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B-TH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白皮书
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DMB-TH) 简介

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DMB-TH)简介成都康特(电子)集团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基于DMB-TH标准的高性能、低价格的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这款机顶盒完全符合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
该机使用了凌讯科技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解调芯片LGS8813和NEC公司开发的MPEG-2解码芯片EMMA2LL,具有接收灵敏度高、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实用、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
该机还预留了很多接口,可根据市场发展和用户需要进一步扩展功能。
一、DVB-TH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原理DMB-TH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这种独特的先进技术有机地将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起来。
在频域传送有效载荷,在时域通过扩频技术传送控制信号以便进行同步、信道估计,实现快速码字捕获和稳健的同步跟踪性能。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方式,其基本思想是把高速率的信源信息流变换成低速率的N路并行数据流,然后用N个相互正交的载波进行调制,将N路调制后的信号相加即得发射信号。
在所传输的频带内,当许多载频并行传输一路数据信号时,要比串行传输更大地扩展了信号的脉冲宽度,提高了抗多径衰落方面的性能。
OFDM采用的基带调制为离散傅立叶变换,数据的编码映射是在频域进行,经过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转化为时域信号发送出去,接收端可通过FFT恢复出频域信号。
OFDM系统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来实现,即避免了直接生成N个载波时由于频率偏移而产生的交调,而且便于利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
传统的OFDM调制方式存在某些缺陷,插入强功率同步导频会使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蒙受损失。
基于PN序列扩频技术的高保护同步传输技术和巧妙利用OFDM保护间隔的填充技术克服了这种缺陷,同时提高了传输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和抗噪声干扰性能。
新的TDS-OFDM信道估计技术还克服了信道估计迭代过程较长的不足,提高了移动接收性能。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DMB—TH及其应用前景

电视标准融合 方案,考虑到该 方案支持未来 的手持 、便携 设备 接收 ,称 为D - (e rsr l ii l lme i MBTH T r ta Dgt t da e i a Mu i
I D 种 不 同的 标 准 。而 国 内热 炒 的移 动 电 视 3 方 案 是 S B3 大
Fe u n yDv inMut l ig rq e c iso lp xn )调 制 技 术 ,使 用 了最 新 i ie
的L P D C前 向纠错 编码 技术, 因而可 以更 加可 靠地 支持更
州、成都 、南京 、沈 阳、武汉 、杭州等地 陆续启动 了车载
移动 电视 。车载移动电视 为市 民在出行时提供精彩 、实 时 的资讯节 目同 时,也提升 了一个城市 的整体形象,将成 为 电视行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趋势。 目前数字 电视 有美 国的A S T C、欧洲的D B 和日本 的 V
维普资讯
。。
t
l
÷
|
^
浅 析 数 字 电 视 地 面 广 播 国 家 标 准 D B—T 及 其应用前 景 M H
_ I圜 介 了国字视 面播发现及制 国标DBT 布 _ 绍中数 电地 广的展状 强性 家准M— 颁的 H
在 技 术 上 , 针 对 插 入 强 功 率 同 步 导 频 的 传 统 OF DM
圈 困 圆 圈
案 。现 在 上海 使 用 的是 上海 交 大 的 AD B T 准 , 重 庆 、 T -标
南京使 用的是欧洲 的D - 标准 ,而河南 、青 岛使 用的是 VBT 清华大学 的D - 标准 。 MBT 长期 以来 , 中国 因为缺 少具 有自主知识 产权 的技术 而在 国际竞争 中屡 受牵制, 除了在 国家安全 方面 留下隐患 外,每年还要付 出巨额 的专利费 用, 中国难 以从大 国形 象 向强 国形 象发 生转 变。出于此点考虑 ,而且 为了规范 化市 场应用和满足长远 发展 的要求,2 0 年8 J 0 0 6 F 日, 国家标 3
地面数字电视DMB-TH发展设想

