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三单元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三单元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一节生物遗传因素

一般而言,人的心理因素是不能遗传的。不过,个人作为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个性是在遗传与环境密切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个性的发展乃是先天的遗传与后天的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一个人的体型、气质、神经结构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份等都受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

有些学生从遗传中获得的是弱型神经类型。这种神经类型的学生遇事敏感、退缩,经不起强烈刺激,因而稍遇挫折,便情绪低落,六神无主,出现异常心态与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在精神病家族中,确实有较多的成员患有精神病或有某些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第二节体质方面的因素

所谓体质方面的因素,主要指那些能导致各种心理失常的身体方面的影响,包括胎儿期、产程与出生后的有关方面的影响。研究中发现,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情绪不好,健康欠佳,以及分娩过程中出现早产、难产,窒息、剖腹产等异常情况时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明显的影响。国外学者证实,母亲在怀孕期间如果经常处于焦虑忧态或精神沮丧,在生理上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穿过胎盘,直接影响正在生长发育的胎儿,儿童出生后就可能具有某种心理病态。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小学学生中心理不健康者其母亲在孕期身体不健康的占14.35%,而心理正常的学生,此类情况仅占3.83%。至于因身体缺陷如残疾、相貌较丑等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

青少年身体发育急剧变化,这对其心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一般讲,儿童生理发育快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如7—8岁儿童的大脑重量已达1100克,接近成人的1400克,神经皮质细胞的髓鞘化程度也接近成人。但是,由于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因而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人。因此,儿童心理水平同生理发展的速度的不协调,是其心理冲突的一个基本原因。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其身体,生理状态会产生广泛的变异。生理上这种突然大幅度变化与心理发展出现不平衡,就会使青少年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例如同是14岁的少年,有人在生理上达到成人的高度,有人还处于儿童的水平。生理变异起始晚的孩子留给心理成熟的时间比较长,他们比较容易应付这种变异,而生理变异来得早的孩子,心理上、知识上、道德上未做好准备,对这种生理变异感到茫然不解。青春期的性冲动往往造成一种嫌恶感和罪恶感的交替或并存,带来很多心理问题。又如,有的孩子不能愉快地接纳性身份,男孩子女性化或女孩子成为“假小子”,这正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

第三节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经济上带来了空前的繁荣,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必然出现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的持续的冲突以及相互妥协和交融。目前,难以

实现外来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整合,造成人们在认知上的失调和行为上的失范,引起内心紧张、焦虑、烦恼、痛苦;行为上出现偏差、越轨和无所适从,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这些均会反映到青少年身上。

原有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减弱甚至丧失其功能,新的价值观又比较零散杂乱而不成系统,价值观念呈多元化态势,使尚未成熟的中小学学生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增加了难度。学生在校受到的价值观教育一离开校门就不灵了。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反差,他们从书本上学到的和实际看到的往往大相径庭,因而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使他们思想混乱、观点动摇、情绪波动、意志消沉,容易形成相互冲突、矛盾的双重人格或多种人格,带来许多难以理解的困惑不安,形成许多心理问题。有的青少年对自己和周围的现实缺乏信心,不满情绪日积月累,在极端的情况下,就会否定以前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价值体系,脆弱的心理受到不断的冲撞形成心理障碍,当他们精神不正常时,憧憬的感情有可能导致他们轻生。曾有一位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团员,在用一双追求真善美的眼睛打量观实生活时,感到迷惘,实际与她美好的愿望不符,种种矛盾使她感到困惑,这使她感到痛苦不堪。她看到在山区破旧的农舍里生活的农民依然很穷困,感到十分惊讶,想不通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还没有摆脱物质贫困和各种愚昧。当她严肃地提出这些问题后,同学们哈哈大笑说:“你真是忧国忧民啊,该让你当总理了。”这使她感到不被理解的惆怅。考试作弊现象在班里屡见不鲜,而她始终保持了纯洁和诚实,但同学们却指责她假装高尚。期末考试一位老师为了让她能得到奖学金而给她加了分数,其原因是讨好她的爸爸,而她爸爸又恰好是这位老师爱人的上司。她痛苦地说:“我一向嘲笑那些考试作假的人,可现在我只有嘲笑自己了。”她在用真、善、美的眼光衡量世界时,却总觉得到处充满着假、恶、丑,她不能理解,她过于看中那些社会的阴暗面、人际关系中的不正之风。她与周围许多人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了,于是她感到透彻肌骨的寒冷,最后,她带着美丽的憧憬和对现实生活的厌恶踏入了另一个世界。

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又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刺激因素增多,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下岗待业以及环境污染、噪音增多等,严重地干扰着中小学学生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健康。

2 社会不健康因素增多,如充满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和书刊、大量的计算机游戏软件等十分容易引起青少年情绪的波动,甚至想入非非、萎靡不振,妨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

