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大一轮(鲁科版)复习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章课时4.doc
高考化学(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讲

解析:本题考查了 SO2 的制备及性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化学实验分 析能力。(1)常见的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 图示中带支管的烧瓶为蒸馏烧瓶。(2)SO2 因有还原性,能使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可逆
色质
二氧化硫
二氧化 硫
二氧化硫与有 色物质化合生 成不稳定的无
色物质
化学 变化
具有选择 非氧化还
性,如品 原漂白,
红、棉、 可逆
麻、草等
有关二氧化硫的实验探究 [核心提炼]
SO2 和 CO2 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鉴别方法 1.由于 CO2、SO2 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 + Ca(OH)2===CaCO3↓ + H2O ; SO2 + Ca(OH)2===CaSO3↓+H2O。当通入的气体过量时,生成的白 色 沉 淀 又 都 会 溶 解 , 又 变 为 澄 清 的 溶 液 : CaCO3+ CO2 + H2O===Ca(HCO3)2,CaSO3+SO2+H2O===Ca(HSO3)2。所以 鉴别 SO2 和 CO2 时,不宜用澄清石灰水做试剂,也不宜用 Ba(OH)2 溶液做试剂。
(3)装置 D 的目的是探究 SO2 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 实验操作及现象: 品__红__溶__液__退__色__后__, ___关__闭__分__液__漏__斗__的__旋__塞__,__点__燃__酒__精__灯__加__热__,__溶_ 液__恢__复__为__红__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好
1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讲 硫的转化
高考化学(鲁科版)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高考真题重组):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word文档9份)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2014·高考新课标卷Ⅱ,7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化学变化( ) (2)(2014·高考新课标卷Ⅱ,7B) 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是化学变化( )(3)(2013·高考江苏卷,6A)对于“甲――→丁乙丁甲丙”,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 2( )(4)(2013·高考浙江卷,7A)多孔碳可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 ) 答案:(1)× (2)√ (3)√ (4)√2.(双选)(2013·高考上海卷)一定条件下,将0.1 L CO 、0.2 L CO 2、0.1 L NO 、0.2 L NO 2和0.2 L NH 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
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 .可能是单一气体 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解析:若混合气体先通入NaOH 溶液,然后再依次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水(或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最后得到尾气为CO ;若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水(或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最后通入NaOH 溶液,则尾气为CO 和NO ,由此可知尾气中一定含有CO ,故答案为AC 。
答案:AC3.(2013·高考广东卷)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析:充分运用物质的性质及其特性进行分析。
A项,叙述Ⅱ对应的原因是NH4Cl受热易分解;B项,叙述Ⅱ对应的原因是Fe3+与SCN -生成配合物,显血红色;C项,叙述Ⅱ中溶解度:Na2CO3>NaHCO3;D项,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是因为玻璃中含有SiO2,SiO2能与HF反应。
答案:D4.(2012·高考大纲卷)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教案 鲁科版

学习资料第3节硫的转化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
掌握O3和H2O2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硫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
了解硫、氧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
了解硫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氧化剂——O3和H2O2知识梳理1.臭氧——氧元素的一种单质(1)组成与物理性质臭氧的分子式为O3,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
O3在空气中含量很少,使人们感到清爽,但超过一定浓度,则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O3不稳定,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3===3O2。
②强氧化性a.能氧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KI、FeCl2等.O3+2KI+H2O===I2+2KOH+O2b.漂白性:因O3有强氧化性,所以它能使有色物质退色,并被用来杀菌消毒.(3)用途①可用作漂白剂、脱色剂和消毒剂。
②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4)生成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O2可以转化为O3,3O2错误!2O3。