连 网 和 通 讯 等 业 务 , 将 大 大 扩 展 无 线 频 道 的 业 务 能 力 和 广 播 电 视 系 统 生 存 能 力 , 为 无 线 电视 台 站 提 供 更 广 阔 的 发 展 机 会 。 地 面 数 字 电视 具 有 投 资 少 、 见 效 快 的 特 点 , 而 且 可 以 带 动 相 关 产业 的 发展 。 在 技 术 上 ,D B T 地 面 数 字 电 视 标 准 采 M— H 用 P 序 列 填 充 的 时 域 N 同 步 正 交 频 分 复 用 调 制 技 术 ,将 信 号在 时 域 和 频 域 的 传 输 有 效 结 合 起 来 , 在 频 域 传 送 有 效 载 荷 , 这 种 技 术 的 高保 护 同步 传输 技 术 和 O D 保 护 间 隔 FM 的 填 充 技 术 , 插 入 强 功 率 同步 导 频 O D 调 FM 制 方 式 , 解 决 了传 输 1 D ・H 系绫 朗 笈时 概 礴 挺 M8T 系 统 的 有 效 性 、 可 靠 性 , 提 高 了 传 输 系 统 网 络 适 配 路 由器 器 光 纤 俸 的 频 谱 利 用 效 率 和 抗 输 噪声 干扰 性能 。T S D— O DI F ̄ 信道 估计 技术 , 提 高 了 系 统 移 动 接 收 性 能 。 由 于 欧 标 D B T单 载 波 8 s 调 V— VB 制 技 术 和 美 标 AY SC 系 统 误 码 门 限 差 的 缺 陷 , 提 出 了全 新 的 一 种纠 错编解码 (E F C) 技 术 一 D C 成 功 地 L P , 图2
统广播 电视 发射 台站有机整 合起来 建立具 有 中 国特 色 国家 广 播 电 视 网 , 将 无 线 网 络 和 有 线 网 络 统 一 起 来 ,将 微 波 , 光 纤 整 合 起 来 组 成统一 网络结构 。地 面数字 电视广 播网络 是 数字广 播 电视最 基本 的传输 网络形式 之一 , 是 有 线 网 的 必 要 补 充 , 通 过 无 线 覆 盖 为 用 户 提 供 电 视 节 目和 娱 乐 。 同 时 无 线 电 视 网 络 具 有 普 遍 性 、 可 控 性 和 抗 毁 性 , 被 视 为 国 家 安 全 设 施 , 使 之 成 为 紧 急 情 况 下 动 员 国 民 最 直 接 最 可 靠 的 政 府 喉 舌 。 利 用 目前 广 播 电 视 发 射 台及其 大量 闲置 的电视频道 资源 ,实现更 多的应用 业务 以提高频 率效益 和经济 效益 , 用 现 有 无 线 发 射 台 开 展 无 线 数 字 电视 覆 盖 , 避 免 重 新 建 站 的 资 源 浪 费 。广 播 运 营 单 位 利 用 原 有 的 电 视 频 道 ,提 供 数 字 电 视 的 移 动 接 收 和 便 携 接 收 服 务 ,提 供 高 清 晰 度 电 视 , 在
基于DMB—TH标准的数字电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1 s 包打成一个数据包送给信道编码模块 ,此外还需要把每个加扰周期的 头一帧帧头数据 0 x 4 7 取反为 O x B 8 。
二 、 预 处 理模 块 实现
预处理模块输入的是 M P E G 一 2 T S 码流文件 , 每帧 T s 码流长度为 1 8 8 字节 ,每帧数据的第一字节都是 以0 x 4 7 作为同步位 。预处理模块的功能
是完成对需要传输的
码流正确性 的验证 , 并且按照加扰 的要求 , 把
化, 以及其他 的一些操作 。 接收端软件运行在 P c 上, 除了对硬件进行初 始化 ,选频点等操作外 , 还能监视硬件 的工作状态 ,这些状态都是硬件 中的特殊寄存器来表征的 , 可 以使用硬件操作模块得到其中的参数。有 些状态量是需要计算 的,比如信号强度是综合 L N A ,前置增益放大器和 I Q反馈寄存器计算得 出的。而有些状态量 只是特定寄存器 的值 ,比如锁
一
、
绪论
如图3 . 1 所示 , 软件从结构上分为两个大部分 , 其 中运行在硬件板上
自从电视广播技术问世以来 , 电视技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 比较传统的模 拟电视系统 , 数字 电视系统有下列显著优点 :信号杂波 比
的代码称为固件( F i r m w r a e ) , 另外一部分运行在 P c 上 ,它包括 U S B设备
下, I I c指令通过 U S B的 C o n t r o l E n d p o i n t 传输给设备板上,设备板上解
地面无线电视技术

地面无线电视技术摘要:无线数字电视是一种成熟的技术,适合农村应用,将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电视服务,是一项惠民工程。
投资少,建网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
关键词:数字电视无线传输 dmb-thdvb-t到2015年,我国将全部取消模拟电视,全部实行数字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国家强制标准dmb-th已于2006年8月18正式批准,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无线模拟电视逐步退出势力舞台,三年来无线数字电视推进缓慢。
作为国家舆论宣传工具象征,无线广播电视建设是政府投入必须建设的公益事业,我局决定在全县乡镇大力推行无线数字电视系统。
推进数字电视的发展,提高广大农村人民的文化素质和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数字电视传输方式有3种,dvb-s 卫星电视采用此标准,dvb-c 有线数字电视采用此标准地面无线 dvb-t地面无线,这些传输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调制方式,因为不同它们应用的频率带宽的要求不同。
利用高频载波的dvb-s使用qpsk调制方式,利用低频载波的dvb-c使用qam-64调制方式,而利用vhf 及 uhf载波的dvbdvb-t即dvb-terrestrial,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我国采用自主研发的。
该系统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可扩展性强,可适应我国城乡不同应用的需求。
该系统采用数字编码压缩,多路复用及数字调制技术在470mhz—800mhz频率范围内传输数字电视节目,以无线直发直收的方式,传输50套以上的数字电视节目,电视用户无需铺线,直接以低成本无线方式接收,其收视质量与目前的光纤同轴网构成的有线电视网相当。
用户接收门限值低,其无遮挡覆盖半径可达75km。
dvb-t使用cofdm调制方式。
采用时域同步的正交多载波技术与频域信号处理相结合,在较低c/n地条件下,解调器仍能快速将其锁定;有较强的穿透接收能力和较强抵抗多径干扰和多谱勒频移,确保覆盖区内快速移动用户能正常接收。
