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三九贴”在儿科治未病中的运用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又称为天灸,是指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经过辩证后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引起局部皮肤发红或发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本文对穴位贴敷疗法在多种中医儿科疾病中的治疗及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穴位贴敷在中医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穴位贴敷配置方法方法是将配制好的草药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匀,成lcm×1cm大小膏状,放入2cm×2cm纱布块上,贴于相应穴位,透气胶布固定。
在治疗不同疾病时选择不同的穴位。
1.1 在肺炎喘嗽中的应用取穴:肺俞、大椎、定喘穴等,背部穴位均取双侧。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3h即可。
1次/d,5~7次为1个疗程。
张艳平等[1]研究显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总有效率达96.67%。
穴位贴敷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快速吸收肺部秽音,提高患者体内干扰素水平,增强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是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2]。
1.2 在泄泻中的应用方取穴:中脘、神阙、天枢等。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4h即可。
1次/d,7次为1个疗程。
黄琴等[3]研究显示,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4.0%。
贴敷药物可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肤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
贴敷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1.3 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取穴:双侧涌泉穴、大椎、风门等。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12h即可。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刘吉昌等[4]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感冒发热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开始出汗时间、起效时间较快,但痊愈时间与口服西药治疗无较大差异。
穴位贴敷疗法集腧穴、药物两者综合作用于一身,治疗感冒发热患者,无须经过辩证,只要符合“发热,无汗出”条件即可应用,有是证用是药,不涉及其后的个体化辩证治疗,适用范围较广,便于临床操作。
三九贴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三九贴的功能主治1. 功能概述三九贴,又称为九圣贴、九灵贴,是一种应用于中医治疗的外用药贴。
它以中药为主要原料,贴于身体的相应部位,通过药物渗透和皮肤刺激的方式,发挥药效,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主治。
2. 功能和主治2.1 缓解寒症状三九贴以温阳驱寒为主要药理作用,能够缓解寒症状。
寒症状如寒冷感、寒痛、寒性腹泻等,可以通过贴敷三九贴来提供温热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冷症状。
2.2 缓解疼痛三九贴中的药物成分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疼痛等。
它通过贴敷在疼痛部位,通过药物渗透进入皮肤和组织,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2.3 改善气滞血瘀症状三九贴中的某些药物成分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的功效,能够改善气滞血瘀症状。
气滞血瘀症状如瘀血、瘀斑、经络不通等,可以通过贴敷三九贴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相关症状。
2.4 缓解炎症和肿胀三九贴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抗炎、消肿作用,可以用于缓解炎症和肿胀相关症状。
炎症和肿胀如扭伤、扭挫、皮肤炎症等,可以通过三九贴的贴敷来减轻相应症状。
2.5 提高免疫力三九贴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特别适用于季节变换、天气寒冷时易感冒的人群,通过贴敷三九贴,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3.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使用三九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先将贴敷部位清洗干净,保持皮肤干燥。
•将三九贴剪成适当的大小,贴敷在病患部位。
对于大面积的皮肤病患,可以用多张贴敷,保证覆盖面积。
•贴敷时应使药贴与皮肤完全贴合,尽量避免空气进入。
可采用胶布固定,以防止脱落。
•一般情况下,每次贴敷时间为6-10小时,视情况可长或短。
多数药贴使用后会产生轻微发红、发热、刺激等感觉,这是正常现象,但如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应停用。
•使用时要注意药贴的保存期限,过期的药贴可能会影响疗效。
4. 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使用三九贴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时应遵医嘱。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三伏三九穴位贴敷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三伏三九穴位贴敷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三伏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患儿60例,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3年为1疗程,随访1年,判定疗效。
结果:显效28例,有效24例,无效6例,脱落2例,总有效率89.66%。
结论:三伏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安全简便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穴位贴敷;中医药疗法;三伏三九贴【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24-01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我院自2011年7月开始采用三伏三九穴位贴敷治疗该病60例,取得较好疗效,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三伏三九穴位贴敷治疗的患儿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最大15岁, 最小6岁,平均年龄(5.6±2.5)岁;病程2-5年。
1.1.1纳入标准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中的诊断标准[1]。
中医辨证为气虚、阳虚体质[2]。
1.1.2排除标准皮肤高度过敏或瘢痕体质者。
1.2 治疗方法1.2.1 敷贴主穴:大椎、膻中,肺俞、心俞、膈俞(以上穴位取双侧)。
敷贴药物组成:白芥子8g,甘遂21g,延胡索21g,细辛12g,按上述药物比例配伍,共研细末,用生姜汁和水调成糊状,生姜汁与水的比例为1:1。
每穴敷贴约2g,外用穴位贴固定。
1.2.2 治疗时间初伏第1d,中伏第1d,末伏第1d,一九第1d,二九第1d,三九第1d。
每次敷贴2-3h。
