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标准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读2

• 黄>-55dBm(>52dBuv) • 蓝>-75dBm(32-52dBuv) • 红<-75dBm(<32dBuv)
ADTB-T与DVB-T上海现场对比试验
---虹桥广播大厦单点覆盖接收成功率
ADTB-T 95.13%
绿:100% 蓝:>95% 黄:>90% 紫:>85% 红:<85% DVB-T 61.17%
-78.2
-73.3
-90.7
-73.0
序 号
测试 地点
测试项目 信号电平(dBm)
广电总局 1 规划院
A1 -72.8
A2 -72.7
A3 未测
工作模式 B1 B2 -71.8 -71.8/-60.2
B3 未测
C -73.1
接收情况 接收失败 接收失败 --最低接收电平(dBm)
信号电平(dBm) -51.9 正常 -52.0 正常
上海崇明固定覆盖测试结论
• 通过崇明向化发射站45、46频道发射端的测试,证明“神州家家通” 系统已实现单个频道23Mbps的传输容量下可传输10套SDTV,表明该系 统具有高效的传输能力;45、46数字频道和47模拟频道连续三个频道 采用多工器共用一套天馈系统,证明该系统具有优越的抗数字、模拟 邻频的性能,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
接收情况 接收失败 接收失败 --最低接收电平(dBm)
信号电平(dBm) -66.3 -66.6
正常 86.6
-65.5
正常 -75.0
-63.9
接收失败 ---64.3
正常 -87.2
-64.3
接收失败 --65.3
接收情况 最低接收电平(dBm)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标准概述

块 基 本数据块插 ^系统信息 后并经过 帧体 数据 处理 形成帧
地 面数 字 电视 国家标
准包 含 了单载 波和 多载波 模 式 .标 准 支 持 在 8 H 电 M z
视带宽 内传输483 ̄ s 11 p~ V
码
臣 卜
基
帧
带
奄
丑罾
回
似 后 上射 出 州 据 侦 理 频 输 复 敝 组 处 变 鲡 '
3 系 统 介 绍
( ) 随 机 化 1
图 2F EC编 码 框 图
为 了保 证 传 输 数 据 的 随 机 性 输 入 的 数 据 码 流 数 据 采 用 扰 码 进 行 加 扰 。 家 标 准 中 采 用 的 扰 码 是 一 个 最 大 长 度 的 二 国 进 制 伪 随 机 序 列 扰 码 序 列 周 期 为 2 生 成 多 项 式 定 义 一
标 准 还 支 持 多频 网 和 单 频 网 的 组 网 模 式
2 标 准概 述
【 关键 词】 地 面数 字 电视 传输 标 准
蝙码 映射 交织 帧 结 构
随机 化
前 向纠 错
国 家 标 准 发 端 系 统 包 括 随 机 化 . 向 纠 错 编 码 {E .星 座 前 FC1 映射 和交织 复 用 帧 体 数 据 处 理 组 帧 基带后处理 和正
全 面 的 介 绍 与 现 有 国 际 三 大 地 面 数 字 电 视 传 输 标 准 l 国 .A S 、 美 T C 欧 洲 .O B 以 及 日 本 :ID T V T S B 】类 似 . 面 数 字 电 视 传 输 地
支持包 括固定接 收和移动 接收在 内的多种接 收模式 此外
表 1F C E 码参数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是指数字电视信号在地面传输过程中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数字电视信号的清晰度、稳定性和覆盖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方式。
目前,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地面波传输和卫星传输两种。
地面波传输是指通过地面信号发射台将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至用户家中,而卫星传输则是通过卫星信号发射器将信号传输至用户家中。
在制定地面传输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两种传输方式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其次,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还需要考虑信号的编码和调制方式。
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和调制方式直接影响到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
当前常用的数字电视信号编码方式有MPEG-2、MPEG-4等,而调制方式则包括QAM、COFDM等。
在制定地面传输标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码和调制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用户的需求,并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和高清晰度播放。
此外,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还需要考虑信号的频率规划和频谱利用。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数字电视信号频率规划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地面传输标准时,需要考虑到地区间的频率协调和频谱利用,以避免信号干扰和频谱浪费。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数字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以确保用户在不同地理环境下都能够接收到稳定的数字电视信号。
总的来说,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信号传输方式、编码调制方式、频率规划和频谱利用等多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以确保数字电视信号能够稳定、清晰地传输至用户家中。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面传输标准,才能够推动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促进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DTMB技术解读

