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单元测验试卷一
物理化学实验试卷1

物理化学实验试卷1一、选择题( 共29题50分)1. 1 分(8401)在燃烧热实验中,需用作图法求取反应前后真实的温度改变值△T,主要是因为:( )(A) 温度变化太快,无法准确读取(B) 校正体系和环境热交换的影响(C) 消除由于略去有酸形成放出的热而引入的误差(D) 氧弹计绝热,必须校正所测温度值2. 2 分(8408)在氧弹实验中, 若要测定样品在293 K时的燃烧热, 则在实验时应该:()(A) 将环境温度调至293K (B) 将内筒中3000 cm3水调至293 K(C) 将外套中水温调至293 K (D) 无法测定指定温度下的燃烧热。
3. 2 分(8409)在氧弹实验中, 若测得∆c H m=-5140.7 kJ·mol-1, ∆│∆H│最大=25.47 kJ·mol-1, 则实验结果的正确表示应为: ( )(A) ∆c H m= -5140.7 kJ·mol-1(B) ∆c H m= -5140.7±25.47 kJ·mol-1(C) ∆c H m= -(5.1407±0.02547)×103 kJ·mol-1(D) ∆c H m= -5140.7±25.5 kJ·mol-14. 2 分(8414)为测定物质在600~100℃间的高温热容, 首先要精确测量物系的温度。
此时测温元件宜选用:( )(A) 贝克曼温度计(B) 精密水银温度计(C) 铂-铑热电偶(D) 热敏电阻5. 2 分(8415)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 试样为10 ml, 中和作用的热效应引起试样的温度改变不到1℃, 根据这样的实验对象, 宜选择的测温元件是:( )(A) 贝克曼温度计(B) 0.1℃间隔的精密温度计(C) 铂-铑热电偶(D) 热敏电阻6. 2 分(8416)测温滴定实验中, 当用NaOH来滴定H3BO3时, 随着NaOH加入记录仪就记录整个过程的温度变化。
物理化学热力学单元检测含答案

物理化学热力学单元检测含答案热力学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共计70分)(1)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绍代艾态p1=202650pa,t1=273k沿着p/v=常数的途径可逆变化到终态为p2=405300pa则δh为()(a)17.02kj(b)-10.21kj(c)-17.02kj(d)10.21kj(2)半封闭体系中,存有一个状态函数维持恒定的变化途径就是什么途径?()(a)一定就是对称途径(b)一定就是不可逆途径(c)不一定就是对称途径(d)体系没产生变化(3)当体系将热量传递给环境之后,体系的焓:()(a)必定增加(b)必定减少(c)必定维持不变(d)不一定发生改变(4)下列关系式中哪个不需要理想气体的假设?()(a)cp-cv=nr(b)(dlnp)/dt=δh/(rt2)(c)对恒压过程,δh=δu+pδv(d)对边界层可逆过程,pv=常数。
(5)对于孤立体系中发生的实际过程,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w=0b.q=0c.δu=0d.δh=0(6)例如图,在边界层盛水容器中,灌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w=0,q<0,δu<0b.w>0,q<0,δu>0c.w<0,q<0,δu>0d.w<0,q=0,δu>0(7)某物质b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chm(298.15k)??200kj?mol,则该物质b在298.15k时冷却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小?rhm为()。
a.?200kj?molb.0kj?molc.200kj?mol?1?1?1$?1$d.40kj?mol?1(8)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a.q>0,δh=0,δp<0b.q=0,δh<0,δp>0c.q=0,δh=0,δp<0d.q<0,δh=0,δp<0(9)一对称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冷却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1

《物理化学》(本)模拟试卷1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1、一封闭系统从A态出发,经一循环过程后回到A态,则下列何者为0()A.QB.WC.Q+WD.Q-W2、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乙醇溶液中,若使乙醇的偏摩尔体积的变化dV>0,此时水的偏摩尔体积的变化()A.>0B.=0C.<0D.不能确定3、在1000K时,反应Fe(s)+CO2(g)=FeO(s)+CO(g)的Kp=1.84,若气相中CO2含量大于65%,则()A.铁将不被氧化B.铁将不被氧化C.反应是可逆平衡D.无法判断4、下面何者的运动属电解质的导电机制()A.电子B.离子C.原子D.电子和离子5、电解质溶液在稀释过程中()A.电导率增加B.摩尔导电率减少C.摩尔电导率增加D.电导率减少6、产生浓差极化的原因()A.电极附近和溶液内部电解质浓度的改变B.两个半电池中溶液浓度不同C.电池的可逆性D.测量时温度的变化7、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A.热力学稳定系统B.热力学不稳定系C.动力学稳定系统D.动力学不稳定系统8、电渗现象表明()A.胶体粒子是电中性B.分散介质是电中性C.胶体粒子是带电的D.分散介质也是带电的9、下列性质中大分子溶液不具备的是()A.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B.扩散慢C.不能透过半透膜D.具有丁达尔效应10、与大分子化合物的黏均分子量有定量关系的是()A.相对粘度B.增比粘度C.比浓粘度D.特性粘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 20分)1、对有纯态凝聚相参加的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压力商中只出现(),而与()无关。
