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KE FLOOD的济南市雨洪模拟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MIKE21 FM模型的防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基于MIKE21 FM模型的防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摘要:本文以梯形断面河道为背景,应用MIKE21 FM软件计算桥梁在防洪区洪水演进中,桥墩的雍水情况。
对比讨论了三种桥墩概化方式:桥墩作为陆地边界,桥墩网格内部不参与数值计算、不进行剖分;桥墩作为陆地边界,桥墩网格内部不参与数值计算、不进行剖分;关键词:MIKE21 FM模型;洪水演进;数值模拟MIKE21模型在近几年的应用中体现出精度高、稳定性强、计算效率高等优点,模拟结果具有合理性。
本次通过MIKE21 FM模型的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将桥墩边界作为陆地边界处理,内部不参与数值计算的方法,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模拟结果具有参考性。
通过对比3种桥墩概化方式在MIKE21 FM中的模拟结果可知:一般情况下,修正局部糙率模拟结果偏小;修正局部地形模拟结果精确度在网格足够精细条件下,可以得出较好的模拟结果。
一、MIKE21 FM模型概述MIKE21 FM是丹麦水利研究所研发的一种平面二维模型,该方法以水动力研究为基础,进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改进,MIKE21 FM模型的应用己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及普遍的洪水演进数值模拟模型。
三角形网格是MIKE21 FM模型的基础,网格剖分灵活多变是该方法的优点,可以实现对现实中弯曲多变的地形条件进行实际模拟[1]。
二、工程背景本次选用怀沙河为研究区域,所在流域为怀沙河流域,该流域总面积为175.2km2,其中平原为17.2 km2,怀沙河全长28.7公里。
河流发源于怀柔县沙峪乡南、北苇滩,经三岔村进入长城,后与响水湖支流汇合,形成的干流经沙峪、辛营,最后于城关乡凯甲村附近入怀柔水库。
沿河有多处泉水汇入。
年均流量4765万立方米。
1972年在口头村的洪峰达1751 m3/s。
考虑到MIKE21 FM在工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洪水演进研究中模拟结果比较稳定,本文基于MIKE21 FM模型,就3种不同的桥墩概化方式:①桥墩视为陆地边界,桥墩内部网格不剖分,不参与数值计算;②桥墩处局部地形修正法;③桥墩处局部糙率修正法,通过增大桥墩处糙率值来模拟桥墩的阻水作用。
基于MIKE11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溃堤洪水模拟研究

基于MIKE11水动力模型的河道溃堤洪水模拟研究本文通过分析MIKE11水动力模型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太子河干流河道利用该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然后依据洪水、过流能力、水量平衡等实测数据结果对模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进行验证分析。
研究表明:MIKE11水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太子河干流河道溃堤洪水实际状况,模型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与可靠性;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准确还原和分析洪水发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太子河流域;MIKE11模型;河道溃堤;洪水模拟1 MIKE11水力學模型太子河流域属于温暖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降水量充足其中71.2%降雨量集中在6~8月,全长413km流经本溪、辽阳以及鞍山等市。
流域上、下游水位及干支流状况对河道的影响显著,河道内水位流量变化关系复杂,对河道溃堤洪水演算采用传统的水文学法已无法满足相关要求,而利用圣维南方程组可对任意时刻任意河道内的水位、流速和流量等因素进行计算分析[1]。
据此,本文通过构建MIKE11模型对太子河防洪保护区的河道溃堤洪水过程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然后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合理行和可靠行进行了验证,以期为该区域洪水风险图编制和制定防洪减灾措施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1.1 模型原理河道水流为均质流态、不可压缩的基本假定为MIKE11水动力学模型的前提条件,利用一维明渠非恒定流微分方程即圣维南方程组进行模拟分析。
圣维南方程组如下所示:1.2 构建模型MIKE11水力学模型主要有河网文件、断面文件、设定边界条件并形成边界文件,利用水文计算结果形成时间序列文件、设定时间步长形成模拟文件,实现一维河道及溃口的概化演算。
地形地貌结构参数利用分辨率为50m×50m的数字高程图(DEM)进行处理所得,利用非结构三角网络进行单元网格划分[2]。
河道溃堤过程可采用MIKE11模型的溃堤模块进行模拟分析,并分别对溃堤时机、溃口位置以及尺寸进行设置。
模型的上游边界以河流的流量为边界,且以上游断面在设定年限内的洪水过程为输入参数,下游边界是利用曼宁公式推算出的水位作为边界,同时应考虑各断面的频率峰值,如下所示:上述公式中:——分别为分洪流量和堰流系数;——分别为宽度和堰流指数;——分别为堰上游水位和堰下游水位;——堰顶高程。
MIKE FLOOD城市内涝模型介绍

5
丹华水利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DHI CHINA