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DTMB技术解读杨知行〔清华大学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教授〕国标DTMB技术方案及性能指标国标DTMB提供的地面数字多媒体业务包括HDTV、音频、视频、数据播送和交互多媒体等,重要特性包括:★高信息容量:为HDTV节目提供大于24Mb/s的单信道码率。
★高度灵活的操作模式:通过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和地址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固定、便携、步行或高速移动接收。
★高度灵活的频率规划和覆盖区域:使用单频网和同频道覆盖扩展器/缝隙填充器的概念,通过选择不同保护间隔的工作模式可构建16公里和36公里覆盖范围的单频网。
★支持不同的应用: HDTV、SDTV、数据播送、互联网、消息传送等。
★支持多个传送/网路协议,例如 MPEG2 和 IP 协议集。
易于与其他的播送和通信系统连接。
★在OFDM 调制系统〔TDS-OFDM〕中实现了先进的信道编码和时域信道估计/同步方案,降低了系统 C/N 门限,以便降低发射功率,从而减少对现有模拟电视节目的干扰。
★支持便携终端低功耗模式。
★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已经实施的局部工作模式,详见表1〕。
传输速率可选范围5.414~32.486 Mbps;调制方式可选QPSK、16QAM、64QAM;保护间隔可选55.6ms、125ms;内码码率可选0.4、0.6、0.8。
图1 国标DTMB的传输数据率〔Mbps〕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国标DTMB方案构成如图1所示。
电视节目或数据、文本、图片、语音等多媒体信息经过源编码、信道编码后,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发射机发射出去,覆盖一定区域。
根据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播送的效劳需求、传输条件和信道特征,国标DTMB传输系统采用了创新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单多载波调制方式。
这种调制方式,主要针对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播送传输信道线性时变的宽带传输信道特性〔频域选择性与时域选择性同时存在的传输信道〕所设计。
由于TDS-OFDM适用于具有多径干扰和多普勒频移的传输信道,因此其同样适用于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播送以外的其他宽带传输系统。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配套标准介绍

配套标准对用户的影响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配套标准的实施,提高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为 用户提供了更加清晰、稳定的画面和音质。
配套标准的实施还推动了数字电视业务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频道选择和内 容服务,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
配套标准的实施还提高了数字电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了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 私保护。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 DTMB: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具有高传输效率、高图像质量、高抗干扰能力等特点。它采用 OFDM调制方式,支持多种传输模式。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比较
DVB-T与DTMB
两者都采用OFDM调制方式,具有 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主要 区别在于频谱利用率和调制参数等方 面。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采用了高效的信道编码 和调制技术,可以在同一频道内传输更多 的节目和数据,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促进多媒体业务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支持多种多媒体业务, 如高清电视、互动电视、视频点播等,满 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 的技术升级和创新,促进了产业链的发展 和完善。
ATSC与DTMB
ATSC采用单载波方式,而DTMB采用 OFDM调制方式。两者在调制方式和 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03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配套标准
发射机标准
01
02
03
发射机功率
规定发射机的功率范围, 确保信号覆盖范围和信号 质量。
发射频率
规定发射机的频率范围, 确保与接收机匹配,避免 干扰。
影响
配套标准的实施情况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配套标准是国家为了 规范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而制定的一 系列标准,包括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传输帧结构、信道传输速率等方面的规
dtmb标准

