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都保持积极、稳定和适
应性的状态。
心理健康问题则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存在困扰、失调和不适应
的情况。
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遗传因素:一些心理问题可能有遗传背景。
例如,家族中有人患有
焦虑或抑郁症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2.生物化学因素:身体内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如神经递质的异常,可
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例如,缺乏血清素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3.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人可能面临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和
青少年可能因为学业压力、家庭问题、同伴关系等因素而出现心理问题。
而老年人常常面临情感孤立、失去亲友等问题,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4.生理因素:一些生理疾病和疼痛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慢性疼痛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
5.生活经历:个体在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创伤经历可能对心理健康产
生不良影响。
如失去亲人、经历性虐待、家庭暴力等。
6.心理因素:一些人可能具有个人特质,如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使
他们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负性的自我认知、悲观思维习惯等都可
能与心理问题的发生相关。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素质品德、家庭背景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等等,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如果孩子在家里经常受到家长的斥责,那么他们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无法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也有的家庭因为双亲的情感问题导致家庭破裂,使得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学校因素孩子在学校接受课堂上的教育,为往往会忽视他们在课余时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教育,这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孩子较为重视。
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千篇一律,使得学生产生无趣、乏味、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得他们产生自卑和孤独的心理。
3、社会因素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伴随一些消极的,或者是颓废的事物的发展。
比如网络、影视等各种传播媒体不断发展,青少年所接受的事物也是日新月异,而处于青少年的他们又恰恰是一个“危险时期”。
生理上的快速发展带来心理上的发展,再受到社会上不断出现的事物的影响,青少年的思考和思维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其行为又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和冲动性,行为没有良好的克制,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求知欲强。
心理健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
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
影响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篇11、生物遗传因素心理活动的基础受个人遗传基因的制约,一个人作为整体(包括其身心两方面)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尤其是体形、能力、性格,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明显。
统计调查数据和临床观察表明,不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生理和遗传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但它不是主要的。
2、家庭环境与教育a、家庭环境气氛家庭环境气氛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对个体早期发展的研究表明,单调、贫乏的家庭环境影响其心理发展,抑制其潜能。
很多在成人期表现为能力不足的个体往往是因其早年生长环境缺乏刺激所致。
如果家庭气氛不和,父母经常发生冲突,会导致个体缺乏信任感,过于敏感、多疑,难以和同学、老师建立和谐、信任的人际关系。
而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在各自工作、学习的岗位上积极奋斗,他们彼此和睦相处、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家长开明、民主,对子女的教育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尊重子女的人格和自尊心、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努力向上和友好待人的态度,智能和创造力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b、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个体早期发展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个体建立起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和安全感,而这种信任和安全感则会成为个体成年后与他人顺利交往的保证。
儿童早期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意使个体形成孤独、无助的性格,难于与人相处,因而,容易导致心理异常,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杰克布逊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还提出,青春期前持续的爱缺乏和丧失与成年期的抑郁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宽严失度的教养方式同样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如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减少了子女与他人交往、适应社会的机会,使其逐渐变得依赖、被动、缺乏创造性和独立的自我意识。
并且容易使子女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他们常常重视自己的需求而忽视他人的存在,只索取而不奉献。
而过分严厉的父母培养的是胆小、顺从的子女,他们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被动、自卑,不敢反对于自己不同的意见,甚至当别人侵犯自己利益时,也不敢申辩,害怕对方生气,因而不善于保护自己。
影响心理健康的十大因素

9.
個人接受增強史
小結:
「孩子是跟著鼓勵的方式走」 給予鼓勵,他知道這是條好的路沿著走就 對了給予懲罰,他只知道這是不好的路, 但要如何走?卻不知道!
10.
親子關係
◎出生序會影響親子關係
◎老大、老二為什麼不一樣?
1. 老大:順從、依賴、負責、缺乏彈性、較少創意 2. 老么:好奇心強、富創意、較有彈性、自我、隨性、
15.
