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 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P366)
(2)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 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参考答案:通过对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
有递进关系的动作,充分表现了“我”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
答题格式: 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 ××特点,深化了××的主题。
(1)我的讲台上堆满了书,如小山一般,都是孩子们捐的。
比喻的修 辞手法
.赏析句子修辞 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 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 了……。
山岚里的希望阳光
文章主旨:“我”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的孩子们送捐的书时, 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书中的一百无钱,在他的校长多次阻止下, 孩子、诚实和纯真的可贵品质,突显了人性的光辉,如山 岚里的希望阳光,给人希望和温暖。
1.文中画线的两句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品味语言)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表达了……;
(二)麦与镰的季节 专题训练P366
3. 根据语境,赏析下列句子。(3分) (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麦子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讲台上堆满的书,比喻
成小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充分表现了
记叙文阅读 (一)世界还很年轻(专题训练P360)
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3分)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 的毯子。(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一)-------修辞手法讲解

记叙文阅读专项讲解(一)-------修辞手法讲解一、分类讲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二、实战演练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大城小树连亭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
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记叙文阅读-赏析类-句子赏析

思考: 运用修辞手法来赏析句子时答题步骤是什么? 比喻和拟人的答题公式是什么?
答题步骤:
析效果
品情感
当确定是比喻或拟人时答题公式:
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拟人:把什么拟人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注意: 找事物特点方法:1.句子中的关键词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 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 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 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 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 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 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 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 孤寂 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正面与侧面描写
学习目标
Course Objectives
了解修辞与人物描写 掌握两种角度的答题技巧 善用修辞与人物描写来写作
目录
Catalog
1. 从修辞角度来赏析句子 2.从人物描写角度来赏析句子 3 .“对话”作文 4.作业
PART 01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赏析第八自然段中划线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 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

赏析: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 星,还眨呀眨的。
答案:这句话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野花之多,一个“眨”字又把 “野花”人格化了,描绘了阳光下、微风 中野花摇曳的情形,以及闪闪烁烁、逗人 喜爱的样子,突出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链接中考:2009山西语文中考
赵丽宏《溃散的黑暗》选文第 15题——赏析(6分) (2)说说文中画“ ”的句 子妙在哪里?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对理想 的执着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盲姑 娘的敬佩、赞美之情。
可供赏析的角度: 1、修辞手法 5、表达方式
2、关键词语
3、句式特点 4、表现手法
6、语言风格
7、蕴含哲理 ……
赏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 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写 出了事物的特点。
赏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 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 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树、杏 树、梨树的情态,以及花朵的颜色, 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赏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 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 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树、杏 树、梨树争先恐后开花的情态,以 及花朵之多,颜色之艳,抒发了作者 赏心悦目的欣喜之情。
赏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 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案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 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事物的特点。
四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模板+练习题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三)赏析句子(一)【出题模式】①赏析文中画线句。
②请说一下句子的表达效果(二)【答题模板】技巧+内容+作用(情感/人物/主题)具体来说:【技巧】: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
②表现手法:悬念、照应、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象征等。
③描写的角度: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
④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⑤句式特点:长句、短句、倒装句等⑥语言特点:口语话、朴实等【内容】:句子含义【作用】:对人物、对情感、对主题等的作用【注】赏析句子题侧重技巧,同时也包含句子含义和句子作用等。
(三)【例题】(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一盏灯崔立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
”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和字词有技巧

记叙文阅读:赏析句子和字词有技巧李华英记叙文阅读中国文学的语言很讲究炼字。
比如贾岛会因用“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王安石会对着“春风又到江南岸”反复斟酌,终于写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个字的准确描述,一个句子的精彩表达,常常能让画面灵动,让语言增色。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记叙文中句子和字词的赏析。
句子赏析往往有修辞角度、描写角度两个维度,而字词赏析必须代入才能更精准。
句子赏析:不同维度着手从修辞角度赏析在记叙文中,最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问、排比、设问、反复等。
例如,2022 年长沙市中考记叙文阅读《走出青春迷茫》第23 小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班主任的话语如同晨曦中的那抹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班主任的话语”比作“阳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班主任的话语温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内心明亮,让我们走出了青春的迷茫,表达了我们对班主任引导教育的感激之情。
·答题思路·第一,指出修辞手法;第二,分析修辞,例如,比喻要指出本体和喻体,拟人要点明赋予谁以人的感情,对比要指出对比的双方;第三,概括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怎样的情景画面;第四,点明句子包含的情感或表现的人物个性特征。
从描写角度赏析记叙文写人物最常用的主要是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五种细节描写手法。
例如,2022 年长沙市中考记叙文阅读《善的回音壁》第21 小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老大点支烟,狠狠地抽几口,烟雾缭绕,罩着老大那张愁苦的脸”。
我们可以如此作答:这句话采用了神态和动作细节描写,通过“点”“抽”两个动作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大因为儿子上大学借钱而愁容满面的样子,“狠狠”这个神态更是写出了老大内心的无奈和悲痛之情。
·答题思路·第一,指出描写手法;第二,分析描写细节,比如,将句中动词和神态词罗列出来;第三,概括句子描写的情景场景;第四,点明句子包含的情感或表现的人物个性特征。
中考记叙文阅读——句子修辞赏析

• ……
• ⑥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 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 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 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 xuan'ra
远方的女儿
• 3、文章第5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何作用? • 对比(1分),将洋人房东和妈妈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比,
表现了“我”对妈妈唠叨的嫌弃(1分),以及我对妈妈不 理解“我”的埋怨。
《年的召唤》节选马国福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 借代: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
体生动。 • 反语:加强表达效果。 •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我的妈妈是老虎
郑海丹
•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 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 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 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 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 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 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 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 直以来修辞答题方法: •A确定修辞 •B分析内容 •C回答效果(修辞本身作用+情感+主旨)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

句子赏析篇一、赏析句子的常考题型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赏析。
2、赏析句子。
3、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二、赏析的角度角度一:修辞手法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案: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案: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参考: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角度三:词语常见的几种: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叠词的运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等例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运用叠词“偷偷”,“嫩嫩”,“绿绿”,准确恰当地描写出小草的情态,质地和颜色,表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 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 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与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 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 的四分之一。
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了XX ,强烈地表达了XX情感。
•夸张: 强调/突出了XX怎么样, 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对偶 描绘了XX景物, (或阐明了XX哲理),抒发了XX情感。句式整齐,音律和谐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 。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 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 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
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 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 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 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 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 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 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
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 关。
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 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 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 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 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 。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得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 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 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姣 宠的婴儿。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 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 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 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 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 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 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 。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 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 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 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记叙文阅读(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 作者_____之情。 •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者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 了XX特点和情态,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语调 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设问 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
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 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 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 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 个盹儿吧。
4 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 态的关注。你赞在清晨梳理头发。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③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 情况。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 【小题2】①突出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 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 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 【小题3】示例一:词语运用:“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时的小心翼 翼,体现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 示例二:修辞方法:“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 亲休息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关爱。 【小题4】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 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通过写母 亲对孩子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生活小事,洋溢着浓浓亲情。 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花白而稀薄”,母 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 ”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从母亲前后变化的对比中流 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1 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些事情?请从 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
2 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 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 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 个盹儿吧。
在此编写课堂小结,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程的重点,或列出本节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