2.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1)结构:电子式为H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H,结构式为H-O—O—H,含有的共价键有极性键、非极性键,为共价化合物,为无色液体。
(2)化学性质及应用①不稳定性:加热、加催化剂都能使其分解速率加快。
2H2O2错误!2H2O+O2↑(实验室制O2).常见H2O2的催化剂有MnO2、Fe3+和Cu2+等。
②弱酸性:相当于二元弱酸。
H 2O2H++HO-2,HO错误!H++O错误!。
③强氧化性a.用10%的双氧水漂白羽毛及丝织品(漂白剂).b.氧化Fe2+等还原性粒子,其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c.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其离子方程式为H2O2+2I-+2H+===I2+2H2O。
d.杀菌、消毒。
④弱还原性:遇强氧化剂时作还原剂。
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2018版高考化学大一轮(鲁科版)复习(课件)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课时1

- x=0.05 mol n(CO2 1 3 ) 解得 ,所以 = 。 - 2 n ( HCO ) 3 y=0.10 mol
答案
B
考点一
考点二
对接高考
【思维建模】 CO2与碱反应产物的定量判断
CO2 通入 NaOH 、 Ca(OH)2 等强碱溶液的反应与 CO2 气体的通
(2)碳元素的各种单质结构虽然不同,但性质差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 × )
(3)碳元素的单质性质不同,其用途相同( × ) (4)碳元素的单质只有金刚石、石墨和C60( × ) (5) 将 气 体通 入 澄 清石 灰 水 ,溶 液 变 浑浊 , 证 明原 气 体 是 CO2( × )
考点一
考点二
对接高考
2.用四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 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A B ) 操作及现象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 至过量,浑浊消失 溶液 饱和Na2CO3溶液 Na2SiO3溶液 Ca(ClO)2溶液
点燃 C+O2=====CO2
点燃 2C+O2=====2CO
高温 3C+Fe2O3=====3CO↑+2Fe
高温 2C+SiO2=====Si+2CO↑
△ C+2H2SO4(浓)=====CO2↑
+2SO2↑+2H2O 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对接高考
提醒: (1) 碳单质的结构不同导致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
质相似。
(2)12C、13C、14C是碳的三种同位素而非同素异形体。 (3)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 应。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3单元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及其化合物课件 鲁科版

还原性
氢硫 滴有酚 酸 酞的
(H2S NaOH 溶液) 溶液
石蕊 品红 溶液 溶液
出现
淡 黄色
红色退去
浑浊
石蕊 溶液 变红
退色,加 热后又 恢复红 色
SO2 溶于水生
氧化 性
成 H2SO3 中和 了
NaOH 使 NaOH 浓度减
酸性 氧化 物
漂白性
小
-13-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1.硫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关系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6-
二、硫的氧化物、环境保护
1.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气态 刺激性气味 比 的空 大气 易溶于水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7-
(2)化学性质
-8-
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2.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 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下为液态,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2)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与H2O、CaO、Ca(OH)2、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使橙色溶 液退色
溶质化学 式或名称
SO2 性质 反应方程式
溴水
还原性 SO2+Br2+2H2O
-16-
H2SO4+2HBr
使紫红色 溶液退色
使蓝色溶 液退色 使紫色溶 液变红色
KMnO4
还原性
2MnO4- +5SO2+2H2O 2Mn2++5SO42-+4H+
碘+淀粉 还原性 SO2+I2+2H2O H2SO4+2HI
2.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1)不同价态的硫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联系的,相同价态的硫 是通过酸碱反应规律联系的。 (2)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 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如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章末复习:《自然界中的元素》基础知识梳理

2.重点突破
本讲教学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点是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在 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点是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 应的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以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用 迁移法分析其相似性,用比较不同法,分析其差异性和递变性,把握 解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例题处理
