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405-1996)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pdf

合集下载

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

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

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密肋楼板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楼板系统,它的特点是通过预先铸造好预应力筋和混凝土块的方式构成,在悬浇楼板时直接覆盖于梁上,可以有效地提高悬浇楼板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而密肋楼板模壳则是密肋楼板安装和拆除的关键部件,其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也考验着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一、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工艺标准1.清理与调整在开始安装密肋楼板模壳之前,需要将梁面清理干净,确保表面平整无杂物。

同时,需要对梁的尺寸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设计规定的标准,以保证密肋楼板的精度和可靠性。

2.放样与定位通过放样,在梁的顶面和两侧分别标出模板安装的位置,并且在现场进行调整。

然后进行定位,将模板放置在梁上,并利用方木等工具对其进行水平和垂直的校准,确保密肋楼板安装的精度。

3.安装模板固定位于梁上的钢模板,并钻孔穿透模压图纸安装处理好的膨胀螺栓。

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模板铺装的方向和搭接问题,确保密肋楼板的表面平整光滑。

4.布置预应力筋在安装好模壳之后,根据设计要求按照规定跨中间隔布置预应力筋,并进行张拉、预压处理。

预应力筋铺设好后,应在预应力筋与模板之间加装塞板,以免高度稳定受到影响。

二、密肋楼板模壳的拆除工艺标准1.清理梁面在拆除密肋楼板模壳之前,需要先利用水泥切割机或其他机具切割预应力筋的锁具,使筋杆的预应力松弛。

然后将楼板上杂物清理干净,以免拆卸过程中掉下来造成伤害。

2.撤除密肋楼板模壳将模板分段拆下,先从中间隔板处进行分段拆除。

在拆卸模板时应动静顺序有序、稳定有力,切勿随意敲打模板。

模板拆除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排版、修整和清理。

3.检查在拆卸密肋楼板模壳结束后,需要对预应力筋、混凝土与环境的影响、是否损坏等进行检查,以便下一步工作的进行。

4.修整在检查完后,需要对拆除密肋楼板模壳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损坏进行修复,保证密肋楼板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和拆除工艺标准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404-1996)

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404-1996)

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404-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外板内模、外砖内模、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配套大模板:平模、角模,包括地脚螺栓及垫板,穿墙螺栓及套管,护身栏,爬梯及作业平台板等。

2.1.2 隔离剂:甲基硅树脂、水性脱模剂。

2.1.3 一般应各有锤子、斧子、打眼电钻、活动扳子、手锯。

水平尺、线坠、撬棍、吊装索具等。

2.2 作业条件:2.2.1 按工程结构设计图进行模板设计,确保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2.2.2 弹好楼层的墙身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标高线。

2.2.3 墙身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箱盒、预埋件、门窗洞口预埋完毕,检查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要求,办完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2.2.4 为防止大模板下口跑浆,安装大模板前抹好砂浆找平层,但找平层不能伸入墙身内。

2.2.5 外砖内模结构在安装大模板前,把组合柱处的墙上舌头灰清理干净,全现浇结构挂好供外墙模板操作的架子。

2.2.6 安装大模板前应把大模板板面清理干净,刷好隔离剂(不允许在模板就位后刷隔离剂,防止污染钢筋及混凝土接触面,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操作工艺3.1 外板内模结构安装大模板:3.1.1 工艺流程:准备工作→ 安正号模板→ 安装外墙板→ 安反号模板→ 固定模板上口→ 预检3.1.2 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安装顺序,将一个流水段的正号模板用塔吊按顺序吊至安装位置初步就位,用撬棍按墙位线调整模板位置,对称调整模板的一对地脚螺栓或斜杆螺栓。

用托线板测垂直校正标高,使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立即拧紧螺栓。

3.1.3 安装外墙板,用花篮螺栓或卡具将上下端拉结固定。

3.1.4 合模前检查钢筋、水电预埋管件、门窗洞口模板、穿墙套管是否遗漏,位置是否准确,安装是否牢固,是否削弱断面过多等,合反号模板前将墙内杂物清理干净。

3.1.5 安装反号模板,经校正垂直后,用穿墙螺栓将两块模板锁紧。

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

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

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404-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外板内模、外砖内模、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配套大模板:平模、角模,包括地脚螺栓及垫板,穿墙螺栓及套管,护身栏,爬梯及作业平台板等。