在各种条件和环境下接收能力强;采用了最先进的误码纠错技术和信号调制技术,使接收机能够在各种条件和环境中可靠的接收信号,抗干扰能力强(24db扩频增益),能够抗静态多径 (简单天线接收)和动态多径干扰 (适于运动环境下接收)及各种家电脉冲干扰;采用分级编码技术,使标清和高清电视信号传输得到兼容。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目录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数字电视的发展 (4)第二章数字电视传输标准 (4)2.1 国内标准 (5)2.1.1 DMB-T (5)2.2 国际标准 (5)2.2.1 DVB (5)2.2.2 ISDB-T (6)2.2.3 ATSC (6)第三章数字电视调制技术 (6)3.1 数字电视调制技术的分类 (7)3.2 数字电视正向传输采用的调制 (7)3.3 数字电视反向传输采用的调制 (8)第四章数字电视接口技术 (8)4.1 LTE概念 (8)4.2 爱立信LTE广播解决方案 (9)4.3 未来电视和LTE联姻 (9)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10)现全面数字化作为明确的发展目标,现在数字电视日益成为电视系统的主流。
1.2 数字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图像传输质量较高,抗干扰能力强、无信号失真和噪声积累,从而提高了图像和声音的质量;频谱资源利用率高,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传输频带,使得在有限的频带范围内传输更多的节目;多信息、多功能,方便的实现图像、语音和数据等多媒体信息的兼容传输:数字信号不受电源波动,器件非线性的影响,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处理数字信号,降低设备的功耗,减小体积,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第二章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图1 地面数字系统组成2.1 国内标准2.1.1 DMB-T该标准的核心就是采用了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ime Domain Synchronous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TDS-OFDM)调制技术,每个频道有效净荷的信息传输码率在8MHz的带宽下可高达33Mb/s。
DMB TH国标产品介绍

分帧
0
0:0 超帧 (125毫秒)
479
60s
超帧
0 超帧头
(控制帧) 信号帧 (555.6ms/625ms) 帧体 (500ms) 125ms
帧同步头
信号帧格式
信号帧包含帧头和帧体,根据帧头的不同,有三种结构
帧(420符号55.6μs )
(595符号78.7μs )
帧体(系统信息和数据,3780个符号,500μ s)
4个762bit 构成一组
系统数据传输率
3744 计算净荷数据码率的公式 Rate Ri Rm 7.56 Mbps PN 3780 PN(保护间隔),PN=420/595/945 Rm(调制效率),Rm=2/4/5/6 Ri(编码效率),0.4 = 3008/7488,0.6=4512/7488,0.8=6016/7488
国标产品介绍
国标的出台: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 准在原清华大学多载波方案(DMBT)和上 海交大单载波方案(ADTB)的基础上融合而 成,并于2006年8月正式成为我国的国家标 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06002006))DTMB,所有组合选择模式总共达 330种,可支持高清、标清电视,室内、移 动、便携接收,支持单频组网。
系统信息长度为36个符号。
4个单多模式指示符号 C=1模式为“0000” C=3780模式为“1111”
32个32位长的Walsh矢量通过取反得到64个矢 量,用6个信息比特(s5s4s3s2s1s0)来表示: s5保留, s4为交织模式,s3s2s1s0为码率、 调制组合模式。
该6比特系统信息将采用扩频技术变换为32比特长的系统信息矢量, 即用长度为32的Walsh序列和长度为32的随机序列来映射保护, 使得系统信息在多径时变信道时有很强的抗衰落特性,具有很 强的鲁棒性。 采用I、Q相同的QPSK映射方式
DMB-TH的标准

8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批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国际电子商情》获悉,这个被业界称为DMB-TH统一地面传输标准抢手机电视市场作者:潘九堂出处:国际电子商情[ 2006-08-31 14:48 ]摘要:8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批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作者:潘九堂8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于2006年8月18日正式批准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国际电子商情》获悉,这个被业界称为DMB-TH的标准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国内已经使用欧洲方案(DVB-T)、清华方案(DMB-T)和上海交大方案(ADTB-T)的地区必须在一年内转换成新的DMB-TH标准,长达5年之久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之争由此告一段落。
DMB-TH标准在半年前已经确定,它以TDS-OFDM技术为基础,以多载波技术为主,融合了单载波技术,在作为强制性地面标准的同时,也可以用于移动电视(Mobile TV)。
与此同时,DMB-TH标准的幕后英雄凌讯科技和ADI发布了业界首个DMB-TH移动电视接收机解决方案。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公告称:“该标准支持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清晰度电视和多媒体数据广播等多种业务,满足大范围固定覆盖和移动接收需要。