但对有固熔体或溶液参加的反应,压力商中则不仅出现气体相组分的压力,还出现()。
2、影响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主要因素是()、(),而不是()。
3、反应C(S)+H2O(g)=CO(g)+H2(g),在673K、pθ下达到平衡,已知△Hm=133.5Kj/mol,问下列条件变化时,对平衡有何影响?(1)增加温度()(2)增加水蒸气的分压()(3)增加总压()(4)通入氮气()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1、实际气体在恒温膨胀时所做的功等于所吸收的热()2、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W的值一般也不同。
东华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试卷

东华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试卷物理化学试卷1一、选择题( 共15题30分) 1. 2 分(0081)在一个密闭绝热的房间里放置一台电冰箱,将冰箱门打开,并接通电源使其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室内的平均气温将如何变化? ( ) 2. 2 分(0427)一恒压反应体系,若产物与反应物的?Cp0,则此反应( ) 3. 2 分(0184)对于下列的四种表述:(1) 因为ΔH=Qp,所以只有等压过程才有ΔH (2) 因为ΔH=Qp,所以Qp也具有状态焓数的性质(3) 公式ΔH=Qp只适用于封闭体系(4) 对于封闭体系经历一个不作其它功的等压过程,其热量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上述诸结论中正确的是:( )(A) (1) ,(4) (B) (3) ,(4) (C) (2) ,(3) (D) (1) ,(2) 4. 2 分(0574)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理想气体,Cp, m 与CV, m 之差一定是R (B) 对于实际气体,若吸收相同的热量,则体系在恒容过程中的温度升高值一定大于恒压过程(C) 对于实际气体,若吸收相同的热量,则体系在恒容过程中的内能改变一定小于恒压过程(D) 对于单原子晶体,当温度足够高时,CV, m 约为3R 5. 2 分(0088) 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 ( ) 6. 2 分(0118)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完成同一过程( ) (A) 经任意可逆途经所做功一定比经任意不可逆途经做功多(B) 经不同的可逆途经所做的功都一样多(C) 经不同的不可逆途经所做的功都一样多(D) 经任意可逆途经所做功不一定比经任意不可逆途经做功多7. 2 分(0353) 下述说法哪一种不正确? ( ) (A) 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为零(B)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不一定为零(C)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膨胀后,其温度一定降低(D) 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内能变化为零8. 2 分(0086)某绝热封闭体系在接受了环境所做的功之后,其温度: (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一定(A) 吸热(B) 放热(C) 无热效应(D) 吸放热不能肯定(A) 必定改变(B) 必定不变(C) 不一定改变(D) 状态与内能无关(A) 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 不一定改变9. 2 分(0182)下列的过程可应用公式ΔH=Q进行计算的是:( ) (A) 不做非体积功,终态压力相同但中间压力有变化的过程(B) 不做非体积功,一直保持体积不变的过程(C) 273.15 K,p?下液态水结成冰的过程(D) 恒容下加热实际气体*. 2 分(0066)有一容器四壁导热,上部有一可移动的活塞,在该容器中同时放入锌块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后活塞将上移一定距离,若以锌和盐酸为体系则: ( )(A) Q 0 , W = 0 , ΔrU 0 (B) Q = 0 , W 0 , ΔrU 0 11. 2 分(0155)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错误? ( ) 12.2 分(0013)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有电阻丝,通以电流一段时间,如以电阻丝为体系,则上述过程的Q、W和体系的ΔU值的符号为:( ) (A) W = 0, Q 0, ΔU 0 (B) W 0, Q 0, ΔU 0 (C) W = 0, Q 0, ΔU 0(D)W 0, Q = 0, ΔU 0(C) Q 0 , W 0 , ΔrU = 0 (D) Q 0 , W 0 , ΔrU 0(A) Q=0 (B) W=0 (C) ΔU=0 (D) ΔH=013. 2 分(0108)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298 K,202.65 kPa 经历:① 等温, ② 绝热, ③ 等压。