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立 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医学是最近 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 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 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 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等 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 总之,目前以中西医学为主的世界各种医学科学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故不能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成为阻碍医学科学前进的羁绊。的确,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显然已完 全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形成现代系统医学。该体系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不管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应该远远超过现有的中西医学理论,并将现有中西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范围之内。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原创人生、医学理论体系——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 宏观上或战略上圆满解释并解决了存在于人类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史上的一切疑难模糊问题,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得以启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维世界。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整体表现,包括了情绪的稳定,自我意识的健康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
然而,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首先,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例如,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可能导致个体感到压力巨大,从而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减轻个体的压力,增强个体的抵抗力。
家庭环境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家庭中的关系质量和家庭功能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中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支持可以提供安全感和情感上的满足,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反,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暴力、冲突和亲密关系不稳定,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不良。
个人因素也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和个人能力都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的水平。
具有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思维方式的人更容易应对压力和逆境,具备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此外,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也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一个自我意识健康、自尊心良好的人往往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生活中的压力和应激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工作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压力都可能使个体感到紧张和焦虑。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个体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症状。
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如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和睡眠不足,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而积极的生活方式,如定期锻炼、健康饮食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心理疾病和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遗传因素也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一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个人因素、生活应激、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疾病和遗传因素的综合影响。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引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识能力、情感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平衡状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压力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对于预防和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心理创伤。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和社会支持等。
工作压力是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之一,长期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引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经济压力是另一个常见的社会因素,面对经济困难和财务压力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然而,社会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拥有良好的支持网络和人际关系会减轻心理压力和促进情绪的平衡。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缺乏运动、不规律的饮食和长时间的睡眠不足,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并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缺乏必要的营养,并影响大脑功能。
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安全感、支持和情感满足,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相反,不良的人际关系会引发孤独、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家庭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良的家庭关系、家庭暴力和家庭矛盾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此外,友谊和社交关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友谊和社交网络可以增加个体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
心理创伤心理创伤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创伤可以是大规模灾害、战争、虐待、暴力等对个体产生极大影响的事件。
心理创伤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和恐慌等心理健康问题。
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期,心理创伤会对其长期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众多,包括社会因素、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心理创伤等。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危机因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危机因素前言心理健康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危机因素则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讨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危机因素,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中父母的婚姻状况、亲子关系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的抚养方式,对孩子表现出的情感关注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个性、性格以及自尊心等方面。
2.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包括恋爱关系、婚姻关系等。
这些关系都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有研究表明,婚姻关系稳定、恋爱关系和谐的人们更容易感到快乐和幸福,而单身者则可能感到孤独和寂寞。
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可以得到的帮助和支持。
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在逆境中更容易恢复自信和勇气,保持心理健康。
4.人格特征人格特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人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反应控制能力和情感管理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与人良好地相处。
而有些人则可能因为缺少这些能力而表现出自闭、虚拟等不适应社会的行为。
二、心理健康的危机因素1.环境因素现代社会中,变化和压力常常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家庭环境的变迁、工作压力、生活中的困难等因素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大量压力会导致意欲力下降、情绪低落等不良情况。
而即便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如网上网络暴力等,也可能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损害。