2.重点突破
本讲重点是氮气、氨、铵盐的性质,难点是氮的氧化物与水反应 的有关计算以及硝酸的氧化性。认真分析考点一,归纳氮的氧化物溶于 水的几种情况,利用电子转移守恒法或利用混合气体中N、O原子个数比 进行分析判断。解决硝酸与金属反应时要注意反应产物的确定,学会运 用电子守恒、N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等方法求解。
(2)检验CO2和除去CO2的区别 检验CO2的存在,是通过实验证明有CO2,并不一定除去,用的试剂 为澄清石灰水。除去CO2是通过实验将CO2除掉,用的试剂是浓的NaOH溶液 等,而不用石灰水。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温馨提醒】
①Na2CO3、NaHCO3的水溶液都呈碱性,但在同温度、同物质 的量浓度时,Na2CO3水溶液的碱性强,原因是CO32-结合H+的能力 比HCO3-强。
4.硝酸的性质(重点是强氧化性)
学生P38
考纲点击
命题热点
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 1.氮及其化合物转化的综合推断。
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
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
综合应用。
2.NH3的制法及其重要性质综合 实验探究。
3.NOx对大气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学生P33
考纲点击
命题热点
1.了解碳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 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碳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 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碳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综 合应用。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4节 课时规范训练 鲁科版-鲁科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三章第4节课时规范训练鲁科版1.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析:海水中钾元素以K+的形式存在,K+转变为钾单质必然需要经过化学变化,A项错误;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有水分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潮汐发电是将海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D项错误。
答案:C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②溴中溶有少量氯气,可以用加入溴化钠再用汽油萃取的方法提纯③溴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有感光性④某溶液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溴水⑤氟气跟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氟化氢和氧气生成⑥氯气跟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①③④解析:本题涉及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具有较强还原性,各卤素离子中,以I-的还原性最强,故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碘化钾;卤化银中除氟化银外均有感光性;能与淀粉-KI溶液反应出现蓝色现象的,除氯水或溴水外,还可以是碘水等。
答案:C3.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开发受到广泛重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含镁,将金属钠放入海水中可以制取金属镁B.利用潮汐能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海底多金属结核矿含有Fe、Mn、Co、B等金属解析:本题考查海水的综合利用。
Na与水反应,A错;潮汐发电是动能转化为电能,B错;硼是非金属元素,D错。
答案:C4.从海水中提取镁,最基本的方法是往海水里加碱,得到Mg(OH)2沉淀,将沉淀分离出来后再加入盐酸把它变成MgCl2之后经蒸发、结晶、过滤、干燥、电解,即可得到金属镁。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三单元 第3节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5)BaCl2: Ba2++SO42-==BaSO4↓
; ;
; 。
3.浓硫酸的特性
微点拨 ①H2SO4是高沸点、难挥发性的强酸,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制取HCl
和HF:H2SO4(浓)+NaCl
NaHSO4+HCl↑,CaF2+H2SO4(浓)
==CaSO4+2HF↑。 ②由“量变”引起的“质变”:金属(如Cu、Zn等)与浓硫酸反应时,开始阶段产
关键能力 考向突破
考向1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典例1】 (2021北京卷)室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40体积的SO2。用试 管收集SO2后进行如下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证明SO2与水发生了反应 B.试管中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SO2的溶解 已达到饱和
C.取出试管中的溶液,立即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显红色,原因是 SO2+H2O H2SO3、H2SO3 H++HSO3- 、HSO3- H++SO32D.取出试管中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pH下降,是由于SO2挥发
归纳总结 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
用于漂白 实际参与
变化类
漂白原理
漂白特点 漂白的对象
的物质 漂白的物质
别
活性炭 活性炭 吸附漂白
物理 变化
物理漂白, 一般用于溶 不可逆 液漂白
氯水 次氯酸盐 次氯酸 次氯酸
利用次氯酸的 化学
强氧化性进行 变化
漂白
氧化还原 可以漂白较
漂白,不可 多有色物质 逆
(Hg+S==HgS)。