2 DHI 城市排水解决方案
DHI 排水模型广泛应用于城市排水与防洪、分流制管网的入流/渗流、合流制管网的溢流、排 水泵站优化管理、受水影响、在线模型、管流监控等方面。
DHI 的城市排水模型和咨询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可以对水量,水质和综 合水体系进行分析。DHI 的城市水模型是建立在科学框架的基础之上,可以用于协调管理和规划。 其模型可以在进行高昂费用工程投资之前进行必要的各种预案的模拟分析。DHI 的城市水模型也 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系统的复杂性,对决策提供建议和支持。
8
丹华水利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DHI CHINA
2.2 评估分析篇
排水模型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评估分析。通过分析复杂管网的网络结构、上下游关系,有助 于管理者准确了解污水管网的结构特征;通过雨污水排水现状的动态模拟分析,可以全面反映污 水管网的排水负荷现状,发现雨污水管网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和区域,为管网的改扩建及管理提供 支持。同时为管网养护和事故处理提供决策支持。
MIKE FLOOD 的并行计算技术使用共享内存的 OpenMP 协议,可以最大程度的地发挥多 CPU 或多内核 CPU 的优势。
# CPU 个数 *)
1
2
4
8
计算速度倍数**)
~1.3
~3
~5
~8
1.1.6 专业的技术支持
DHI 在上海设有全资子公司,拥有 100 多名专业工程师,负责中国区域内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服务。
DHI 提供的城市内涝模拟技术可以为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的编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 撑。城市内涝模拟通过模拟城市排水管网、城市排水河道以及地面积水漫流过程,动态、清晰地 反映城市排水体系的排水能力,防涝设施的效果、城市积水的过程等。就《城市排水(雨水)防 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城市内涝模拟可以提供:
基于MIKE FLOOD的城区溃坝洪水模拟研究

基于MIKE FLOOD的城区溃坝洪水模拟研究王欣;王玮琦;黄国如【摘要】The safety of dam not only affects the benefit of the project,but also relates closely to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Dam-break flood simulation can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dam-break,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aking of emergency plans so as to control flood and reduce disasters.Researche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dam-break flood developing process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Minzhi reservoir based on the MIKE FLOOD model,which couples MIKE 11 and MIKE 21.By adopting two methods,a sudden dam-break method (for sudden partial dam-break as well as sudden full dam-break) and a gradual dam-breakmethod,simulations of the flow graphs at the breach dam under four operating situations and the flood developing process in the downstream are respectively made in this study.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flow of the sudden dam-break is larg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am break,and the gradual dam-break peak flow is relatively small when the deformation of seepage failure develops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dam.And then,as the water level in the reservoir falls gradually,the flow discharge becomes smaller,until the reservoir is emptied.The dam-break flood has a greater destructive power against 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Hengling village,where the submerged depth is larger.The flood velocity is up to 5 m/s in the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areas of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Minzhi River.The flood has a certain damage to the buildings.The left sideof the Xiangnan village is low-lying,the flooding is the most serious,and it still has a waterlogging depth of 3 m after the flood subsidence.