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5.1意识的本质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5.1意识的本质

晚上出来觅食。
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一个城市里的小朋友,被同学骂她是 猪。她非常高兴。因为她从没见过猪 。只看过动画片,所以她认为猪是很 可爱的。
还有一个城市里的小学生,她写文章 写到:猪是四四方方的动物。因为她 只见过冻猪肉。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从内容来看)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如何认识意识的本质?
1、从起源看 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 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内容看 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结论1: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结论2: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 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
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7、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 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A.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
B.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6、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 ,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 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 事实说明( )
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
刺激
如:谈梅生津、谈虎色变
人所特有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生理基础看)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 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
≠动物脑 ≠大脑 ≠电脑
(2)意识通过人脑在一、二信号系统基础上 的反射活动实现

《意识的本质》文字素材4(人教版必修4)

《意识的本质》文字素材4(人教版必修4)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这首先和人脑的复杂完善程度有关。

人脑是高度复杂严密的物质体系。

科学证明,人脑在脑量、功能、结构诸方面都与猿脑有本质区别。

具体表现在:第一,人脑的重量大,脑与身体的比重也大。

人脑的绝对量大大超过其他高等动物的脑量,黑猩猩的脑量大约400克,大猩猩的脑量大约540克,猿人的脑量在850~1000 克之间,现代人的脑量约为1500克。

当然有的动物脑量比人的大得多,但脑量与身重的比重又太小。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动物越是向高级发展,脑与体重的比例就越大。

人的脑重约为体重的1/50,黑猩猩约为1/150,大猩猩则为1/500,大鲸1/1000。

第二,脑细胞的高度分化和严密的脑组织。

人脑皮层的沟深、皱折多、面积大、神经细胞多。

人与其他动物的大脑一样,由两半球组成,中间由胼胝体等神经束连合。

动物脑两半球功能只是交叉支配肌体活动。

人脑左半球(大多数人)具有语言、抽象思维、数学计算和形成概念的能力,而右半球则具有图形感觉、几何空间作用、音乐感知等能力。

脑细胞功能的分化和严密组织是一致的。

分工细致联系也进一步加强,于是人脑就出现了动物所没有的复杂机能。

第三,人脑具有复杂的“等级式”结构。

简单的分析、综合和调节行为的职能,是由神经中枢的低级部分--脊髓、延髓、中脑和间脑执行,更简单的反映是由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和各器官分别作出。

最复杂的心理和意识活动由大脑执行。

这样既保证了对肌体的粗糙的、强烈的刺激迅速作出反映,以适应环境,保存自己,又可保证大脑皮质进行的高级活动不被破坏。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表明,人脑是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来进行意识活动的,而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低等动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无条件反射进行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肌体对某些现实外界刺激的直接回答,是在遗传中固定下来的。

条件反射的生理基础是高级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动物自身活动经验建立起来的,是后天形成的。

生活与哲学教案:意识的本质

生活与哲学教案: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能力目标:使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教学难点】意识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由物质决定的。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为什么人的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讲授新课: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火中放置一个香蕉,人用杯子从附近的水缸中取水灭火后拿出香蕉来吃,猩猩很快学会了.当人把火堆放到猩猩经常玩耍的小河边时,人们发现猩猩并没有从身边的小河中取水灭火,而是走过小桥,从远处的水缸中取水,再走回来灭火。

我们可以从这个实验看出,猩猩并不知道小河的水和水缸的水都是可以灭火的,对它来说,有用来玩耍的水,还有用来灭火的水,二者是不一样的。

猩猩只是机械地模仿人,其智力水平仍然属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并不是意识。

黑猩猩和人都属于高等动物,为什么只有人具有高级的反应形式——意识呢?人的意识是某个神赐予人类的吗?(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板书)物质通过自身的发展产生意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的产生这样几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形式.(图片:自然界的“岩石风化"、“水滴石穿”铁生锈踏雪留痕水中映月等现象。

)地球上最早存在的无生命的无机物,尽管还没有感觉、意识,但都具有简单的反应形式。

这是一种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过程,是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是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图片:1.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的方向,2. 变形虫受到食物刺激,就会接近实物,把它吸入体内3.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片,叶片卷起)无机物经过长期的发展,产生了有机物,出现了生物反应形式。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一节《意识的本质》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一节《意识的本质》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 的机能
物 质
决定
意 识
生理基础 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 的主观映象
本质: 客观存 在在人 脑中的 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
1、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 观映象
4、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 牛流马车运粮,而不是用汽车;《西游记》 中孙悟空七十二变化,就是变不出一辆坦克, 这是因为 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B、古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5、某学校论坛中流行着一句话“上学时,铃 声是紧迫的;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 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他们有意识吗?
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 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 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 力仍然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 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都不如。王子的故 2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事说明什么?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 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ຫໍສະໝຸດ 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 活和实践环节进入人脑,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 结果 注意:意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1意识的本质((说课稿)

5.1意识的本质((说课稿)

4.5意识的本质【说课稿】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理念和反思八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课程标准和教材(一)《课程标准》相关内容要求:教参没有对教本框的内容作出规定,但是为了说明意识的作用,说明“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就必须对意识的本质有所了解。

