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备战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圆的综合练习题

沈阳备战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圆的综合练习题
沈阳备战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圆的综合练习题

沈阳备战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圆的综合练习题

一、圆的综合

1.如图,⊙M交x轴于B、C两点,交y轴于A,点M的纵坐标为2.B(﹣33,O),C(3,O).

(1)求⊙M的半径;

(2)若CE⊥AB于H,交y轴于F,求证:EH=FH.

(3)在(2)的条件下求AF的长.

【答案】(1)4;(2)见解析;(3)4.

【解析】

【分析】

(1)过M作MT⊥BC于T连BM,由垂径定理可求出BT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M的长;

(2)连接AE,由圆周角定理可得出∠AEC=∠ABC,再由AAS定理得出△AEH≌△AFH,进而可得出结论;

(3)先由(1)中△BMT的边长确定出∠BMT的度数,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G 的长,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出四边形AFCG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可求出答案.【详解】

(1)如图(一),过M作MT⊥BC于T连BM,

∵BC是⊙O的一条弦,MT是垂直于BC的直径,

∴BT=TC=1

2

3

∴124

(2)如图(二),连接AE,则∠AEC=∠ABC,∵CE⊥AB,

∴∠HBC+∠BCH=90°

在△COF中,

∵∠OFC+∠OCF=90°,

∴∠HBC=∠OFC=∠AFH,

在△AEH和△AFH中,

∵AFH AEH AHF AHE AH AH ∠=∠??

∠=∠??=?

, ∴△AEH ≌△AFH (AAS ), ∴EH=FH ;

(3)由(1)易知,∠BMT=∠BAC=60°, 作直径BG ,连CG ,则∠BGC=∠BAC=60°, ∵⊙O 的半径为4, ∴CG=4, 连AG , ∵∠BCG=90°, ∴CG ⊥x 轴, ∴CG ∥AF , ∵∠BAG=90°, ∴AG ⊥AB , ∵CE ⊥AB , ∴AG ∥CE ,

∴四边形AFCG 为平行四边形, ∴AF=CG=4.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已知O e 的半径为5,弦AB 的长度为m ,点C 是弦AB 所对优弧上的一动点.

()1如图①,若m 5=,则C ∠的度数为______o ; ()2如图②,若m 6=.

①求C ∠的正切值;

②若ABC V 为等腰三角形,求ABC V 面积.

【答案】()130;()2C ∠①的正切值为34;ABC S 27=V ②或

432

25

. 【解析】 【分析】

()1连接OA ,OB ,判断出AOB V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2①先求出10AD =,再用勾股定理求出8BD =,进而求出tan ADB ∠,即可得出结

论;

②分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垂径定理以及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如图1,连接OB ,OA ,

OB OC 5∴==, AB m 5==Q , OB OC AB ∴==, AOB ∴V 是等边三角形,

AOB 60∠∴=o ,

1

ACB AOB 302

∠∠∴==o ,

故答案为30;

()2①如图2,连接AO 并延长交O e 于D ,连接BD ,

AD Q 为O e 的直径,

AD 10∴=,ABD 90∠=o ,

在Rt ABD V 中,AB m 6==,根据勾股定理得,BD 8=,

AB 3

tan ADB BD 4

∠∴=

=, C ADB ∠∠=Q ,

C ∠∴的正切值为3

4

②Ⅰ、当AC BC =时,如图3,连接CO 并延长交AB 于E ,

AC BC =Q ,AO BO =, CE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 AE BE 3∴==, 在Rt AEO V 中,OA 5=,根据勾股定理得,OE 4=, CE OE OC 9∴=+=,

ABC 11

S AB CE 692722

∴=?=??=V ;

Ⅱ、当AC AB 6==时,如图4,

连接OA 交BC 于F ,

AC AB =Q ,OC OB =, AO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 过点O 作OG AB ⊥于G ,

1AOG AOB 2∠∠∴=,1

AG AB 32

==,

AOB 2ACB ∠∠=Q , ACF AOG ∠∠∴=,

在Rt AOG V 中,AG 3

sin AOG AC 5

∠=

=, 3

sin ACF 5

∠∴=,

在Rt ACF V 中,3

sin ACF 5

∠=,

318

AF AC 55∴==,

24

CF 5∴=,

ABC 111824432

S AF BC 225525

∴=?=??=V ;

Ⅲ、当BA BC 6==时,如图5,由对称性知,ABC 432

S 25

=

V .

【点睛】

圆的综合题,主要圆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

3.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连接PA ,PB ,PC .将△PAB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P'CB 的位置.

(1)设AB 的长为a ,PB 的长为b(b

(2)若PA=2,PB=4,∠APB=135°,求PC 的长.

【答案】(1) S阴影=(a2-b2);(2)PC=6.

【解析】

试题分析:(1)依题意,将△P′CB逆时针旋转90°可与△PAB重合,此时阴影部分面积=扇形BAC的面积-扇形BPP'的面积,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两个扇形的中心角都是90°,可据此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2)连接PP',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BP=BP',旋转角∠PBP'=90°,则△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C=∠BPA=135°,∠PP'C=∠BP'C-∠BP'P=135°-45°=90°,可推出△PP'C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C的长.

试题解析:(1)∵将△P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P′CB的位置,

∴△PAB≌△P'CB,

∴S△PAB=S△P'CB,

S阴影=S扇形BAC-S扇形BPP′=(a2-b2);

(2)连接PP′,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PB≌△CP′B,

∴BP=BP′=4,P′C=PA=2,∠PBP′=90°,

∴△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P2=PB2+P'B2=32;

又∵∠BP′C=∠BPA=135°,

∴∠PP′C=∠BP′C-∠BP′P=135°-45°=90°,即△PP′C是直角三角形.

PC==6.

考点:1.扇形面积的计算;2.正方形的性质;3.旋转的性质.

4.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对角线AC为⊙O的直径,过点C作AC的垂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点F为CE的中点,连接DB, DF.

(1)求证:DF是⊙O的切线;

(2)若DB平分∠ADC,AB=52AD

,∶DE=4∶1,求DE的长.

【答案】(1)见解析;(2)5

【解析】

分析:(1)直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F=CF=EF,再求出∠FDO=∠FCO=90°,得出答案即可;

(2)首先得出AB=BC即可得出它们的长,再利用△ADC~△ACE,得出AC2=AD?AE,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1)连接OD.

∵OD=CD,∴∠ODC=∠OCD.

∵AC为⊙O的直径,∴∠ADC=∠EDC=90°.