2.1.2 隔离剂:甲基硅树脂、水性脱模剂。

2.1.3 一般应各有锤子、斧子、打眼电钻、活动扳子、手锯。

水平尺、线坠、撬棍、吊装索具等。

2.2 作业条件:2.2.1 按工程结构设计图进行模板设计,确保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2.2.2 弹好楼层的墙身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标高线。

2.2.3 墙身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箱盒、预埋件、门窗洞口预埋完毕,检查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要求,办完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2.2.4 为防止大模板下口跑浆,安装大模板前抹好砂浆找平层,但找平层不能伸入墙身内。

2.2.5 外砖内模结构在安装大模板前,把组合柱处的墙上舌头灰清理干净,全现浇结构挂好供外墙模板操作的架子。

2.2.6 安装大模板前应把大模板板面清理干净,刷好隔离剂(不允许在模板就位后刷隔离剂,防止污染钢筋及混凝土接触面,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操作工艺3.1 外板内模结构安装大模板:3.1.1 工艺流程:准备工作→ 安正号模板→ 安装外墙板→ 安反号模板→ 固定模板上口→ 预检3.1.2 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安装顺序,将一个流水段的正号模板用塔吊按顺序吊至安装位置初步就位,用撬棍按墙位线调整模板位置,对称调整模板的一对地脚螺栓或斜杆螺栓。

用托线板测垂直校正标高,使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立即拧紧螺栓。

3.1.3 安装外墙板,用花篮螺栓或卡具将上下端拉结固定。

3.1.4 合模前检查钢筋、水电预埋管件、门窗洞口模板、穿墙套管是否遗漏,位置是否准确,安装是否牢固,是否削弱断面过多等,合反号模板前将墙内杂物清理干净。

3.1.5 安装反号模板,经校正垂直后,用穿墙螺栓将两块模板锁紧。

密肋楼板模壳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

密肋楼板模壳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

密肋楼板模壳安装与拆除工程一、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密肋楼板和屋面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

二、施工准备:(一)材料:塑料模壳,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注塑加工而成,根据市场需要再拼装组合成施工使用的大小不同规格的模壳。

其次是钢制模壳,它是用冷轧薄板经轧制与焊接成型的整体模壳,它具有刚度大,不易损坏的特点。

第三种是玻璃钢模壳,它具有透明度强,易于检查混凝土的浇振质量,但价格较贵。

第四种是木制模壳。

模壳的规格模壳规格基本分为三大类:即1200mm系列,其标准尺寸为1200mm×1200mm,非标准以100mm逐级减少至400mm;第二类为1500mm系列,其标准尺寸为1500mm×1500mm,非标准以100mm逐级减少至500mm。

以上两类模壳的高度从300mm开始以50mm进位至450mm.第三类为600mm系列,其标准尺寸为600mm×600mm。

模壳加工的质量要求:塑料与玻璃钢模壳规格尺寸允许偏差支撑系统:模壳的支撑目前常用的品种与形式有四种,即碗扣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可调支柱与普通扣件式脚手架。

前两种适用于非标准模壳。

模壳支撑体系选择表(二)主要机具:锤、斧、锯、电钻、水平尺、撬棍等。

(三)作业条件:1.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和特点,确定流水段划分;确定模壳的的平面布置,纵横木愣的规格、数量和排列尺寸;确定模壳与次木愣及其它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

同时确定模壳支架系统的组合方式。

验算模壳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绘制全套模壳模极及支架系统的设计图。

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总图、分段平面图、模板及支架的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

2.柱(角筒)、 楼电梯墙及剪 力墙的混凝土 强度已达到设 计或施工规范 要求的再施强 度。

3.楼面的轴线、 水准标高引测 到墙、柱上, 并办完预检手续。

三、施工工艺:1. 工艺流程:2.模壳的摆放:(1)通过弹线来控制小肋的立戳位置,其弹线顺序是:再轴线的控制下,应从每节间的中间以“十”字型开始向外扩散到边缘,如有误差最好在四边或非标准小肋中调整,有问题时再匀在各小肋中去。

