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_叶仁敏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摘要: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其中研究的影响因素大部分是外部因素,关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因素还比较少,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为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和叶仁敏成就动机量表对南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226名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成就动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69-02一、文献回顾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团体,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生在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后,应该是无忧无虑的。
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时,却发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经常处在一种无聊的状态,常常有莫名郁闷的感觉,生活中经常不知道做什么。
简单地说,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能不能感受到幸福源于自己对生活中所发生事情做出的评价,而不是源于该事件本身。
从此不难看出swb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能够对整体的事件做出比较稳定的评鉴,它能够反映人们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
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是独立的变量。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评价,同时它是衡量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那么他在生活中对积极情感的感受就比较多,而对消极情感感受较少的人主观幸福感也较强。
默里(h.a.murry,1938)首次提出的“成就需要”,拥有成就动机的人在生活中勇于追求高目标,不惧怕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同时希望自己的表现可以超越他人。
师范专业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目标定向、归因与学业自我设限的关系研究

17 98年 B rl e a g s和 Jns 提 出 自 我 设 限 oe
针 对 师范 生 自我设 限 的研 究还 非 常少 。本研 究 为
C o bc ( 5 )= .7 rn aha 3 7 0 7 。
采 用 叶仁敏 等人修 订 的 6eme和 Nyad的 js gr
成就动机量表测 量师范专业女 大学生的成就动
机 , 量表包 含 追求成 功 的倾 向( ) 该 Ms 和避 免 失败 的倾 向 ( ) Mf两个 分量 表 , 采用 l一5的 5级评 分 , 从 “ 常不 符合 ” “ 常符 合 ” 两个 分量 表 独立 非 到 非 ,
采 用 El t C uc lo 和 hrh编制 的成就 目标 量 表测 i
( ) 一 被试对 象
本次研究以师范类女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
收 稿 日期 :0 20 —3 2 1—22
量师范专业女大学生的成就 目标定 向, 该量表 由
作者简介 : 海兰( 9 1 包 18 一
)女 , , 讲师 。
0. 7 7 ] 在本研究 中, 问卷 的 内部一致 性系数 该
,
能力低下的消极评价 , 出于 自 我价值保护 的 目的,
个 体 常常会 采 取 一 些将 失 败 原 因外 在 化 的行 为 , 如 故 意拖延 学 习 , 少 努 力 程 度 等行 为 。 自我设 减 限虽 然可 以暂 时 维 护 自尊 , 将 学 生 置 于 学 业 失 却 败 的危险境 地 。 已有 的研 究 表 明 J 自我 设 限 在 , 初 中生 、 中生 、 高 大学 生 、 研究 生 中都普遍 存 在 , 但
成就动机量表计分方法

指导语:
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如果某个句子所描述的情况和你的情况非常符合,请在答题纸表格中相应题号的下方写4;如果句子描述的情况和你的情况比较符合,请在答题纸表格中相应题号的下方写3:如果比较不符合,请写2;
如果非常不符合,请写1。
每一个问题都请做答。请注意:
E量表分:
分数高于15,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低于8,表示人格内向,如好静,富于内省,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N量表分:
分数高于14表示焦虑、忧心仲仲、常郁郁不乐,有强烈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低于9表示情绪稳定。
P量表分:
分数高于8表示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76.别人是否认为你是生气勃勃的?
77.别人是否对你说过许多谎话?
78.你是否对有些事情易性急生气?
79.若你犯有错误,是否都愿意承认?
80.你是一个整洁严谨,有条不紊的人吗?
81.在公园里或马路上,你是否总是把果皮或废纸扔到垃圾箱里?
82.遇到为难的事情,你是否拿不定主意?
83.你是否有过随口骂人的时候?
25.那些看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我做的时候很担心
26.我不喜欢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工作,即使无人知道也一样
27.如果有困难的工作要做,我希望不要分配给我
28.我不喜欢做那些要发挥我能力的工作
29.我不喜欢做那些我不知道能否胜任的事
30.当我碰到我不能立即弄懂的问题时,我会焦虑不安
11
11
111
11111
大学生成就动机