∵点F为CE的中点,∴DF=CF=EF,∴∠FDC=∠FCD,∴∠FDO=∠FCO.

又∵AC⊥CE,∴∠FDO=∠FCO=90°,∴DF是⊙O的切线.

(2)∵AC为⊙O的直径,∴∠ADC=∠ABC=90°.

∵DB平分∠ADC,∴∠ADB=∠CDB,∴?AB=?BC,∴BC=AB=52.

在Rt△ABC中,AC2=AB2+BC2=100.

又∵AC⊥CE,∴∠ACE=90°,

∴△ADC~△ACE,∴AC

AD =

AE

AC

,∴AC2=AD?AE.

设DE为x,由AD:DE=4:1,∴AD=4x,AE=5x,

∴100=4x?5x,∴x=5,∴DE=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AC2=AD?AE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P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PD=BC,⊙A经过点B,与AD边交于点E,连接CE .

(1)求证:直线PD是⊙A的切线;

(2)若PC=25,sin∠P=2

3

,求图中阴影部份的面积(结果保留无理数).

【答案】(1)见解析;(2)20-4π.

【解析】

分析:(1)过点A作AH⊥PD,垂足为H,只要证明AH为半径即可.(2)分别算出Rt△CED的面积,扇形ABE的面积,矩形ABCD的面积即可.详解:(1)证明:如图,过A作AH⊥PD,垂足为H,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D∥BC,∠PCD=∠BCD=90°,

∴∠ADH=∠P,∠AHD=∠PCD=90°,

又PD=BC,∴AD=PD,

∴△ADH≌△DPC,∴AH=CD,

∵CD=AB,且AB是⊙A的半径,

∴AH=AB,即AH是⊙A的半径,

∴PD是⊙A的切线.

(2)如图,在Rt△PDC中,∵sin∠P=

2

3

CD

PD

,5,

令CD=2x,PD=3x,由由勾股定理得:(3x)2-(2x)252,解得:x=2,∴CD=4,PD=6,

∴AB=AE=CD=4,AD=BC=PD=6,DE=2,

∵矩形ABCD的面积为6×4=24,Rt△CED的面积为1

2

×4×2=4,

扇形ABE的面积为1

2

π×42=4π,

∴图中阴影部份的面积为24-4-4π=20-4π.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圆的切线证明,三角形的面积,扇形的面积,矩形的面积.

6.阅读: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先构造“辅助圆”,再利用圆的性质将问题进行转化,往往能化隐为显、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如图,点A与点B的坐标分别是(1,0),(5,0),点P是该直角坐标系内的一个动点.

(1)使∠APB=30°的点P有_______个;

(2)若点P在y轴正半轴上,且∠APB=30°,求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3)设sin∠APB=m,若点P在y轴上移动时, 满足条件的点P有4个,求m的取值范围.

【答案】(1)无数;(2)(0,370,37

+3)0﹤m﹤2 3 .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点A、点B是定点,要使∠APB=30°,只需点P在过点A、点B的圆上,且弧AB所对的圆心角为60°即可,显然符合条件的点P有无数个.

(2)结合(1)中的分析可知:当点P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点P是(1)中的圆与y轴的交点,借助于垂径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即可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

(3)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证得: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大于同弧所对的圆外角.要∠APB最大,只需构造过点A、点B且与y轴相切的圆,切点就是使得∠APB最大的点P,由此即可求出m的范围.

试题解析:解:(1)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三角形AB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C,交y轴于点P1、P2.

在优弧AP1B上任取一点P,如图1,则∠APB=1

2

∠ACB=1

2

×60°=30°,∴使∠APB=30°的点P

有无数个.

故答案为:无数.

(2)点P在y轴的正半轴上,过点C作CG⊥AB,垂足为G,如图1.∵点A(1,0),点B(5,0),∴OA=1,OB=5,∴AB=4.

∵点C为圆心,CG⊥AB,∴AG=BG=1

2

AB=2,∴OG=OA+AG=3.

∵△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AB=4,∴CG=22

AC AG

-

=22

42

-

=23,∴点C的坐标为(3,23).

过点C作CD⊥y轴,垂足为D,连接CP2,如图1.∵点C的坐标为(3,23),∴CD=3,OD=23.

∵P1、P2是⊙C与y轴的交点,∴∠AP1B=∠AP2B=30°.

∵CP2=CA=4,CD=3,∴DP2=22

43

-=7.

∵点C为圆心,CD⊥P1P2,∴P1D=P2D=7,∴P1(0,23+7),P2(0,23﹣7).

(3)当过点A、B的⊙E与y轴相切于点P时,∠APB最大.

理由:可证:∠APB=∠AEH,当∠APB最大时,∠AEH最大.由sin∠AEH=

2

AE

得:当AE

最小即PE最小时,∠AEH最大.所以当圆与y轴相切时,∠APB最大.∵∠APB为锐角,∴sin∠APB随∠APB增大而增大,.

连接EA,作EH⊥x轴,垂足为H,如图2.∵⊙E与y轴相切于点P,∴PE⊥OP.

∵EH⊥AB,OP⊥OH,∴∠EPO=∠POH=∠EHO=90°,∴四边形OPEH是矩形,∴OP=EH,

PE=OH=3,∴EA=3.sin∠APB=sin∠AEH=2

3

,∴m的取值范围是

2

3

m

<<.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等知识,综合性强.同时也考查了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构造辅助圆是解决本题关键.

7.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点D,E在⊙O上,连接AE,DE,CD,BE,CE,∠EAC+∠BAE=180°,??

AB CD

=.

(1)判断BE与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证:△ABE≌△DCE;

(3)若∠EAC=60°,BC=8,求⊙O的半径.

【答案】(1)BE=CE ,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83

3

. 【解析】

分析:(1)由A 、B 、C 、E 四点共圆的性质得:∠BCE+∠BAE=180°,则∠BCE=∠EAC ,所以??BE

CE =,则弦相等;(2)根据SSS 证明△ABE ≌△DCE ; (3)作BC 和BE 两弦的弦心距,证明Rt △GBO ≌Rt △HBO (HL ),则∠OBH=30°,设OH=x ,则OB=2x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 的值,可得半径的长. 本题解析: (1)解:BE=CE ,

理由:∵∠EAC+∠BAE=180°,∠BCE+∠BAE=180°, ∴∠BCE=∠EAC , ∴??BE

CE =, ∴BE=CE ;

(2)证明:∵??AB CD =,∴AB=CD , ∵??BE CE =,??AE ED

=,∴AE=ED , 由(1)得:BE=CE , 在△ABE 和△DCE 中,

∵AE DE AB CD BE CE =??

