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合集下载

12课大一统的汉朝

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儿子

儿子
诸 侯 国

儿子


儿子


儿子



儿子

儿子
汉武帝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
武帝:众爱卿,王国威胁已解除,天下太平啊!
大臣:启奏陛下,现在有些人整天说三道四,批 评您的政策,指责中央,这样下去,恐怕对国家 不利。
武帝(大怒):是谁敢毁谤朕!?
大臣:还不是那些受诸子百家影响的学者嘛。
原因 客观 文景之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主观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政治 削弱侯国实力,封国逐步变小
帝 的 大
措施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 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 主要教材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

中央,统一五铢钱
军事 抗击匈奴
意义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 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
烦恼一:
我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 和我一样的威风。他还自造弓 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现在像梁王这样 的诸侯王的统治已经占据我的 半壁江山,这样下去可如何是 好?
政治大一统
建议内容:下令
允许推诸恩侯令王将削自
己的弱封诸地侯分给国子

弟侯,国建。势立力较小的
父偃
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削 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盛时期
东汉的统治: 阅读了解:
1、东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 帝、都城? 公元25年 刘秀 洛阳 2、东汉初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3、中期以后的统外戚治和宦局官面交替?专权 4、东汉末年爆发什么?东汉 政权怎样?农民战争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历史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历史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造纸术
汉朝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质量更好、更便宜,逐渐取代了简牍和缣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汉朝的科技发展
文学
01
汉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汉书》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为后世研究汉朝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音乐与舞蹈
02
汉朝时期,音乐和舞蹈艺术取得了很大发展。如汉乐府的设立,搜集和整理了大量民间音乐作品,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
社会结构
汉朝时期,中国社会结构逐渐形成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的二元结构,对中国社会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贸易
科技文化
宗教思想
汉朝的科技文化成果如造纸术、火药等传播至西方,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朝重视法治,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规范社会秩序和政府行为。
历史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续)
01
02
03
04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
02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汉朝的经济繁荣
农业发展
汉朝时期,农业经济繁荣,铁犁牛耕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增加了粮食产量。
手工业进步
汉朝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丝绸、陶瓷、冶炼等产业取得显著成就。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道家思想
汉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道教也在民间逐渐兴起,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汉朝的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
04
汉朝的影响与历史地位
政治制度
汉朝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官僚制度等,为后世历代王朝提供了借鉴。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3.西汉建国六十年前后,共有几个皇帝在位?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
4.国家情况有巨大变化,你知道他们做了哪些努力?
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 (1)轻徭薄赋 ,奖励农桑; (2)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3)重视“以德化民”
汉高祖刘邦
回忆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 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 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
①公元前 207 年,项羽在 秦朝 秦军主力。
①繁重的徭役:建阿房宫;造骊山陵墓;修筑长 城 原因:②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 2/3 上缴国家。 暴政 ③ 刑 法 残酷。
巨鹿
大败
秦亡 汉兴
灭亡
②与此同时, 刘 邦
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西汉的建立: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西汉朝, 定都长安 。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内忧:诸侯国纷立,威胁中央 外患:匈奴扰边,威胁边疆
内忧:诸侯国纷立,威胁中央
诸侯
中央
1、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由嫡长子继位外,还得 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封给其他子弟为侯。)
一道数学题: 汉武帝下令诸侯要把封地平均分给每个儿 子,假设某诸侯王有一千亩等地,他每代 的子孙都有五个儿子,到第几代时,每个 儿子分不到一块封地?
变化?
西汉灭亡(公元9年)及其原因
建立(25年) 光武中兴
东汉的统治 衰落:后期,外戚与宦官 (学生自学) 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瓦解:东汉末,政权名存实亡
西汉和东汉,合称“两
汉”,即“汉朝”。
三、东汉的统治
1、东汉的建立 9 公元___年,西汉灭亡。 25 刘秀 公元___年,____称帝, 洛阳 东汉 定都___,史称____。 光武帝 刘秀就是______。

历史七上第12课_大一统的汉朝

历史七上第12课_大一统的汉朝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背 景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
条件\ 原因
物质: 文景之治后,经济繁荣
人才: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措 施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
经济: 军事:
意义
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是 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 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进入它的第一个鼎盛期。
西东 汉汉
西汉 东汉
西汉
东汉
前202-220年 前202-220年 前202-9年 25-220年
2、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处于鼎盛时期
A、汉高祖 C、汉文帝
B、汉景帝 D、汉武帝
3、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它的主要教材是(

