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殖系统教案模板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教案

6.了解外生殖器、内生殖器的解剖、组织结构、功能。
7.了解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教
学
重
点
1.内生殖器官
2.骨盆
3.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4.月经和生殖器官的周期变化
教
学
难
点
1.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神经内分泌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2.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一)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三)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四)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五)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三、小结、教学互动(见讲稿)(时间5min)
1.外生殖器组成。
2.内生殖器组成;子宫的位置、形态、大小、分部。
3.邻近器官。4.骨盆。
5.骨盆底组织。6.月经的概念和成分。
教师姓名
系部名称
护理学院
学科组
(教研室)
护理学科组
授课时间
2015.3.3
课程名称
妇产科护理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授课班级
授课章节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
2.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官的周期变化。
3.掌握骨盆的结构、分界、骨盆的标记。
4.熟悉月经生理情况。
教
学
方
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
教具
多媒体、模型、挂图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2学时)
一、导入新课:(时间5min)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教案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教案1. 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其在生殖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2. 教学目标- 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解剖结构;-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与生育过程的关系。
3. 教学内容3.1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结构-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外生殖器3.2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功能- 产生和释放卵子- 调节性激素的分泌- 提供卵子受精和胚胎孕育的环境- 维持妊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3.3 女性生殖系统与生育过程- 月经周期- 受孕和妊娠- 分娩和哺乳4.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投影或幻灯片展示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图,讲解其主要结构和功能;- 实践:使用模型或实物展示女性生殖系统,让学生触摸和亲眼观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女性生殖系统与生育过程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5. 教学评估- 基于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理解,设计适当的选择题或解决问题的情境,进行测试和评估;-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女性生殖系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在讨论环节积极参与,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
6. 教学资源- 投影仪或幻灯片- 女性生殖系统模型或实物- 针对教学评估的测试或练题7.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女性生殖系统的认识,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科普文章、观看相关视频,或者组织参观医学博物馆等活动。
以上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女性身体的奇妙之处有更深入的认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的生殖》教案

《人的生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人类生殖的基本过程和避孕的原理与方法;(3)认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增强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人类生殖的基本过程;3.避孕的原理与方法;4.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5.性教育与自我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人类生殖的基本过程;(3)避孕的原理与方法。
2.教学难点:(1)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避孕的原理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殖健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男生殖系统: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尿道等;(2)女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3.介绍人类生殖的基本过程(1)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2)胚胎发育: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胚胎;(3)分娩:胎儿从母体阴道排出。
4.讲解避孕的原理与方法(1)避孕原理:阻止精子与卵子结合,防止受精;(2)避孕方法:避孕药、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
5.分析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1)生理变化:身高、体重、第二性征等;(2)心理变化:情绪波动、性别意识等。
