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设计流量过程线及雨洪模型

合集下载

工程水文学第五章-6-1

工程水文学第五章-6-1

8
§ 5.6.1 围堰水情预报
• Z上、Z下分别为上、下游断面水位; • V上、Vc分别为上游及束窄断面平均流速; • A上、Ac分别为上游及束窄处断面面积; • Q为坝址断面预报流量,α为动能修正系数,取1.0~ 1.1; • g为重力加速度。
9
§ 5.6.1 围堰水情预报
• 采用试算法计算ΔZ,在计算时,要求具备有下游断面的水 位~流量关系Q~f(Z下),上游及束窄断面的水位~面积曲 线A上=f1(Z上),Ac=f2(Z下)。具体计算方法步骤如下:
曲线已不适用了。具体计算方法步骤如下:
6
§ 5.6.1 围堰水情预报
① ② 采用水力学方法计算各级稳定Qi相应的水面线; 利用入库站至坝址一段的许多断面图及水面线,算出相应 于Qi的水面线以下的槽蓄量Si’;
③ 假定修筑围堰后,原马斯京根参数x值不变(修围堰后x值
最好以实测资料分析而得),用x计算出示储流量 Q’=xI+(1-x)Q,点绘S’~Q’关系,推求出K’值。
只有预先掌握了截流期河道流量的大小,采取相应
措施,施工截流才能顺利的进行 。因此,截流期水 情预报是施工截流中不可缺少的工作。
13
§5.6.2 截流期水情预报
• 前后期径流相关法
• 前后期径流相关法是根据流域前期径流量来预报 未来的后期径流量的。该法的预见期一般较长, 如10天、1个月等,可以直接预报出时段枯水径流 量。图5-6-5为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河东武仕站11月平均流量与10
④ 有了x和K’值,即可求得修筑围堰后的演算公式,并以此
预报坝址流量Q。 ⑤ 求得修筑围堰后的演算公式,由于围堰上、下游两端距离 很短,推算的流量可作为围堰上、下游的流量。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计算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计算

习题二:设计洪水过程线的计算
已知梅港站P = 2 %的设计洪峰流量Q m,2 %=14200 m3/s和最大1、3、7天设计时段洪量(见下表1)和典型洪水过程(见下表2),求P = 2 %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表1梅港站P = 2 %的洪水峰量设计值
表2梅港站1955年典型洪水过程
解:采用同频率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首先对表1所提供的洪量进行单位换算,然后经分析选定典型洪水过程线(1955年6月19日~25日),通过面积包围法计算各时段洪量,从而推算各时段放大倍比k。

其中,最大一日洪量的放大倍比k1为
k1=W1p
W1d
=1.07
最大三日洪量的放大倍比k3-1为
k3−1=W3p−W1p
W3d−W1d
=1.12
最大七日洪量的放大倍比k7-3为
k7−3=W7p−W3p
W7d−W3d
=1.34
洪峰的放大倍比k Q为
k Q=Q mp
Q md
=1.04
成果如表3所示。

表3同频率放大法倍比计算表
逐时段进行放大,由于不同历时衔接的地方放大倍比k不一致,放大后在交界处产生不连续现象,使过程线呈锯齿形,修匀成光滑曲线时保持设计洪峰和各种历时的设计洪量不变,修匀后的过程线及为设计洪水过程线,计算过程见表4,修匀后的设计洪水过程线如图1所示。

表四:同频率法设计洪水过程线计算表
图1梅港站P = 2 %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设计洪水过程线1精品文档

设计洪水过程线1精品文档

一、设计雨量计算
有充分长度面雨量资料:流域点雨量资 料充分并可以推求足够长度的流域面平 均雨量系列。
有充分长度点雨量资料:少数点雨量资 料系列较长,但无法推求足够长度流域 面平均雨量系列。
点雨量资料缺乏或不足:点雨量资料长 度不足以点绘点雨量频率曲线。
二、设计暴雨过程拟定
1.选择典型暴雨过程的原则 (1)暴雨强度高、降水总量大(接近设计条
4)由降雨径流相关图查算设计净雨过程 (5)划分地表、地下净雨过程
120
设计暴雨
100
设计净雨
地下净雨
80
地表净雨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地表、地下净雨推求
3.推求设计洪水过程
(1)分析单位线,由地表净雨推求地表 径流过程Qs;
(2)地下径流过程简化为等腰三角形, 峰位于地表径流停止点。由地下净雨推求地 下径流过程Qg;
(2)根据典型暴雨过程,经统计得 典型最大6h,24h,72h雨量及位 置分别如下:
最大6h:第9时段 H典,6h =46.7mm 最大24h:第7-10时段 H典,24h
=84.2mm
最大72h: 第1-12时段 H典,72h =141mm
(3)计算各时段历时的放大倍比系数
K1=64/46.7=1.37 K2=(106-64)/(84.2-46.7)=1.12 K3=(178-106)/(141-84.2)=1.27
1.选择典型过程
选择典型洪水的原则: (1)洪水峰高量大: 洪水特性比较接近设计条
件。 (2)洪水的特性具有代表性: 发生季节、地区
组成、洪峰次数、洪水历时、峰量关系、主峰 位置代表流域大洪水一般特性。 (3)洪量集中、洪峰偏后: 洪水过程对工程不 利。