1.2.3 护理指导①贴敷前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禁止食用海鲜、辛辣、生冷的食物,选择清淡的瓜果蔬菜类为主,多饮用开水,以利大便调畅。
②贴敷保持环境安静、清洁、舒适,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未病先防,伏九贴提高儿童免疫力的临床研究

未病先防,伏九贴提高儿童免疫力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7-11-29T13:26:33.7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作者:张雅梅陈小琴杨春笛杨春香王冬敏薛小平[导读]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是我们北方地区。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院 154002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是我们北方地区。
小儿哮喘、肺炎、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炎、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常常困扰患儿,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以期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我们在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6年间,采用伏九贴(冬病夏治三伏贴及冬病冬防三九贴)治疗及预防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取得满意的疗效。
为进一步研究冬病夏治三伏贴与冬病冬防三九贴的治疗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及病症范围,探究其功效,以便于更好地为广大患儿提供绿色、天然无毒副作用且价廉、效佳、方便的药物贴敷疗法。
于2017年又回顾性总结了所观察的典型病例150例,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观察病例中,男99例,女51例;年龄6个月~18岁不等;病程2~7年不等。
其中,哮喘35例,过敏性鼻炎78例,过敏性咽炎9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15例,肺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者127例,反复感冒120例。
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患儿面色萎黄,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或鼻塞不通,咽部不适,晨起喷嚏,见凉风或闻特殊气味后咳重,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指纹淡红或脉弦、紧或滑。
2治疗方法2.1贴敷方法:冬病夏治三伏贴,我们是在每一年夏至后的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开始贴敷,一个伏天连续贴敷三天,共贴九天。
冬病冬防三九贴,是在每一年冬至后的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开始贴敷,一个九连续贴敷三天,共贴九天。
2.2选用穴位:一般是选肺俞、肾俞、脾俞、天突等穴,根据病症辩证选用定喘、膻中、大椎等配穴。
三九贴的功能主治

三九贴的功能主治1. 三九贴概述三九贴是一种民间常用的外用中药贴膏,制作原料主要包括天南星、冰片、樟脑等成分。
三九贴因其具有良好的温热作用和药性渗透力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和保健领域。
本文将介绍三九贴的功能主治及其适用范围。
2. 三九贴的功能2.1 缓解疼痛•三九贴可通过局部温热作用,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炎、肌肉酸痛、腰椎间盘突出等。
•膏体中的冰片和樟脑成分具有麻痹神经末梢的作用,可以减轻疼痛感。
2.2 消肿止痒•三九贴中的成分能够通过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其引起的局部肿胀。
•三九贴还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湿疹等症状。
2.3 驱寒暖身•三九贴具有较好的温热作用,能够迅速加热和保持体表部位的温度,帮助身体驱寒保暖。
•贴敷三九贴于腹部、背部等易感受寒凉的部位,有助于提高局部的气血循环,增强局部免疫力。
2.4 解表散寒•在感冒初起或出现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时,可以使用三九贴来解表散寒。
•三九贴中的成分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物效果,缓解寒邪引起的不适。
2.5 改善血液循环•使用三九贴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气血瘀滞的情况。
•对于一些血液循环较差、导致局部疼痛和肿胀的疾病,如淤血性痔疮、痛风等,常用三九贴有助于改善症状。
3. 三九贴的使用方法•将三九贴取下后,撕开背面的保护膜。
•贴敷在干净、无伤口的皮肤上,并用手轻轻按压使其贴合。
•使用时应避免涉及头部、面部、眼睛、粘膜等敏感部位。
•每片三九贴通常可贴敷4-8小时,按需要可以更换新的贴敷。
4. 注意事项•对三九贴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儿和小孩应咨询医生建议后再使用。
•避免贴用于破溃、湿疹等皮肤病变的部位。
•长期使用三九贴,应遵医嘱并定期检查皮肤状况。
以上是对三九贴的功能主治及使用方法的介绍。
尽管三九贴在民间应用较广,但在使用时仍需谨慎,特别是对于孕妇、婴幼儿和有过敏史的人群。
三伏贴与三九贴的作用与功效

三伏贴与三九贴的作用与功效三伏贴、三九贴是用中药膏贴于特定穴位的一种中医内病外治疗法。
三伏天是阳气最旺季节,三九天是阳气偏弱季节,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过敏性体质患者,通过三伏贴、三九贴穴位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振奋身体阳气,提高免疫力作用。
近几年,随着中医文化的深入和普及,三伏贴与三九贴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取得较好应用效果,深得广大老年患者的喜爱。
甚至在患儿治疗中也采取三伏贴与三九贴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但是人们对三伏贴与三九贴产生作用和功效了解甚少,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三伏贴与三九贴原理、作用和产生功效。
1基本原理中医认为自然与人属于和谐统一的整体,患病主要与四季有密切联系,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特点,平衡人体阴阳,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中医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根据节气变化推算出气血运动状态,制定合理治疗方法,改善气机。
夏季气温过高,体内阳气偏盛,达到四季阳气高峰,人体气机易随阳气外越,同时伏寒之邪也将随着阳气外越。
冬季气温过低,体内阴气偏盛,阳气不足,伏寒之邪易侵入骨髓,使得疾病治疗更加容易,甚至可达到疾病根治效果。
但是冬季人体抵抗力下降,易导致病情反复,使得治疗难度增大,因此在冬季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疾病治疗效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状况。
夏季肌肤腠理开泄,采取药物治疗发挥药效药效相较于冬季更高,在夏季治疗冬病可达到扶正、固本效果。
2三伏贴作用和功效三伏贴主要成分有甘遂、生姜、白芥子、冰片、肉桂、麝香、黄芪及沉香等。
药方中含有白芥子,具有止咳平喘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咳嗽、气喘等症状;还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作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
同时还具有温肺散寒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及反复感冒等疾病。