2.失恋失恋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危机。
失恋后,人们可能会出现情感不稳定、沮丧、自卑等不良情绪,甚至还可能会导致自杀等危险行为。
3.家庭问题家庭问题是导致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受家庭因素影响的人往往在挑战和压力之下会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和行为。
家庭暴力、离婚、被遣散等情况都可以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对于预防和应对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问题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遗传因素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特定心理疾病的风险,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在家族中的聚集现象就提示了遗传的影响。
然而,遗传并非是决定心理健康的唯一因素,它只是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易感性。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诱因。
重大的生活变故,如失业、离婚、亲人离世等,都可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之下,也容易让人感到焦虑和抑郁。
这些压力事件会打破个体原有的心理平衡,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就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深远且持久。
一个充满关爱、支持和良好沟通的家庭,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相反,在一个充满冲突、冷漠或过度控制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比如,父母的过度批评、贬低可能导致孩子自卑、焦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可能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影响其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个人的性格特点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乐观、自信、坚韧的性格往往有助于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而那些过于敏感、内向、神经质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困扰。
例如,过于追求完美的性格可能在面对挫折时感到无法承受,从而引发焦虑和抑郁。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社会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会影响个体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认知和评价。
在一个竞争激烈、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人们可能会感到过度的压力和焦虑。
此外,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良好的社交网络、朋友和邻里之间的互助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减轻心理压力。
教育水平和认知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
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你的心理健康?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心理健康受个体差异的影响。
在心理学研究中,对于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心理变量有大量研究,例如个体的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
与此同时,研究也已证明许多心理疾患,都存在遗传因素的作用。
除了个体因素外,人的心理健康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19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了国民心理健康的六个影响因素,这里做简要介绍,希望能开阔你的视野,提高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01自然环境
人生活在地球上,离不开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可以降低压力的风险,精神病、抑郁症、焦虑和其他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也相对更低。
例如,抑郁的发生与光照和季节有联系。
“冬季抑郁症”主要是由日照缺乏引发,在光照少的秋冬季节抑郁症状反复发作,而在春夏季节症状缓解。
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研究一致显示,居住在绿化更好的区域的城市居民,感受到的压力更低、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幸福感也更强。
02社会环境
1、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发生时,这些时期人们抑郁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经济衰退对于就业有着直接、强烈且持久的负面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而受到影响,压力增大,造成更多的抑郁情绪,甚至可能导致更高的自杀率。
2、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关于情绪表达以及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对于心理健康有比较直接的影响。
3、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影响非常巨大。
媒体的报道方式,常常牵动着社会大众的情绪,报道人的观点也常常左右着民意的走向。
例如,在媒体中特别是广告中对于女性形象苗条身材的推崇,导致女性更容易对自己的身材感到不满,而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的女性更易出现低自尊、抑郁、焦虑、进食障碍等问题。
03受教育水平
无论国内或国外的研究,均发现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经济地位呈正相关。
社会经济地位包括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职业,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资源。
拥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往往意味着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分析信息以解决问题,因此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调查研究发现,学历越高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父母的学历越高,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平均来说也越高。
04工作环境
工作带来的心理收益,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研究发现,工作实际上为人们提供了获得自尊、效能感和自我整合的机会。
人们付出努力是期望回报的,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回报甚微时,比如得到的薪水、晋升或心理上的价值感都不令人满意时,就会成为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极大风险。
05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家庭对于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1、家庭经济状况
研究表明,家庭经济上的问题,如缺少财产、工资收入低,都与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有关。
2、家庭结构
完整幸福的家庭,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维护作用。
而家庭不完整,往往是造成家庭成员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因素。
3、家庭关系
婚姻关系是最重要的亲密人际关系之一,也是形成家庭的基础。
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已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未婚群体。
婚姻关系质量不仅对夫妻双方本身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父母之间不良的婚姻质量,会对养育行为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孩子更多的行为问题。
06健康生活方式
身体和心理的关系密切,身体或生理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而心理问题也会引发和促成某些生理问题、疾病或躯体的反应。
1、睡眠
睡眠与心理健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人们在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时,往往会影响睡眠,而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又会让人们感到疲倦、精力不足,情绪更糟。
睡眠问题与情绪问题之间的关联,存在大量的实证证据。
睡眠过多或过少是抑郁症的重要症状之一,而睡眠问题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症状。
2、休闲运动
休闲不仅可消除身体上的疲劳,也可让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
研究发现,休闲时间过少(每周平均少于两小时),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体育运动不仅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也影响着心理健康。
即使是单次的体育运动也能显著改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而规律性地坚持体育锻炼,更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生理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都具有保护作用。
当身体患疾病,特别是一些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时,心理健康往往面临进一步挑战。
研究表明在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哮喘、关节炎、溃疡、心脏病、慢性疼痛的病人,抑郁和焦虑问题要高于一般人群,同时出现两种以上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更大。
心理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问题,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是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于人体的结果。
这篇文章虽然读起来枯燥,但是可以开阔你的视野,让你对心理健康有更全面的认识。
这样你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