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合集下载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热身运动”
秦朝开始于哪一年?是哪一年结束的 ?算一算秦王朝共存在了多少年? 项羽和刘邦争权夺利的战争史称什 么? 西汉是哪年建立的?由谁建立的?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 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 · · · 人相 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 醇驷( chún sì马车), 而 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结合材料,分析王国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三: 淮南王(刘)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 擅为法令,与人谋反,欲以危宗庙社稷。 ——《史记·孝文本纪》 吴王„楚王„赵王„胶西王„济南王„淄 川王„胶东王„反,发兵西乡。 ——《史记·孝景本纪》

西汉的诸侯国 势力真的很大,汉 武帝该怎么办呢? 真伤脑筋啊!
拓展延伸
从秦始皇统一全国和汉武帝实现大一统谈 谈对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1、统一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统 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国家强盛更能促进国家的统一 3、 要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西汉建立(刘邦、定都长安)
• 文景之治
物 质 基 础
(政治、思想、
经济、军事、)
汉朝的大一统
巩固统一
汉武帝
西汉鼎盛
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刘秀、洛阳)
1、辨识图: 下列表示西汉与东汉关系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请说明理由? 西 东 汉 汉 西汉 东汉 西汉
前202-9年
东汉
25-220年
前202-220年 前202-220年
2、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处于鼎盛时期
A、汉高祖 C、汉文帝
课堂总结
基础
政治:颁推恩令 加强集权

七年级历史上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历史上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物质基础: 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
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 主观条件: 于用人
四.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
秦始皇
辩一辩:秦始皇与汉武
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 大?(提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历
史上都是有功又有过的)
历史事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
要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当时的 历史条件下,用一分为二的、 全面的观点评价,同时还要 分析那是主要的那是次要的
“热身运动”
秦朝开始于哪一年?是哪一年结束
的?算一算秦王朝共存在了多少年? 项羽和刘邦争权夺利的战争史称 为什么? 西汉是哪年建立的?由谁建立的?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
了解文景之治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
史实 评价汉武帝
自主学习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
材料二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 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 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阅读材料回答: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一.“文景之治”
1.汉初社会经济情况:
牛车
4.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 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
“文景之治”
历史意义: “文景之治”使西汉初的社会经济 得到了恢复发展,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 的雄厚基础,使中国出现第一盛世局 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大一统: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政治方面
采纳主父偃的建 议 推恩令
建议内容:下令
主 父 偃
允许诸侯王将自 己的封地分给子 弟,建立较小的 侯国。(削弱诸侯 的势力)
王国问题
中 央 统 辖
皇帝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中 央 统 辖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主父偃 “推恩令”
“推恩令”妙在哪儿?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 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 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 的郡管理。 不费一兵一卒,达到削弱王国,加强中央集权 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 恩戴德,从而培养起了侯国的忠诚。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汉朝又称两汉,分指西汉和东汉)
西汉初年 经济形势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
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或乘牛车。”
(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 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初期的什么社会状况?
汉朝初年,经济萧条。
“光武中兴”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一节 础
政治 “推恩令”,削
弱王国势力。
思想 “罢黜百家,
汉武帝的大一统
独尊儒术”
经济
西汉 进入 鼎盛 时期
军事
1.汉朝,颁布“推恩令”的帝王是 C (
)
A.汉文帝 C.汉武帝
B.汉景帝 D.汉高祖
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开始于 ( D )
我用哪种思想来 治理国家最好呢?
道家
儒家
法家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基础。
汉朝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发 展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1
02
03
豪门贵族的崛起
汉朝时期,豪门贵族逐渐 崛起,掌握了大量土地和 财富。
农民阶级的地位
农民阶级是汉朝社会的主 体,承担着主要的生产任 务,但生活较为贫困。
商人阶级的地位
汉朝时期的商人阶级逐渐 崛起,对经济社会发展起 到了推动作用。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官方推崇的学术思想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以儒学经典为主要教 材,培养官吏和学者。
征辟制度
皇帝或中央政府直接征召有名望的人 士担任官职的制度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
80%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 率。
100%
水利工程的修建
汉朝政府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如 灌溉渠道的修建和维护,保障了 农业生产的稳定。
80%
农作物的多样化
汉朝时期,农作物种类增多,如 稻、麦、粟等,丰富了人们的饮 食来源。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汉朝时期,手工业技术不断进 步,如冶铁、纺织、制陶等, 产品品质和产量均得到提升。
商业都市的出现
汉朝出现了以长安、洛阳等城 市为中心的商业都市,促进了 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货币与度量衡的统一
汉朝政府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制度,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和规范。
社会阶层与阶级关系
太尉
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三公九卿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外戚宦官专权
皇帝
即位年龄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安帝
13岁
顺帝
11岁
Hale Waihona Puke 冲帝2岁质帝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你会怎么做?
汉高祖
措施: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③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的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被称为什么?
汉景帝
汉文帝
措施: ①重视农业 ②提倡节俭 ③以德化民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汉初: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 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 初 国 家 贫 困
文景之治 民富国强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雄才大略
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情!
刚即位时,汉武帝就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 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 权的政治局面.
为什么汉武帝时西汉能达到鼎盛时期?
物质基础: 主观条件:
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东汉的统治: 阅读了解: 1、东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 2、东汉初期的统治称为? 3、中期以后的统治局面? 4、东汉末年爆发什么?东汉政权怎样?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监察制度
汉朝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 级官员的行为。此外,汉朝还通过派遣使者巡行、设立监郡 官等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和管理。这些监察制度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01
02
03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农民起义和豪门贵族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 对汉朝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造成了威胁。
农民阶级的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内部出 现了分化,一部分农民通过努力逐渐富 裕起来,而另一部分农民则陷入贫困。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
意识形态。
汉朝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 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汉儒学派。
汉儒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秩序 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汉朝, 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乃至 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和政治
制度。
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战争与反击
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汉武帝时 期开始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 略,通过多次战争,成功削弱了 匈奴的势力。
对西域的经营与丝绸之路
开拓西域
汉朝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 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加强了 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加深,丝绸之 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贸易通道。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 新人教版

