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库特征水位的确定原则

合集下载

水环境特征

水环境特征
水环境特征
1 地下水的埋藏状况
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 统称为地下水。 •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 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自流水(承压水 )三大类。
据估算,全世界的地下水总量多达1.5亿立方公里, 几乎占地球总水量的十分之一,比整个大西洋的水量 还要多!
• 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 • 主要措施和建议
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 主要问题
•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 可再生淡水资源:2.8万亿立方米/年 – 单位面积淡水资源:292毫米/年 – 人均淡水资源:2162立方米/年 – 可更新的地下淡水资源总量:8700亿立方米 /年 – 可开采地下淡水资源:2900亿立方米/年 – 微咸水开采资源:130亿立方米/年。 – 地下水储存量:约23万亿立方米(平原和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六
• 按矿产资源特性对待深层地下水的开采管理战 略
深层地下水主要表现为矿产资源属性,它的深埋藏、不 易更新和再生的特点,与油气及其它固体矿产十分相近 。因此,对深层地下水的勘探评价及勘探、开采的管理 ,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自身的特点,遵循矿产资源固有的 规律。故勘探、开采应纳入矿产资源范畴进行统一管理 ,服从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调整。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三
• 以找水为主的多渠道开源战略
(1)加大找水力度,发现和开辟新的地下水水 源地。 (2)充分利用矿坑排水,变废为宝。 (3)开发利用微咸水资源。 (4)开展沙漠凝结水的开发试验研究。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四
• 控制污染、综合防治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战略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五

地下水环评中水流向的确定方法探讨

地下水环评中水流向的确定方法探讨

第17卷 第2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2 2017年 2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February 2017收稿日期:2016-11-20作者简介:刘建章,天津市勘察院。

地下水环评中水流向的确定方法探讨刘建章,刘承磊,穆 磊,叶竞雄(天津市勘察院,天津 300191)摘 要:伴随着社会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以往环评报告中对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做了较为详细的监测与分析,对地下水部分注重偏少,但是地下水污染容易,治理难,对人民长远健康有着重大影响。

随着2016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实施,政府监管部门也注重到加强地下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强化现状评价,在现状评价基础上进行预测,其中预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确定查明地下水流向,以便确定污染羽的运移方向,为将来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做铺垫,本文就如何确定地下水流向提出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环评;地下水;流向中图分类号:P6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2-0100-02前言地下水是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岩土体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地下水流向又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区域地下水流向会受到整个地势的影响,特殊情况下在受到地表水体的影响下局部地下水流向会有一定的变化,本文借助我院近期完成的项目对如何判定地下水流向提出一定方法以供借鉴参考。

一、区域条件下地下水流场区域地下水流场主要是考虑天津地势整体高差,对照天津地质环境图集来判别地下水流向,精度较低,一般只作为项目整体地下水流场判别的一种方法,特殊情况下的项目区周边有河流、邻近海边,项目区旁是否是降水工程等对水位变动都会影响很大。

二、带观测井的地下水流向判别方法主要目的是通过打观测井,加上一些辅助试验来判别地下水流向。

专门水文地质学 08 地下水水量评价

专门水文地质学 08 地下水水量评价
综合考虑以上情况,再结合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来选择一种, 最好是几种计算方法并用,以便相互验证。下面将区域和局域 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概述
水量均衡法
开采试验法 补偿疏干法 回归分析法
水均衡法
水均衡法也称为水量平衡法,是全面研究某一地区 (均衡区)在一定时间段(均衡期)内的地下水的补给量、 储存量和消耗量之间的数量转化关系,通过平衡计算,评 价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它是根据物质(质量)守恒定律 和物质转化原理分析地下水循环过程,计算地下水量。实 际上,它不仅是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方法主要类型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它又是其他类型计算与评价方法的指导思 想与验证的依据。
补给量 天然补给量 开采补给量
排泄量 天然排泄量 允许开采量
储存量 容积储存量 弹性储存量
天然补给量
• 天然补给量:在开采扰动以前,在天然条件下存在的补给 量,包括:垂向补给和侧向补给两个方面。
入渗量 流入量
流入量
越流量
蒸发量
流出量 流出量
开采补给量
• 开采补给量: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夺取过来的额外补给量。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的原则
(2)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含水层具有强大的调蓄功 能,合理调控地下水位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蒸发损失。在旱 季或旱年,可借用储存量来满足开采;到雨季或丰水年, 又可将借用的储存量补偿回来。这样开采,在旱年可能出 现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而到丰水年又可以回升,从而达 到多年平衡。利用这一原则,必须注意区域水资源综合平 衡,合理截取雨洪水,以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D级:①初步查明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 ②初步圈定可能富水地段;③概略评价地下水资源,估算地 下水允许开采量。提交的成果精度要求一般为1:20万或1: 5万的比例尺。