A、儒家经典 C、法家著作
B、道家经典 D、墨家著作
4.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③汉景帝④ 汉文帝
• 2.(措施)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
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用怎样的措 施进行统治?
• (结果)其统治结果如何, • (评价)历史上称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
为什么?
• 3对比秦始皇与汉文帝的陵墓,你能得到
怎样的启示?
一 、பைடு நூலகம்景之治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 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 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 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Q: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是为了与民休息吗?
启示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汉文帝预修
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基础。
汉朝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发 展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1
02
03
豪门贵族的崛起
汉朝时期,豪门贵族逐渐 崛起,掌握了大量土地和 财富。
农民阶级的地位
农民阶级是汉朝社会的主 体,承担着主要的生产任 务,但生活较为贫困。
商人阶级的地位
汉朝时期的商人阶级逐渐 崛起,对经济社会发展起 到了推动作用。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官方推崇的学术思想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以儒学经典为主要教 材,培养官吏和学者。
征辟制度
皇帝或中央政府直接征召有名望的人 士担任官职的制度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
80%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 率。
100%
水利工程的修建
汉朝政府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如 灌溉渠道的修建和维护,保障了 农业生产的稳定。
80%
农作物的多样化
汉朝时期,农作物种类增多,如 稻、麦、粟等,丰富了人们的饮 食来源。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汉朝时期,手工业技术不断进 步,如冶铁、纺织、制陶等, 产品品质和产量均得到提升。
商业都市的出现
汉朝出现了以长安、洛阳等城 市为中心的商业都市,促进了 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货币与度量衡的统一
汉朝政府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制度,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和规范。
社会阶层与阶级关系
太尉
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三公九卿制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措施:
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盐铁官营
对外交往:张骞通西域
军事上:反击匈奴 思想文化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太学
为什么汉武帝时西汉 能达到鼎盛时期?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 做?
汉高祖 措施: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 赋税负担, ③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汉 文 帝
汉 景 帝
文帝景帝的统治时期出现了 怎样的局面?被称为什么?
汉初: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 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 车。 ——《汉书· 食货志》
束悦
自主学习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 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这个盛 世局面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 样衰落的?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 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谨。…… 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 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长 期 战秦 汉初经济萧条, 乱 的 造 暴 国家贫困的荒 成政 凉景象是怎样 的 、 。 造成的?
董仲舒
“罢黜 百家, 独专儒术”
主要内容:废除 诸子百家的主张, 惟独尊重儒家的学 术,把儒家思想作 为封建统治的正统 思想.
为了使大一统思想深 入人心,真正成为封 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 施?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
活动:请四个同学自愿到讲台 上,其中一个扮演汉武帝,三 个各扮演法家、道家和儒家的 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 张,由汉武帝选择采用,并说 明原因。
物质基础: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
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监察制度
汉朝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 级官员的行为。此外,汉朝还通过派遣使者巡行、设立监郡 官等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和管理。这些监察制度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01
02
03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农民起义和豪门贵族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 对汉朝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造成了威胁。
农民阶级的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内部出 现了分化,一部分农民通过努力逐渐富 裕起来,而另一部分农民则陷入贫困。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
意识形态。
汉朝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 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汉儒学派。
汉儒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秩序 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汉朝, 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乃至 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和政治
制度。
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战争与反击
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汉武帝时 期开始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 略,通过多次战争,成功削弱了 匈奴的势力。
对西域的经营与丝绸之路
开拓西域
汉朝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 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加强了 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加深,丝绸之 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贸易通道。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件 新人教版

措施
(2)奖励农桑 (3)提倡节俭 (4)重视“以德化民”
一、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时的盛世景象: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一、文景之治
秦陵兵马俑
牛车
汉文帝的霸陵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客观: 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条件:
主观: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 于用人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 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诸侯国越 分越小。
问题二:思想问题
法家:皇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 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 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 诽谤皇上? 道家: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 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 就是前车之鉴,用道 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 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 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 儒家: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 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用儒家思想来 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儒家思想 治国,既能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对统治不利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在长安兴办太学 3.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加强了思想统一,儒家思 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统一思想方面异同 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不同点:方式不同——前者手段较暴力,后者手段较和平 尊崇学派不同——前者尊崇法家学说, 后者尊崇儒家学说。
C.统一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D、道家和兵家 ) D、唐 )
4、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最早出现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5、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是在下面哪个皇帝在位时(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5、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 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C ) A、发展农业生产 B、做给农民看 C、稳固自己的统 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B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7、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 学习 ( D )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国之道 C、《孙子兵法》 D、儒家的经典 8、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 D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恩赐亲戚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楚河汉界”与他有关 C、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 统治,并参加了“鸿门宴”
D、他是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
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 202 都城 长安。