其主要是在夏季最热“三伏天”期间使用,可充分利用夏季高温、阳气过盛、血管扩张等,使用三伏贴,可加快血液循环效率,增强体质,改善机体内分泌,能从根本上达到疾病治疗效果。
三九贴的功能主治和作用

三九贴的功能主治和作用1. 什么是三九贴三九贴是一种中药贴膏剂,由多种中药经特定比例混合制成,贴在皮肤上具有一定的温热效果,用于缓解一些疾病或症状。
2. 三九贴的主要成分三九贴的主要成分包括如下几种:•大黄:具有泻火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
•川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冬凌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细辛:具有通窍散寒、祛风散痹的作用。
•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副作用的作用。
3. 三九贴的功能主治三九贴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作用:•温通经络:三九贴贴敷在经络上,可以刺激经络,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身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经络通畅,气血循环良好,就能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缓解疼痛:三九贴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舒缓疼痛的作用。
贴敷在患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或关节疼痛,对一些常见的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止血:三九贴中的凉血药物(如冬凌草)可以通过贴敷在出血部位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量,达到止血的作用。
在一些皮肤或黏膜出血的情况下,贴敷三九贴可起到辅助止血的效果。
•改善睡眠质量:中药材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贴敷三九贴在身上可通过皮肤吸收促进这些成分的发挥,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适用于有轻度失眠或睡眠质量较差的人群。
4. 三九贴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将三九贴取出,撕下保护纸,贴于干净的皮肤上,一般贴于疼痛部位或经络穴位处。
贴敷时需注意贴贴的位置不宜过于密集,避免过多地贴在同一处皮肤上。
•使用时长:一般情况下,三九贴的贴敷时间为12小时,且每天使用1-2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对皮肤产生过度刺激。
•注意事项:三九贴只适用于外用,不可口服或涂抹于黏膜处。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红肿、瘙痒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5. 总结三九贴是一种中药贴膏剂,具有温通经络、缓解疼痛、止血和改善睡眠质量等作用。
使用三九贴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注意不要贴敷过久或过密,避免产生不适反应。
三九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三九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1. 三九贴的原理三九贴是一种外用贴剂,主要由冰片、樟脑和槟榔等中药成分制成。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具有凉血解毒、镇痛止痒、消肿止血等功效。
三九贴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凉血解毒:三九贴中的冰片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皮肤病、烫伤、烧伤等症状。
冰片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组织渗出和水肿,减少疼痛感。
•镇痛止痒:三九贴中的樟脑成分具有镇痛、止痒的作用。
樟脑能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使痛觉传导减弱,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同时,樟脑还能刺激皮肤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热感,使痒感减轻甚至消失。
•消肿止血:三九贴中的槟榔成分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具有收敛作用,能够收缩血管和细胞间隙,减少渗出和水肿,达到消肿的效果。
同时,槟榔还能凝血止血,用于治疗皮肤擦伤、小面积出血等伤口。
2. 三九贴的临床应用三九贴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中药外治方法,被广泛用于临床上各种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
以下是三九贴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几个方面:•皮肤病:三九贴对于一些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等具有较好的疗效。
它能够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促进皮肤愈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烫伤、烧伤:三九贴能够迅速散热,减轻皮肤烫伤和烧伤的疼痛感,同时还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防止伤口感染。
•咳嗽、感冒:对于一些无并发症的咳嗽和感冒患者,三九贴可贴于胸部或背部,具有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缓解病情。
•关节疼痛:对于关节疼痛的患者,三九贴可贴于患处,利用其镇痛效果缓解疼痛感。
同时,三九贴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关节的恢复。
•腰酸背痛:对于一些腰酸背痛的患者,三九贴可贴于患处,通过其散热和镇痛效果,缓解腰酸背痛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三九贴是一种外用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嘱,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
3. 使用三九贴的注意事项使用三九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使用三九贴前,应先清洁并擦干涂药部位。
•为避免皮肤敏感或过敏反应,请先在小块皮肤上进行试贴,观察是否出现不适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三九贴”在儿科治未病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5-10-20T14:37:37.043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陈思1 肖华强2 林义1 [导读]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泸州市骨病医院三九,是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陈思1 肖华强2 林义1
(1.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2.泸州市骨病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三九贴”在儿科治未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将800例儿童采用三九贴穴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总有效率为94%。
结论:三九穴位贴敷治未病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三九贴;儿科;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17-02