物化试卷 理想气体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B.Cp,m > CV,m; D.难以比较。
7、25℃,下面的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不为零的是:( )。
A.N2(g);B.S(s , 单斜);C.Br2(l);D I2(s)。
8、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实际上概括了三个实验定律,它们是:( )。
A.玻意耳定律,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B.玻意耳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和阿伏伽德罗定律;
班级---------------------------------- 姓名------------------------------------- 学号-------------------------------------
注: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试完毕试卷与答题纸一起上交。
一、选择题 (2 分×10=20 分)
1、氢气可看作理想气体,设 H2 为刚性分子,电子处于基态,其 CV, m = ______ ,Cp, m = _______(以气体常数 R 表示)。
2、某化学反应在恒压、绝热和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进行,系统的温度由 T1 升高至 T2, 则
此过程的焓变
零;如果这一反应在恒温 T1、恒压和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进行,则其焓变
温州大学试卷纸
温州大学单元测试试卷
2012/2013 学年第 二 学期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
考
测试单元
第一章和第二章 试
考试形式
闭卷
成
考试对象
11 化本
绩
-----------------------------------------装--------------------------订---------------------------------线---------------------------------------
物化一、二章自测题库及答案参考资料

物理化学一、二章小测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
在题中“____”处填上答案。
1、已知水在(25~100)℃之间平均摩尔热C P,m= 75.48J·K-1·mol-1,则在101.3kPa下,将1kg水从25℃加热至100℃所需的热为3.142×105J。
2、25℃时H2O(l)及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86 kJ·mol-1及-242 kJ·mol-1。
则水在25℃时的摩尔气化焓∆vap H m= 44KJ·mol-1。
3、已知∆f H(C6H5Cl , l , 298 K) = -10.65 kJ·mol-1;∆f H(NH3 , g , 298 K) = -46.19 kJ·mol-1;∆f H(C6H5NH2 , l , 298 K) = -29.7 kJ·mol-1;∆f H(NH4Cl , s , 298 K) = -315.39 kJ·mol-1;则反应C6H5Cl(l) + 2NH3(g) == C6H5NH2(l) + NH4Cl(s)在298.15K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 H(298 K) = -242.06KJ·mol-1。
4、在图中,途径Ⅲ是等温过程,对理想气体而言,过程Ⅲ的∆UⅢ=0,∆HⅢ=0。
(选填>、=、< 号)5、把100kPa,400cm3的气体A与300kPa,200cm3的气体B等温混合放入800cm3的容器内。
混合物中两气体的分压力分别为p A= 50KPa,p B= 75KPa,总压力为p= 125KPa 。
6、已知反应:( 1 ) CO(g )+ H2O (g) −→−CO2(g) + H2(g),∆r H(298 K) = -41.2 kJ·mol-1;( 2 ) CH4(g)+ 2 H2O(g) −→−CO2(g) + 4H2(g),∆r H(298 K) = 165.0 kJ·mol-1;则下列反应:CH4(g) + H2O (g) −→−CO(g) + 3H2(g),的∆r H(298 K) = 206.2KJ·mol-1。
物理化学实验试卷1

物理化学实验试卷1物理化学实验试卷1⼀、选择题( 共29题50分)1. 1 分在燃烧热实验中,需⽤作图法求取反应前后真实的温度改变值△T,主要是因为:( B )(A) 温度变化太快,⽆法准确读取(B) 校正体系和环境热交换的影响(C) 消除由于略去有酸形成放出的热⽽引⼊的误差(D) 氧弹计绝热,必须校正所测温度值2. 2 分在氧弹实验中, 若要测定样品在293 K时的燃烧热, 则在实验时应该:( C )(A) 将环境温度调⾄293K (B) 将内筒中3000 cm3⽔调⾄293 K(C) 将外套中⽔温调⾄293 K (D) ⽆法测定指定温度下的燃烧热。