(3)实验室中,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CS2溶解除去,也可用热的NaOH 溶液除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如果实行海水淡化来供应居民饮用水,下列方法屮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A.加明矶使海水中的盐沉淀出来而淡化B.利用太阳能使海水升温,通过蒸憎而使其淡化C.将海水缓慢降温凝固以获取淡水D.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各种离子解析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憎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选项A,加明矶, 明矶的主要成分是KAI ( S04 ) 2-12H2O ,不能使海水中的盐沉淀出来,所以不能使海水淡化。
答案A2•下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B.碘酸钾口J氧化氯化钠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11 •的碘酸钾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答案A3.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卜•图所示)。
① f粗盐一氯碱「.业② r-Mg(()H)2->Mg€l2• 6】(产无水MgCl2 亠母液一③④⑤J'Hk二Be二SQ 水溶液吸收二Bn下列冇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框图中的氯碱工业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过程②中结晶出的MgCl2-6H2O要在HC1氛围屮加热脱水制得无水MgCl2C.在过程③⑤中溟元素均被氧化D.过程①屮除去粗盐屮的SO;—、Ca2\ Mg2\ FJ+等杂质,加入化学药品的顺序为:Na2CO3溶液一NaOH溶液一BaC】2溶液一过滤后加盐酸解析A正确;为防止水解,MgCl2-6H2O要在HC1氛围中加热脱水,B正确, 由Br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C正确;过程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亍、Ca2\ Mg2\ Fe^等杂质,Na2CO3溶液要放到BaCl2溶液后面,这样才能将过量的B0除去,D不正确。
答案D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粉与澳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冷水屮,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澳水屮,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溟水的颜色逐渐退去;③将镁粉放入液溟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混屮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滉的红棕色很快退去。
则下列关于镁与漠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止确的是()A.镁粉只直接与澳水中的澳反应B.镁粉只与渙水屮的酸反应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混发生反应解析据①知镁粉与冷水并不反应;据②知镁粉放入漠水中,开始放出少量的气泡,说明镁和溟水中的酸能反应产生H2,但;臭水很快退色,说明镁粉也能与溟直接发生反应;据③知镁粉与液漠并不反应;据④知水应是镁粉与漠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D5.(2017-皖北四市联考)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A. 3.2 gB.4.0 gC.4.2 gD.4.6 g解析镁条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有:占燃厂-、2Mg + o2^^2MgO®2Mg + CO2^^=2MgO + C ②若0.1 mol镁条全部发生反应①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 = 0.1 mol X40 g-moL 1 =4.0 go 若0.1 mol镁条全部发生反应②,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 = 0.1 mol X40 g mol 1 + 0.05 mol X 12 g-mol1 =4.6g ,此时生成的C会与O?反应,固体质量小于4.6 g o 若CO?和O2的量不足,Mg条不能完全燃烧,则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小于4.0 g ,故D项错误。
答案D6.鉴别NaCl、NaBr. Nal可以选用的试剂是()%1碘水、淀粉溶液②氯水、CC14③浪水、苯④稀硝酸、AgNO3溶液⑤ 氯水、苯⑥FeCb溶液、CC14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解析①NaCl、NaBr、Nal中加碘水和淀粉溶液均变蓝色;②氯水加入NaBr、Nal中后,再加CC14萃取,下层分别为橙红色和紫红色,加入NaCl中不发生反应,可以鉴别;③漠水与NaCl、NaBr不反应,与Nal反应生成12,用苯萃取后, 前两种上层均为橙红色,无法鉴别;④NaCk NaBr、Nal与AgNO3溶液反应分别生成AgCk AgBr. Agl沉淀,且均不溶于稀HNO3 ,沉淀颜色依次为白色、淡黄色、黄色;⑤与②的原理相似,只是有色层在上层;⑥FeCb溶液只能氧化I •生成【2,不能鉴别。
答案C7•某同学向一支试管中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一种物质只加一次):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 H2SO4; e.氯水。
发现溶液颜色按如下顺序变化:①无色一②棕黄色一③蓝色一④无色一⑤蓝色,对此过程进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a—c-*dB.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L4-6NaOH=5NaI+NaIO3 + 3H2OC.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的原因是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D.④-> ⑤反应的离了方程式为2r+ci2=i2+2cr解析①无色一②棕黄色说明有碘生成,②棕黄色一③蓝色说明是碘遇淀粉溶液显色,③蓝色一④无色说明碘被消耗,④无色->⑤蓝色说明又生成了碘,此时发生的是Nal和NalCh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碘的反应。