该标准实现了关键技术创新,形成了多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突破性的取得了单、多载波调制技术的融合,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MB-TH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白皮书(第二版)北京凌讯华业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2006年5月前言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发展,世界各国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TTB: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目前已经提出了三个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欧洲的DVB-T,美国的ATSC,日本的ISDB-T,并且都达到实用阶段,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选择自己的 DTTB 系统。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移动接收、频谱效率、单频网、干扰、系统的灵活性等方面,上述三个系统各有相应的优缺点。
清华大学和北京凌讯华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上述目前世界上三个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方案,和美国、欧洲的地面标准相对应,称为DMB-T(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技术。
清华大学在配合国家数字电视联合工作组的基础上,融合继DMB-T技术之后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融合方案,考虑到该方案支持未来的手持、便携设备接收,称为DMB-TH(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dia TV/Handle Broadcasting)。
DMB-TH在继承原有系统优点的基础上,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接收性能、系统稳定性等方面比原有DMB-T技术有明显提高。
DMB-TH技术的核心采用了mQAM/QPSK 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Time Domain Synchronous-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技术,使用了最新的LDPC 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因而可以更加可靠地支持更多的无线多媒体业务。
本文件针对常见的问题,旨在说明DMB-TH的技术特点、应用服务、单频网技术等,以及符合协议的相关设备,包括运营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目录前言....................................................................................................................................1第一部分关于数字电视.....................................................................................................31.1 什么是数字电视?.................................................................................................31.2 数字电视有哪些优势和特点?.............................................................................31.3 数字电视的传输媒介有哪些?.............................................................................41.4 数字电视都有什么样的国际标准?.....................................................................41.5 发展地面数字电视有什么益处?.........................................................................51.6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需求和要求都有哪些?.....................................6第二部分关于清华大学DMB-TH技术..........................................................................82.1 DMB-TH技术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82.2 DMB-TH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原理是什么?................................................92.3 DMB-TH有什么技术特点和优势?....................................................................102.4 DMB-TH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怎么样?............................................................122.5 DMB-TH兼容MPEG-4、AVS、IP等格式吗?