工程地质基础—地下水

工程地质基础—地下水
n Vn V
孔隙
岩石中的各种空隙 1.分选良好,排列疏松 的砂;2.分选良好,排 列紧密的砂
3.分选不良的,含泥、 砂的砾石;4.经过部分 胶结的砂岩
5.具有结构性孔隙的 粘土
6.经过压密的粘土
7.具有裂隙的岩石
8.具有溶隙及溶穴的可 溶岩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颗粒排列方式 分选程度 胶结充填程度 结构及次生孔隙 分选愈好,排列愈疏松,胶结充填程度愈差,孔隙度愈大; 反之愈小;粘性土的孔隙度还取决于其结构及次生孔隙。
3.地貌条件:在不同的地貌部位对地下水的形成关系密切。 一般在平原、山前区易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良好的含水层; 在山区一般很难储存大量的地下水。
4.人为因素: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修建水库,可促使地下水位上升。
(2)水循环的类型 根据水分循环的路径和规模,可分为两种:
◆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也称为海 陆间循环。 ◆小循环——水仅在海洋或陆地内完成的循环过程。
潜水与地表水补给的关系
(a) 潜水补给河流 (b)河流补给潜水
(c)单侧补给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一
1.某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见下图。试确定
①河水与潜水之间的补排关系;
②A、B两点间的平均水力坡降
(A、B两点距离近似为60m)
③若在C点处凿井,多深可见
潜水面?
承压水
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含水层分区: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自流区、隔水顶板、隔水底板
H2S : 一般存在于深部地下水中,在微生物作用下由硫 酸盐还原而形成。局部浅层地下水含有较多的H2S,并呈酸 性,对混凝土具有侵蚀性。
CO2 :主要来源于土壤中有机质氧化产生的CO2,还有大 气中的CO2。深层地下水的CO2含量较高。含CO2较高的地下 水具有侵蚀性,能腐蚀混凝土。

水利科普小知识

水利科普小知识

水利科普小知识01 水利基本知识正常蓄水位:指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为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

死水位:指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消落到的最低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指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通常多根据流域洪水特性及防洪要求分期拟定。

进行水库调洪计算时,可以此水位作为起算水位。

防洪高水位:指下游防护区遭遇设计洪水时,水库(坝前)达到的最高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指大坝遭遇设计洪水时,水库(坝前)达到的最高洪水位。

校核洪水位:指大坝遭遇校核洪水时,水库(坝前)达到的最高洪水位。

特征库容:相应于某一水库特征水位以下或两个特征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一般均指坝前水位水平面以下的静库容。

死库容:指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

兴利库容:亦称调节库容,指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防洪库容:指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调洪库容:指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重叠库容:指正常蓄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这部分库容既可用于防洪,也可用于兴利。

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完全重叠时,正常蓄水位即为防洪高水位。

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完全分开时,正常蓄水位即为防洪限制水位。

总库容:指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

它是划分水库等级的主要依据之一。

水利工程: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也称为水工程。

按目的或服务对象可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城镇供水和排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水利工程等。

02水文知识流域: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区称为流域。

水系: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汛:江、河、湖泊等水域的季节性或定期性的涨水现象称汛。