%大坝安全不仅影响工程效益,还影响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溃坝洪水模拟可以对水库大坝的失事影响做出评估,对制定应急预案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水库及下游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IKE FLOOD将MIKE 11模型和MIKE21模型进行动态耦合,对溃坝洪水在下游的演进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模型采用瞬间溃(瞬间部分溃和瞬间全溃)以及逐渐溃两种溃决方式,分别模拟4种工况下的溃口流量过程线以及下游洪水演进过程.结果表明:瞬间溃的洪峰流量较大,出现在溃坝开始时刻,而逐渐溃的洪峰流量相对较小,出现在渗透破坏变形发展至上部坝体坍塌时刻,之后均随库区水位逐渐降低,下泄流量变小,直至库区水体排空.溃坝洪水对上游地区横岭村附近破坏较大,淹没水深较深.民治河中游段居民和商业区附近洪水流速接近5 m/s,对建筑物有一定破坏力,左侧向南村地势较低,淹没情况最为严重,并且在洪水消退后仍有3 m左右积水.民治河下游地区在洪水消退后也有少量积水.【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7页(P67-73)【关键词】溃坝洪水;MIKE FLOOD;数值模拟;淹没水深;淹没范围【作者】王欣;王玮琦;黄国如【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4水库大坝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在兴利和调蓄洪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区域内国民经济发展也承担着重要角色[1]。
基于MIKE URBAN的城市雨水系统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MIKE URBAN的城市雨水系统建模方法研究作者:于腾飞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19期于腾飞1 李永战2(1.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 2.河北桃林口水库管理局河北秦皇岛 060041)摘要:城市雨水系统建模是当前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文基于Mike Urban阐述了雨水管网的建模方法及技术路线,并基于案例对实际雨水系统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雨水系统建模 MIKE URBAN 径流模拟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031-01城市雨水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在解决雨水系统这类问题的时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工程方法,还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采用计算机模型指导城市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运行管理已成为当前业界共识。
城市雨水系统信息化技术的核心是雨水系统模型[1~2]。
MIKE URBAN是丹麦水力研究所(DHI)开发的雨水系统模拟软件包,可用来实现计算雨水径流、实时监控和SCADA系统的在线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Mike Urban的城市雨水系统建模方法。
1 建模方法及技术路线1.1 区域、节点及管道的概化使用雨水系统管网的几何数据信息 (管网的空间位置、节点高程、管长、管径、坡度等属性数据)对节点和管道的具体几何参数进行定义,实现雨水系统管网模型在区域上的概化。
对于较大的模型,直接画图描述空间构成难以把握好各要素的位置,可以导入CAD或者其他图形文件的地形资料作为背景图层以供参考。
1.2 边界条件的定义模型属性的设置不仅包括对区域的面积、坡度,管道的断面、长度等几何属性的定义,还包括点域连接方式、水文模型选择、降雨资料、潮水资料等非几何属性的设置。
MIKE URBAN模型中支持节点与区域的多种连接方式,区域与节点可以一一对应也可以多个区域连接一个节点,降雨资料、潮水资料可以通过时间序列的形式载入对应的节点和区域中。
MIKE模型在排水防涝规划应用中的探讨

无房屋时汇水路径
© DHI
有房屋时汇水路径
步骤4:模型搭建- 二维地面模型
无房屋时积水点
© DHI
有房屋时积水点
步骤4:模型搭建- 二维地面模型
© DHI
步骤4:搭建模型
耦合模型
管网和河道模型耦合
•管网出口和对应的河道里程耦合 •管网中水直接排入河道中 •河道水位作为管网出口的边界水位
管网和二维模型耦合
© DHI
步骤7:内涝风险分析- 财产分布图+内涝淹没图
© DHI
Setup in ”Flood Tool Box”
步骤7:内涝风险分析- 内涝分析工具箱
© DHI
步骤7:内涝风险分析- 风险图
© DHI
步骤7:内涝风险分析- 预案经济性比较
p = 1/T 损失
0.20
0
0.10
0
0.05
10
MIKE模型在排水防涝规划中应用探讨
DHI 杨正宇
1. 内涝分析的技术手段 2. 基于内涝模型的排水防涝规划建议 3. 内涝模型建立和应用中的一些注意点
© DHI
城市内涝复杂性?—瑞典孔斯巴卡案例
城市内涝分析的工具和分析手段
-DEM 地形分析 -MIKE URBAN 简单的一维模型 -MIKE URBAN 二层一维模型 -MIKE URBAN 二层一维模型,根据DEM定义地面储水层 -MIKE FLOOD-完整的1D-2D耦合的城市洪水模型 -地下水?