河海大学《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复习思考题及试卷讲解

河海大学《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复习思考题及试卷讲解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水文学部分章复习思考题1.水文循环的外因和内因各是什么?什么是大循环、小循环?2.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相应地有哪些水文学的研究方法?3.描述降水特征的量有哪些?时-面-深曲线的特点。

4.计算流域面平均雨量的方法有哪些?各方法的适用条件。

5.水文观测项目主要有哪些?根据测站的性质,水文测站可分为哪几类?6.流速仪测流量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用实测流速推算断面流量?7.描述径流的物理量有哪些?每个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含义?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8.径流的天然补给来源有哪些?我国大部分河流汛期、枯期的主要径流补给分别是什么?9.什么是径流形成过程?一般将其分解为哪几个子过程?10.什么叫闭合流域?写出闭合流域多年平均的水量平衡方程,全球多年平均的水量平衡方程。

11.土壤蒸发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流域蒸发包括哪几部分?12.什么是下渗率?什么是下渗能力?降雨情况下,雨强、下渗率和超渗地面径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13.蓄满产流的产流条件是什么?如何将其产流量划分成地面和地下两部分?14.超渗产流的产流条件是什么?如何用初损后损法计算超渗产流的产流量?15.如何进行前期影响雨量Pa的连续计算?降雨径流关系曲线有什么规律?16.单位线的概念和单位线的基本假定。

怎样用单位线进行地面净雨的汇流计算?17.如何用分析法推求流域单位线?为什么相同流域各次洪水分析得到的单位线不相同?18.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样本?19.什么是重现期?重现期与频率之间是什么关系?百年一遇洪水是什么含义?20.我国常用的水文变量概率分布线型哪种线型?包含哪几个参数?目估适线法估计水文变量P-3型分布参数包括哪些步骤?21.在P-Ⅲ型分布参数x、C V和C S已知的情况下,如何求指定频率P的水文设计值x p?22.什么是年径流量?什么是设计年径流量?23.水文资料审查包括哪几个方面?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4.什么是设计洪水?简述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主要步骤。

《设计洪水过程线》PPT课件

《设计洪水过程线》PPT课件

放大 倍数 K
1.27 1.27
1. 1.27 1.27 1.27 1.12 1.12 27
1.37
1.12 1.27 1.27
设计 15.5 8.6 0 25.4 1.9 4.8 5.3 12.7 64 暴雨 过程 mm
24 4.8 11 178
22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 的一种设计方式。
3000
地表径流
2500
地下径流
2000
总径流
1500
1000
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41
复习题:
1、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一般假定 ( C )。
A、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第三节
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
课前复习
1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框图
年最大值法选样 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
特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处理
峰、量频率计算 安全修正值 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 成果合理性检验 选择典型洪水
同倍比或同频率缩放 设计洪水过程线
2
主要内容
1.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 2.对典型洪水过程线进行缩放, 得出设计洪水过程线。
26
同频率法:同时进行P和P+Pa两种
系列的频率计算,由设计频率的
P+Pa值减去同一频率的P 值,差额作 为所求的设计Pa值: Pap=(P+Pa)p-Pp
27
分析法:根据流域水文气象和地理特性、 设计条件、经验分析或查手册得出设计 Pa 。在湿润地区,当设计标准较高时, 可取Pa=Im 。