在这一意义上,第一框内容是为讲第二框作铺垫和准备的,因此,教师在讲这框时不要在具体内容上花过多的时间。

(二)说教材1、本框的教学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五课第一框内容。

这节课既是对上节课知识“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又是理解下一框知识“意识的作用”的前提和依据。

本节课涉及到许多生物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只要学生积极思维、乐于探索,就能及时升华实现认知的飞跃,获得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从而增强学生丰厚的哲学底蕴,培养崇高的人文情怀。

2、本框题的主要内容本框包括三个目,第一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质不是意识的产物,意识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第二目,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人脑──意识活动的实现过程是人脑在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三目,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意识生成的厂房和机器是人脑──意识生成的原材料是客观存在。

二、说学情(一)学生学习能力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归纳综合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应有的接受兴趣,对参与讨论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积极性。

但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看法理解肤浅,看问题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学生学习准备通过第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等知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5.1意识的本质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 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地命中目标。
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存在。 什么因素促成了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的转变?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官,是不是就说明有了人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觉、表象和情绪,已具有初步综合和分析的能力。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 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 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独立于意识之外)
客观 生活 存在 实践
人脑
加工 改造
意识
原材料
加工厂
产品
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存在。离开 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Part.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阶段: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某种能以一定状态回答环 境影响的固有的属性或功能,即物质的反应特性。
水滴石穿
铁制品生锈
岩石风化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识 统——人脑的机能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一阶段: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A、①② B、③④ (2)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么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出来。
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意识的本质》课件

《意识的本质》课件

意识包括感觉、知觉 、思维、情感等多种 心理活动。
意识的特性
01
02
03
04
主观性
意识是个人主观的体验和感知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
和认识可能不同。
客观性
意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 的,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
反映。
自觉性
意识具有自觉的能动性,人们 能够主动地思考、判断和行动

稳定性
意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人们 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在一定
拓展研究领域
将意识研究应用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医学等领域,为相关领域的 发展提供支持。
意识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推动科学进步 意识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大脑的 奥秘,推动神经科学、心理学等 学科的发展。
对哲学和宗教的影响 意识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哲学和 宗教中关于灵魂、心灵和意识的 本质问题,促进人类对自身存在 的思考。
意识的本质。
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现象学的关系
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相互关联,认知科学侧重于研究认知过程和智能的 本质,而神经科学则关注这些过程背后的神经机制。
现象学关注意识经验和现象的本质,与神经科学在研究意识方面有共同 点,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可以为现象学提供实证依据和深入分析的工 具,而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可以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哲学和理论指导 。
介绍当前对动物是否有意识的科 学研究,以及支持动物有意识的 证据。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哲学观点在解释意识与物质关系上的分歧。
科学对意识与物质关系的探索
探讨量子力学、神经科学等学科如何从不同角度解释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03 意识的认知科学解释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一、教材分析《意识的本质》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原理学习, 使学生逐步确立辨证唯物注意的意识观, 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辨证关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 坚定辨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三、教学重点难点意识的本质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 主要是为学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作铺垫和准备的, 所以, 教师在讲这节课时不要在具体内容上花过多的时间。

五、教学方法1. 教师启发、引导,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 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 学生的学习准备: 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前预习学案, 课内探究学案, 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 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 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通过前边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实在。

那么,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意识的本质。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强调重难点, 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5页探究框题内容, 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 分组讨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的本质(学案)
2010-12-08 14:47:10| 分类:同步教案|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学习目标
1.什么是意识(意识的本质)?
二、学习过程
(一)自学环节
知识填空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产生,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

因此,意识不仅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的。

意识是人脑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3.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的反映,都是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的结果。

因此,意识是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意识既不能,也不能。

4.总之,从意识的起源来看,它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

物质世界时先于而存在的,物质是的,意识是的,决定。

(二)互学环节
探究性问题:略
观点辨析:
1.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3.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的。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5.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实际操作
(09天津13)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

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
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爱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意识,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1)联系材料,说明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的哲学道理。

①市政府的举措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③改善民生的举措体现了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三)质疑环节(学生完成)
(四)课堂总结
知识结构图(学生完成)
(五)知识运用
1、(2010年高考·山东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09江苏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3.(09江苏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4.(09广东1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5.(09辽宁20)图3中两个市场调查员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①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②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③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④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6.(09上海1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

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7.(09海南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称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法尔那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2010年高考·江苏卷28)有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9.《中国日报》报道,一种常被用作安眠药的药物对脑部受损伤、处于植物人状态好几年的病人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

服用这种药物后,这些病人被唤醒,一些病人甚至能够和家人交谈。

这说明()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
10.“博客不在多,有激情就行;内容不在深,无堆砌转载就灵。

”“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在网络上的流行,说明()
A.思想决定行动,主观决定客观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11.张某去年大学毕业,一心想通过关系找一个工作条件好、经济待遇高又体面的工作,但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加上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他灰心了、退缩了,至今还没有就业。

(1)就业对个人而言有何意义?
(2)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指出张某未找到工作的原因。

(3)请你从就业、择业观的角度,为张某顺利就业支几招。

参考答案:CABAD ACD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