数据地理坐标、高程统一
二维地面模型
• 地形数据DEM • 重点区域高精度地
形
步骤3: 数据前处理
数据验证: − 合理性 − 一致性
数据前处理 − 纸质图、CAD图、GIS数据等整合 − 降雨文件、水位等边界文件整理 − 实测数据整理
基于MIKE模型的行洪区调度方案研究

单位代码:10359学号:2015170621 密级:公开分类号:TV872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DISSERTATION(专业硕士)论文题目:基于MIKE模型的行洪区调度方案研究专业名称:水利工程作者姓名:马娇娇导师姓名:谭炳卿教授章启兵高工完成时间:2018年04月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基于MIKE模型的行洪区调度方案研究作者姓名:马娇娇指导教师:谭炳卿教授章启兵高工学科专业:水利工程研究方向:水文学及水资源2018年04月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Research on Scheduling Schemes ofthe Flood-flowing Zone Based on MIKE ModelByMa Jiaojiao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Anhui, P.R.ChinaApril, 2018致谢时光荏苒,我的硕士生涯已接进尾声。
这几年的时光既漫长又短暂,其中充满了酸甜苦辣,更有收获和成长。
三年来,感谢陪我一起度过美好时光的每位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正是你们的帮助,我才能克服困难,正是你们的指导,我才能解决疑惑,直到学业的顺利完成。
首先,我必须要感谢我的导师谭炳卿教授,感谢他在学习及生活中给予我的指引与帮助。
谭老师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平易近人,与他的每一次谈话都让我受益匪浅。
从我的论文选题、开题、撰写、到论文的定稿,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离不开谭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关怀。
在此,谨向谭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十分感谢魏松老师、程绪干老师、贲鹏师兄、李奎师兄、黄军师兄对我提供的帮助,在收集资料阶段以及我遇到问题困惑不解的时候耐心地解答与指导,令我茅塞顿开,使得论文能够顺利的开展。
基于Mike软件的城市雨水排涝规划编制探讨

基于Mike软件的城市雨水排涝规划编制探讨本文探讨了雨水排涝规划编制方法。
包括规划背景、规划原则、规划目标、规划技术路线以及规划重点内容。
提出了在现状排水能力评估、内涝风险评估以及城市防涝设施布局可运用DHI MIKE系列软件进行,以更准确直观的地指导城市防涝工程设施的建設与管理以及近期工作安排,确保城市在遭遇内涝时能维持城市正常运行,并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挽救人民生命财产。
关键字:Mike软件城市雨水排涝规划0 引言近年来,频发的洪涝等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而作为江南水乡的浙江省,更是面临洪涝损失的挑战。
2013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就让浙江遭受了严重灾害损失。
为了更好地指导解决目前广泛存在的内涝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标准和指导性意见。
2013年3月,国务院的《关于做好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2013年6月,住建部的《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
在此背景下,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工作要求,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各地纷纷开展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鉴于最新一轮的雨水排涝规划编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探讨了基于Mike系列软件的城市雨水排涝规划编制内容和方法。
1 规划总则1.1规划原则1、统筹兼顾原则。
以城市排水防涝为主,兼顾城市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治理。
同时体现河道治理与流域治理相结合、城市排涝与区域防洪相结合、设施建设与用地布局优化相结合。
2、系统性协调性原则系统考虑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和管理,与道路、绿地、竖向、水系、景观、防洪等相关专项规划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应与其同步调整。
3、先进性原则突出理念和技术的先进性,因地制宜,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