=??=?

, ∴△ABE ≌△DCE (SSS );

(3)解:如图,∵过O 作OG ⊥BE 于G ,OH ⊥BC 于H ,

∴BH=

12BC=12×8=4,BG=1

2BE , ∵BE=CE ,∠EBC=∠EAC=60°,

∴△BEC 是等边三角形,∴BE=BC ,∴BH=BG , ∵OB=OB ,∴Rt △GBO ≌Rt △HBO (HL ),

∴∠OBH=∠GBO=

1

2

∠EBC=30°, 设OH=x ,则OB=2x ,

由勾股定理得:(2x )2=x 2+42,43

∴OB=2x=83

3,∴⊙O的半径为

83

3

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四点共圆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30°的性质,难度适中,第一问还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边相等的结论;第三问作辅助线,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是关键.

8.如图,AB为⊙O的直径,且AB=m(m为常数),点C为?AB的中点,点D为圆上一动点,过A点作⊙O的切线交BD的延长线于点P,弦CD交AB于点E.

(1)当DC⊥AB时,则DA DB

DC

+

=;

(2)①当点D在?AB上移动时,试探究线段DA,DB,D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设CD长为t,求△ADB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当

92

20

PD

AC

=时,求

DE

OA

的值.

【答案】(12;(2)①DA+DB2DC,②S=1

2

t2﹣

1

4

m2;(3)

242

35

DE

OA

=.

【解析】

【分析】

(1)首先证明当DC⊥AB时,DC也为圆的直径,且△AD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结果;

(2)①分别过点A,B作CD的垂线,连接AC,BC,分别构造△ADM和△BDN两个等腰直角三形及△NBC和△MCA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容易证出线段DA,DB,DC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通过完全平方公式(DA+DB)2=DA2+DB2+2DA?DB的变形及将已知条件AB=m代入即可求出结果;

(3)通过设特殊值法,设出PD的长度,再通过相似及面积法求出相关线段的长度,即可

求出结果.

【详解】

解:(1)如图1,∵AB为⊙O的直径,∴∠ADB=90°,

∵C为?AB的中点,

∴??

AC BC

=,

∴∠ADC=∠BDC=45°,

∵DC⊥AB,

∴∠DEA=∠DEB=90°,

∴∠DAE=∠DBE=45°,

∴AE=BE,

∴点E与点O重合,

∴DC为⊙O的直径,

∴DC=AB,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AB中,

DA=DB=

2

2

AB,

∴DA+DB=2AB=2CD,

∴DA DB

DC

+

=2;

(2)①如图2,过点A作AM⊥DC于M,过点B作BN⊥CD于N,连接AC,BC,由(1)知??

AC BC

=,

∴AC=BC,

∵AB为⊙O的直径,

∴∠ACB=∠BNC=∠CMA=90°,

∴∠NBC+∠BCN=90°,∠BCN+∠MCA=90°,

∴∠NBC=∠MCA,

在△NBC和△MCA中,

BNC CMA

NBC MCA

BC CA

∠=∠

?

?

∠=∠

?

?=

?

∴△NBC≌△MCA(AAS),

∴CN =AM ,

由(1)知∠DAE =∠DBE =45°, AM =

2DA ,DN =2DB , ∴DC =DN+NC =

22DB+22DA =2

2

(DB+DA ), 即DA+DB =2DC ;

②在Rt △DAB 中, DA 2+DB 2=AB 2=m 2,

∵(DA+DB )2=DA 2+DB 2+2DA?DB , 且由①知DA+DB 2DC 2t , ∴2t )2=m 2+2DA?DB , ∴DA?DB =t 2﹣12

m 2, ∴S △ADB =

12DA?DB =12t 2﹣1

4

m 2, ∴△ADB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S =12t 2﹣14

m 2

; (3)如图3,过点E 作EH ⊥AD 于H ,EG ⊥DB 于G , 则NE =ME ,四边形DHEG 为正方形,

由(1)知??AC BC

=, ∴AC =BC ,

∴△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2AC , ∵

92PD AC =

, 设PD =2,则AC =20,AB =2, ∵∠DBA =∠DBA ,∠PAB =∠ADB , ∴△ABD ∽△PBA , ∴AB BD AD

PB AB PA

==, ∴

20292202

DB =

+,

∴DB =162, ∴AD =

22AB DB -=122,

设NE =ME =x , ∵S △ABD =12AD?BD =12AD?NE+1

2

BD?ME , ∴

12×122×162=12×122?x+1

2×162?x , ∴x =

482

7

, ∴DE =2HE =2x =967

, 又∵AO =1

2

AB =102, ∴

961242

735

102DE O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相关性质,等腰直三角形的性质,相似的性质等,还考查了面积法及特殊值法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认清图形,抽象出各几何图形的特殊位置关系.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O 在对角线AC 上,以OA 的长为半径的⊙O 与AD 、AC 分别交于点E 、F ,且∠ACB =∠DCE .

(1)判断直线C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AB =2,BC =2,求⊙O 的半径.

【答案】(1)直线CE 与⊙O 相切,理由见解析;(2)⊙O 6

【解析】 【分析】

(1)首先连接OE ,由OE=OA 与四边形ABCD 是矩形,易求得∠DEC+∠OEA=90°,即OE ⊥EC ,即可证得直线CE 与⊙O 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2)首先易证得△CDE ∽△CBA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DE 的长,又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C 的长,然后设OA 为x ,即可得方程

222)x x -=,解此方程即可求得⊙O 的半径.

【详解】

解:(1)直线CE 与⊙O 相切.… 理由:连接OE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B =∠D =∠BAD =90°,BC ∥AD ,CD =AB , ∴∠DCE +∠DEC =90°,∠ACB =∠DAC , 又∠DCE =∠ACB , ∴∠DEC +∠DAC =90°, ∵OE =OA , ∴∠OEA =∠DAC , ∴∠DEC +∠OEA =90°, ∴∠OEC =90°, ∴OE ⊥EC , ∵OE 为圆O 半径, ∴直线CE 与⊙O 相切;…

(2)∵∠B =∠D ,∠DCE =∠ACB , ∴△CDE ∽△CBA , ∴

BC AB

DC DE

=,

又CD =AB BC =2, ∴DE =1

根据勾股定理得EC

又AC =

设OA 为x ,则222)x x +=,

解得x =

∴⊙O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

10.在中,,,,分别是边,的中点,若等腰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等腰,设旋转角为,记直线

与的交点为.

