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总结

合集下载

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

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

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文学是人类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人类智慧和感情的表达。

文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情感抒发和思想交流。

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口头传承和歌谣传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字的出现,文学逐渐形成了书面传播的特质。

现代文学,尤其是随着印刷术和传媒技术的发展,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在这篇文学概论中,我们将探讨文学的定义和特征、文学的分类和流派、以及文学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用语言艺术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的创造性活动,是通过情节、人物、语言美感等手段进行表达的艺术形式。

文学可以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征(1)语言艺术性:文学作品必须具备语言的艺术性,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表现力。

(2)形式美感: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内容的呈现,还包括其形式美感,包括故事情节的编排、诗歌的韵律、戏剧的舞台效果等。

(3)人类情感表达:文学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包括对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的表达,以及对社会问题、历史事件等的思考和反映。

二、文学的分类和流派1.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其中,小说是叙事性、情节性最强、长度最长的文学体裁,诗歌则是通过韵律和节奏进行表现的。

2. 文学的流派文学作品还可以根据其主题和风格进行分派,主要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其特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反映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思想和审美需求。

三、文学与社会文化1. 文学与社会文化变迁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变迁。

2. 文学的社会功能文学在社会中不仅仅是娱乐和审美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的思想启迪、价值观塑造和情感引领的功能。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有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做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就是文学作品满足用户人和社会须要的属性,就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缔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含重新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就是指文学在真和善二者统一的基础上,满足用户人们对美的崇尚和须要,给人精神上的惬意。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就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至回去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出:就是作家将构想明朗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的过程。

(eg:眼中之竹至胸中之竹至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就是艺术构想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就是经过艺术表达之后的竹子,就是图画在纸上的画图,就是最终顺利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一、文学和文学观念1、文学整体: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2、最初的文学观念:几乎包括了一切见诸于文字的材料。

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的形成是在西方浪漫主义运动后的事情。

3、文学观念的多样性:○1广义与狭义之分;○2狭义文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对文学的理解着眼于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解释。

4、艾布拉姆斯研究文学的坐标: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5、艾布拉姆斯的四类文学观念: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6、中国“感悟说”文学观: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感受来解释文学是何以发生的,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

例:刘勰:“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7、“模仿说”的含义(来源、形成):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世界的再造和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8、“实用说”的含义:把艺术品主要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事某件事情的工具,常常根据能否达到既定目的来判断其价值。

从功能角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这个思想促成了中国“文以载道”文学观的形成。

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

9、“表现说”的含义: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正是这种文学观的体现。

10、“客观说”的含义:它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并只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11、对“什么是文学”观念产生分歧的原因:○1各种文学观的形成受到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2文学本身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

12、文学观念的共识:审美性13、狭义的文学观——审美的文学观。

审美文学观的出现,说明人们对“什么是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直觉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体裁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的全部知识、经验和修养等所构成的欣赏背景,它对欣赏活动起着一种参照框架的作用,一旦缺少这一参照框架,欣赏活动编号变得毫无意义。

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共鸣“共鸣”原是从物理学吸收而来的概念,它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所发生的声音的共振,在文学鉴赏中则是指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情感意蕴达到一致,进而发生心灵的共振,它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二是指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三是指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对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批评既属于文学接受范畴,又超越了接受范畴。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文学概论总结

文学概论总结

文学概论总结I 填空、选择1.黑格尔把文学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2.一般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中国古代的代表分别是《诗经》、《楚辞》和《庄子》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4.文学传播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及电子网络传播和大众传播。

5.期待视野是哪三个层次:言语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II 简答、论述1.请简述现实型的基本特征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

他强调立足客观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做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

二是写实的方式。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他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以描写见长,不夸张,不变形,真实的体现客观事物感性状貌。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

它突出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艺术的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给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寄寓审美意蕴。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

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

二是暗示的方式。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往往塑造变形的、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

4.请简述文学作品的三个文本层次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有三个层面,有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语言系统。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一、文学概念1、文学的概念2、文学的种类3、文学与语言的关系4、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文学元素1、文学的题材2、文学的形式3、文学的风格4、文学的意义三、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2、现代文学流派3、当代文学流派四、文学发展1、中国文学的发展2、西方文学的发展3、世界文学的发展五、文学评价1、文学评价的标准2、文学评价的方法3、文学评价的理论六、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概念2、文学批评的方法3、文学批评的流派文学概念一、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它们以文字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和表现力来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探讨思想,从而传达文化价值。

二、文学的种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有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意义塑造。

三、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文学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它是文学创作的手段和媒介,通过语言表达作品的意义和情感。

文学作品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精细的运用下,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四、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观察和反思,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抒发,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文学作品具有生活的深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学元素一、文学的题材文学的题材是文学创作的核心,它涉及到文学作品所述的主题和内容。

文学的题材可以是生活、历史、自然、个人情感等各种形态。

题材的选择与创作者的情感、念头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二、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通过形式的运用,文学作品得以展现其艺术魅力。

三、文学的风格文学的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独特艺术表现,通过语言形式、叙述方式和意境表现等方面来展现作品的独特魅力。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概念和定义1. 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的艺术形式,包括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体。

2. 文学的定义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定义,通常包括作品的创作、受众的阅读、作品的主题、情节和结构等方面。

二、文学的分类1. 文学的体裁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体裁。

2. 文学的流派文学作品可以按照表现形式、主题内容、风格特点等分类,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