练习: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Biblioteka C.咸阳 D.开封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 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历史意义: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使西汉初的社会经济 得到了恢复发展,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 的雄厚基础,使中国出现第一盛世局 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6岁的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 雄心勃勃,他就是雄才大略的汉 武帝 。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 局面呢?
儒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 法、道二家主张的混杂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子孔 舒仲董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 “强调大一统” “神化君权”
“仁政” “以德治国”
为了使大一统思想深入 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 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 还采取什么措施?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
②提倡
意义(作用):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 库充裕,景帝后期经济繁荣。历史上称这 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汉文帝预修 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 秦陵兵马俑 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 “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 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汉文帝的霸 到了恢复和发展。
C.法家和墨家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_大一统的汉朝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_大一统的汉朝

军事上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源自雕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前206年~前202年
楚汉争霸 刘邦
西汉建立的时间? 公元前202年 开国皇帝?刘邦 都城?
长安
(导入框)
刘邦 萧何 韩 信
张 良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高祖和他癿后 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 训, , , 。文帝景帝还提 倡 ,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 ,社会比较 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癿 统治为“ ”。 2、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 癿建议,削弱 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尋。接受 癿建议,“ , ”。把 学说作为封 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癿思想均受到排斥。武帝还 大力推行 ,在长安丼办 。以 为主要 教材,丌学习其他各家癿学说。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 在 , , , 实现了大一统, 迚入鼎盛时期。 3、思考:“动脑筋”一(第68页)、二(第69页) 和“活动不探究”。
措施:
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赋税 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推行轻刑慎罚的政策, 以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 君主自奉节俭,抑制奢侈。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 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 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丌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 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欲修陵墓,要求从简,只 用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1.秦始皁实施癿是暴政, 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癿是仁政,减 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迚社会癿安定。 2.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 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 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预习导学:
预习导学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癿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二、汉武帝癿大一统: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迚入__________________ 三、东汉癿统治 1、西汉灭亡亍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亍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癿局面。 4、东汉衰落 5、东汉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上:1.灭六国,统一全国
2.建立我国一整套封建专制集权制度
经济上:1.统一度量衡 2.统一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1.派兵出击匈奴,修筑长城
2.派兵攻打越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过错:
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兵役繁重,焚书坑儒
汉武帝
功劳: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侯国实力 经济上:统一五铢钱;盐铁官营 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太学 民族: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军事上:反击匈奴
1、政治上实行推恩令,接受主父偃 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 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 3、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 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4、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 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功劳:
秦始皇
秦朝的主要历史事件:
1.秦灭六国: 前230年— 前221年
2.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军事 3.秦的暴政(表现) 4.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5.楚汉战争(刘邦、项羽)
秦汉时期 1.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2.西汉:前202年 — 9年 3.东汉:25年——220年
过错: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பைடு நூலகம்黜百家,独尊儒 术”,钳制人民思想
比较辩别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 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 同点?
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 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 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 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 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 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 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西汉建立的时间? 公元前202年 开国皇帝? 刘邦 都城?
长安
汉 文 帝
汉 景 帝
文帝景帝的统治时期出现了 怎样的局面?被称为什么?
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 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 治局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局 面是怎样形成的?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原因:
客观原因:景帝后期经济繁 荣 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 善于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