3 住宅越来越多地成为独门独户,生活方式越来越封闭,限制了孩子与伙伴的交往,孤独感增加。而一户基本为三口之家。孩子处于父母中间,没有同龄人的交往对象,使许多心理品格得不到发展和完善。

第四节家庭、学校因素

有资料显示:如今城市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率已高达97%。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态度及方法都存在着严重问题。

家庭教育大体有以下4种不当类型。

1 溺爱型。家长过份宠爱孩子,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使他们养成任性、固执、自私和不合群等不良行为和不健康心理。

2 放任型。家长不注意自身的道德、思想修养,污秽语言和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优点不给予表扬鼓励,缺点不给予纠正,使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和蛮横不讲理的坏习惯。

3 专制型。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和安排。家长的干涉过多,使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态度粗暴甚至体罚孩子,使一些孩子对父母的过多干涉产生厌倦、反抗甚至仇视心理。

4 过度教育型。家长对孩子总有一种过高的期望,使孩子心理负担加重。父母不顾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孩子学这学那,阅读大量书籍,参加种种竞赛,使孩子的童心、童趣和童韵受到压制和摧残,使孩子从小留下心理不健康的隐患。有一女孩儿,非常喜爱猫,每天为猫喂食、洗澡,与猫一起玩耍,还画猫的各种神态、各种动作,因而被家长认为耽误了学习。残忍的父亲让孩子抱着猫一起到工厂,突然抢过猫扔进燃烧着的锅炉。孩子惊恐地瞪大了双眼。从此以后,她因受强烈的刺激而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不得不休学养病。家长对孩子存在着“过高的期望、过份的溺爱、过度的保护和过多的干涉”,这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弊端,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学校因素

目前学校教育仍然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单一的评价标准下学生随时都受到竞争失败的威胁,导致心理超负荷运行。在初高中阶段的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还处于发育和完善的过程,这时候他们被动性强,主动表现的意识较弱,对竞争失败的承受力比较差,心理上

还十分稚嫩脆弱;而恰在此时,他们面临着升学的激烈竞争,为了夺得高分数,在题海中冥思苦想、死记硬背,缺少获取知识的乐趣。他们整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题,双休日也要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的学习。因而,身体疲惫,精神紧张,一遇不顺心的事如考试失利、人际关系紧张等,便恶劣情绪郁结心头,久而久之,遂成病态。有人说,我们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没有把学生当成人,而只把他们当成知识的容器。这是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学校方面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地位几乎都由升学率所决定,形成了局限的学校教育质量观;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没考上大学就不称为人才。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孩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说:“我真怕考不上大学,我怕对不住起早贪黑照顾我的妈妈,也怕对不起吃到肚子里的无数个鸡蛋。”她家庭生活不富余,妈妈省下钱每天在她起床前先给她煮熟两个鸡蛋以保证她的营养。高考的竞争、升学的压力使她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当前评职称、选干部都十分重视学历,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片面的人才观。这些也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形成心理障碍,一旦没有考上理想学校就认为前途无望,理想成空,抑郁成疾。

第五节社会、文化因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社会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其社会地位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如果过于剧烈,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危害。例如,孩子上学了,成了小学生;或者孩子今年当上了小队长,要管理一个小队了。这就是他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或当上了小干部就进入了新的角色,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开始与其他人建立新型的关系,在智力发展、交往技能、活动范围等方面,家长和老师等都会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变化给孩子心理带来了冲击,也可能成为压力和负担。例如在家庭中,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在入学以后会表现得更强烈:学习上,总关注成绩的优劣;与人交往上,更注意交往对象的品质;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家长还更注意交往对象的性别等等。过去孩子的活动都与家庭成员有联系,接触到的主要是父母和亲属,而现在马上转向与同学之间的联系;过去是爸爸妈妈对自己进行教育指导,可以耍小性、闹脾气,甚至自己说了算,现在上学了,教师成了最大的权威,要听老师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面前,如果一个孩子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环境提出的种种新的要求,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佩服,这个孩子的情绪是健康的、正常的;如果这个孩子离开父母或原已有感情的老师就感到苦恼和失落,对陌生环境较难适应,就可能在心理上产生

障碍,影响心理健康。

又如,有人考上重点中学以后,学习不久,可能产生一种很深的压抑感,变得沮丧、退缩、悲观、失望。这是因为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自各个学校,都是原校的优秀学生和班干部,这些学生组成班集体后,每个学生的个人社会角色、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入学前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尖子、班干部,当然受到老师的信任、同学的佩服、家长的宠爱,各种荣誉集于一身,使他过高地估计

自己;而到重点学校后与同学相比,丝毫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不像过去那样拔尖,甚至比别人矮了一截,想拔尖又力不从心,自然会感到难以适应,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压抑感。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可能从“自信的自我”转化成“自卑的自我”,形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

社会文化根源

有专家研究认为,在中国人的人格系统中存在着源自文化的人格弱点,如内倾性、人际敏感等,这些性格特征使中国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即中国人的心理疾患存在着文化上的病态基因。