三、文学的特点与功能1.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性、想象力、表现力、文化传承等特点。

2. 文学的功能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娱乐、审美、思想交流、传统传承、社会反思等多种功能。

四、文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代文学、唐宋文学等,具有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文化底蕴。

2.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包括了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阶段,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学的关键概念1. 文学的主题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这些思考和体验构成了作品的主题。

2. 文学的形式文学作品不仅仅表达内容,也包括了其语言、表现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和呈现。

3. 文学的意义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意义、道德意义、社会意义等多重意义。

六、文学的批评方法1. 传统文学批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主要包括了评注、鉴赏、评论、评说等形式,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效果。

2. 现代文学批评现代文学批评方法更加重视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例如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七、文学的文化与社会意义1. 文学与文化传承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2. 文学与社会变革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启迪人心、引发社会变革的力量,对社会变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说明: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事实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 世界, 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

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建,依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

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及真知或科学形成比照。

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

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4.文学指责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确定的理论, 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5.生疏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生疏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颖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及刘姥姥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及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意自身文化,审美及消遣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阅读或观赏的一项活动。

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详细化的预想读者。

叙述者讲解并描述故事是一种语言沟通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简答及论述:一,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总结
I 填空、选择
1.黑格尔把文学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2.一般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中国古代的代表分别是《诗经》、《楚辞》和《庄子》
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4.文学传播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及电子网络传播和大众传播。

5.期待视野是哪三个层次:言语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

II 简答、论述
1.请简述现实型的基本特征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

他强调立足客观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做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

二是写实的方式。

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他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以描写见长,不夸张,不变形,真实的体现客观事物感性状貌。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表
现性和虚幻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

它突出主观因素,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艺术的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作家超越现实的主观愿望。

二是直接抒情的方式。

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的情感态度主要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给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
和朦胧性。

这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寄寓审美意蕴。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旨。

这种意蕴或是侧重客观现实,或是侧重主观感受,都往往有某种超出具体、个别现象的抽象、概括、朦胧的性质。

二是暗示的方式。

这是象征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

它侧重以间接的方法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往往塑造变形的、虚拟的假定性形象,启发读者去体味象外之意。

4.请简述文学作品的三个文本层次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有三个层面,有言语层面、形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语言系统。

这个系统中的言语与一般的言语有明显不同:作为文学言语,它不但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具有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

因而它是一种审美性的语言。

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它具有如下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意蕴层面: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它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5.请简述意境的基本特征
文学意境有三个基本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一情景交融是文学意境的表现特征,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

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景中藏情式,即藏情于景,情并不直接显示,而仅仅借助逼真的画面去间接表达,从而更显得情深意浓。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景,而实际处处抒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二,情中见景式,即直接写情,不用写景而景却历历在目。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重心在写情,但此情却令人想象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情景和个人境遇。

第三,情景并藏式,即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属以上两类的综合性。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抒情和写景并举,情与景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二虚实相生是文学意境的结构特征,是文学形象中逼真的实体空间与由此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之间相互生成的状况。

意境是实境与虚境相互生成、氤氲化生的结果。

三韵味无穷是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文学形象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效果。

“韵味”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和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较为持久的美感效果,他在意境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和集中。

5.请简述叙事的构成
叙事的构成:(1)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体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

(2)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3)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

最小叙述单位叫做叙述句。

事件:事件是指相对完整的叙述单位,由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

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节性叙事作品中的世界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作者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出发对生活现象加以组织的结果,其中体现着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作者的局限和偏见。

人物: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

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

有些情节小说中的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

这样的人物只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存在的一种工具。

而在许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人物是艺术表现的中心,情节则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段,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6.请简述叙事中人物的二重性
人物具有行动元和角色两重特性。

行动元指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构成矛盾的一方,起推动整个事件发展的作用。

角色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成功的角色(即“典型人物”)既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具有普遍的共性,并能揭示出社会的某种本质。

人物具有“行动元”与“角色”的二重特性,但二者不总是重合的。

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

7.请简述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内涵与关系
答:“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文本时间”(也成为“叙事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再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就是时序、时距和频率。

(1)时序是文本时间顺序与故事时间顺序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所谓文本时间顺序是文本中展开叙述的前后顺序,即叙述者讲述故事时从开头到结尾的次序,而故事时间顺序是故事内容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自然发展顺序。

时序分为三种情况,顺序、倒叙及插叙。

(2)时距也可称为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相互比较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不同的时距可以影响叙事速度向两个方面变化:一时变快,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即用相对简短的话语叙述较长时间里发生的事件,这种叙述通常也叫做概要叙述。

二是变慢,就是用较长的文字来叙述很短时间里发生的故事,把事件的过程细节放大,类似于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把每一个动作或者表情分解开来进行展示。

(3)频率是指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的叙述的次数。

不同的叙述频率会形成不同的阅读效果。

8.为什么文学消费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
文学消费之所以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其理由在于:
一首先,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二其次,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往往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等价,而与其中寓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后者的独特价值则往往难以作定量评估,尤其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常常是独创的、不可复制的。

三再次,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损耗,而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伟大经典的文学名著甚至具有价值增值性。

四最后,一般商品消费是名符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

9.文学风格的定义、分类
一定义: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此定义的要点是:(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二分类:中国的简分法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把诗歌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