(1)问题发现

如图1,当时,线段的长等于_________,线段的长等于_________.

(2)探究证明

如图2,当时,求证:,且.

(3)问题解决

求点到所在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1);;(2)详见解析;(3)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分别得出BD1的长和CE1的长;

(2)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D1AB=∠E1AC=135°,进而求出△D1AB≌△E1AC(SAS),即可得出答案;

(3)首先作PG⊥AB,交AB所在直线于点G,则D1,E1在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的圆上,当BD1所在直线与⊙A相切时,直线BD1与CE1的交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最大,此时四边形AD1PE1是正方形,进而求出PG的长.

【详解】

(1)解:∵∠A=90°,AC=AB=4,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AE=AD=2,

∵等腰Rt△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等腰Rt△AD1E1,设旋转角为α(0<α≤180°),∴当α=90°时,AE1=2,∠E1AE=90°,

∴BD1=;

故答案为:;;

(2)证明:由题意可知,

,,

∵是由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

∴,,

在和中,

∴,

∴,.

∵,

∴,

∴,

∴,且.

(3)点的运动轨迹是在的上半圆周,

点的运动轨迹是在的弧段.

即当与相切时,有最大值.

点到所在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变换以及等腰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以及切线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G的最长时P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

11.已知AC=DC,AC⊥DC,直线MN经过点A,作DB⊥MN,垂足为B,连结CB.

[感知]如图①,点A、B在CD同侧,且点B在AC右侧,在射线AM上截取AE=BD,连结CE,可证△BCD≌△ECA,从而得出EC=BC,∠ECB=90°,进而得出∠ABC=度;[探究]如图②,当点A、B在CD异侧时,[感知]得出的∠ABC的大小是否改变?若不改变,给出证明;若改变,请求出∠ABC的大小.

[应用]在直线MN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当∠BCD=30°,BD=时,直接写出BC的长.【答案】【感知】:45;【探究】:不改变,理由详见解析;【拓展】:BC的长为+1或﹣1.

【解析】

【分析】

[感知]证明△BCD≌△ECA(SAS)即可解决问题;

[探究]结论不变,证明△BCD≌△ECA(SAS)即可解决问题;

[应用]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感知】,如图①中,在射线AM上截取AE=BD,连结CE.

∵AC⊥DC,DB⊥MN,

∴∠ACD=∠DBA=90°.

∴∠CDB+∠CAB=180°,

∵∠CAB+∠CAE=180°

∴∠D=∠CAE,∵CD=AC,AE=BD,

∴△BCD≌△ECA(SAS),

∴BC=EC,∠BCD=∠ECA,

∵∠ACE+∠ECD=90°,

∴∠ECD+∠DCB=90°,

即∠ECB=90°,

∴∠ABC=45°.

故答案为45

【探究】

不改变.理由如下:

如图,如图②中,在射线AN上截取AE=BD,连接CE,设MN与CD交于点O.

∵AC⊥DC,DB⊥MN,

∴∠ACD=∠DBA=90°,

∵∠AOC=∠DOB,

∴∠D=∠EAC,CD=AC,

∴△BCD≌△ECA(SAS),

∴BC=EC,∠BCD=∠ECA,

∵∠ACE+∠ECD=90°,

∴∠ECD+∠DCB=90°,

即∠ECB=90°,

∴∠ABC=45°.

【拓展】

如图①﹣1中,连接AD.

∴∠ACD+∠ABD=180°,

∴A,C,D,B四点共圆,

∴∠DAB=∠DCB=30°,

∴AB=BD=,

∴EB =AE+AB=+,

∵△E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训练-二次函数练习题及答案

一、二次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以A(﹣1,4)为顶点,且过点B(2,﹣5) (1)求该函数的关系式; (2)求该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3)将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当图象经过原点时,A、B两点随图象移至A′、B′,求△O A′B′的面积. 【答案】(1)y=﹣x2﹣2x+3;(2)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3,0),(1,0)(3)15. 【解析】 【分析】(1)已知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可用顶点式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将B 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函数解析式,令x=0,可求得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令y=0,可求得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 (3)由(2)可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分别在原点两侧,由此可求出当抛物线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平移到原点时,抛物线平移的单位,由此可求出A′、B′的坐标.由于△OA′B′不规则,可用面积割补法求出△OA′B′的面积. 【详解】(1)设抛物线顶点式y=a(x+1)2+4, 将B(2,﹣5)代入得:a=﹣1, ∴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4=﹣x2﹣2x+3; (2)令x=0,得y=3,因此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0,3), 令y=0,﹣x2﹣2x+3=0,解得:x1=﹣3,x2=1, 即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3,0),(1,0); (3)设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M、N(M在N的左侧), 由(2)知:M(﹣3,0),N(1,0), 当函数图象向右平移经过原点时,M与O重合,因此抛物线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 故A'(2,4),B'(5,﹣5), ∴S△OA′B′=1 2 ×(2+5)×9﹣ 1 2 ×2×4﹣ 1 2 ×5×5=15.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图形面积的

中考数学易错题题目(经典)

O G F B D A C E 1.如图,矩形ABCD 中,3AB =cm ,6AD =cm ,点E 为AB 边上的任意一点,四边形EFGB 也是矩形,且2EF BE =,则AFC S =△ 2 cm . 2 .5月23日8时40分,哈尔滨铁路局一列满载着2400吨“爱心”大米的专列向四川灾区 进发,途中除3次因更换车头等原因必须停车外,一路快速行驶,经过80小时到达成都.描述上述过程的大致图象是( ) 3 如图,将沿DE 折叠,使点A 与BC 边的中点F 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 AB ∥且1 2 EF AB =;②BAF CAF ∠=∠; ③1 2 ADFE S AF DE =g 四边形; ④2BDF FEC BAC ∠+∠=∠,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C D 的路径匀速前进到D 为止。在这个过程中,△APD 的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 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5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BCD ,使AD 落在BD 上,点A 恰好与BD 上的点F 重合.别交AB 、AC 于点E 、G.连接GF.下列结论:①∠AGD=112.5°;②③S △AGD=S △OGD ;④四边形AEFG 是菱形;⑤BE=2OG.是 . 6 福娃们在一起探讨研究下面的题目: 参考下面福 娃们的讨 论,请你解该题,你选择的答案是( ) 贝 贝:我注意 s t O A s t O B s t O C s t O D A D C E F G B s 80 O v t 80 O v 80 O t v O A . B. C . D . 80 A D B F E 第20题图 D C B P A 函数2y x x m =-+(m 为常数)的图象如左图, 如果x a =时,0y <;那么1x a =-时, 函数值( ) A .0y < B .0y m << C .y m > D .y m = x y O x 1 x 2