1 文化缺陷对青少年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指导下,在中国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多经历四个方面的训练:依赖、求同、自抑、忍让。这些训练内容与人们存在着心理障碍最为突出的四种症状即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及社交恐怖症的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依赖训练:在中国的家庭中,代际关系在辈份尊卑上有明显的划分,但是在人格和自我上却缺乏界限。在我国,作为父母十分关注下一代的发展,他们常常为了帮助子女的发展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发展为代价,他们常常以子女一代的成功当作自己的自我实现。孩子们肩负着实现父母期待的重任。因此,他们获取成功总是以父母满意而不是以自己满意为目的,这就使子女一代缺少独立发展的机会。例如武汉某年高考填报志愿书的人中有80%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填报的。在这种强烈依附的代际关系下所进行的依赖训练,使许多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淡漠,独立性差,适应能力低,缺乏足够的社会生存能力。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一旦面临无以依附的境遇,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紧张、焦虑、恐慌、退缩等神经症倾向。

求同训练:从众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突出的特点之一,由此产生求同训练。求同即是墨守成规

、抑制自我。求同训练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比比皆是,青少年学生在求同训练中形成刻意追随众人的趋向,人云亦云,随大流,而且不断地束缚自我。求同训练的实质是非个性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刻板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容易在青少年中产生强迫性观念和强迫性行为。

自抑训练:是由中国文化的自制性所要求的,自抑的内容主要是那些被文化价值体系所贬斥的个人欲望和希求,如对个人思想情绪的自我表现,对个人生存利益的公开追求等。自抑训练必然导致过度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是强迫性的。自抑训练抑制了本能欲望的正常表达,使人的原始驱力达不到必要的升华或宣泄,从而引起焦虑不安、情绪抑郁等神经症倾向。

忍让训练:是由中国文化的自谦性决定的,对中国人来说,人际关系称得上是社会生活里最重要的内容,每个人的大部分心理能量都是被消耗在人际关系的

调和处理之中。社会上司空见惯的极为复杂的交往准则对青少年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如礼尚往来、报大于施、内外有别、亲疏有间、和合为贵、防人之心等等。许多成人慨叹“为人难”、“处世难”。所谓“为人难”难在抑制自我欲求,以达到文化设置的理想规范上;“处世难”难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这些深深地妨碍着青少年一代的心理健康,使他们精神上处于紧张、傍徨不安的状态。

2 人格弱点对青少年的影响

在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患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人格因素的影响最为直接。医疗部门开展实验研究的结果证实几乎每一种精神疾病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人格障碍,而具有人格缺陷或人格弱点的人则最易出现精神方面的病症。老成稳重是中国人普遍欣赏的性格。老成稳重包含有知足、忍耐、不好冲动、不轻易违背长辈或上级的要求、言语不多、办事踏实、责任感强等成分。这种中国人普遍欣赏的性格具有内倾性。上海某卫生中心对250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内向型性格占患病者的78.93%;湖南省精神病院对10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大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内向型性格者占患者的62.75%。由此可见内向型性格与精神疾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历史上追求平稳、墨守成规者较少遭人非议,而追求改革提出“祖宗之法不可守”的变法者屡遭贬斥。长期以来,求稳守常成了许多人的人格品质,对当前的青少年有很深的影响,使学生对各种变化的承受能力低,极易产生社交恐惧心理和回避退居的心理障碍。

3 传统社会化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

目前,青少年心理承受力脆弱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其原因之一是我国传统的个体社会化方式还存在着某些缺陷。例如从社会化方式来看,孩子早期社会化多数几乎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对孩子,抚养重于教育、关心重于训练,结果塑造的青少年依赖心理严重,自主性差。而社会化内容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忽视个性教育和特长培养,其结果使孩子缺乏个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当过重的心理压力施加在心理承受力脆弱的孩子身上时,极易导致心理扭曲、失衡和各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变态。

在文化缺陷下,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在环境适应、社会交往、独立意识、自主能力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训练,但实际生活又对青少年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难免使青少年学生产生对社会的恐惧心理,以至发展为社会恐怖症或产生其他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3 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篇1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 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