水文与水资源学 第五章 设计洪水分析与计算

水文与水资源学 第五章 设计洪水分析与计算

• • • •
思考题 什么是设计洪水?设计洪水包括哪3个要求? 推求设计洪水有哪几种途径?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 水? • 在洪水设计计算中应用哪些方法来提高资 料的代表性?为什么要对特大洪水进行处 理?如何进行特大洪水处理?
• 5.4.2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 5.4.3由净雨过程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 5.4.3.1经验单位线法 • 5.4.3.2瞬时单位线法
• • • •
5.5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5.5.1推理公式法 5.5.1.1菱形流域 5.5.1.2椭圆形流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5.5.2经验公式法 5.5.2.1以流域面积F为参数的地区经验公式 5.5.2.2多参数地区经验公式 5.5.2.3相似流域对比法
• 5.2.3径流的年际变化 • 5.2.3.1有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 • 5.2.3.2缺乏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的计 算
• 5.2.4径流的年内变化
• • • •
5.3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5.3.1选样方法 5.3.1.1洪峰流量的选样 5.3.1.2洪量选样
• 5.3.2历史洪水调查与特大洪水处理 • 5.3.2.1历史洪水调查 • 5.3.2.2历史洪水的排位及最大重现期的确 定 • 5.3.2.3不连续样本的经验频率
第五章 设计洪水分析与计算 ChapterⅤ Design Flood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 5.1概述 • 5.1.1设计洪水及设计标准 • 5.1.2设计洪水计算的内容和方法
• • • •
5.2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 5.2.1正常年径流量的概念 5.2.2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 5.2.2.1有长期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 计算 • 5.2.2.2有短期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 推算 • 5.2.2.3无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

设计洪水过程线

设计洪水过程线


k WTP
WTD
同倍比法保证得出的设计洪峰或洪量符合设计频率。
Q p ( t ) = k Q D(t)
按按33dd洪洪量量放放大大 按洪峰放大 按1d洪量放大
3.同频率缩放法
按不同历时采用不同倍比对典型洪水过程
线的纵标值进行缩放,得出的设计洪峰及不同
历时设计洪量均符合设计频率。
洪峰缩放倍比:
(4)用同频率控制放大法推求设计暴雨 过程,将各放大倍比系数填在表中 与典型暴雨过程相对应的位置上, 通过放大计算得设计暴雨过程,如 下表所示。
时段 △t= 1 6h
234 5 6 7 8
9 10 11 12 合 计
典型 暴雨 12.2 6.8 0 20 1.5 3.8 4.7 11.3 46.7 21.5 3.8 8.7 141 过程 mm
件,放大后变形小); (2)降雨过程有足够的代表性(易出现); (3)主雨峰偏后(对工程不利) 2放大方法 (1)同频率法(常用); (2)同倍比法
例题
某流域具有充分的雨量资料。经面暴雨量频 率计算得各时段P=1%的设计雨量为 H6h=64mm,H24h=106mm, H72h=178mm,求P=1%的设计暴雨过程。
量仅用于计算设计Pa。
同频率法:同时进行P和P+Pa两种
系列的频率计算,由设计频率的
P+Pa值减去同一频率的P 值,差额作 为所求的设计Pa值: Pap=(P+Pa)p-Pp
22 日 21:00
七天
117600 57620 16 日 7:00 ~ 23 日 7:00
1.推求各时段放大倍比
k0=3530 / 1620=2.18 k1=42600 / 20290=2.10 k3-1=(72400-42600)/(31250-20290)=2.72 k7-3=(117600-72400)/(57620-31250)=1.71