施工工艺标准之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

施工工艺标准之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

施工工艺标准之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密肋楼板和屋面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

施工准备2.1 材料与主要机具:2.1.1 塑料或玻璃钢模壳:塑料模亮以改性聚丙烯塑料为基材注塑而成。

双向密肋楼板用M型模壳,目前采用较多的规格为120cm×90cm×30~45cm 和120cm×120cm×30~45cm,十字肋高9cm,助厚1. 4cm,四拼而成,并在模壳四周增加L36×3角钢,以便于连接。

单向密肋楼板用T型模壳,目前采用较多的规格为112cm×525cm×35~43cm。

玻璃钢模壳刚度大,不需型钢加固,较多采用的规格为120cm×120cm×30cm、150cm×150cm×40cm。

以上模壳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以及设计的需要,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2.l.2 支架系统:2.l.2.1 WDJ碗扣或多功能脚手架或门式架。

2.1.2.2 模板配料:L50×5角铁、10×10方木、7.5×10方木、铁钉等。

2.1.3 主要机具:锤、斧、锯、电钻、水平尺、撬棍等。

2.2 作业条件:2.2.1 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和特点,确定流水段划分;确定模壳的平面布置,纵横木楞的规格、数量和排列尺寸;确定模壳与次木楞及其它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

同时确定模壳支架系统的组合方式。

验算模壳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绘制全套模壳模极及支架系统的设计图。

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总图、分段平面图、模板及支架的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

2.2.2 柱(角筒)、楼电梯墙及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的再施强度。

2.2.3 楼面的轴线、水准标高引测到墙、柱上,并办完预检手续。

模壳模板安装的操作工艺,(以主次木楞支撑体系为例)3.1 工艺流程:安装支架→ 安装主次木楞→ 调整密肋梁底标高及起拱→ 安装模壳→ 质量检验3.2 支架系统可采用WDJ碗扣式多功能架或门架,可预组拼成定型飞模支架,吊运组合和分解,亦可单件用钢支柱、钢(木)龙骨、角钢组成支撑体系,散装散拆。

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工艺、铝合金门窗安装工艺

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工艺、铝合金门窗安装工艺

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密肋楼板和屋面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

2 施工准备2.1材料与主要机具:2.1.1塑料或玻璃钢模壳:塑料模亮以改性聚丙烯塑料为基材注塑而成。

双向密肋楼板用M型模壳,目前采用较多的规格为120cm×90cm×30~45cm和120cm×120cm×30~45cm,十字肋高9cm,助厚1. 4cm,四拼而成,并在模壳四周增加L36×3角钢,以便于连接。

单向密肋楼板用T型模壳,目前采用较多的规格为112cm×525cm×35~43cm。

玻璃钢模壳刚度大,不需型钢加固,较多采用的规格为120cm×120cm×30cm、150cm×150cm×40cm。

以上模壳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以及设计的需要,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2.l.2支架系统:2.l.2.1WDJ碗扣或多功能脚手架或门式架。

2.1.2.2 模板配料:L50×5角铁、10×10方木、7.5×10方木、铁钉等。

2.1.3 主要机具:锤、斧、锯、电钻、水平尺、撬棍等。

2.2作业条件:2.2.1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和特点,确定流水段划分;确定模壳的平面布置,纵横木楞的规格、数量和排列尺寸;确定模壳与次木楞及其它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

同时确定模壳支架系统的组合方式。

验算模壳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绘制全套模壳模极及支架系统的设计图。

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总图、分段平面图、模板及支架的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