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 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 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习,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 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 09信管1班顾雅玮0910831119 经过小组成员的资料整理和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十条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对这十条因素一一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它们分别是: (一)自身性格和情绪; 人格是一个人在其自然基础上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 理特征。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个体身上最具色彩的闪光点,人与人的不同正是因为人格的不同。 人格的生理差异主要体现在气质上。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 性情,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有人倾向于外部事务)等方面的特点。 有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精力旺盛,直率,热情,行动敏捷,情绪易于激动,心境 变换剧烈。有独特见解,反应迅速,行为果断,表里如一;不愿受人指挥,而喜欢指挥别人,喜欢新的活动,活动效率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快,说话喜欢与同学争辩,喜欢表现自己。 有的人是春天里的一阵风:喜形于色,这类人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性情活泼、热情、兴趣广,但容易转移;积极参加学校一切活动,但表现散漫,有始无终,遇到稍不如意的事就情绪低落,稍得安慰或又遇到使他高兴的事,马上就会兴高采烈;善于交际,待人亲切,在群体中精神愉悦,相处自然。 有的人是冬天里的一场雪: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基本保持想心理平衡;凡事深思熟虑,力求稳妥,在各种情况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外柔内刚,不卑不亢。但过于拘谨,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 不足。 还有的人似秋风中的一片落叶:孤僻,行动退缓,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感情细腻而脆弱,常为区区小事引起情绪波动;自己心里有话,宁愿自己品味,不愿向别人倾诉;喜欢独处,与人交往时显得腼腆,不爱表现自己;敏感多疑,患得患失。在困难面前常怯懦、自卑和优柔寡断。 不同性格和情绪的人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都不相同,如果不能认知到自 己在性格上的缺陷,很有可能无法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大学生需要优化自己的 性格: 首先,要校正认知偏差。可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去充分体验感受生活,多看些 进步的书籍和伟人、哲人传记,看看他们成功和为人处世之道,这些对自己性格的改变都会 有帮助。 其次,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随着一个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相对成熟,随着一个 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其性格的发展也从被动的外部控制逐渐向自我控制转化。如果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一变化,促进这一变化,自觉地确立性格锻炼目标,从而进行自我锻炼,就能对现实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等性格特征不断完善。 接着,培养健康情绪,保持乐观的心境。要乐观的生活,要胸怀开阔。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从好的方面去想。想得开,烦恼自然就会消失。 然后,乐于交际,与人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善意的评 价人,热情地帮助人,努力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性格就能得到和谐发展。 最后,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个人性格特征中都有好的因素,也有不良的特征,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摘要: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 ,2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体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与遗传素质有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5. 7 %,异卵双生子为33. 3 %。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受个体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的影响。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二) 生理因素 1.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 儿童时期曾经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某些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分泌失调,也会引起小学生的一些心理功能的异常。如甲状腺素缺少会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减退、语言迟缓、情绪淡薄等心理障碍(如克汀病) ,而分泌量过多也会导致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等症状(如甲亢) 。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现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据一项调查统计 , 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 , 约占 20%,而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约有 3000万人。 由于我国公众对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偏低 , 许多隐患不能及早发现治疗 , 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 , 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困难以至悲剧发生。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学工作者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那么, 青少年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才是心理健康的呢?下面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条件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的心理保证,人的智力划分往往通过智力测验 ,90以上是正常智力, 70以下是弱智,智商并不一定与学习成绩成正比,有的学生智商高,但学习成绩不好,在校的学生90%以上智力水平相等, 但是为何有的学生学习好, 有的学习不好, 关键是情商。智商是成才的基础,情商是成才的关键。情商是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情商低的人表现意志不坚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冲动、做事不规范、任性、不负责任。 2、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3、心情开朗、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工作和学习不是为负担,应视为乐趣,努力把自己才智在学习中发挥出来。 4、与人为善、乐于人交往、和同学和睦相处、对同学充满热情、能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同学尊重、信任、不产生嫉妒、憎恨。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正如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一.生理因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和疾病。 (一)遗传。遗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呢?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充分的生理条件,人的心理活动就要受到影响。心理学家们曾用家谱分析的方法研究遗传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族中有癔病、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的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些。 (二)疾病。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例如,脑梅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会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脑震荡、脑挫伤等可能引起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敏感、易怒、暴躁、情绪不稳和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甲状腺机能不足可引起整个心理活动的迟钝。 二.家庭因素。 (一)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人员组成。由于家庭规模和组成家庭的成员不尽相同,家庭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多数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完整且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地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有不利的影响,容易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 (二)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父母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儿童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和感情的总和,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礼貌,是否体现民主平等;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 三、学校因素。

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精选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精选3篇) 篇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篇二: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 第九讲:谈话技巧 滦平八中政教校长-----王兴国 一、选择话题。谈话话题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熟悉的人谈话是比较随便的,彼此之间是有共同语言的,可以谈谈过去,谈谈近况,不必刻意