三九,是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三九贴”即在每年三九天使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以达到祛除和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冬季用药物敷贴穴位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三九贴疗法就是通过药物贴敷于穴位,对局部产生一定的剌激,可通过经络将这一刺激信息传入内脏至病所,发挥调节或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疗的目的。
不同药物各有自己的属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或作用归经等,三九贴疗法就是根据药物的这些属性,辨证用药,使之在病体的相应穴位进行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近年来,在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的理论指导下,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儿科从2008至今,在三九天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儿科从2008至今选用年龄在1-14岁的儿童80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452例,女348例。
在贴三九贴期间均无发热、急性传染病的患儿,从一九至四九,最长贴5年;最短3年,
1.2治疗方法
1.2.1 药物组成
常用配方中药有细辛、麝香、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用粉碎机研成粉,用姜研成汁与药粉混合成泥状,或用麻油与药粉混合成泥状,贴在相应的穴位上,三九贴是外用的,但不是膏药,经后世不断研究,根据病症不同加入了其他味药进行对症贴敷。
1.2.2 选穴
常用的穴位有大椎穴、双肺俞、双膏肓、双肾俞等.
1.2.3三九贴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九贴的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2)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虚寒腹泻等。
三九贴禁忌人群:(1)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
(2)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
(3)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患儿,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
⑷咯血,活动期肺结核,严重心脏病患儿 [1]。
1.2.4贴敷穴位的操作方法,
将预先准备好的药物用鲜姜汁调成膏状,置于专用的穴位贴敷胶布上,定准穴位后,用温水或75%乙醇擦净,在相应的穴位上贴敷,必要时用胶布固定即可,留置时间一般为0.5-2小时[2]。
最长不超过4小时。
穴位敷贴使用的药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贴药后如果患儿感到不适,及时取下。
冬天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次间隔时间为9天,连贴4次(一九、二九、三九、四九),连贴3年。
1.2.5贴敷后的注意事项
⑴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海鲜、牛羊肉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3]。
⑵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
⑶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伏贴当天或局部反应期不宜洗澡。
⑷注意保暖,避风寒、防外感。
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贴敷完毕后用湿毛巾轻拭去中药渣即可,注意休息。
贴敷使用的药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热、发红、轻微刺痒、疼痛等属正常现象,禁止抓挠;如贴药处出现明显瘙痒、灼热、疼痛、大水疱、溃烂等反应,应及时取下贴药。
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当出现烦躁、哭闹时,家长应注意查看贴药处皮肤,若皮肤出现发红、起疹等现象时,可提前取下药贴。
1.2.6敷贴后皮肤反应处理
皮肤出现过敏或起疱时,内衣宜选择较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
如出现皮肤红肿,小水疱未见破溃可做适当清洁,涂以烫伤膏或无需特殊处理;皮肤水疱、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并涂擦红霉素软膏、万花油等;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严重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出现全身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的可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本组病例800例,治疗3年后根据本病易发季节进行随访3年。
发病率6%。
2.2 疗效
显效580例,有效172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94%。
3 讨论
方药:直接作用是指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
用现代医学解释,即是药物透过皮肤吸收的过程有三个步骤:(1)穿透,指药物透过表皮进入内皮,起到敷贴处的局部治疗作用。
(2)吸收,指药物透入皮肤与粘膜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3)释放,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扩散到皮肤或粘膜上,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经络腧穴作用: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达到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选择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是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扶正祛邪,调补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三九天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期,此时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
此季,诸多疾病易得易犯。
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冬季天气寒冷,因此选在“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的三九贴疗法是一种副作用少的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外治方法,免除了儿童内服中药的困难,而且药物容易被患儿吸收,经皮肤穴位吸收的药物不经胃肠给药,极少通过肝脏,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能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治病、防病的效果”。
得到了诸多患儿及家长的认可。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岳全,孙云芳,潘迁丽.三九天穴位贴敷疗法的护理与健康指导.云南中医中药杂志[M].2010,31(4):74-75.
[2]万春根.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360例.中国中医药[J].2013,11(19):78-79.
[3]周继朴.话说三九贴[J].医药与保健,201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