1.2规划目标1、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2、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MIKE FLOOD的济南市雨洪模拟及其应用研究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所在地,也是山东省的重要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作为著名的泉水景观城市,济南拥有悠久的水文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人口增多,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日趋紧张,同时,受城市地形及降雨分布特点的影响,城市强降雨事件屡有发生,且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大,破坏力不断增强。
1987年,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把济南定为全国二十五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在1840年至1948年的109年中,共发生有记录的洪涝灾害16次,建国后的41年里共发生洪涝灾害27次,以1942年、1960年、1963年、1964年、1987、2007年六个年,份受灾最重,防洪压力较大。
对城市雨洪灾害的预防与治理离不开对市域内雨洪水运行规律及汇聚淹没区域的研究。
目前对于城市雨洪水的研究,最为科学、流行的方法是通过建模的模拟途径得以实现。
通过模型模拟能够重现历史洪水灾害的行灾过程,更能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防,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减灾相关策略。
本研究经过对比诸多研究城市雨洪水的模型,选取了建立在对水动力学方程进行离散求解的MIKE相关模型,利用模型的一维、二维及其耦合建模对研究区内的主城区部分雨洪水进行了模拟。
并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对区域的灾害风险进行了划分,对区域防洪减灾作了规划。
本研究在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城市雨洪水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介绍了研究区的概况,包含自然地理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
在获取研究区的地形、水文、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在第三章对研究区的河网及流域划分,摸清其水文、地形特征。
文章在第四章简要介绍了研究所选用的模型。
在第五章建立了一维的降雨径流模型和非连续流模型,对区域内降雨产生的径流进行模拟,并进一步模拟了河道的水文状况。
在建立区域三维地形后,对区域内的二维漫流的产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一维模型相耦合,较为真实的模拟了区域在较大降雨条件下,城市所面临的淹没状态。
在第六章结合区域的人口、经济状况,做出了区域的雨洪灾害风险图,能够较为直观的展现出在城市中某处所处的雨洪灾害风险级别。
结合对研究区的风险划分,在第七章从建立城市水体景观的视角提出相关治理与规划策略。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MIKE11RR模型,对区域内的
降雨径流状况进行了模拟,较好呈现了一维径流状况。
本研究通过建立MIKE11RR 模型,利用区域内的六个雨量站的2008至2012年的逐日降雨数据,对降雨形成的径流进行了模拟。
将研究区拟定为一个流域,通过对区域的流量、水位进行模拟,将模拟所得到的水文数据与区域出口处黄台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进行比对验证,模拟结果较为合理。
因为整个流域出口处有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控制,对于整个研究区来说,建立的模型较为可靠。
率定后的模型可进行流域地表水、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模拟计算,以及对区域内沿所有河道形成的洪水开展预报的有效工具。
对于研究区域内较小的次级流域,因具有类似的下垫面及地形条件,虽没有实测水文资料,但可以通过本模型对研究区的模拟,进行区域的水文模拟分析和估算。
(2)利用MIKE11HD模型,对区域内的河道进行了一维模拟,比较直观可靠的呈现了区域内河道的水文状况。
根据模型需要,对区域内的河道进行了概化,除去对模拟影响较小的部分河道,选择对模型模拟影响较大的河网建立了河网模型。
根据所掌握的济南河道资料及历年河道整治的图件,对概化河道设置了113个断面,建立了模拟所需要时间序列文件,共完善1826个雨量数据,对相关模拟参数进行了初始设置。
通过MIKE11HD模型与NAM耦合对区域水文状况的模拟,较好地呈现出2008年1月1日0时到2012年12月31日24时的区域内河道水文情况。
模拟结果较好的复原了区域内这个时间段的河道的水文状况。
利用模型对未来一定降雨强度情景下的河道水文状况进行了模拟,并利用1987年和2007年两个典型高强度降雨事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较为理想。