地去选择话题。当我们同陌生人谈话时,选择话题就很重要了。如果话题选择不好,会出现让双方或众人尴尬局面。因此,与众多陌生人谈话时,我们应找共同点。如何选择共同点呢?1、察言观色,寻找共同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能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然后由此引发谈话。2、众人关心的事为题。大家就所关心的事发表意见或建议,也就有了共同语言,从而能深入地谈下去,营造出良好的谈话氛围。3、同个别陌生人谈话时,我们应先提一些“投石”式问题,比如:询问对方的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了一些了解之后,交谈就自如了;也可以问明陌生人的兴趣,依据对方的兴趣进行交谈;也可以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引发交谈。4、可以借助别人的介绍来了解对方,从而找到谈话的共同点,比如:你和你的朋友或熟人相见,有第三个人在场,你的朋友或熟人向你介绍第三人的身份、工作、爱好等等,你要细心听,然后分析,你就会很快找到你们的共同点,就可以很好地进行谈话了,有时通过别人谈及某人,没有见面谈话之前你就对对方有所了解了,这样更有利于谈话的进行。寻找共同点的方法很多,比如: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行路方向、共同的生活习惯等等,只要我们多一点细心,就会谈得很好。无论是与熟人还是陌生人谈话,选择话题时都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要总是围绕着自己的生活,这样做,开始时人们也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知道,青少年正值青春期,他们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动荡发展,学业上紧张繁重,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压力相当大。加之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差,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的负面影响,在物质生活上日趋丰富的今天,学生精神世界却走上另一种不健康的轨道。 当今青少年心理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习方面 有调查显示:中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症状者为54.46%,症状明显者为23%,其主要表现为厌学,学习压力过大,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比如,①厌学问题,②学习压力问题,③学习困难问题,④注意力不集中问题,⑤考试焦虑症等等。 2、人际关系方面 中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和对异性的看法等方面。调查中显示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心理问题占42%。①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是,部分教师缺乏平等意识,教育方法有失妥当。②在亲子关系上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育方法不当,父母与子女缺

乏沟通,影响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③友伴关系上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学生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人际关系紧张等等。 3、“自我”方面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改进。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学自我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自我评价问题,调查显示,59.2%的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一般女生对自己的评价普遍偏低,男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低年级的学生自我评价高于高年级的学生,成绩优秀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上出问题,于是不少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上出现问题。 ②自我体验问题,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于新事物,新任务充满了兴趣和尝试的渴望。乐于接触他人和新鲜事物,具有饱满的热情,情绪稳定。调查显示,不少学生情绪不稳定,情绪情感激荡,消极体验过多。③自制力问题。心理健康的人意志坚定,自制力强,耐挫力强。调查表明,中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意志较薄弱。 面对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切实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弄清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通过研究,我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下列因素相关。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汇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邮编:单位:姓名:郑锡恩[内容摘要]:在现代社会健康不仅仅包括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然而有许多人关注的更多是自身以及亲人们的生理健康而忽视了自身及亲人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社会各界人士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关注 一、由“全国3000万青少年有心理问题专家呼吁尊重孩子”引发的思考 “在2010年7月31日举办的:“如何做好青少年行为指导和情绪释放”的公益讲座上,几十位家长前来向长春市心理卫生中心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取经。专家建议家长,情绪波动反应是出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理特点,并不是病,少打击多尊重,才能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25.4﹪.据调查显示,14﹪的大、中学生出现抑郁情绪,17﹪的人出现焦虑情绪,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1]全国有如此之多的青少年患有心理疾病须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中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们的关注。青少年患有心理疾病的成因是什