历年中考数学易错题汇编-旋转练习题及答案

一、旋转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1)发现:如图1,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a,AB=b.填空: 当点A位于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用含a,b的式子表示) (2)应用: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4,AB=1,如图2所示,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ACE,连接CD,BE. ①请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②直接写出线段BE长的最大值. (3)拓展: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6,0),点P 为线段AB外一动点,且PA=2,PM=PB,∠BPM=90°,请直接写出线段AM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答案】(1)CB的延长线上, a+b;(2)①CD=BE,理由见解析;②BE长的最大值为5;(3)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222)或(222),AM的最大值为2+4. 【解析】 【分析】 (1)根据点A位于C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结论;(2) ①根据已知条件易证△CAD≌△EA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CD=BE;②由于线段BE长的最大值=线段CD的最大值,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果;(3)连接BM,将△APM绕着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PBN,连接AN,得到△AP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N=PA=2,BN=AM,根据当N在线段BA的延长线时,线段BN取得最大值,即可得到最大值为2+4;如图2,过P作PE⊥x轴于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如图3中,根据对称性可知当点P在第四象限时也满足条件,由此求得符合条件的点P另一个的坐标. 【详解】 (1)∵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且BC=a,AB=b, ∴当点A位于C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BC+AB=a+b, 故答案为CB的延长线上,a+b; (2)①CD=BE, 理由:∵△ABD与△ACE是等边三角形, ∴AD=AB,AC=AE,∠BAD=∠CAE=60°, ∴∠BAD+∠BAC=∠CAE+∠BAC, 即∠CAD=∠EAB,

中考数学易错题精选-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某地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以“奇山奇水奇石景,古賨古洞古部落”享誉巴渠,被誉为 “小九寨”.端坐在观音崖旁的一块奇石似一只“啸天犬”,昂首向天,望穿古今.一个周末,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几名同学想测出“啸天犬”上嘴尖与头顶的距离.他们把蹲着的“啸天犬”抽象成四边形ABCD ,想法测出了尾部C 看头顶B 的仰角为40,从前脚落地点D 看上嘴尖A 的仰角刚好60,5CB m =, 2.7CD m =.景区管理员告诉同学们,上嘴尖到地面的距离是3m .于是,他们很快就算出了AB 的长.你也算算?(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400.64400.77400.84sin cos tan ?≈?≈?≈,,.2 1.41,3 1.73≈≈) 【答案】AB 的长约为0.6m . 【解析】 【分析】 作BF CE ⊥于F ,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BF ,利用余弦的定义求出CF ,利用正切的定义求出DE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详解】 解:作BF CE ⊥于F , 在Rt BFC ?中, 3.20BF BC sin BCF ?∠≈=, 3.85CF BC cos BCF ?∠≈=, 在Rt ADE ?E 中,3 1.73tan 3AB DE ADE = ==≈∠, 0.200.58BH BF HF AH EF CD DE CF ∴+=﹣=,==﹣= 由勾股定理得,22BH AH 0.6(m)AB =+≈, 答:AB 的长约为0.6m .

【点睛】 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是半圆O的三等分点,过点C作⊙O的切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D作DF⊥AB于点F,交⊙O于点H,连接DC,AC. (1)求证:∠AEC=90°; (2)试判断以点A,O,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DC=2,求DH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四边形AOCD为菱形; (3)DH=2.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C,根据EC与⊙O切点C,则∠OCE=90°,由题意得 ,∠DAC=∠CAB,即可证明AE∥OC,则∠AEC+∠OCE=180°,从而得出 ∠AEC=90°; (2)四边形AOCD为菱形.由(1)得,则∠DCA=∠CAB可证明四边形AOCD是平行四边形,再由OA=OC,即可证明平行四边形AOCD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连接OD.根据四边形AOCD为菱形,得△OAD是等边三角形,则∠AOD=60°,再由 DH⊥AB于点F,AB为直径,在Rt△OFD中,根据sin∠AOD=,求得DH的长. 试题解析:(1)连接OC,

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阶段汇总合集

[易错题1] 王叔叔家养了350只鸡,每个笼子里装30只,需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笼子? 【错误解答】350÷30=11(个)……20(只) 答:需要准备11个这样的笼子。 【“病因”分析】这里出错的原因是把余下的20只鸡忽略了,余下的20只鸡需要再装一个笼子,这里应该准备12个笼子。 【正确解答】350÷30=11(个)……20(只) 11+1=12(个) 答:需要准备12个这样的笼子。 [易错题2] 小红、小林和小刚,一个星期一共练了630个大字,平均每人每天练多少个大字? 【错误解答】630÷3=210(个) 答:平均每人每天练210个大字。 【“病因”分析】这里出错是把一个星期是7天这个隐含的条件忽略了。 【正确解答】630÷3÷7=210÷7=30(个) 答:平均每人每天练30个大字。 [易错题3] 计算(842+421+421)×25,下面最简便的方法是()。 A.421×(4×25 ) B.842×(2×25 ) C.842×25+421×25+421×25 【错因分析】首先要明白(842+421+421)×25有多种简便计算方法,一个可以把421合并成842,另一个也可以把842拆分成421,而此题要求是最简便的方法,那么有的同学只想到简便没看清“最”简便就想当然选择B了。 【思路点睛】正确答案选择A,因为此题要求最简便。通过把842拆分成2个421,和题中已有的2个421合并成4个421,再根据乘法结合律把4和25先乘起来得100,这样就是最简便的方法了。B比起原题死算确实简便,但比起A来没有A更好算最简便。 [易错题4]

简便计算(100+2) ×45。 【错因分析】典型错误(100+2) ×45 =100×45+2 =4500+2 =4502 × 出现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对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本质内涵认识和理解不够。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书上结论是这样陈述的: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也就是说不能只乘其中一个加数。上述案例中就只乘其中100这个加数,而另一个加数2就漏乘45了,导致出错。 【思路点睛】我们依据乘法分配律,把100和2这两个加数分别与45相乘,最后再把两个乘得的数相加。正确过程如下: (100+2) ×45 =100×45+45×2 =4500+90 =4590 [易错题5] 简便计算68×99。 【错因分析】 68×99 =68×(100+1) =68×100+68 =6800+68 =6868 × 该同学看到99想到100,把99先看作最接近的100这很好,但是忽略了简便计算的前提是等量代换,一个量须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才可以依次继续递等下去。把99替换成(100+1)这本身就建立在不公平基础上,所以不能向下递等,结果也不对等。 【思路点睛】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正确过程如下: 68×99 =68×(100-1) =68×100-68 =6800-68 =6732