6.进行性教育与自我保护(1)性教育:培养学生的性道德观念,提高性健康意识;(2)自我保护:学会拒绝不良诱惑,预防性传播疾病。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殖健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1.思考题: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2.实践题: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的性观念和避孕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类生殖的基本过程、避孕的原理与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人的生殖知识。
人的生殖教案

第二节人的生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健康生命孕育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渗透尊重和珍惜生命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难点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回家问妈妈几个问题。
1.我是从哪儿来的?2.妈妈怀孕时的感受。
3.妈妈怀孕多少个月才生下我?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是怎么说的?生:妈妈说我是从大山里捡来的。
生:妈妈说我是从石头缝里刨出来的,爸爸说我是从肚脐眼里蹦出来的。
生:我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师:哪一个答案比较准确呢?那么,妈妈的肚子里怎么会有了你?你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这恐怕有些父母说不清楚的。
也有些父母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而回避回答,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
通过这节课,你会知道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
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讲,将来也可以给你的孩子讲讲。
师:大家互相观察,男女同学外观上有什么明显差别?生:(回答略)师:演示课件:男女生殖系统结构图。
学生看图后回答:1.男性生殖器官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2.女性生殖器官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教师总结板书: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功能: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输精管:输送精子附睾:贮存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粘液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用功能: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死器官)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引导学生阅读第十页生殖过程演示课件;精子和卵细胞图片,排卵、受精、胚胎发育示意图学生合作探究1.什么叫受精?2.受精的部位在哪里?3.受精卵要发生什么变化?4.胚泡要植入什么部位?5.描述受精的过程。
解剖生殖系统教案模板

解剖生殖系统教案模板第1篇:妇科复习总结生殖系统解剖和系统生理妇产科学是为专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及生育调控的专门学科,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和计划生育。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骨盆:骨盆的分界:以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假骨盆和真骨盆。
真骨盆特点:宽而浅、前浅后深。
外阴,前面为耻骨联合,后面以会阴为界。
内生殖器: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
阴道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后壁长10-12cm。
前壁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与直肠贴近。
子宫:1、形态为倒置梨形,上宽下窄,分子宫体及子宫颈两部分。
子宫峡部约1cm,上端—解剖学内口,下端—组织学内口。
2、(1) 子宫内膜:受性激素影响,功能层有周期性变化,基底层无周期改变。
(2) 子宫肌层:0.8cm厚,外纵内环中交织,产后宫缩时血管收缩,有效止血。
(3) 子宫浆膜层:脏层腹膜。
有膀胱子宫返折腹膜,直肠子宫陷凹。
(4) 子宫颈:粘膜上皮细胞高柱状,腺体分泌粘液,临床意义—判断排卵。
阴道部为鳞状上皮覆盖,鳞柱交界是宫颈癌好发部位。
涂片可早期发现病变。
3、位置子宫韧带(4对):(1)圆韧带(round ligament):12-14cm,使宫底保持前倾。
(2)阔韧带(broad ligament):翼形的腹膜皱襞,外端延伸至盆壁,称骨盆漏斗韧带(含卵巢动静脉),内侧为卵巢固有韧带,两侧为宫旁组织,富含血管、神经、淋巴。
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
(3)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横行于宫颈与盆壁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4)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将宫颈向后上牵引,保持前倾。
由于这些韧带及盆底肌、筋膜的支托作用,使子宫呈前倾前屈位置。
输卵管:为精卵相遇的场所;分4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管壁分为:浆膜层、肌层(内环外纵,可逆蠕动运送受精卵)、粘膜层(高柱状上皮,纤毛可摆动)。
解剖生殖系统教案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2、2、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了解肝、脾和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难点处
理方法
多讲解,多互动
复习提问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哪几个部分,外生殖器通常指什么?
参阅书籍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解剖学基础】
课外作业
小结及作业布置
(15分钟)
P115 简答题 1、2、3、4、5、6
板书设计:
女性腹膜腔借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阴道与体外相通。
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腹膜内位器官
腹膜间位器官
腹膜外位器官肾、肾上腺等腹膜外位器官的手术则可不经腹膜腔便可施行手术
腹膜形成的结构
网膜 小网膜 大网膜
韧带 肝的韧带 脾的韧带
系膜 肠系膜 横结肠系膜 乙状结肠系膜 阑尾系膜
三、讲授新课
(一)腹膜的概念
腹膜是衬覆于腹、盆壁内面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相互移行的浆膜。根据分布不同可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
(二)腹膜腔的概念及功能
腹膜腔是脏、壁两层腹膜之间相互移行围成的潜在性间隙。腹膜腔内有少量浆液,在脏器活动时可减少摩擦。
男性腹膜腔是密闭的,女性腹膜腔借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阴道与体外相通。