么呢?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呢?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笔者是通过案例的形式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本文选取的案例皆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由于考虑到对案例中的主人公的隐私权的保护,本文案例中的人物皆是用化名。在本文的第三部分笔者阐述的是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与途径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矫正青少年的心理偏差。 二、青少年出现心理疾病及心理偏差的成因 (一)、案例一:黄色信息是造成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小睿与晓宁是邻居,小睿是个游手好闲的小伙子,虽是个中学生然而却常常出没于与学校及不相称的场所如电子游戏厅与舞厅酒吧等地方,过早地接触到许多不求上进的社会青年。晓宁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学生,性格内向胆怯,很怕惹事生非。从性格上而言,小睿与晓宁是大相径庭的两个人,然而黄色信息却让这两个人成为了同样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 有一天,小睿正愁着怎样弄到钱玩电子游戏,小睿路过晓宁的家门口,看到晓宁家有几辆自行车,小睿计上心头便于晓宁商量能否把自行车卖掉换钱。老实巴交的晓宁听到小睿要卖掉他家的自行车换钱,他吓坏了,连忙拒绝了小睿的要求。小睿迫切想弄到钱去玩电子游戏,小睿并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晓宁卖自行车,而是神秘兮兮地从背包里面掏出一本黄色书籍。小睿将书籍递给晓宁叫他看看,晓宁抵制不住黄色书籍的诱惑,拿过黄色书籍津津有味地欣赏起书中的妙龄女郎。自看了黄色书籍起,晓宁的思绪中充满了对女性身体的渴望,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解 军 (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北京100086)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 时代色彩。大学新生与毕业生的心理需求不同,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也不同,但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们保持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1)01-0049-05 长久以来,社会上对大学生有一种普遍的称呼,叫做天之骄子。他们是现代教育的优胜者,历尽艰辛,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走过了高考独木桥。他们中确实不乏真正的天之骄子、天之骄女:聪明、智慧、有爱心、有专长、有的韧性十足、有的果敢创新。他们有理由为他们的成功感到自豪、骄傲。但这些优秀的莘莘学子在进入大学后,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心理上的问题,有研究认为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达30%之多。这不能不引起广泛关注。那么大学生这个个人发展阶段中有什么样的特点,又经常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呢?1 新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进入大学开始人生新起点的学生,由于环境和角色与过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心态上就有很大不同: 1.1 个人奋斗目标上的变化 初高中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上大学,或者是一流大学,考上大学后这一人生目标实现了,下一步该如何走,学生之间的差异就比较大。如将来出国深造、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寻找机会走仕途、自己创业打天下做老板、或只希望过自己喜欢的清新淡雅的生活……。目标的不同,大学生们在学习期间的表现就会有很大不同,或者拼命苦读或轻松逍遥过生活。 1.2 自我认识的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大学阶段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都发展到较高水平,能够知道自己在新环境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在初高中阶段,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师的首选评价指标就是成绩如何,其它指标均可忽略不计,此阶段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就很容易确定。上大学之后,周围的同学们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学习上的优势变得不明显,需要重新从全方位评价自己,包括大学学习成绩、新环境的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组织能力等等。在这许多的变数中,学生判断、调整得如何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1.3 情感需求上的变化 情感的需求和体验在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高峰期。早恋是中学老师和家长绝不允许的,即使是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关系也是家长和老师们提防的。出于共同的目的,家长和老师在初高中阶段严格控制、监督着学生情感上的变化。而到大学阶第21卷 总第77期心理学探新EXP LORATI ON OF PSY CH O LOGY 2001年第1期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案例:新橡皮,旧橡皮 学生娟平时在我的眼里还是个比较开朗的学生,可有一段一连几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精神比较差。凭着自己多年做班主任的 的直觉,我感到她一定有什么心事。于是我在一个自习课的时候找 到了她,娟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娟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买了一块新橡皮,式样很新颖,娟很是喜欢,时常从文具袋中 拿出来独自欣赏。自己舍不得使用,擦字时还是用原来的旧橡皮。 这个举动被同桌和前桌的三位同学观察到了,三个人都注意到了娟 有了新橡皮。有一天,前桌蕾同学写字正好要用橡皮,就向娟借用。娟就随手把旧橡皮递给了蕾。蕾知道娟有了新橡皮,本想借机会看看,可没成想娟递给自己的是旧橡皮,心里不是很高兴。下课后, 蕾和另两个同学讲了向娟借橡皮的事儿。说娟“抠”不愿把新橡皮 借给她。三个人的谈话恰巧被走过来的娟听到了,娟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很委屈,虽然当时没有说什么,可就此背上了心理负担。 一连几天本来和娟很要好的三个伙伴让她有了疏远的感觉,自己感 到怕见到这三个同学,尤其看到她们三个在一起聊天就更感到一种 心理恐惧,觉得她们三个人就是在议论自己,在说自己的坏话。越 是这样想心里就越是不安,以至于出现了上课时常走神的表现。 案例分析: 娟的行为在处于心理成长期的孩子来说,也是常有的现象。这是一种社交障碍。渴望和别人交流又存在害怕被伤害的心里,是他们 出现社交障碍的主要原因。这是一种令人感觉很不舒服的情绪,它 带来紧张、焦虑、甚至恐慌,也会带来身体上的各种不良反应。在 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很难客观的认识自己,疑神疑鬼,因为抗挫 折心里不够,所以才渐渐形成了恐惧心理。 辅导态度及方法:

乘务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自我保护

乘务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自我保护 论文摘要 本文在基于心理健康的内涵及乘务员心理健康与自我保护介绍,根据调查获得的情况,对影响乘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从工作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乘务员存在的心理与自我保护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工作单位和乘务员个人两个方面来改善列车乘务员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的的措施。研究旨在了解空中乘务员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空中乘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与自我保护,以便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措施,改善和提升空中乘务员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乘务员;心理健康;因素;自我保护

第一章乘务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本文对乘务员心理健康的探讨基于狭义上。那么以什么标准来评判心理健康与否呢?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而我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最新国内的研究结果,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1)智力正常,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2)情绪反应适度,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3)意志品质健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4)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5)个性结构日趋完善,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6)良好的人际交往,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时态度积极。(7)行为得体,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8)反应适度,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 二、乘务员心理健康与自我保护 1.乘务员心理健康 乘务员心理健康是指针对乘务员这一类特殊的群体而言,他们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的评判也是基于心理健康八个方面的内容。