3. 2 分在氧弹实验中, 若测得?c H m=-5140.7 kJ·mol-1, ?│?H│最⼤=25.47 kJ·mol-1,则实验结果的正确表⽰应为: ( D )(A) ?c H m= -5140.7 kJ·mol-1(B) ?c H m= -5140.7±25.47 kJ·mol-1(C) ?c H m= -(5.1407±0.02547)×103 kJ·mol-1(D) ?c H m= -5140.7±25.5 kJ·mol-17. 1 分某固体样品质量为1 g左右,估计其相对分⼦质量在10 000 以上,可⽤哪种⽅法测定相对分⼦质量较简便:( D )(A) 沸点升⾼(B) 凝固点下降(C) 蒸⽓压下降(D) 粘度法10*. 1 分有A,B ⼆组分溶液,已知与溶液平衡的⽓相中B 组分增加使总蒸⽓压升⾼,则:( A )(A) B 组分的⽓相浓度⼤于液相浓度(B) B 组分的液相浓度⼤于⽓相浓度(C) 溶液中B 的浓度⼤于A 的浓度(D) ⽓相中B 的浓度⼩于A 的浓度11. 2 分对旋光度不变的某样品, 若⽤长度为10 cm, 20 cm的旋光管测其旋光度, 测量值分别为α1, α2, 则:( B )(A) α1=2α2(B) 2α1=α2(C) α1=α2(D) α1≠α212. 2 分在动态法测定⽔的饱和蒸⽓压实验中, 实验温度在80℃~100℃之间, 则所测得的⽓化热数据是:( D )(A) ⽔在80℃时的⽓化热(B) ⽔在100℃时的⽓化热(C) 该数值与温度⽆关(D) 实验温度范围内⽓化热的平均值13. 2 分(8461)常利⽤稀溶液的依数性来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 其中最常⽤来测定⾼分⼦溶质摩尔质量的是:( D )(A) 蒸⽓压降低(B) 沸点升⾼(C) 凝固点降低(D) 渗透压14. 2 分(8462)在测定纯⽔的饱和蒸⽓压的实验中, 我们是通过测定不同外压下纯⽔的沸点来进⾏的, 这种测定饱和蒸⽓压的⽅法是属于:( B )(A) 静态法(B) 动态法(C) 饱和⽓流法(D) 流动法15. 2 分(8463)在双液系⽓液平衡实验中, 常选择测定物系的折光率来测定物系的组成。
物理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是物理化学中的基本概念?A. 质量B. 能量C. 熵D. 速度答案:C2.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的数学表达式是:A. ΔU = Q - WB. ΔU = Q + WC. ΔH = Q - WD. ΔH = Q + W答案:B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A. PV = nRTB. PV = mRT/MC. P = nRT/VD. P = mRT/V答案:A4.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是:A. 6.02 × 10^23 mol^-1B. 6.02 × 10^26 mol^-1C. 6.02 × 10^32 mol^-1D. 6.02 × 10^-23 mol^-1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热力学过程?A. 等温过程B. 等压过程C. 等熵过程D. 等速过程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不可能从单一热源______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答案: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功7. 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是判断反应______的重要标准。
答案:自发性8. 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可以通过______方程来描述。
答案:范特霍夫9.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它使得液体表面具有______。
答案:收缩趋势10. 根据分子运动论,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其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 \sqrt{\frac{8kT}{\pi m}} \)(k为玻尔兹曼常数,m为分子质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热力学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方式。
答案:热力学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主要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边界的位移变化来交换能量;热传递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的内能转移。
12. 描述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写出压缩因子的定义式,并说明Boyle温度及压力对压缩因子的影响。
(10分)
四、
对于理想气体,试证明:
(每小题5分,共10分。
)
五、对于一般封闭系统,试证明:
(10分)
六、
对于理想气体,试证明:
(10分)