来看这些历年中考数学易错题你能都做对吗

来看这些历年中考数学易错题你能都做对吗?(附答案) 作者:学大教育编辑整理 来源:网络 一、选择题 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 A 、互为相反数 B 、绝对值相等 C 、是符号不同的数 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 A 、2a B 、2b C 、2a-2b D 、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历年中考数学易错题汇编-反比例函数练习题附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9的顶点为A,曲线DE是双曲线y= (3≤x≤12)的一部分,记作G1,且D(3,m)、E(12,m﹣3),将抛物线y=﹣x2+9水平向右移动a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2.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y=﹣x2+9与x轴的交点为B、C,且B在C的左侧,则线段BD的长为________; (3)点(6,n)为G1与G2的交点坐标,求a的值. (4)解:在移动过程中,若G1与G2有两个交点,设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若MN<,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答案】(1)把D(3,m)、E(12,m﹣3)代入y= 得,解得, 所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 (2)2 (3)解:把(6,n)代入y= 得6n=12,解得n=2,即交点坐标为(6,2), 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 把(6,2)代入y=﹣(x﹣a)2+9得﹣(6﹣a)2+9=2,解得a=6± , 即a的值为6± ; (4)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 把D(3,4)代入y=﹣(x﹣a)2+9得﹣(3﹣a)2+9=4,解得a=3﹣或a=3+ ; 把E(12,1)代入y=﹣(x﹣a)2+9得﹣(12﹣a)2+9=1,解得a=12﹣2 或a=12+2 ; ∵G1与G2有两个交点, ∴3+ ≤a≤12﹣2 , 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px+q,

把D(3,4),E(12,1)代入得,解得, ∴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5, ∵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 ∴M(a,﹣ a+5),N(a,), ∵MN<, ∴﹣ a+5﹣<, 整理得a2﹣13a+36>0,即(a﹣4)(a﹣9)>0, ∴a<4或a>9, ∴a的取值范围为9<a≤12﹣2 . 【解析】【解答】解:(2)当y=0时,﹣x2+9=0,解得x1=﹣3,x2=3,则B(﹣3,0),而D(3,4), 所以BE= =2 . 故答案为2 ; 【分析】(1)把D(3,m)、E(12,m﹣3)代入y= 得关于k、m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m、k,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和D、E点坐标;(2)先解方程﹣x2+9=0得到B(﹣3,0),而D(3,4),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DE的长;(3)先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交点坐标为(6,2),然后把(6,2)代入y=﹣(x ﹣a)2+9得a的值;(4)分别把D点和E点坐标代入y=﹣(x﹣a)2+9得a的值,则利用图象和G1与G2有两个交点可得到3+ ≤a≤12﹣2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E的 解析式为y=﹣ x+5,则M(a,﹣ a+5),N(a,),于是利用MN<得到﹣ a+5﹣<,然后解此不等式得到a<4或a>9,最后确定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 2.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BC在x轴上,点B,D的坐标分别为B(1,0),D(3,3).

中考数学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选择、填空、简答题 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一、选择题 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C ) A 、互为相反数 B 、绝对值相等 C 、是符号不同的数 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A ) A 、2a B 、2b C 、2a-2b D 、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B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B )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 -(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C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B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一、填空 1、连接梯形各边的中点围成新的图形是() 2、一个三角形两条边是5厘米和三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 3、电动伸缩门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设计的。 4、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 5、44×25=(11×4)×25=11×(4×25),这是根据()。 6、1100÷125÷8=11000÷(125×8)运用了() 7、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个小正方体。 8、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边长18厘米的正方形,那么用这个铁丝围成一个正三角形,边长是()厘米。 9、王大伯家的三角形菜地的两条边分别是5米和8米这个三角形菜地的第三条边可能是()米 10、有三种长度的小棒(长度分别是3cm、5cm、8cm)若干根,可以摆成()种不同的三角形 11、十分位上的“3”与十位上的“3”相差() 12、在0.08、0.080、0.008这三个小数中,计数单位相同,但大小不相等的两个数是()、() 13、把6改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数是() 14、将一根15厘米的木棒截成三根整厘米的小棒来围成三角形,最长的一根小棒不能超过()

厘米 15、5吨50千克=()吨 1.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1公顷=()平方米 16、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相互垂直的两条边分别是()() 17、观察1、2、3、6、12、23、44、X、164的规律,可知X= () 18、如果12=1×1,22=2×2,32=3×3.....252=25×25,且12+22+....252=5525,那么32+62+...+752=9×5525= 19、近似数是1.0,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20、甲、乙两数的和是264,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则两数相等。甲数()乙数()。 21、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两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2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2倍,顶角是()。 23、有3厘米、4厘米、5厘米、7厘米四根小棒,从中选3根搭成一个三角形,有()种不同的选法。 24、在一条长90米的小路两旁种树,如果两端都种,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0米,可以种()棵。 25、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4盆,最少需要()盆。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易错题集锦

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 一、选择题 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 A 、互为相反数 B 、绝对值相等 C 、是符号不同的数 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 A 、2a B 、2b C 、2a-2b D 、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不是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点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9、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A 、-1 B 、1 C 、0 D 、不存在 10、2 1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2 1 D 、2 1 11、若|x|=x ,则-x 一定是( ) A 、正数 B 、非负数 C 、负数 D 、非正数 12、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这两个有理数的积,其商为0,则这两个有理数为( ) A 、互为相反数 B 、互为倒数 C 、互为相反数且不为0 D 、有一个为0 13、长方形的周长为x ,宽为2,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 A 、2x B 、2(x-2) C 、x-4 D 、2·(x-2)/2 14、“比x 的相反数大3的数”可表示为( ) A 、-x-3 B 、-(x+3) C 、3-x D 、x+3 15、如果0

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训练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在实数123.0,330tan ,60cos ,7 22 , 2121121112.0,,14.3,64,3,80032---- π中,无理数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算式2222 2222+++可化为( ) A 、42 B 、28 C 、82 D 、16 2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5)x 2 -4x -1=0有实数根,则a 满足( ) A .a ≥1 B .a >1且a ≠5 C .a ≥1且a ≠5 D .a ≠5 4、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962 =+-x 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k 5、不等式2)2(2-≤-x x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6、不等式组2x 3 x +12x 2>-??≥-? —的最小整数解是( ) A 、-1 B 、0 C 、2 D 、3 7、如图,反比例函数y=在第二象限的图象上有一点A ,过点A 作AB ⊥x 轴于B ,且S △AOB =2,则k 的值为( ) A.﹣4 C.﹣2 8、如图,在函数中x y 1 = 的图象上有三点A 、B 、C ,过这三点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两条垂线与x 轴、y 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则( ) A 、S 1>S 2>S 3 B 、S 1<S 2<S 3 C 、S 1<S 3<S 2 D 、S 1=S 2=S 3 9、方程,可以化成( ) A. B.