一、问题提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因。
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是在面临有压力的情境时,个体以内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力争使活动取得成功的动机。
对该问题的研究是人们对自身社会活动特别是对追求成就行为进行认知解释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研究成就动机对了解当代大学生发展现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成就意向的成因、趋势。
因此,培养和激发大学生成就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鞭策他们不断进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一) 被试面向应用心理专业学生发放问卷。
(二) 工具采用叶仁敏1988 年修订的Giesme 和Nygard 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
该量表共有30 个题目,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两个维度。
量表采用5 点积分。
(三) 过程采用团体施测方式,由主试向被试说明指导语,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题目作等级评分。
测试过程约10 分钟,填写完毕后,由主试收回问卷,审查剔除无效问卷。
(四) 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分析(一) 总体情况本问卷中,成功动机的总分为Ma = Ms - Maf,当Ms - Maf >0 时,成就动机强,分值越高,成就动机越高; 当Ms - Maf =0 时,成就动机中等,追求成功和害怕失败相当; 当Ms - Maf < 0 时,成就动机弱,分值越低,成就动机越低。
两个分维度追求成功动机( Ma) 和回避失败动机( Maf) 则是得分越高,该种动机的程度越高。
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合成总分大于零(M =1.05,SD =3.80) ,说明心理学专业大学生成功动机水平相对较高。
其中,追求成功动机( M =12. 67,SD =2. 54) 大于回避失败的动机(M =11.61,SD =2.28) 。
(二) 强动机组内的差异比较当Ms -Maf >0 时,表明个体的成就动机强,且分值越高,成就动机越强。
叶仁敏的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成就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高标准的倾向。
西方学者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但愿意去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
其表现包括完成有难度的任务;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超越自我或他人等。
成就动机常常突出表现在学业、体育等成就领域,但实际上,成就动机的表现可以非常多样。
因为不同的文化、性别、社会角色,乃至不同的个体,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任务、怎样是高标准的具体界定常常是不同的。
成就动机可进一步划分为趋近性和回避性的两个因素,分别可称为希望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前者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成功,而后者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失败。
在希望成功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会主动从事学业等重要任务,并会选择有利于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策略,坚持努力,以求成功。
在回避失败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面对重要任务时可能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方式是防御性的,个体力图逃避任务以避免失败;而另一种方式则较为积极,个体会非常努力以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的类型和强弱对于个体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不仅可以预测学生短期内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预测个体长期的成就水平。
此外,成就动机对于企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 T.和Nygard, R.于1970年编制,并几经修订,渐趋完善。
中文版本为我国研究者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 K.A.于1988年合作译制,并于1992年在大学生和中学生样本中进行了修订。
有研究表明,此量表在中学生样本中施测获得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83(希望成功的动机分量表)和.84(回避失败的动机分量表),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此量表在我国有广泛的应用,是成就动机研究中常用的一个主要量表。
总体来说,量表的两因素结构稳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量表。
此量表的一个主要优点为同时测量成就动机的两个因素,与仅仅测量趋近性的成就动机的量表相比,其结果更有利于预测个体的成就行为及结果。
大学生自尊与成就动机及其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文史类学生的回避失败 (31.9840±10.89761)显著高于 理工类学生的回避失败水平 (29.5953±8.81847), t=2.086,p=0.038;理工类学生的 成就动机水平(3.1860±15.07560) 显著高于文史类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 (-0.7040±16.21530),t=4.155, p=0.000;
• 研究大学生成就动机 和自尊及其关系的研 究
• 采用成就动机问卷(AMS)、自尊 问卷(SES)对400名海口市区本科 院校大学生进行测查
•1.1对象 按整群抽样原则,从海口 对象
市区四所本科院校选取340名大学在 校本科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168人, 女生172人,大一98人,大二202 人,大三 38人,大四2人。
• 1.3 数据处理 • 采用SPSS1.70版对收集到的 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假设
1.自尊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2.自尊与成就动机无相关 3 回避失败和自尊呈显著负相关。
2 结果
• 2.1 被试的追求成功、回避失败、合成成就动机和自尊水平
•
表一
成就动机和自尊的得分情况
Mean Mini 3.00 5.00 -48.00 10.00 Max 58.00 60.00 50.00 40.00 s 10.36 9.69 15.59 4.55 N 340 340 340 340
2.2 表二
性别 男 追求成功 女 男 回避失败 女 男 成就动机 女 男 自尊 女 n 168 172 168 172 168 172 168 172
被试的追求成功、回避失 败、成就动机和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
M 34.46 29.60 29.26 31.66 5.48 -1.88 29.27 29.53 SD 10.15 10.02 10.18 9.06 15.94 14.39 5.16 3.88 -0.52 4.48 2.29 显著性 4.44
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

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一、本文概述《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一文旨在探讨和阐述成就动机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文章首先将对成就动机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在个体行为和目标追求中的关键作用。
接着,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就动机测量方法,包括自我报告法、行为观察法、投射法等,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成就动机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如个人背景、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等。
文章还将关注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系,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成就动机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自己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成就动机理论概述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内在动力,它反映了个体对于自我实现和超越的渴望。
自20世纪初以来,心理学家们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tkinson的期望价值理论和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
Atkinson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部分组成: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这两种动机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恐惧。
当个体认为成功的可能性较高且失败的可能性较低时,追求成功的动机就会增强;而当个体认为失败的可能性较高时,避免失败的动机就会增强。
McClelland的成就动机理论则强调了个体对于成就的内在需求。
他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成功、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动力。
这种动机不仅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和行为表现,还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密切相关。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成就动机的本质和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然而,成就动机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个体的性格特征、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
因此,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便更准确地测量和分析个体的成就动机。
大学生自主学习动机量表的编制-最新资料

大学生自主学习动机量表的编制分类号 B841.71.引言自主学习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及心理学领域中,一直受到极大关注。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lng)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Zimmerman,1989:Zimmerman&Schuk,2012),其核心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一般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重点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侧重于考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同因素,以及自主学习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以期为教育领域研究者探讨学习理论和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90年代后,国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越发深入。
目前,国外已经有了中小学生及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测试量表,如Zimmerman编制的“自主学习访谈表”,Martinez-Pons等人编制的“学生自主学习结果评定:教师用量表”等。
而国内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测评,主要有朱祖德、王静琼、张卫和叶青青(2005)编制的“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由动机分量表和策略分量表两个部分组成,包括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内在目标、学习控制感、外在目标、学习意义感、学习焦虑,以及一般方法、学习求助、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总结、学习评价、学习管理共12个因素。
另外还有庞维国(2001)编制的“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单志艳和孟庆茂(2006)编制的“中学生自主学习问卷”,董奇和周勇(1995)编制适用于中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等。
但是,研究自主学习动机的量表较为缺乏,仅有针对普遍学习的动机量表,如Printrich(1990等人编制的“学习动机和策略问卷”,问卷由8个项目组成,共分两个维度:动机和策略,以及池丽萍和辛自强(2006)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