答案D8.取体积相同的KI、Na2SO3. 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氯气,当恰好完全反应吋,三种溶液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相同,则KI、Na2SO3> Fe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2 :1 :2B.2 :1 :3C.6 :3 :2D.3 :7 :1解析由于三种溶质与足量Cl2反应,1 mol KI—12失去1 mol e\ 1 mol Na2SO3->Na2SO4 失去2 mol e\ 1 mol FeBr2-*Fe3 +和B"失去3 mole* ,当反应的n( Cl2)相同时,即三种溶质失去相同的电子数。
假设均失去1 mol J ,则需要:KI 为1 mol、Na2SO3为* mol、FeBr2为* mol,则所求为1 : * : * = 6 : 3 : 2 , 故选C项。
答案C9•下列能够检验出KI屮是否含冇B「的实验是()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i•一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退去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b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D.加入足量FeCh溶液,用CCb萃取后,取无色的水层并加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含冇缶一解析A项,在KI中加入足量新制氯水,也会置换出单质碘而使溶液变色,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臭离子;B项分臭离子和碘离子均能使酸性高锚酸钾溶液退色; C项,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14振荡,有机层可能是萃取单质碘而显色,并没有溟单质产生。
答案D10.下图所示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卜•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海水①②—粗盐—祐盐-------- Cl2CL SO水溶液一母液一NaBr一Hr.——: ---------------- 吸收液—Hr.③ ④⑤A.实验室进行①的操作需要用到塩璃、玻璃棒、酒精灯B.②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C.③④⑤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02 + Br2 + 2H2O=4H+ + SO4■ + 2Br^解析操作①是蒸发,而不是灼烧,不需要垃塀,需要蒸发皿,A项错误;②是电解氯化钠溶液获得Cl2的过程,B项正确;③是NaBr与CH发生的置换反应,④发生的反应为:Br2 + SO2 + 2H2O=H2SO4 + 2HBr ,⑤是HBr转化为Br2的过程,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项、D项正确。
答案A11 .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卤素的钾盐屮,最易被氧化的是氟化钾%1用汽油作为提纯混的萃取剂%1澳化银具有感光性,碘化银不具有感光性%1某溶液与淀粉一碘化钾溶液反应出现蓝色,则证明该溶液是氯水或澳水%1氟气与氯化钠水溶液反应,一定有HF和02生成%1氯气与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述原剂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④解析①卤素的钾盐中,最易被氧化的是KI ,①错;②溟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可以用汽油萃取提纯漠,②对;③漠化银、碘化银都具有感光性,③错;④某溶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反应出现蓝色,证明该溶液中含有氧化性的物质,不一定是氯水或;臭水,④错;⑤氟气与氯化钠水溶液反应,实质是氟气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一定有HF和02生成,⑤对;⑥氯气与水反应时,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⑥对。
答案C过枫氢漠酸适严迥3试剂a BaSO.鑼通入S02 二、填空题12. (2017・山东淄博模拟)氢漠酸在医约和石化工业上有广泛用途。
模拟工业制 备氢澳酸的流程如图所示:冋答下列问题:(1 ) 混合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 混 合 ② 中 加 入 试 剂 a 是(3) 加入NH2SO3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Br 2,但要防止过量,原因是(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 工业氢渙酸常带有淡淡的黄色,可能的原因是:①含Fe 3+,②含Br 2,③ 含尸吕彳和Br 2,只用下列一种试剂就能分析产生淡黄色的原因。
该试剂是(填字母编号)。
a.KMnO 4 溶液b.NaOH 溶液c.KSCN 溶液d 漩粉一 KI 溶液b 解析 (1 ) B 「2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 2氧化为H 2SO 4 ,自身被还原为 HBr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 + Bi*2 + 2H2O=4tT +2B7 +SO?o(2) 由流程图可知,混合②后过滤生成硫酸顿,滤液蒸馆产生NaCl 溶液,故 Ba 2\ C 「应是加入试剂a 引入的,故试剂a 为BaCl 2溶液。
(3 ) N^SCh 过量,能与HBr 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溟化钠、水,反应离子方程式 为 SO 亍 + 2H + =SO 2 t + H 2O O(4 ) CCI4与溶液混合后分层,有机层在下层,水层在上层,若有机层无色,水 层为堇色,则为①含F/ +所致,若有机层为橙色,水层为无色,为②含B H所致,浓盐酸层活塞a 弹斎夹KMnO t 固体 1() mL 1 mol*L _lNaBr 溶液/5 mL 0.2 mol-L _, ”KI 溶液 SeenD若有机层为橙色、水层为黄色,则为③含Fe^和B"所致,故选e o答案 (1) SO 2 + Br 24-2H 2O=4H + + 2Br~ + SOi -(2) BaCb 溶液(3) SOr+2H +=SO 2 t +H 20 (4) e13.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 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