dtmb标准DTMB标准。
DTMB(Digital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是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06年颁布的数字地面多媒体广播标准。
DTMB标准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标准,旨在提供更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以及更多的交互式服务和多媒体应用。
本文将对DTMB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DTMB标准采用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能够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DTMB标准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支持高清、超高清等高质量的视频传输。
同时,DTMB标准还支持多路信号传输和多频点网络,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用户群体的需求。
在应用领域方面,DTMB标准已经在中国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业务外,DTMB标准还支持数据业务的传输,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应用。
此外,DTMB标准还可以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多媒体广播与移动通信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体验。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DTMB标准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随着5G技术的逐步成熟,DTMB标准可以与5G技术相结合,实现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的传输,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DTMB标准还可以与这些新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应用。
总的来说,DTMB标准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标准,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大趋势下,DTMB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更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广播服务。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DTMB标准能够不断创新,与新技术相结合,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
数字电视传输DVB标准

数字电视传输DVB标准数字电视传输(DVB)标准是一种用于在数字电视传输中传送音频、视频和数据的国际标准。
DVB标准定义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协议,用于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编解码和接收。
DVB标准是由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项目组组织制定的,并得到了全球范围内广播电视行业的广泛认可。
DVB项目组的成员包括广播电视运营商、电视设备制造商、技术提供商和政府机构等各方利益相关者。
DVB标准涵盖了多种传输媒介,包括卫星、有线、无线和互联网等。
它提供了一种灵活的、适用于不同传输网络的解决方案,使得数字电视节目可以以高质量和高效的方式进行传输和接收。
DVB标准定义了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和解码规范。
它支持多种视频编码格式,如MPEG-2、MPEG-4和H.264等,以及多种音频编码格式,如MPEG-1 Audio Layer II和Advanced Audio Coding等。
DVB标准还规定了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其他关键技术,如程序指南、数据广播、互动电视和高清电视等。
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平台,可以支持多种电视服务和应用,如电视直播、点播、录制和互动等。
DVB标准的实施需要各种接收设备的支持,包括数字电视机、机顶盒和电视卡等。
这些设备需要符合DVB标准的硬件和软件要求,以确保能够正常解码和显示数字电视信号。
通过采用DVB标准,数字电视传输可以更加高效和可靠。
它提供了更高的压缩比率和更好的图像质量,使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电视节目和服务。
总之,DVB标准是数字电视传输的国际标准,定义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编解码和接收规范。
通过采用DVB标准,数字电视传输可以更加高效和可靠,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电视节目和服务。
DVB标准的实施对数字电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为电视广播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进行数字电视节目的交流和互通。
同时,DVB标准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观看体验和更多的选择。
国家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解读