七、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始态为200 kPa ,11.2 dm 3,经pT=常数(即p 1 T 1 = p 2 T 2)的可逆途径压缩到终态为400 kPa ,试求:终态的体积和温度;ΔU 和 ΔH 。
C V, m = 1.5R ,C p, m = 2.5R (10分)
八、某双原子理想气体4 mol ,经下列不同的过程从初态p 1 = 200 kPa ,V 1 = 60 dm 3膨胀到未态压力p 2 = 50 kPa ,求未态的T 2,V 2及过程的Q 、W 、ΔU 、ΔH 的值。
已知该双原子理想气体,C V, m = 2.5R ,C p, m = 3.5R 。
1、等容; 2、等温可逆; 3、向真空膨胀;
4、等温反抗恒外压50 kPa ;
5、绝热可逆;
6、绝热反抗恒外压50 kPa (绝热不可逆)。
(第5小题5分,其余各3分,共20分。
)
解:
1、等容;
V 2 =V 1=60 dm 3,T 2 =(1/4)T 1 = 90.2 K ,W=0 ΔU = nC v,m (T 2-T 1) = 4×(5R/2)×(90.2-360.8)J = -22.500 kJ Q = ΔU = - 22.500 kJ ΔH = nC p,m (T 2-T 1) = 4×(7R/2)×(90.2-360.8)J = -31.500 kJ 。
2、等温可逆; T 2 =T 1 = 360.8 K V 2 = nRT 2/p 2 = 4R×360.8/50 dm 3 = 240.0 dm 3,ΔU = ΔH = 0 W = -nRT ln(V 2/V 1) = -4R×360.8×ln(240/60)J = -16.633 kJ Q = -W = 16.633 kJ
单元测验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 答:摩尔气体常数R = (3分)
各种气体在任何温度时,当压力趋于零时,
趋于共同的极限值 ,即通过外推法得到。
(7分) 二、答:T B : Boyle 温度,定义为: (3分)
(9分)
(8分)
三、答:压缩因子的定义式: (2分)
T >T B : p ↑ , Z ↑;T =T B : p ↑, Z 开始几乎不变,然后增加;T <T B : p ↑, Z
先下降,达到一个最低点之后,再增加。
(2分;2分;4分) 四、证明: 1、(5分)
11
8.3145 J mol K --⋅⋅m /pV T R
B
m 0()lim 0p T pV p →∂⎡
⎤
=⎢⎥∂⎣
⎦m pV pV
RT nRT
Z ==
2、(5分)
五、证明:(10分)
六、证明:(10分)
七、解:(各5分,共10分)
由PV = nRT p1T1 = p2T2
得T2 = 134.7 K V2= 2.8 dm3
ΔU = -1679.84 J ΔH = -2799.74 J
八、
解:n=4mol,p1 = 200 kPa,V1 = 60dm3,p2 = 50 kPa,T1=p1V1/nR=200×60/4×8.315 K = 360.8 K 1、等容;
V 2 =V1=60 dm3,T2 =(1/4)T1 = 90.2 K
W=0
ΔU = nC v,m(T2-T1) = 4×(5R/2)×(90.2-360.8)J = -22.500 kJ
Q = ΔU = - 22.500 kJ
ΔH = nC p,m(T2-T1) = 4×(7R/2)×(90.2-360.8) J = -31.500 kJ。
2、等温可逆;
T2 =T1 = 360.8 K
V2 = nRT2/p2 = 4R×360.8/50 dm3 = 240.0 dm3
ΔU = ΔH = 0
W = -nRT ln(V2/V1) = -4R×360.8×ln(240/60)J = -16.633 kJ
Q = -W = 16.633 kJ
3、向真空膨胀,始态和终态同(2)
T2 = 360.8K,V2 = p1V1/p2 = 200×60/50 dm3 = 240.0 dm3
真空膨胀,W = 0,根据焦耳实验,Q = 0
ΔU = 0,ΔH = 0,
4、等温反抗恒外压50kPa,始态和终态同(2)
p2 = 50kPa,T2 = T1 = 360.8K,V2 = 240.0 dm3
W = -p2(V2-V1) = -50×(240-60) J = -9 kJ,Q = -W = 9 kJ
ΔU = 0,ΔH = 0,
5、绝热可逆;T1 = 360.8 K
绝热可逆过程, (T2/ T1) (p2/ p1)(1-γ)/γ= 1,
Γ = C p,m/C v,m= (7R/2)/(5R/2) = 7/5 ,(1-γ)/γ=- 2/7
T2 = T1 (p2/ p1)(γ-1)/γ= 360.8× (50/ 200)2/7 =242.8 K.
V2 = nRT2/p2 = 4×8.315×242.8/50 dm3 = 161.5 dm3
Q=0
ΔU = nC v,m(T2-T1) = 4×(5R/2)×(242.8-360.8) J = -9.812 kJ ΔU =W = -9.812 kJ
ΔH = nC p,m(T2-T1) = 4×(7R/2)×(242.8-360.8) J = -13.736 kJ 6、绝热反抗恒外压50 kPa(绝热不可逆), T1 = 360.8K
Q = 0
W = -p2(V2-V1) = ΔU = nC v,m(T2-T1)
代入有:-50×(4RT2/50-60)=4×5R/2 (T2-360.8)
T2 = 283.5 K
V2 = nRT2/p2 = 4×8.314×283.5/50=188.6 dm3
ΔU = W = nC v,m(T2-T1) = 4 ×(5R/2)(283.5-360.8) =-6.427 kJ ΔH = nC p,m(T2-T1) = 4×(7R/2)×(283.5-360.8) J = -8.997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