 者在 服 中药 同 时 ,均 口服 硫 酸 沙 丁 胺 醇 一 次 2 .2 西 药 组 硫 酸 沙 丁 胺 醇 一 次 2 .4~4 mg .8 ,
1 一般 资料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与转移、研究肿瘤的,{三物治疗等提供了新的思路。正 常HCG水平对保护早期胚胎免遭母体免疫攻击是十
分重要的。因此胎儿与母体组织之间存在的滋养层细
胞及其分泌的高浓度HCG集聚参与了胎盘屏障的构
建,并能抑制母体免疫细胞对妊娠产物的排斥并诱导 免疫耐受。而肿瘤细胞表面的膜结合型HCG。特别
Urumqi 830000,China)
lABS7rRACT-]Human ehorionie gonadotropin(HCG)was applied widely in clinic。including prediction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reminding abnormal pregnancy(such screening for Down’s syndrome,diagnosing and monitoring
・
187
・
步了解肿瘤的形成机制。同时对如何控制肿瘤的发展
所致反复性早期流产病人50例。确定妊娠后即开始 肌内注射HCG,每次2000 U,隔日】次,l周后改为 每周2次,第3周改为每周1次。维持至怀孕后3个 月。同时根据情况配合应用叶酸片、维生素E胶囊 等保胎辅助用药,治疗组40例中38例有效。此外, HCG对于其他妊娠有关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片j的蛋
5000 U/I。、<1000
DS的产前筛奄一般包括母体血清甲胎蛋白
(AFP)、HCG、雌三醇和一些妊娠蛋白的浓度检测,
结合孕妇预产期年龄、采血时的孕周,计算怀“唐氏 儿”的危险系数.通过这些检测约可杳出80%的“唐 氏儿”。怀有“唐氏儿”的母体血清HCG水平常比 同期正常孕妇高。 我闲白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 究。随后也在国内推广应用。梅瑾等J。对孕14~ 20周妇女进行AFP和HCG检测。结合母亲年龄、 孕周、体重等因素。经过软件计算风险率,对高风险 孕女j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及B超确诊。每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文献指出,血清E2水平在子宫内膜分泌期、黄体期支持治疗中具 有一定指导价值。
性激素
孕激素:哺乳类卵巢的卵泡排卵后形成的黄体 以及胎盘所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在于使哺 乳动物的副性器官作妊娠准备,是胚胎着床于 子宫、并维持妊娠所不可少的激素。
雌孕激素在正常女性的主要生理功 能
生殖功能
– 参与和维持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 完整性 – 育龄期
非生殖功能
卵巢周期的完整性 内膜成熟 接纳胚胎 维持女性生殖能力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免疫耐受中孕酮起关键性协调作用
孕酮维持妊娠的机制
第一阶段:黄体期孕酮与胚胎着床
°C 37.0
36.5
雌激素 孕酮
36.0 0
7
14
21
月经周期 (示意图)
卵巢激素
28
子宫内膜 宫颈粘液
下丘脑 垂体
在一个卵巢(月经)周期中,卵巢内变化的卵泡和黄 体若未受孕,黄体的功能性寿命为14±2天,黄体退化后 ,下一轮的卵泡才会生长,黄体期主要由孕激素抑制卵泡 生长,黄体分泌的抑制素A抑制FSH,可能进一步抑制卵 泡复发
孕。7-10天 孕30天
>5.0U/L >100U/L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妊娠源自TSH(mIU/L) hCG(IU/L×1000)
1.5
1.0
0.5
受孕6天后开始分泌
0
受孕后9 ~ 13 天明显上升
10
20
30
妊娠周数
50 40 30 20 10 40 0
妊娠8 ~ 10 周达高峰,以后迅速下降
妊娠阶段
早期妊娠 中期妊娠 晚期妊娠
12周
28周 37周 42周
流产
早产 足月妊娠 过期妊娠
早期流产 晚期流产
流产定义及分
定义
类
➢ 流产:凡妊娠不足28周、胎 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称为流产
分类 早期流产:≤ 12周 晚期流产:13 ~ 28周
自然流产:占10% ~ 15%
人工流产
临床类型: n 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 n 难免流产(inevitable abortion) n 不全流产(incomplete abortion) n 完全流产(complete abortion)
维持内膜增殖分泌
– 青春期
– 绝经过渡期
其他
– 调节体温、水钠、情绪、骨骼
孕激素与妊娠
孕酮是维持妊娠所必需的激素。 妊娠期前8周:由滋养细胞和卵巢黄体分泌。 妊娠8周后:主要来自胎盘
孕激素与妊娠
血清孕酮在妊娠5~ 12 周相对稳定, 与孕龄无相关性。 高危妊娠:孕酮<10 ng/ml 黄体功能不全:孕10 周内孕酮<15.30 ng/ml
第二阶段:孕酮与胚胎保护性免疫调节
排斥…
滋养层 发育中的胚胎
母体血供
…还是保护?