广播 与电视技术
2j
维普资讯
St n a d n a n n a d r sa d Pl n i g
理论研 究表 明
一 个 B H ( 6 ,7 2 C 72 5 )
码 块 能 够 纠 正 1比 特 误 码 。
处
图 1发端 原理框 图
刊 20 年 第9 《 面数 字 电视 传输 国 家标 ; 述 》 06 期 地 住概
一
如 图 1 示 . 统 首 先 对 外 部 输 入 的 MP G S ( 8 所 系 E 2 T 包 1 8
文 ) 作 者 再 次 撰 文 对 地 面 数 字 电视 传 输 国 家 标 ; . 住
扰 码序 列 生成 多项 式 移 位寄 存 器 的初 始相 位 为 :
1 01 01 00 0 01 0 000 0
.
如 图 2 示 。 见 .国 家 标 准 采 用 的 扰 码 所 可
序 列 生 成 多 项 式 以 及 初 始 相 位 与 欧 洲 数 字 电 视 地 面 广 播
20 0 7年第 5 期
的射 频 信 号 。收 端 处 理 流 程 则 是 针 对 上 述 过 程 进 行 逆 变 换 。
从 图 中 可 以 看 出 本 标 准 的 数 据 输 入 接 口 支 持 GB/T
1 9 5 1 2 0 信 息 技 术 运 动 图 像 及 其 伴 音 信 息 的 通 用 编 码 第 7 — 0 0 7 1 分 : 系统 。 为 了 对 本 标 准 输 入 数 据 的 复 用 和 接 口进 行 明 部 确 定 义 . 目前 地 面 数 字 电 视 传 输 流 复 用 和 接 1 术 规 范 》 : 3技
帧 头
【 要 】 2 0 年 8月地 面 数 字 电 视 传 输 国 家 标 ; 正 提 06 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OO七年元月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组成框图
节
信
信
载
目
源
道
波
源
编
编
调
码
码
制
通传 道输
载
信
信
显
波
道
源
示
解
解
解
装
调
码
码
置
数声 字音
附数 加据
加多
性 噪
径干
声扰
数字 声音
附 加
数 据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标准
• 今年8月,我国正式颁布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 标准。
• 全球目前共三个标准: • 美国 ATSC 95年,单载波 • 欧州 DVB-T 97年,多载波 • 日本 ISDB-T 99年,多载波 •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标准研制发布过程: • 1996年,国防科工委成立高清工作组进行高
点间距离受到限制。适合大范 挥高山台站大面积覆盖的优势
感谢下 载
感谢下 载
主要参数
• TS码流,标准:MPEG-2,AVS • 包长:188或204个字节。 • 以下以永川台1KW数字电视发射机为例 • 前向纠错:BCH+LDPC • BCH:外码 • LDPC:内码,奇偶校验码或低密度校验码,三种编码效率。
• 在16QAM映射条件下,码流如下:
• LDPC:0.4 11.746mbps
清晰度电视样机研制,1998年完成国际标准 高清样机研制,99年10月,国庆阅兵用样机 进行显示和传送。
• 2000年,国家信息产业部决定研制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标准。
• 2001年,国标委委托标委会在全国征集标准 方案,4月份收到清华工作组、浙大、上海交大 、西安交大、成都电子科大以及广播电视科学院 研制的标准。01年进行测试,由于当时的研发 水平和制式问题,认为几个标准达不到地面数字 电视传输的要求,决定重新研发。并且由全国各 地专家成立了数字电视系统实验室。
•
0.6 16.243mbps
•
0.8 21.586mbps
• 视频压缩1.6mbps
• 音频压缩128kbps
• 单套码流 1.6+0.128=1.8mbps
• 播8套节目总码流:8x1.8=14.4mbps
• 星座映射:16QAM
• 交织:宽度,B=52,
•
深度,M=720,抗干扰能力强。
• 帧头PN序列
•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数字电视系统
非线编
视频
摄像机
切 编码器 换 台 音频
复 用 业
录像机
编码器
务
集
数据
成
CA SI EPG
卫星
有线网 地面
接收
无线接入 互联网接入
C=3780
比特 分组 4QAm 16QAm
32QAm 64QAm 4QAm-NR
随 机 化
外码 BCH 762 752
内码 LOPC 0.4 0.6 0.8
符号
卷积
频率
OFDM
组
B=52
符号
M=240
帧
交织
形成
帧
M=720
体
形 成
形 帧头 420/595/945 成
正 交 上
变
滤
频
比特 卷积
交织 M=240 或720
NR准
比特
3780
正交
分组和
编码
映射
波 组
帧 导频
系统信息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标准系统框图
• 420,延时55.6us,300x55.6=16.8km 1/9
• 595,延时78.7us,300x78.7=24km
1/6
• 945,延时125us,300x125=37km
1/4
• 信息帧,500us
• 单频网:频率同步、时间同步、码元同步站 围移动接收。需购买网络适配器和GPS。
• 多频网:站点间距离不受限制,可以充分发 ,适合定点接收,移动接收可用机顶盒切换,几秒钟。
• 2003年,国家工程院对清华大学多载波、上 海交大单载波数字电视标准进行再次测试,认为 各有优势。
• 2004年,由国家11所大学组成联合工作组,就两个标准研制一个融合性的方案 ,吸收两者的优势,最终形成国家标准。样机(激励器)由北航研发。
• 经过两年多的研发,于2006年5月-7月形成融合性标准。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委 会对激励器样机进行测试,确认标准研制成功。2006年8月18日,标准经国家 批准,8月30日正式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