2.2.2柱(角筒)、楼电梯墙及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的再施强度。

2.2.3楼面的轴线、水准标高引测到墙、柱上,并办完预检手续。

3 模壳模板安装的操作工艺,(以主次木楞支撑体系为例)3.1工艺流程:安装支架→安装主次木楞→调整密肋梁底标高及起拱→安装模壳→质量检验3.2支架系统可采用WDJ碗扣式多功能架或门架,可预组拼成定型飞模支架,吊运组合和分解,亦可单件用钢支柱、钢(木)龙骨、角钢组成支撑体系,散装散拆。

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405-1996)

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405-1996)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密肋楼板和屋面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

施工准备2.1材料与主要机具:2.1.1塑料或玻璃钢模壳:塑料模亮以改性聚丙烯塑料为基材注塑而成。

双向密肋楼板用M型模壳,目前采用较多的规格为120cm K 90cm K 30〜45cm 和120cmX 120cmX 30〜45cm,十字肋高9cm,助厚1. 4cm,四拼而成,并在模壳四周增加L36X3角钢,以便于连接。

单向密肋楼板用T型模壳,目前采用较多的规格为112cmx 525cmx 35〜43cm。

玻璃钢模壳刚度大,不需型钢加固,较多采用的规格为120cmX 120cmX 30cm 150cmX 150cmX 40cm>以上模壳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以及设计的需要,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2.l.2支架系统:2.121WD碗扣或多功能脚手架或门式架。

2.122模板配料:L50X5角铁、10X 10方木、7.5 X 10方木、铁钉等。

2.1.3主要机具:锤、斧、锯、电钻、水平尺、撬棍等。

2.2 作业条件:2.2.1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和特点,确定流水段划分;确定模壳的平面布置,纵横木楞的规格、数量和排列尺寸;确定模壳与次木楞及其它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

同时确定模壳支架系统的组合方式。

验算模壳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绘制全套模壳模极及支架系统的设计图。

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总图、分段平面图、模板及支架的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

2.2.2柱(角筒)、楼电梯墙及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的再施强度。

2.2.3楼面的轴线、水准标高引测到墙、柱上,并办完预检手续。

模壳模板安装的操作工艺,(以主次木楞支撑体系为例)3.1 工艺流程:安装支架—安装主次木楞—调整密肋梁底标高及起拱—安装模壳—质量检验3.2支架系统可采用WDJ碗扣式多功能架或门架,可预组拼成定型飞模支架,吊运组合和分解,亦可单件用钢支柱、钢(木)龙骨、角钢组成支撑体系,散装散拆。

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404-1996).doc

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404-1996).doc

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404-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外板内模、外砖内模、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配套大模板:平模、角模,包括地脚螺栓及垫板,穿墙螺栓及套管,护身栏,爬梯及作业平台板等。

2.1.2 隔离剂:甲基硅树脂、水性脱模剂。

2.1.3 一般应各有锤子、斧子、打眼电钻、活动扳子、手锯。

水平尺、线坠、撬棍、吊装索具等。

2.2 作业条件:2.2.1 按工程结构设计图进行模板设计,确保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2.2.2 弹好楼层的墙身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及标高线。

2.2.3 墙身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箱盒、预埋件、门窗洞口预埋完毕,检查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要求,办完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2.2.4 为防止大模板下口跑浆,安装大模板前抹好砂浆找平层,但找平层不能伸入墙身内。

2.2.5 外砖内模结构在安装大模板前,把组合柱处的墙上舌头灰清理干净,全现浇结构挂好供外墙模板操作的架子。

2.2.6 安装大模板前应把大模板板面清理干净,刷好隔离剂(不允许在模板就位后刷隔离剂,防止污染钢筋及混凝土接触面,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操作工艺3.1 外板内模结构安装大模板:3.1.1 工艺流程:准备工作→ 安正号模板→ 安装外墙板→ 安反号模板→ 固定模板上口→ 预检3.1.2 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安装顺序,将一个流水段的正号模板用塔吊按顺序吊至安装位置初步就位,用撬棍按墙位线调整模板位置,对称调整模板的一对地脚螺栓或斜杆螺栓。