腹膜的功能:分泌、吸收 、保护、支持 、固定、修复和防御。腹部手术多采取半卧位。
(三)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1)腹膜内位器官
此类器官几乎全部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大。主要的器官有: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2)腹膜间位器官
此类器官三面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小。主要的器官有:升结肠、降结肠、肝、膀胱、子宫等。
女性生殖系统课程教学设计_图文.doc

韶关学院医学院课程教学设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妇产科学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章用):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班级:2012临床本科课型:唾实验见习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节___________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般分掌握、熟悉、了解等)1.掌握内、外生殖器的解剖及功能。
2.掌握女性骨盆的形态与结构、分型及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3.了解盆腔淋巴、血管、神经分布及意义、盆底组织的构成及功能4.了解女性生殖系统与邻近器官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难点与进展:重点:1 •内生殖器的解剖特点2•子宫、子宫韧带、输卵管与卵巢的功能。
难点:1 •骨盆的几个重要骨性标志2 •骨盆的类型及与分娩有关的标志点。
进展:分娩时盆底组织的保护与产后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方法:由于本章主要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对女性生殖系统进行回顾与深入,因此,教学方法以讲授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为主,适当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即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使学生在系统回顾与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能早期接触临床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本章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资源(课件挂图模型标本录像幻灯投影)女性内外生殖器模型、骨盆模型结合多媒体教学(包括幻灯片、内外生殖器的教学视频等)教材:谢幸苟文丽主编的第八版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参考资料1 •郎景和主编的妇产科临床解剖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2•柏树令主编的第六版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073•钟世镇主编的妇产科临床解剖学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14. Edited by D. KEITH EDMONDS -Dewhursfs Textbook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打学方式、辅助手段) 设计意图时间min一、新课导入:釆用PBL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吸引5提出问题•妇产科学研究什么当场对学生进行提问,结学生注意,使其有针的呢?合多媒体演示手段对其答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讲述妇产科学研究的范围,解释妇科与产科研究对象的异同点,并引入妇产科学的解剖及生理学基础。
解剖学教学设计泌尿与生殖系统结构

04
CHAPTER
泌尿与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及临床表现
尿路感染
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可能伴有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
肾结石
腰部或腹部疼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尿路梗阻和肾功能损害。
肾炎
包括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液和排尿。
膀胱功能
尿道位置与形态
尿道起始于膀胱颈部,终于尿道外口,女性尿道短而直,男性尿道长而弯曲。
尿道功能
尿道的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和生殖细胞(男性)。
尿道内部结构
尿道内部有粘膜层、肌层和海绵体三层结构,粘膜层有皱襞和尿道球部。
03
CHAPTER
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
前列腺
分泌前列腺液,为精子提供营养和生存环境。
A
B
C
D
实验前准备
确保实验器材和试剂齐全,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个人防护
穿戴好实验服和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确保个人安全。
安全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废弃物处理
实验结束后,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保护环境。
06
03
02
01
前列腺疾病
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以及会阴部不适、性功能障碍等。
妇科疾病
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瘙痒、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不孕。
性传播疾病
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红斑、丘疹、溃疡等症状,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生殖系统教案模板
第1篇:妇科复习总结生殖系统解剖和系统生理妇产科学是为专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及生育调控的专门学科,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和计划生育。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
骨盆的分界:以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假骨盆和真骨盆。
真骨盆特点:宽而浅、前浅后深。
外阴,前面为耻骨联合,后面以会阴为界。
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
阴道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后壁长10-12cm。
前壁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与直肠贴近。
子宫:
1、形态为倒置梨形,上宽下窄,分子宫体及子宫颈两部分。
子宫峡部约1cm,上端—解剖学内口,下端—组织学内口。
2、(1) 子宫内膜:受性激素影响,功能层有周期性变化,基底层无周期改变。