演讲比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演讲比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当你看到身边一个又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你是为青少年不良道德行为扼腕痛惜还是为越来越多的病态心灵捶胸哀叹!老师们,国家有那么多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律,地方有那么多保护青少年的法规,而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出走、自杀,甚至犯罪?老师们,你为什么不走进孩子的心灵,聆听他们的心声呢?我至今还为没有和一个孩子沟通而内疚。那是一个叫张育先的孩子,家里很穷,父亲也不管他。我把他带到我的教工宿舍,每个周末与我同吃同住,我义务为他辅导,把工资给他作了学费。几个月后,张育先变得守纪律了,变得爱学习了。我多么庆幸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然而,一个午间,我意外地发现张育先的课桌里放着一包烟。我来不及思考,当众给了他一耳光。同志们,我错了吗?我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了吗?同志们,可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我把你当弟弟,你竟然欺骗我!旁边一个学生这时轻声对我说:“曹老师,那包烟是他送给你的!”当我拿起那包烟,当我发现烟盒上赫然贴着一张标签“送给好大哥曹老师”时,我的脚开始颤抖,我的心开始忏悔。同志们,我逃脱得了学校的处分,但能逃脱伤害一颗无辜心灵的自责吗?我至今忘不了去年五一期间我班学生周勇离家出走的事件。周勇出走那天,留给他父亲一封信:“爸爸,我恨你,因为你吸毒,你逼走了妈妈,因为你经常打我骂我,我害怕回家。”

我忘不了五月五号那个深夜,唐校长与十几名老师在大街小巷,在网吧剧场,在江堤公园四处奔走。我忘不了周勇父亲在黑夜里一声声凄冷的嚎哭“儿啊――”。五月八号,我在班里召开了紧急班会。我首先进行了全班心理调查:假如你考试不理想,你父母打了你,你怎么想?老师们,你猜我们的学生怎样看待他们的亲生父母?有的说“父母侵犯了我的人权”,有的说“他们不尊重我”,有的说“打就打呗,我吃他的喝他的,没办法”……总之,全班60人,在几个人的渲泄下,表示理解父母的竟然不到1/4。我惶恐地请周勇父亲给孩子们讲话。当孩子们看到周勇父亲差点跪下来乞求学生告诉他儿子的下落,当孩子们明白十八中的老师们几个晚上苦苦寻找,有的孩子哭了,有的孩子埋下了头,最后有一个孩子坦白周勇住在他家里。我开始醒悟:我们要用真爱与孩子们对话,我们要用智慧与孩子们交流啊!老师们,“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们可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假如我们了解学生!我们会发现:为一个篮球误判责骂裁判的孩子也有那么一点可贵的集体荣誉感,时常盗取他人文具的孩子也能为特困生捐献一毛钱,一向冷漠自负的孩子也会为自己的成绩流泪……△△△假如我们尊重学生!难道我们会在男女生亲密嬉戏时,一本正经地宣讲“男女生交往要有分寸”;难道我们会在两个孩子因误会打架时,大声吼着“回去把你家长叫来”……假如我们关心学生!我们就应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习资料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的因素

精品资料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集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技能特性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可以遗传的,但是一个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的,一个人的躯体、气质、智力、神经等过程的活动特征都是受遗传因素的制约的。遗传因素也是产生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二、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是指人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生理方面的问题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首先,母亲孕期的身体有病、营养不良、情绪不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和生理发育,并进而影响到其心里功能的正常发展。 其次,脑神经递质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疾病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维持人的心理健康,有赖于脑和整个神经系统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他们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 康。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等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因此,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因素除身边发生的事情外,还有互联网上的信息。 四、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 家庭教育包括了家庭的气氛、家庭结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理念与期望、父母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榜样作用等,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影响。社会实践和有关研究表明,家庭成人对子女的关爱和温暖是保障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条件。另外家庭结构不完整,如父母离异或者缺失会使子女形成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教育包括了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如学校办学的人文精神、学术思想、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学校处理学生事件的态度与方法、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精神风貌与教育方法等都构成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与风气,也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社会教育的渠道和内容极为广泛,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术报告、文艺演出、网络等都起着社会教育的作用。还有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潜在因素。 五、个体的主观因素 个体心理是否健康,除了同客观环境的各种因素有关外,更同个人的主观因素有关。个人的自我意识、人格特点、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事物认知的态度等,都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你的心理健康?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心理健康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在心理学研究中,对于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心理变量有大量研究,例如个体的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与此同时,研究也已证明许多心理疾患,都存在遗传因素的作用。 除了个体因素外,人的心理健康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19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了国民心理健康的六个影响因素,这里做简要介绍,希望能开阔你的视野,提高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01自然环境 人生活在地球上,离不开阳光、空气等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可以降低压力的风险,精神病、抑郁症、焦虑和其他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也相对更低。 例如,抑郁的发生与光照和季节有联系。“冬季抑郁症”主要是由日照缺乏引发,在光照少的秋冬季节抑郁症状反复发作,而在春夏季节症状缓解。

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研究一致显示,居住在绿化更好的区域的城市居民,感受到的压力更低、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幸福感也更强。 02社会环境 1、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发生时,这些时期人们抑郁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经济衰退对于就业有着直接、强烈且持久的负面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而受到影响,压力增大,造成更多的抑郁情绪,甚至可能导致更高的自杀率。 2、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关于情绪表达以及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对于心理健康有比较直接的影响。 3、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影响非常巨大。媒体的报道方式,常常牵动着社会大众的情绪,报道人的观点也常常左右着民意的走向。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一、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