四年级下数学易错题整理

四年级下数学易错题整理(一)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 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一、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位数叫做_______,加 得的得数叫做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算叫做减法。 3._______+_______=和加数=_______-_______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是加法的逆运算。 5.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减数=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被减数-差,差 =________+________。 6.一箱可乐12瓶,军军买了4箱用了144元,每瓶可乐_________元。 7.李奶奶家养了96只白兔,养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一半,李奶奶家一共养了______ 只白兔和灰兔。 8.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比丙数多12,甲数比丙数多______。 9.由2、3、6组成的最大三位数加上最小的三位数减去60的差,结果为_____。 10.求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11.相乘的两个数叫做_________,乘得的数叫做________。 12.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__________,除法是___________的逆运算。 1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_______,因数=_________÷另一个因数,被除 数÷_______=商,除数=________÷_______,被除数=________×_______。 14.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预算统称_____________。 15.一个数加上0等于___________,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_______,0除以一个 _____________,还得0。 16.123-[(18+36)÷9]计算时,先算_____法,再算______法,最后算_______法。 17.减法是_______的逆运算,除法是________的逆运算。 18.把850÷5=170,170×10=1700,3580-1700=1880,列成综合算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种羽毛球拍48元,比一副乒乓球拍贵28元,如果各买一副,一共需要_______ 元。 20.把65-62=3,15×3=45,112+45=157列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两个数_________,交换_______的位置,_______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 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中考数学易错题汇编-二次函数练习题附答案

一、二次函数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定义直线y=ax-a 为抛物线y=ax 2+bx+c (a 、b 、c 为常数,a≠0)的“衍生直线”;有一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另有一个顶点在y 轴上的三角形为其“衍生三角形”.已知抛物线22343 23y x x =- -+与其“衍生直线”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x 轴负半轴交于点C . (1)填空:该抛物线的“衍生直线”的解析式为 ,点A 的坐标为 ,点B 的坐标为 ; (2)如图,点M 为线段CB 上一动点,将△ACM 以AM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C 的对称点为N ,若△AMN 为该抛物线的“衍生三角形”,求点N 的坐标; (3)当点E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时,在该抛物线的“衍生直线”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以点A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323 y=;(-2,231,0); (2)N 点的坐标为(0,3-3),(0,23+3); (3)E (-1,43F (023)或E (-1,43),F (-4103) 【解析】 【分析】 (1)由抛物线的“衍生直线”知道二次函数解析式的a 即可;(2)过A 作AD ⊥y 轴于点D ,则可知AN=AC ,结合A 点坐标,则可求出ON 的长,可求出N 点的坐标;(3)分别讨论当AC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当AC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求出满足条件的E 、F 坐标即可 【详解】 (1)∵2343 2333y x x =- -+a=233 - ,则抛物线的“衍生直线”的解析式为

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A 、 S > S > S B S V S^V S? C 、 S V S 3V S> D S = S2= S3 3x 1 4一 工 9方程 -, 可以化成( ) 0.5 0.4 30x 14-10x “ 30x 14 - A. - -10 5 4 5 4 中考数学易错题专题训练 、选择题。 1、在实数.8,3 = 3 —64,3.14,—「0.2121121112 ,-2,cos600,tan30° —3,0.123 中,无理 7 数有( ) A 、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 、 算式 小2 小2 小2 2 2 2 小2 -2可化为( ) A 、 24 B 、82 C 、28 D 、216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 5)x 2— 4x — 1 = 0有实数根,则a 满足( ) A. a > 1 B . a > 1 且 a ^5 C . a > 1 且 a *5 D . a *5 4、 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 -6x ?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 k 的取值 范围是( ) A 、 k 1 B 、 k = 0 C 、 k : 1 且 k = 0 D 、 k 1 5、 不等式2(x -2)乞x - 2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6、不等式组 2x _3 的最小整数解是( ) x =— K2x —2 班级: 姓名: _____________ A 、一 1 B 、0 C 、2 7、如图,反比例函数 y=在第二象限的图象上有一点 X 轴于B,且 S A AO =2 , 则k 的值为( ) A. - 4 B.2 C. - 2 D.4 A ,过点A 作A B 丄x 1 &如图,在函数中y 的图象上有三点 A 、B 、C,过这三点分 x 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两条垂线与 x 轴、y 轴围 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 S 、S 、6,则( )

四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汇总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一、填空题 1、用6、 2、7三个数字组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其中组成的最小的小数和最大的小数相差(7.62-2.67= 4.95 )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4厘米,第三条边是(8厘米)。 3、0.07的计数单位是(0.01 ),再加上(93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是1。 4、20个一、30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20.03 )。 5、用2、3、4和小数点,可以组成(12 )个不同的小数,其中最大与最小的相差(43.2-2.34=40.86 )。【包括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6、在小数3.43中,小数点左边的“3”是右边的“3”的(100 )倍。 7、用0、1、2和小数点组成的两位小数有(6 )个,其中最大的与最小的数相差(2.10-0.12=1.98 )。 8、近似数是1.0,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0.95 ),最大是(1.04 )。 9、41.5添两个0,大小不变是(41.50 0 ),添一个0,大小变化是(401.5 )(410.5 )(41.05 )。550添两个0,大小不变是(550.00 ),添两个0扩大到它的100倍(55000 ),添两个0扩大到它的10倍(5500.0 )。 10、由3个十和5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30.5 )。 11、一个数,十分位上的数字是4,是百分位上数字的4倍,又是个位上数字的一半,这个数(8.41 ),改成大小相等的三位小数(8.410 )。 12、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8.12,这个小数原来是(81.2 )。【逆向思考:8.12×1000÷100】 13、甲、乙两数的和是264,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则两数相等。甲数(240 )乙数(24 )。【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则两数相等。即,甲是乙的10倍。264÷(10+1)=24】 14、拼成一个等腰梯形至少要(3)个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至少要(2 )个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等边三角形至少要(4 )个小等边三角形。【自己画一画】 15、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两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16、用4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大的等边三角形) 17、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2倍,顶角是(36度)。【180÷(2+2+10)=36】 1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长5厘米,另一条边4厘米,围成这个等腰三角形至少要(4×2+5=13厘米)长绳子。 28、长8米的长方形花圃,如果长减少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减少了15平方米,现在这个花圃的面积是(40 )平方米。【宽不变。宽:15÷3=5米;8×5=40平方米】 34、一根铁丝刚好可以围成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是(6厘米)【长方形的周长=等边三角形周长】 35、要拼成一个梯形,至少要(3 )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39、一个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都是3厘米,有个角是40度,那么另外两个角分别是(40度)和(100度)或(70度)和(70度)。 40、有3厘米、4厘米、5厘米、7厘米四根小棒,从中选3根搭成一个三角形,有(3 )种不同的选法。【分别是:①3厘米、4厘米、5厘米;②4厘米、5厘米、7厘米;③3厘米、