(2) 子宫肌层:0.8cm厚,外纵内环中交织,产后宫缩时血管收缩,有效止血。
(3) 子宫浆膜层:脏层腹膜。
有膀胱子宫返折腹膜,直肠子宫陷凹。
(4) 子宫颈:粘膜上皮细胞高柱状,腺体分泌粘液,临床意义—判断排卵。
阴道部为鳞状上皮覆盖,鳞柱交界是宫颈癌好发部位。
涂片可早期发现病变。
3、位置
子宫韧带(4对):
(1)圆韧带(round ligament):12-14cm,使宫底保持前倾。
(2)阔韧带(broad ligament):翼形的腹膜皱襞,外端延伸至盆壁,称骨盆漏斗韧带(含卵巢动静脉),内侧为卵巢固有韧带,两侧为宫旁组织,富含血管、神经、淋巴。
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
(3)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横行于宫颈与盆壁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4)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将宫颈向后上牵引,保持前倾。
由于这些韧带及盆底肌、筋膜的支托作用,使子宫呈前倾前屈位置。
输卵管:为精卵相遇的场所;分4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管壁分为:浆膜层、肌层(内环外纵,可逆蠕动运送受精卵)、粘膜层(高柱状上皮,纤毛可摆动)。
卵巢:产生卵子及性激素的性腺,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
动脉:
1.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
2.子宫动脉:于宫颈内口2cm处,横跨输尿管达子宫侧缘。
3.阴道动脉:
4.阴部内动脉:
淋巴:
1.外生殖器淋巴:分腹股沟深、浅淋巴结2 组。
2.盆腔淋巴:3 组。
髂淋巴组:由髂内、髂外、髂总组成。
骶前淋巴组
腰淋巴组神经:
1.外生殖器由阴部神经支配。
2.内生殖器: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骨盆底:
(一) 外层:含会阴浅筋膜、3对肌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及肛门外括约肌。
(二) 中层:即泌尿生殖膈,其间有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
(三) 内层:即盆膈,由肛提肌及筋膜组成。
有加强盆底托力及加强肛门与阴道括约肌的作用。
临近器官:
1.尿道(urethra):短而直,接近阴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urinary bladder):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3.输尿管(ureter):下行至宫颈外侧2cm处,与子宫动脉交叉绕行入膀胱。
行子宫切除术结扎子宫动脉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
4.直肠(rectum):妇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应避免损伤肛管、直肠。
5.阑尾(vermiform appendix):妊娠期可向上外方移位,妇女患阑尾炎时也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应注意鉴别诊断。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女性一生的阶段分期:
(1)胎儿期:
(2)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3)儿童期:4周-12岁(4)青春期:WHO规定为10-19岁,从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的一段时期。
(月经初潮,是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5)性成熟期:18岁开始,持续30年。
(6)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40岁左右,经时1-2年,长至10余年。
(7)绝经后期:60岁以后称为老年期
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为围绝经期。
10 % -30%妇女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
月经的定义(mensturation):随卵巢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血的特征:不凝固、暗红色、含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出血的第一天至下次月经第一天为一个月经周期。
21-35日,平均28天。
每次月经持续时间为经期,2-7天,多为3-5天。
月经正常为30-50ml,超过80ml为多。
卵巢的功能:
1、排卵—生殖功能,
2、分泌女性激素—内分泌功能卵泡生长阶段: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排卵前卵泡
自月经第一日至卵泡发育成熟,称为卵泡期,10-14天。
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黄体形成及退化:排卵后7-8日为成熟黄体,排卵后9-10天退
化,寿命14天,形成白体。
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
卵巢甾体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1)雌激素:排卵前第一高峰,排卵后7-8日第二高峰(较平坦),月经前水平最低。
(2)孕激素:排卵后开始增加,排卵后7-8日达黄体成熟时最高峰,以后下降,月经时回复至排卵前水平。
(有升温作用,是排卵的重要指标)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内膜分功能层及基底层,功能层又分海绵层及致密层, 其组织学的周期性变化分3期:
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
在雌激素影响下,内膜很快修复,从薄到厚,间质致密、水肿,腺体数增多、增长、弯曲,至增生晚期内膜可达2-3mm,高低不平呈波浪形。
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排卵后卵巢内形成黄体,分泌雌、孕激素,腺体更长、屈曲,出现核下空泡;间质水肿、疏松加剧,晚期可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并超出内膜厚度。
此期内膜可厚达10mm。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
体内雌激素水平更低,无孕激素存在。
内膜血循环障碍,组织变性、坏死、出血。
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
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
排卵前,随E 水平不断增高,宫颈粘液分泌量逐渐增多,变为稀薄而透明,似蛋清,在排卵期达高峰,延展性较强,可拉成细丝达
10 cm以上。
在月经第6~7天涂片检查,干燥后可见羊齿状结晶,排卵前最典型。
排卵后,受P 影响,粘液量渐少,质地粘稠而混浊,延展性变差,拉丝时易断裂,涂片检查,结晶模糊,可见成排的椭圆体。
月经周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第2篇: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教案07.12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2008.年2月 26 日课程名称
妇产科护理学
年级
05
专业、层次
护理本科
授课教师
黄亦武
职称
副主任护师
课型(大、小)
理论大课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