支持16:9吗?..........................132.6 DMB-TH的数据传输能力怎么样?....................................................................132.7 DMB-T/H系统在每个频道里可传送多少套数字电视节目?..........................142.8 DMB-T/H有什么扩展功能来帮助运营商开展更多的应用业务?..................15第三部分关于单频网.....................................................................................................163.1 什么是单频网技术?.........................................................................................163.2 单频网技术有哪些优点?.................................................................................163.3 采用单频网的缺点和实现的难点是什么?.....................................................173.4 DMB-T/H的单频网技术原理是什么?..............................................................17第四部分关于DMB-T/H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194.1 DMB-T/H的产业化成果怎么样?是否能满足运营需要?..............................194.2 哪些地方已采用DMB-T/H开展运营?..........................................................214.3 单站DMB-T/H发射的移动数字电视项目如何实现?.....................................224.4 接收设备都有哪些产品形式?车载系统由哪些设备组成?.........................234.5 DMB-T/H的覆盖情况如何?如何进行DMB-T/H的覆盖规划?......................244.6 组建DMB-T/H单频网都需要哪些设备?如何组网?.....................................254.7 已经上了欧标的DVB-T设备,如何向DMB-T/H转换?.................................26第一部分关于数字电视1.1 什么是数字电视?数字电视(DTV:Digital Television)是指采用数字技术将活动图像和声音等信号进行编码、压缩等处理,经存储或实时广播后,供用户接收、播放的电视系统。
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从演播室节目制作,到传送、存储/传输,直至接收、显示等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在图像和声音质量两面都有重大改进。
根据清晰度可分为: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Standard Definition Television)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近几年来,市场上常见的数码电视,尽管在原有模拟电视的个别环节中使用了一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如清晰度、降噪、去闪烁等,用来提高和改善模拟彩色电视机的图像和声音质量,但从天线接收的信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它与全数字电视信号并不能直接兼容。
相反,真正的数字电视则可以接收全数字电视信号,能够充分发挥数字电视的优越性。
1.2 数字电视有哪些优势和特点?(1)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
由于数字电视全过程采用数字技术,不受节目编辑、传输、转播和接收的影响。
SDTV数字电视节目可以达到DVD质量,在观看HDTV节目时清晰度是目前电视的4倍以上,如35mm电影般清晰。
(2)频带利用率高。
原PAL频道可播放3到8套标清数字电视。
(3)抗干扰性能好。
解决了模拟电视中的闪烁、重影、亮色互串等问题;可以实现城市楼群的高质量接收,移动载体中也可接收到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
(4)便于开展各种综合业务和交互业务(包括因特网业务),有利于构建“三网合一”的信息基础设施。
(5)节目的加密处理等应用。
1.3 数字电视的传输媒介有哪些?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主要分为: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包括光纤、铜轴和两者的混合网)、卫星数字电视、微波(MMDS、MUDS)等。
1.4 数字电视都有什么样的国际标准?数字电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演播室里完成信号的抽样、量化、压缩编码的信源压缩部分,发射机中的为增加传输稳定性、可靠性而进行的信道传输部分,以及千家万户使用的接收和显示部分等。
信源部分的国际标准主要是MPEG(活动图像专家组)提出的MPEG-1、MPEG-2、MPEG-4等视音频标准,以及最新的 ITUH.264/MPEG AVC、Microsoft/SMPTE VC1和我国自己制定的 AVS 视频编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