建立者:刘邦 (汉高祖)
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本课知识目标: 一. 二. “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 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诸 侯势力。(主父偃) • 设立刺史制度
效果:诸侯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 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董仲舒)
效果: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正统思想
3、意义: 两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 • 3、经济上: • 4、军事与外交 措施: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 措施:由中央统一铸造五 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1.政治措施:
刚即位时,汉武帝就面临 着严峻的考验:
政治上:诸侯势力仍相当 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解决措施:削弱诸侯国势力
主父偃 “推恩令”
假如这个长方形为一个诸侯王的封地
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
动脑筋:
“推恩令”有何巧妙之处?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 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 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 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 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 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 而培养起了侯国的忠诚。
铢钱, • 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 效果: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 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效果:1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 • 2派张骞出使西域 • 2开辟了丝绸之路 • 3在南部和西南部设郡县 3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汉武帝的一系列统治措施是大一 统的鼎盛局面能够出现的关键.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呢?
2.思想措施:
诸子百家思想活跃,经 常指责中央,不利于中 央政策的实行。 思想上不统一怎么办呢
某日,在御书房中,汉武帝与某大臣正在商议 国家大事。 汉武帝:爱卿,近来天下可太平? 大臣: 启奏陛下,现在有些人整天说三道四, 批评您的政策,指责中央,这样下去, 恐怕对国家不利。
汉武帝:爱卿说得有理啊。那么爱卿可否给朕出 个主意,看看究竟该用什么思想来统治 才可永葆江山呢?是法家的、道家的、 还是儒家的思想呢?
2、汉初这样一片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争造成的
牛车
如果你是汉朝 初期的皇帝,面对 经济萧条,国家贫 困的形势怎么办?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西汉初年的政策:
1、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 2、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3、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 解百官,关心农桑 4、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5、“以德化民”
何为“大一统”?
• 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 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 “大一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汉 武 帝 其 人
雄 才 大 略
刘彻(公元前156年— 公元前87年)
直接归中央 管辖的郡县 诸侯国统 治的地区
加强 中央 集权
3.意义:
两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 第一个鼎盛局

东汉的统治
• 阅读了解: • 1、东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在洛阳称帝。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2、东汉初期的统治称为? 刘秀在位期间,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使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被史家誉为光武中兴。 • 3、中期以后的统治局面? • 东汉中期后,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朝政更加黑暗。 4、东汉末年爆发什么?东汉政权怎样? 这样,在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东汉 政权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名存实亡。
物质基础: 汉初统治者恢复经济
的措施及文景之治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 主观条件: 于用人
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 2.措施
① 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②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①政治: 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②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③经济上: 1.统一铸币 2.盐铁官营 ④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2.建立我国一整套封建专制集权制度
经济上:1.统一度量衡 2.统一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1.派兵出击匈奴,修筑长城
2.派兵攻打越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过错: 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兵役繁重,刑法残暴,焚书坑儒
汉武帝
功劳:
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 教育系统 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
———-休养生息政策
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 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
“文景之治”
历史意义: “文景之治”使西汉初的社会经济 得到了恢复发展,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 的雄厚基础,使中国出现第一盛世局 面.
动脑筋: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 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 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 为,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 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欲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 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1.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 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 “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 2.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 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 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 家
董 道 仲 家 舒
法 家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韩非子
为了使大一统思想深入 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 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 还采取什么措施?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 安设太学,以五经为教材。
汉武帝的大一统局 面是怎样形成的?
汉武帝的大一统 • 1、政治上: • 2、思想上:
过错: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钳制人民思想
课堂练习
1.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C ) A.贾谊 B.东方朔 C.董仲舒 D.主父偃 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开始于 ( D )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年 D.西汉盛期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三.两汉更替信息表
建立者 建立时 间 公元前 202年 公元25 年 灭亡时 间 公元9年 西汉 刘邦 (汉高 祖) 刘秀 (光武 帝)
东汉
公元200 年
东汉的建立者
时间:公元25年 都城:洛阳 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
四.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
秦始皇
功劳:
秦始皇
政治上:1.灭六国,统一全国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 两汉的更替 四.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
(导入框)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 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相食,死者 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 车。”——《汉书》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 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9、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形 成于 ( D ) A、汉高祖时 B、汉文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武帝时 刘邦 10、公元前202年,______称帝,建立汉朝,定 汉高祖 长安 都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_。 董仲舒 11、儒家代表人物______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 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汉武帝采用了这个主张,在全国推行 “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 秦始皇 汉武帝 皇帝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