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配套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配套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配套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一、选择题(此题20小题,共4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1.〔2021年浙江台州〕以下进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消融 B.钢铁生锈 C.玻璃破碎 D.灯丝发光2.以下事例与化学有关的是〔〕①研制新药物②使环境变得愈加美妙③研制新型半导体资料④研制印染工业中的新型染料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021年广西桂林〕以下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求...用到的是〔〕A B C D4.以下有关酒精灯运用或寄存的图示错误的选项是......〔〕A B C D5.家庭厨房中经常发作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未吃完的饭菜变馊 B.自然气熄灭发生蓝色火焰C.水沸腾 D.菜刀生锈6.郝颖同窗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廓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能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进程而言,属于迷信探求环节中的〔〕A.树立假定B.搜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7.化学变化的实质是〔〕A.发热发光B.生成新物质C.颜色发作变化D.形状发作变化8.箫音同窗应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判别家中的玻璃杯能否洗濯洁净的依据是〔〕A.杯子内壁看不见油污B.杯壁上的水不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掩盖一层平均的水膜C.用杯子装水,水是廓清透明的D.上述都可以作为判别依据9.〔2021年湖南娄〕以下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 B C D10.以下是一常用的风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11.诗词是民族绚烂文明中的珍宝。

以下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洁白在人世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12.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13.白话同窗在化学课上发现蜡烛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少量黑色物质,他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重复实验,并观察能否有相反的实验现象B.以为与本次实验有关,不予理会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求黑色物质成分D.向教员讨教生成黑色物质的缘由14.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湿润,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硫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水蒸气15.实验室加热150ml的液体,可以运用的仪器是〔〕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试管夹⑥铁架台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16. 某先生量取液体,仰望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局部后,仰望读数为20mL,那么该同窗实践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17.以下表达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酒精易熄灭,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B.汽油能熄灭,人接近汽车闻到一股抚慰性气息C.铁的熔点高达1535。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

小芳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甲所示。

结合小芳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乙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B.注入水后,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的活塞均可改变该装置的压强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气密性良好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2.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

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B.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C.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6.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7.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熔化B.牛奶变酸、蜡烛燃烧C.天然气燃烧、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8.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 )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B.易使酒精灯熄灭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熔化9.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第 1 页 共 5 页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选项中,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C .物体的运动状态D .物质的用途与制取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在空气中,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3. 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 A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 .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 .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4.“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淘米B.洗菜C.苹果榨汁D.葡萄酿酒5.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B.密度为1.573克/厘米3C.能溶于热水D. 纯白色晶体6.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 .试管B .烧杯C .燃烧匙D .蒸发皿7.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8.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 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 )A. 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B. 均匀地被烧黑C. 放置在内馅部分被烧黑最重D. 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A B C D 熄 灭 酒 精 灯用 滴 管 滴 液 加 热 液 体 向 试 管 加 固 体9.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10.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二、填空题:(本题有5小题,共41分)11.(5分)写出下列图示仪器的名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1)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1)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葡萄酿酒D.铁水铸成锅2.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A.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B.取用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避免浪费C.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D.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3.在甲、乙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

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4.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下列因素与科学探究有关的是()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

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5.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乙醇可作燃料B.氧气用于炼钢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氯化钠用来制纯碱7.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8.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9.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D.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试管、蒸发皿、量筒、燃烧匙都可以用来给物质加热B.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C.用100mL量筒取9.5mL氯化钠溶液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g D解析:DA、量筒不能加热,错误;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错误;C、量筒选用时要选择比所测量液体稍大的量筒,误差会较小,所以不宜100mL量筒量取9.5mL氯化钠溶液,错误;D、由于托盘天平的精确度只能达到0.1克,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g,正确;故选D。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B.C.D. D解析:D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应稍倾斜,图中试管没有稍倾斜,所以操作错误。

故选: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D解析:D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

4.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B解析:BA、汽油挥发是液态变成气态,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发生了缓慢地氧化反应,故为化学变化,故B正确;C、电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面有关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B.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白烟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发出黄色火焰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下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3.用量筒量取40 mL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

下图中的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4.给量筒内的液体读数,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9.0 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 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16.7 mL B.大于16.7 mLC.小于16.7 mL D.无法计算5.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石穿C.投鞭断流D.钻木取火6.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7.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沸点8.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9.最新研究显示:婴儿塑料奶瓶中含有的双酚A存在某些不确定性或副作用,对发育、内分泌等产生危害。

下列属于双酚A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棱形或针形晶体或片状、粉末B.高温下不稳定,易分解C.微带苯酚气味D.几乎不溶于水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100 mL量筒量取2 mL水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C.用镊子夹取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D.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取液1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2.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漏斗B.量筒C.试管D.烧杯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和品尝药品的味道B.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C.为了加快加热速度,可将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D.停止加热时,用嘴吹灭酒精灯14.能说明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光放热B.蜡烛变短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吹灭后产生白烟15. 精准扶贫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范围:第一单元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在研制“甲型H1N1”疫苗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B.化学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化学可以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减少使用金属材料,加大可降解塑料的生产B.为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家庭轿车使用量C.为方便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D.加速石油的开采,提高人类生活质量3.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 ℃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B.谷氨酸钠加热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C.谷氨酸钠受热不发生反应D.用烧杯盛放味精直接加热来完成实验4.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A.颜色改变B.发光放热C.物质种类减少D.体积膨胀5.图为各种自然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6.化学改变着人类的未来。