(3)针对区域内硬化面不透水情况,对区域内建筑情况及道路情况进行了梳理,结合模拟区域的地形,建立了模拟区域的三维模型,对修正后的地形数据进行了属性设置。
选择2007年7月18日的降雨逐时雨量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文件,设置1秒为模拟的时间步长,对区域的二维漫流进行了模拟,济南市水文局暴雨灾害情况调查记录的25个积水区在模拟结果中都有体现,且积水深度基本一致。
模拟结果与灾后的调查结果的一致,说明所建立的二维漫流模型可以对区域降雨形成的漫流进行有效模拟,能够较为真实地复原已经发生的暴雨洪灾,也能对区域各种降雨强度情景下可能发生的雨洪灾害及灾情进行模拟,为区域的暴雨洪涝灾
害的预报、灾情评估及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支持。
(4)在二维模型的模拟中,部分河道附近的实际淹没范围与单纯使用二维模拟的结果不相符合,根据二维模型的模拟结果,部分区域淹没范围或者淹没程度较小,而在现实调查淹没情况较为严重。
如模拟的泉城广场北侧护城河南岸淹没结果较实际调查情况要轻,分析表明在于河道出现的漫流。
通过对二维模型与一维模型进行耦合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说明对于主要通过河道进行排洪的区域模拟研究,一维模型与二维模型的耦合是必要的,可以更为合理地真实再现区域的雨洪水情况。
(5)城市雨洪水灾情是区域洪水的淹没范围及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通过综合考虑淹没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才能更为有效地厘清一次降雨过程后给区域带来的破坏程度,这对区域的风险识别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降雨强度下区域内的雨洪灾害风险的分析和风险识别,按照风险预警的分类,将区域的雨洪灾风险划分为四级,为区域的抗灾、救灾提供了可靠依据。
通过对风险图的分析发现,在降雨强度达到灾害级别后,市区中由经十路向北直至小清河的区域,风险级别具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尤其以下几个区域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级别明显增加。
这几个区域是:二环西路与济齐路、纬六路、与京沪铁路所包围的区域;顺河高架以东,泺源大街以北,大明湖路以南,历山路以西所包围的区域;北园路以北的济泺路以东,顺河高架路以西区域;历山北路与小清河北路面状区域;全福立交桥以东的工业北路两侧;南全福区域与洪家楼区域。
(6)根据城市内暴雨洪水灾害的成因,依据区域的地形变化、降雨径流情况,以及城市建设状况,提出将市域范围划分为三个区域进行治理规划。
对南部山地丘陵区生态及水源涵养景观区以保护生态为主题的规划与治理。
包括小流域治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策略。
对中部山前倾斜过度平原区域进行以保护泉群为主题的生态水体景观治理,将河道的景观化、湖区的公园化、雨水的资源化,将市区建成一个亲水的城市,恢复济南的“泉城”美誉。
对北部沿黄低平平原区域提出了蓄洪人工湖泊建设的建议。
通过在有限的区域内合理设置人工水体,即能达到美化和生态城市的建设目的,又能对市区的洪水进行调蓄,达到减灾和水资源科学利用的双重效果。
本
研究主要的创新点如下:(1)利用区域数字高程数据,对区域内的水文进行了分析,完善了区域内的河网分布状况。
在数字高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的水文分析,能够较好对区内河网进行梳理,对已经进行了人工改造的河道进行强迫校正,以求得到真实可靠的区内河网数据。
在梳理河网的同时,对分水区进行了划分,能为防洪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2)构建了济南市主城区的雨洪数据库。
本文较为系统的构建了济南主城区的雨洪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主要有通过对区域内的DE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分辨率为10m 的地形数据。
对市区内的建筑、道路进行矢量化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建筑、道路图层,与地形数据时行叠加,得到了区域的较为精确的地形数据。
利用GIS相关工具获取了区域内的行政区划图、气象水文站点图、河网概化图等。
建立了区域的雨洪属性数据库,包括气象数据、水文数据、河道的断面数据、蒸发量数据。
率定了与区域水文有关的径流系数、地表储水层最大含水量、土壤层最大含水量、坡面流系数、库朗数、涡粘系数、曼宁系数等,为区域的雨洪灾害研究提供了基础。
(3)对区域内的雨洪运行进行了建模并分析了区域的雨洪风险。
从两个维度,利用三个模型对区域的雨洪模拟进行建模。
利用一维与二维模型耦合对区域内的降雨洪水情况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率定,建立了区域雨洪研究的动态模型,为区域的雨洪灾害预报、救灾提供了更为量化的支持。
将不同的降雨强度作为输入数据,模拟出了四个不同降雨强度下区域内的淹没及洪水发展情况,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划分出区域的风险等级,相关防灾救灾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