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

最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田宝)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环境变迁 从中学进入大学,对大学生来讲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一旦跨入校门,所面临的是一个非常新奇、但又非常陌生的环境。这种环境酌变迁,使许多大学生面临一个适应与调整的问题。 新入学的大学生对环境的不适应是非常明显的。新的学习生活要求大学生学习上的自主,生活上的自立,思想上的自律。而这些与中学完全不同。他们缺乏新的学习生活的经验,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环境的变化给他们适应新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就变化的内容而言,新的人际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更是巨大。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一直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同学和亲人身边,人际关系相对稳定。而一旦进入大学,就面临一个重新认识别人,确立人际关系的过程。同时,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大学中自己地位发生变化的适应过程。在中学他们往往是学习的尖子,是佼佼者,有很强的优越感,并已习惯了这种地位。但是大学里人才济济,许多学生失去了拔尖的地位,变成了很普通的学生,使不少学生产生。平庸感”。这种情况需要他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过程。 环境的巨大变化,再加之许多学生缺乏心理准备,使许多大学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心理困扰。如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他们以后的适应与心理健康。 二、青春期的不适应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后期,处在心理逐步定向成熟、完善的过程当中,而他们首先更要面对的是青春期初期遗留下来,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解决的许多心理问题。 首先,在青春期开始时,也就是在中学时,生理上的变化,给他们带来许多心理困扰。许多大学生在中学时,比如女孩子的第一次月经,男孩子的夜遗精,都使他们极为敏感,然而那时却往往不知如何处理,心理上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一些令人担忧的体验。他们不敢同自己的父母讲,也不敢同别人交流,许多人会觉得很害羞、丢人,变得压抑,并一直把这种情绪带到大学。那时,他们还非常关注自我形象,比如自己的长相、身材、高矮、口才等,若他们感到自己不符合理想标准,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变得自卑。而这些消极的自我认识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进入大学以后仍会影响到他们的自我认同。特别是已很脆弱的自信心在其他强手如林、风度朗翩翩的大学生面前,更是自惭形愧,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严重的心理压力。 其次,随着青春期开始,人的性意识随之产生。在中学时他们开始关注异性,并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也渴望与异性交往,给异性留下较好的印象。但他们往往不知如何与异性保持正常的接触,发展正常的异性间的友谊,反而自我封闭,使正常的心理需求本能得到满足。加之家庭、学校、社会舆论对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极为敏感,高考的学习压力使他们不敢有半点分心,从而造成他们面临的问题被压抑下来。而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自感压力减轻,被压抑的渴望又滋生出来,而且表现得更为强烈,导致着各种心理困惑及问题的产生。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3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篇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针对现在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的现象,通过游戏使学生懂得合作的意义,掌握与人合作的方式。 2、通过游戏,使学生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群性,懂得每个人各有所长,应学会取长补短。 3、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同学间的合作和协调是使集体和谐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同学间协同合作精神及合群性的培养。 活动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的方式。 活动准备:相同面积的白纸若干、挂图、小口玻璃瓶一个、细线五条、乒乓球五个。活动步骤: 活动 (一):试一试。 1、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小游戏。 2、师准备一个瓶颈较细仅容一个乒乓球通过的小口玻璃瓶,再用五根细线系住乒乓球,把球放入瓶中。然后请五名学生上台,每人分别捏住一根细线。

师事先不提醒学生,引导学生自由表现,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在游戏之后请大家一起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3、师渲染情境:这玻璃瓶代表一口枯井,你们捏着的乒乓球分别代表你们自己。有一天,你们几个好朋友一起到枯井里去玩。枯井里好多落 叶,好好玩呀!可是,就在你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枯井里突然冒出水来了(师边说边往瓶里倒水)。水越升越高,哎呀,危险!快逃呀,不然就没命了!快!赶快逃…… 4、针对游戏的结果,根据成败分析原因,找出秘诀。 5、师小结: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合作。许多事情,只有*大家合作,才可能顺利完成。也只有心中有他人,合作才会成功。 6、让学生再做一次这个游戏,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 (二):玩一玩。 引入: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往手段,会合作的人往往在做事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大家会合作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合作,好吗? ”传纸”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面积大于双脚的纸,每张纸面积相等。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有身体、精神、心理的整体和谐;有自我认同、自我更新与成长;有关怀、尊重与合群;有创造性人格;有应对挑战与困难的能力等。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其次,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而现代社会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带来升学、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如网络成瘾、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学生、心理缺陷的学生等等,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培训中,聆听专家们列举的真实的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身体力行,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再次,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学生心理问题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不能够只注

重于各项制度的制定、实施,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经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他们个体的心理感受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长,也关系到班集体的建设的成败。特别是听了王磊博士的如何分析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怎样激励学生,怎样进行心理辅导等,这些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措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最应关注的,我们要提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的水平。对学生主要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改善心理稳定能力;增强智力和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心理优势和精神潜力,克服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对心理缺陷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和纠正教育,采取谈心、对话、座谈、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心理教育,也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班主任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最后,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