下列科研成果的研究领域与化学无关的是()A.研发火箭升空的燃料B.绘制水稻基因图谱C.研制新药物D.寻找煤变油的催化剂7.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水蒸气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8.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

是什么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

“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D.制订计划9.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的是自己的物理性质的是()A.“铜块”:我能导电B.“蜡烛”:我能燃烧C.“氮气”:我具有稳定性D.“铁钉”:我容易生锈10.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试管B.烧瓶C.烧杯D.锥形瓶11.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范围:第一单元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在研制“甲型H1N1”疫苗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B.化学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化学可以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减少使用金属材料,加大可降解塑料的生产B.为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家庭轿车使用量C.为方便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D.加速石油的开采,提高人类生活质量3.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 ℃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B.谷氨酸钠加热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C.谷氨酸钠受热不发生反应D.用烧杯盛放味精直接加热来完成实验4.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A.颜色改变B.发光放热C.物质种类减少D.体积膨胀5.图为各种自然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6.化学改变着人类的未来。

下列科研成果的研究领域与化学无关的是()A.研发火箭升空的燃料B.绘制水稻基因图谱C.研制新药物D.寻找煤变油的催化剂7.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水蒸气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8.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

是什么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

“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D.制订计划9.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的是自己的物理性质的是()A.“铜块”:我能导电B.“蜡烛”:我能燃烧C.“氮气”:我具有稳定性D.“铁钉”:我容易生锈10.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试管B.烧瓶C.烧杯D.锥形瓶11.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0=20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我国古代有几大闻名世界的化学工艺是( )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
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
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
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
好的卫生习惯呢?( )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二、我会填:(1分×18=18分)
1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规律的科学。

12、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中,有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应做到“三不”;一是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二是不要,三是不要。

13、玻璃仪器内壁洗干净的标准是。

14、实验(或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

15、实验(或探究)后,要写出报告,报告中首先要注明报告者姓名,合作者及日期等内容。

其报告主要内容有:①探究活动名称,②,③,④,⑤,⑥,
⑦,⑧。

16、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

17、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之一。

而实验则是科学探究的。

三、我会探究(参考下表提示)(17分)
18、“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探究内容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用品:蜡烛,火柴,2个烧杯(洁净干燥),澄清石灰水。

(3)、探究的目的:蜡烛的物理特性,燃烧的条件,燃烧后有何生成物。

(4)探究步骤。

步骤对现象观察及描述分析现象成因(可以是假
想、推理)
点燃前
点燃时
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
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
石灰水的烧杯
用烧杯底部对着火焰
烧一会
用烧杯完全罩住蜡烛
熄灭后
(5)结论
(6)疑问:
(7)通过探究;谈谈对学习化学的感受:
四、我会观察:(1分×13=13分)
19、右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结构
及性质的实验示意图:
①请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a ,
b ,
c 。

②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酒精灯旁细木条上标出的e、f、g处各对应的灯焰部分的名称:
e ,
f ,
g 。

③利用美术课中所学的明暗表示方法在木条的相应处,把实验观察的结果描绘出来。

20、请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实验操作图,你能发现它有什么问题吗?请一一在右边空白处列举出来。

①液体的倾倒
②液体的加热
五、我会分析(1分×12=12分)
21、家中食用醋、酱油瓶上的商标常常沾满污迹,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2、人们用眼睛观察某个物体时,常有平视、仰视和俯
视,正视、斜视等几种。

右图中a为视;b为视;
c为视。

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图中a、b、
c三种方法似乎都与凹液面相切,其中能正确读出量筒内液
体体积的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低的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高的是。

23、人们用炊壶烧水,当水烧开时常常有水从壶盖处或壶口处溢出的现象发生,请分析其原因。

24、通过参观学校化学、生物实验室的药品柜,医院、工厂的化验室,注意观察药店的药品橱窗,实验台上教师摆放的试剂瓶,你是否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所有药品的标签(品
牌的商标)都面向着外面。

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和科学依据?
六、我会设计(10分)
25、请尝试设计一个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摩托车尾气管排出的尾气,供以后研究用。

参考答案
一、
1、B;
2、C;
3、D;
4、D;
5、A;
6、B;
7、B;
8、C;
9、D;10、D;
二、
11、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12、用手直接接触药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3、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要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4、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15、②探究活动目的③用品④步骤和方法⑤现象⑥分析⑦结论⑧问题和建议。

16、用湿抹布盖灭。

17、重要途径,重要手段。

三、
18、(4)答题要点:水珠,变浑浊,变黑,玻璃破裂,白烟等现象要分别说明,分析原因只
要是符合题意就可得分。

(5)(6)(7)属开放题,根据情况酌情给分(略)
四、
19、a、g外焰,b、f内焰,c、e焰心;把g、f、e处所涂的颜色依次变浅。

20、①瓶塞未倒放;试管口未略向左倾斜;标签未向着手心;试管内倒入液体过多。

②灯帽未倒置;试管内内倒入的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灯内酒精过多;试管夹未夹在离试管口的1/3的地方。

五、
21、答题要点:残留液体玷污标签,脏手、灰尘等属次要原因。

22、俯视,平视,仰视,b、c、a。

23、答题要点:水过多;热膨胀;沸腾。

24、取用便于识别,方便。

六、
25、答题要点:气囊取气,再次释放,排水法收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