母体的胚胎保护性免疫调 节
保护性免疫调节
不对称ABs
Th1 < Th2
蜕膜NK活性
IL-2 g-IFN TNF-a
流产
IL-4 IL-10 TGF-ß2
妊娠
孕酮诱导封闭因子
(Progesterone Induced Blocking Factor)PIBF :胚胎存活的关键
激素在先兆流产、保胎及早产 中的应用
景德镇市二院
激素与妊娠
➢ E2/P/HCG
激素在流产中的应用价值
➢ 流产概述 ➢ P 在维持妊娠中的作用 ➢ E2/P/HCG 在先兆流产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如何规范保胎?
激素在早产中的应用
性激素
雌激素:由带有芳香A 环的18个碳原子组成的甾体激素。内 源性雌激素主要包括雌酮( E1 )、雌二醇( E2 )和雌三醇( E3 ) , 其中E2 的生物活性最强。
刘宝静.血清孕酮测定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中的应用.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第 23 卷第 12 期 田秀娟.血清孕酮、B- HCG联合检测和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第 25卷第 18期
雌激素与妊娠
雌激素:妊娠早期由卵巢黄体分泌
孕10周后由胎儿‐胎盘单位合成
雌激素与妊娠
正常妊娠6 ~ 8 周时,HCG 值每日应以66%的速度增 长,若48 h 增长速度小于66%,提示妊娠预后不良。
目录
激素与妊娠
➢ E2/P/HCG
激素在流产中的应用价值
➢ 流产概述 ➢ P 在维持妊娠中的作用 ➢ E2/P/HCG 在先兆流产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如何规范保胎?
激素在早产中的应用
流产病因
妊娠不同阶段因染色体异常造成流 产的发生率
目录
激素与妊娠
➢ E2/P/HCG
激素在流产中的应用价值
➢ 流产概述 ➢ P 在维持妊娠中的作用 ➢ E2/P/HCG 在先兆流产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如何规范保胎?
激素在早产中的应用
胎儿是两个组织不相容个体的 “交配产物”
胎儿具有父方50%遗传物质,这意味着对于母体而言它是 一种半同种异体移植物
胎儿的基因型表现为促进本身发育的同时,保护自己免受 母体免疫系统攻击
母体的免疫系统保护母体免受攻击 在这场对抗中产生了微妙的平衡和妥协,称为“母体对妊
娠的适应”
免疫排斥
妊娠可比作一种半自体移植, 50%胎儿抗原对母体是种异物
母-胎屏障:胎儿不被母体免疫排斥的 关键界面
母胎界面(Maternal-Fetal Interface):母体组织与 胎儿成分直接接触的界面,胎儿的滋养层和母体 的底蜕膜构成
付州.先兆流产预后评估指标研究进展.山东医药.2014 年第54 卷第8 期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妊娠
HCG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主要作用是用 于维持妊娠黄体的继续生长,刺激黄体产生雌激素, 以便维持妊娠 。
β-HCG 一般情况下,受精后第10 天可于血清中明确
非检孕测时,是诊断早期妊娠最<3具.1u特g/异L 性以及敏感性的方法
胎儿作为一种同种的半异体抗原能够在母体内生 存、生长和发育而不被排斥,母胎界面的特殊免 疫现象起着关键性作用
母-胎屏障:
免疫耐受中孕酮起关键性协调作用
母-胎界面中的子宫蜕膜局部:聚集多种免疫活性 细胞,产生不同细胞因子,发挥不同作用
母胎界面的细胞因子:维持同种异体耐受的核心, 滋养层细胞及与蜕膜层的免疫学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