汛期:江河湖泊洪水从始涨至全回落的时期,称汛期。

季节性涨水的河湖中出现大洪水最多的时段称为主汛期。

防汛:为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在汛期采取的防御洪水的措施,称防汛。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期末考卷问答及详情答案6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期末考卷问答及详情答案6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期末考卷问答及详情答案.doc1、什么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资源(可供利用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称)综合利用的原则是按照国家对环境保护、人水和谐、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它手段来减少洪灾损失的措施。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来满足社会各部门对水的需求,尽可能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河川水能资源的基本开发方式有哪几种,有何特点,答:方式表现为集中落差和引用流量的方式。

根据集中落差的方式可分为:坝式(蓄水式)水电站、引水式水电站、混合式水电站、潮汐式和抽水蓄能式水电站。

坝式水电站的特点是:优点:拦河筑坝,形成水库,抬高上游水位,集中河段落差,能调节水量,提高径流利用率。

缺点:基建工程较大,且上游形成淹没区。

引水式水电站的特点:优点:不会形成大的水库,淹没损失小,工程量小缺点是饮水量较小,水量利用率较低。

混合式水电站:综合利用水能,比较经济。

防洪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哪些,两者的区别,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河道整治、开辟分洪道和分蓄洪区、水库拦洪、水土保持。

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和洪水警报系统、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防洪调度。

工程措施是指利用水利工程拦蓄调节洪量、削减洪峰或分洪、滞洪等,以改变洪水天然运动状况,达到控制洪水、减少损失的目的\(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它手段来减少洪灾损失的措施)什么是径流调节,分哪几类,(P28)为了消除或减轻洪水灾害或是满足兴利需要,通过采取能够控制和调节径流的天然状态,解决供需矛盾,达到兴利除害目的的措施称为径流调节。

径流调节分为两大类:为兴利而利用水库提高枯水径流的径流调节,兴利调节:为削减洪峰流量而利用水库拦蓄洪水,以消除或减轻下游洪涝灾害的调节,洪水调节。

水库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水库工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任务,为满足兴利要求和保证防洪安全,需要一些控制性的水位和库容,我们把这些决定水库调节能力,其限定作用的控制水位和库容,称水库的特征水位、特征库容。

水库防洪调度基本知识

水库防洪调度基本知识
(2) 水库 防洪预 报调 度
二、 水库防 洪调度 任务、 原则 及方法
3 、 水库 防洪调 度 方法 (1) 规 程调 度
规程调 度具体 应用一 般是: 在调度 中严格 按照所 用的判 别条件 (如 防 洪 特征库 水位、 入库 洪峰流 量等) 决定水 库的蓄 泄量, 在水 库防洪 标准以 内按下 游防洪 要求调 度, 来水 超过水 库防洪 标准, 则以 保大坝 安全为 主进 行 调度。 下 游防洪 调度方 式一般 有 固定或 控制下 泄量方 式及补 偿调节 方 式。
(2) 水库 防洪预 报调度
b、 水 库防洪 预报调 度
过程
二、 水库防 洪调度 任务、 原则 及方法
(2) 水库 防洪预 报调
3度、b、水水库库防防洪洪预调报调度方度优法点
首 先是提 高水库 的防洪 效益。 通过 预报对 入库洪 水有一 个比较 准确的 判断, 一方 面可采 取预泄 方式, 提 前腾出 库容, 增 加水库 的防洪 能力, 另一 方面, 通过对 下游洪 水 汇流的 预报, 对特定 的防护 对象, 增加 削峰、 错峰 能力。 同时 帮助决 策者科 学拟定 防洪 目标。
具体 地说, 在 汛期按 预定的 合理蓄 泄原则 调度水 库应达 到如下 要求: 如果 本次洪 水 大小与 下游防 洪标准 相当, 则应保 证下游 河道的 泄流量 在允 许 的安全 泄量以 下或相 等; 如果本 次洪水 与原设 计或校 核洪水 相当, 则水 库下泄 流量以 库水位 不超过 设计或 校核洪 水位为 原则; 如果 本次洪 水为可 能最大 洪水, 则应 采取有 效措施 确保大 坝安全
其 次是提 髙水库 的兴利 效益。 通过 预报对 入库洪 水有一 个比较 准确的 判断, 可在 进行调 度中少 弃水, 或不 弃水。 目前全 国正在 开展的 水库动 态 汛限 水位的 研究, 就是 基 于水库 防洪预 报调度 理论开 展的。