用托线板测垂直校正标高,使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立即拧紧螺栓。

3.1.3 安装外墙板,用花篮螺栓或卡具将上下端拉结固定。

3.1.4 合模前检查钢筋、水电预埋管件、门窗洞口模板、穿墙套管是否遗漏,位置是否准确,安装是否牢固,是否削弱断面过多等,合反号模板前将墙内杂物清理干净。

3.1.5 安装反号模板,经校正垂直后,用穿墙螺栓将两块模板锁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密肋楼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工艺标准(405—1996)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密肋楼板和屋面板模壳的安装与拆除。

 
2 施工准备 
2.1材料与主要机具: 
2.1.1塑料或玻璃钢模壳:塑料模壳以改性聚丙烯塑料为基材注塑而成。

双向密肋楼板用
M型模壳,目前采用较多的规格为120cm×90cm×30~45cm和120cm×120cm×30~45cm,十字肋高9cm,肋厚1.4cm,四拼而成,并在模壳四周增加L36×3角钢,以便于连接。

单向密肋楼板用T型模壳,目前采用较多的规格为112cm×525cm×35~43cm。

 
玻璃钢模壳刚度大,不需型钢加固,较多采用的规格为120cm×120cm×30cm、150cm×150cm ×40cm。

 
以上模壳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以及设计的需要,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2.1.2支架系统: 
2.1.2.1 WDJ碗扣或多功能脚手架或门式架。

 
2.1.2.2模板配料:L50×5角铁、10×10方木、7.5×10方木、铁钉等。

 
2.1.3 主要机具:锤、斧、锯、电钻、水平尺、撬棍等。

 
2.2 作业条件: 
2.2.1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和特点,确定流水段划分;确定模壳的平
面布置,纵横木楞的规格、数量和排列尺寸;确定模壳与次木愣及其它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

同时确定模壳支架系统的组合方式。

验算模壳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绘制全套模壳模
极及支架系统的设计图。

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总图、分段平面图、模板及支架的组装图、节
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

 
2.2.2 柱(角筒)、楼电梯墙及剪力墙的混凝上强度已达到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的再施强度。

 
2.2.3楼面的轴线、水准标高引测到墙、柱上,并办完预检手续。

 
3 模壳模板安装的操作工艺,(以主次木楞支撑体系为例)
3.1工艺流程: 
安装支架→安装主次木楞→调整密肋梁底标高及起拱→安装模壳→质量检验 
3.2支架系统可采用WDJ碗扣式多功能架或门架,可预组拼成定型飞模支架,吊运组合和
分解,亦可单件用钢支柱、钢(木)龙骨、角钢组成支撑体系,散装散拆。

由模板设计确定,
并在施工中执行。

凡设计高度超过 3.5m时,每隔2m高度应用直角扣件与钢支柱拉接,并与结构往连接牢靠。

 
3.3顶托粗调标高后,安装10cm×10cm主木楞,其间距大约为60~120cm,之后在主木楞上安装7.5cm10cm次木楞,其间距为40~60cm。

次木楞的间距要根据密肋的间距确定。

次木楞的两侧安装L50×5的角铁(可预装)。

安装次木楞前要在主木楞上放出模壳的边线,即准确地放出密肋的位置线,以使次木楞(即密肋)轴线位置准确。

 
3.4次木楞安装完毕后,要认真调整顶托升降,使次木楞顶画符合设计标高(即密肋底标
高符合设计要求)。

并根据设计要求起拱。

设设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
3/1000。

 
3.5按模板组装设计图的平面布置,按型号将模壳安装在次木楞两侧的支撑角钢上。

模壳
底脚加设顶杆以保证模壳底部的刚度。

模壳表面喷刷水质隔离剂。

节点大样见图小4-1。

单向模壳长向连接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cm,以免接口处侧向刚度不足。

双向模壳安装,要在一个柱网内由中间向两端排放,切忌由一端向另一端排放,以免出现两端边肋不等的现象。

凡不能
使用模壳的地方,可用木模补嵌。

 
3.6按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标准逐项检查模壳模板。

检查的重点放在模壳自身刚度的保
证措施和连接节点的严密性。

办理预检。

 
4 模壳模板拆除的操作工艺 
4.1操作工艺流程: 
拆除角钢→拆起模壳→拆除支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