2016中考数学易错题整理

中考数学易错题整理(填空题、选择题) 填空题部分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8,另一边长为10,那么连结这个三角形各边的中点所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恰是方程x 2-7x+12=0的两根,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 3、如果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5cm 和3cm,公共弦为6cm,那么这两个圆的圆心距是 4、⊙O 的半径为5cm ,弦AB ∥CD ,AB =6cm ,CD =8cm ,则AB 和CD 的距离为 5、已知⊙O 的直径AB 为13cm ,C 为圆上一点,CD ⊥AB ,垂足为D ,且CD =6cm ,则AD 的长为 6、已知一弓形的弦长为8cm ,该弓形所在的圆的半径为5cm ,则此弓形的高为 7、矩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为矩形一边为1cm 和3cm 两部分,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 8、在半径为1的⊙O 中,弦AB 、AC 则∠BAC 度数为 9、一个已知点到圆周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5cm ,最小距离为1cm ,则此圆的半径为 10、已知m 是方程020082=--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m m -2的值等于 11、已知⊙O 1和⊙O 2相切,且圆心距为10,若⊙O 1半径为3,则⊙O 2的半径为 12、直线y=x-1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ABC 为等腰三角 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坐标最多有 个 13、两个圆内切,其中一个圆的半径为5,两圆的圆心距为2,则另一个圆的半径是 14、已知5 x 2-7xy -6 y 2=0,则y :x 的值为 15、已知一次函数y =kx +1-k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为 16、一次函数y =kx +b 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3≤x ≤6,相应函数值的取值范围 是 -5≤y ≤-2,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17、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x ,6,且x 为整数.. ,则x= 18、已知m 为整数,且一次函数y =(m +4)x +m +2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则m 值为 19、已知直线y =3x +b 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则此直线解析式为

中考数学易错题汇总(三)(附答案详解)

易错题错题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0?武汉)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90°,BD ⊥DC ,BD=DC ,CE 平分∠BCD ,交AB 于点E ,交BD 于点H ,EN ∥DC 交BD 于点N .下列结论: ①BH=DH ;②CH=;③.其中正确的是( ) 有②③2.(2006?武汉)(北师大版)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G ,E 为AD 的中点,连接BE 交AC 于F ,连接FD ,若∠BFA=90°,则下列四对三角形:①△BEA 与△ACD ;②△FED 与△DEB ;③△CFD 与△ABG ;④△ADF 与△CFB .其中相似的为( ) 3.(2008?齐齐哈尔)如图,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与BC 边的中点F 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 ∥AB 且EF=AB ;②∠BAF=∠CAF ;③S 四边形ADFE =AF ?DE ;④∠BDF+∠FEC=2∠BAC ,正确的个数是( ) 4.(2007?黑龙江)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BC 、AC 上,且BD=BC ,CE=AC ,BE 、AD 相交于点F ,连接DE ,则下列结论:①∠AFE=60°;②DE ⊥AC ;③CE 2 =DF ?DA ;④AF ?BE=AE ?AC ,正确的结论有( ) 5.(2000?山西)已知: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AC 分别交BE 、DF 于C 、H .请判断下列结论:(1)BE=DF ;(2)AG=GH=HC ;(3)EG=BG ;(4)S △ABE =3S △AGE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汇总及答案

中考数学易错题集锦汇总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如图,能判定 AB ∥CD 的条件是( ) A .∠1=∠2 B .∠1+∠2= 180° C .∠3=∠4 D .∠3+∠1=180° 2.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a+3)(a-3)=a 2-9; B .x 2+x-5=(x-2)(x+3)+1; C .a 2b+ab 2=ab (a+b ) D .x 2+1=x (x+ x 1) 3.用科学记数方法表示0000907.0,得( ) A .4 1007.9-? B .5 1007.9-? C .6 107.90-? D .7 107.90-? 4.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中只做对了一道题,则他做对的题目是 ( ) A .2 2 2 )(b a b a -=- B .6 2 34)2(a a =- C .5232a a a =+ D .1)1(--=--a a 5.方程 x 3=2 2-x 的解的情况是( ) A .2=x B .6=x C .6-=x D .无解 6.已知2 35x x ++的值为 3,则代数式2 391x x +-的值为( ) A .-9 B .-7 C .0 D .3 7.下列事件中,届于不确定事件的是( ) A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B.太阳从西边升起 C.在1,2,3,4中任取一个教比 5大 D.打开数学书就翻到第10页 8.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cm,3cm,1cm B.6cm,4cm,2cm C. 8cm, 5cm, 3cm D. 9cm,6cm,4cm 9.在下面四个图形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有图形的轴对称设计的是() A.B.C.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已连续抛掷了 2000次,其中抛掷出 5点的次数最少,则第2001次一定抛掷出 5点 B.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因此买100张该种彩票一定会中奖 C.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50%,所以明天将有一半时间在下雨 D.抛掷一枚图钉,钉尖触地和钉尖朝上的概率不相等 11.某地区10户家庭的年消费情况如下:年消费l0万元的有2户,年消费5万元的有l 户,年消费1.5万元的有6户,年消费7千元的有1户.可估计该地区每户年消费金额的一般水平为() A.1.5万元 B.5万元 C.10万元 D.3.47万元 1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13.下列图形中,由已知图形通过平移变换得到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