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第一节地下水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钻孔或水井揭穿顶 板时,承压水便涌入孔 内,并继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稳定,此时的水位—承压水位。 承压水位到隔水顶板面的距离—承压水头H。 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含水层厚度M。 3)自流斜地:
赋存承压水的单斜构造。 (1)由断层形成的自流斜地:
ⅰ断层不导水:承压水无独立的排泄通道,当补给水量大于含水 层所能容纳的水量时,含水层的水就通过补给区低洼区排泄,此 时补给排泄区一致。 ⅱ断层导水:含水层通过断层排泄,断层与地表相交并形成泉。
2、裂隙:由于受地壳运动或外力作用,坚硬岩层中的各种裂缝。 裂隙度:裂隙体积Vt 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Kt=Vt/V×100%
3、岩溶:可溶性岩石中的洞穴。 岩溶度:可溶性岩层中洞穴体积与包括岩溶洞穴在内的岩石总
体和V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Kk=Vk/V×100% (二)岩石的水理性:
(三)岩石的溶隙
岩石的溶隙是可溶性岩层被溶蚀而形成。
岩溶区岩溶水的运动和岩溶溶洞的发育、分布,具有垂直分带性: 1、包气带(I):
位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 2、水位季节变动带(Ⅱ):
位于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 3、饱水带(Ⅲ):处于地下水面以下。 4、深部循环带(Ⅳ):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 (四)人工通道 1、崩落法采煤造成的裂隙。 2、钻孔造成的涌水通道。
(二)上升泉
由承压含层水形成的泉
1、侵蚀上升泉: 河谷、冲沟切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层顶板
2、断裂上升泉: 导水断层通过承压含水层,
由于承压水水位较高,底下水沿着断层、 裂隙上升溢出地表。
第二节 矿井充水条件
矿井水:流入井筒、巷道和工作面的水。 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水的来源、涌水通道和影响水量大小的因 素,它们是计算涌水量、预测突水的重要依据。 一、矿井水的来源 (一)矿体及围岩空隙中的地下水: 有些矿体本身充满来哦地下水,这些水在开采时可以直接流入 巷道,成为涌水水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库特征水位的确定原则
死水位的确定原则
(1)水量均衡:地下水库最低水位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水资源的年内或年际平衡基础上,否则干旱季节或枯水年份将地下水位降得过低,而在丰水季节或丰水年仍然得不到有效补偿的话,势必影响到地下水库相应功能的正常实现。

(2)地表生态:最低地下水位不应导致区内地表生态环境退化,如地表荒漠化,湖泊、沼泽和湿地的萎缩等。

(3)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位过低可能引起与调蓄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它劣质水体的入侵;另外,地下水位过低,造成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改变,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

(4)地质环境:对于水位抬升不可恢复的环境地质问题而言,例如,地面沉降,最低水位不超过现状地下水位即可,因为即使是地下水位有较大幅度回升,地面沉降的回弹量也是极其微小的;第二,对于地下水位上升可以改善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应将地下水位升至不产生该问题时的临界地下水位。

(5)效益/成本:地下水库最低水位一般不应超过现有取水工程的最大提水深度,以免因水位过低造成开采井吊泵、报废,影响到水源地的正常运行、增加能耗、提高成本;或者因水位过低需要增加新井、安装新设备等而增加工程投资。

正常蓄水位的确定原则
(1)地表生态:地下水位过高的主要危害是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通常以地下水临界深度为指标。

地下水临界深度指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的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其值与地下水矿化度、土壤质地、气候条件等均有关系。

(2)蓄水效益:蓄水效益方面可以从有利于增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以及减少地下水无效损失量两个方面来考虑。

从降水入渗的角度而言,降水入渗量的大小与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有关,往往存在一个与降水入渗系数最大值相对应的地下水位埋藏深度。

从减少地下水损失量而言,地下水的蒸发损失随着水位的升高而逐渐加大;对于非封闭边界,库区地下水位越高,则侧向径流排泄量就越大。

(3)水量均衡:考虑区内水资源储备量的需要以及可用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水源的水量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正常蓄水高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