4.4 设计洪水流量

4.4 设计洪水流量

4.4.5 洪水资料选样
1. 洪水资料的选样 1)什么是选样? 什么是选样?
在现有的洪水记录中选取若干个洪峰流量 在现有的洪水记录中选取若干个洪峰流量 或某一历时的洪量 或某一历时的洪量组成样本 , 作为频率计算的 洪量组成样本 依据。 依据。
4.4.5 洪水资料选样
2)选样方法——年最大值法 选样方法——年最大值法 每年只选一个最大洪峰流量 每年只选一个最大洪峰流量或某一历时的 最大洪峰流量或某一历时的 最大洪量。 最大洪量。
即图上流量过程线ABC与时间轴包围的 与时间轴包围的 即图上流量过程线 面积。 面积。
设计洪水过程线 Q ~ t
4.4.2 推求设计洪水的内容和方法
设计洪峰流量 Qm
1. 内容
设计洪量 W 设计洪水过程线 Q ~ t 由流量资料推求 流量资料推求 暴雨资料推求 由暴雨资料推求 由水文气象资料推求 地区等值线插值法 经验公式法
2)计算统计参数 X , CVN , C SN 3)调整参数,使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点配合最佳 调整参数, 4)由最佳拟合曲线求得计算所需参数
4.4.8 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
注意: 尽量照顾点群趋势, 注意: 1)尽量照顾点群趋势,使曲线通过点群中央
2)使曲线尽量靠近精度较高的点 3)对于特大洪水,在误差范围内调整,使曲线不脱离点群太远 对于特大洪水,在误差范围内调整,
1903~1982年(N=80年) 年 年 1 2 式(5-1) 2.47 式(5-1) 2.47 3.7 3.7 3 -
1938~1982年(n=45) 年 2 3 式(5-2) 4.35 6.52 式(5-3) 5.84 7.98 … 97.8 … 97.8 … 45
实例分析
解:(1)独立样本法 独立样本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设计净雨计算
由设计暴雨通过产流计算扣除暴雨损失, 由设计暴雨通过产流计算扣除暴雨损失,可以推求出 设计净雨过程,暴雨损失一般是指流域内植物截留,填洼, 设计净雨过程,暴雨损失一般是指流域内植物截留,填洼, 雨期蒸发和下渗损失. 雨期蒸发和下渗损失. 一,城市地区产流计算的特点
1.城市管渠排水系统设计要求是短时间内迅速排除 暴雨径流,排水工程规模受洪峰控制, 暴雨径流,排水工程规模受洪峰控制,由于形成洪峰的水 量主要来自地表径流, 量主要来自地表径流,设计洪水计算方法注重地表径流计 简单处理甚至忽略地下径流; 算,简单处理甚至忽略地下径流; 2.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较大,由于城市排水系统设 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较大, 计标准不高,设计暴雨强度低, 计标准不高,设计暴雨强度低,透水面积上产生的地表径 流很小,地表径流主要产生于不透水面积; 流很小,地表径流主要产生于不透水面积;
2. 同频率分配:按这一途径分配得出一个单峰暴雨过程, 同频率分配:按这一途径分配得出一个单峰暴雨过程, 每一历时的雨量均满足设计频率,雨峰位置采用地区综合值. 每一历时的雨量均满足设计频率,雨峰位置采用地区综合值. 3. 雨量分配公式 下式是根据暴雨公式推导出的一个瞬时雨强公式,它以 下式是根据暴雨公式推导出的一个瞬时雨强公式, 雨峰为坐标原点: 雨峰为坐标原点: 雨峰前: 雨峰前:I1= a[(1-n)(t1/r)+b]/(t1/r+b)n+1 雨峰后: 雨峰后:I2= a[(1-n)t2/(1-r)+b]/[(t1/(1-r)+b]n+1 式中, 时刻雨强; 式中,I1,I2 ——— 雨峰前t1和雨峰后t2时刻雨强; 峰前历时与总降雨历时之比; r ——— 峰前历时与总降雨历时之比; a,b,n ——— 暴雨公式中的参数. , , 暴雨公式中的参数 公式中的参数.
表5-1 同频率暴雨过程推求
t i (min) (mm/min) 5 2.08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1.74 1.51 1.33 1.20 1.09 1.00 0.927 0.865 0.811 0.764 0.723 P (mm) 10.4 17.4 22.6 26.6 29.9 32.7 35.0 37.1 38.9 40.6 42.1 43.4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Pj (mm) 10.4 7.0 5.2 4.0 3.3 2.8 2.3 2.1 1.8 1.7 1.5 1.3 K 10 8 6 4 2 1 3 5 7 9 11 12 PK (mm) 1.7 2.1 2.8 4.0 7.0 10.4 5.3 3.3 2.3 1.8 1.5 1.3
,hm .
最终得出设计净雨过程h1,h2,…
第三节
汇流计算
一,等流时线方法
为了勾绘等流时线,需调查, 为了勾绘等流时线,需调查,收集排水区域和管渠系统 的水力特征值,计算汇流速度,推求各点汇流时间, 的水力特征值,计算汇流速度,推求各点汇流时间,作为勾 绘等时线的依据. 绘等时线的依据. 坡面集流时间可采用经验公式估算. 坡面集流时间可采用经验公式估算. 边沟或浅渠可概化成宽浅三角渠,用曼宁公式计算流速: 边沟或浅渠可概化成宽浅三角渠,用曼宁公式计算流速:
第一节
一,设计雨量
设计暴雨计算 设计暴雨计算
在城市管渠排水系统设计雨量的推求, 在城市管渠排水系统设计雨量的推求,一般采用暴雨 公式.市政部门常用的雨强公式为: 公式.市政部门常用的雨强公式为:
i = A(1+ClogT)/(t+b)n A(1+
(mm/min)
若重现期P已确定, A(1+ClogT)为一常数 为一常数, 若重现期P已确定,则a=A(1+ClogT)为一常数,上式 写成 i = a/(t+b)n (mm/min) 上式与水利部门采用的雨强公式完全相同.因此可以 式与水利部门采用的雨强公式完全相同. 推求得降雨历时为t 推求得降雨历时为t的设计雨量为
R =αP
=(1 I =(1-α)P
采用均匀分配原则将损失量平均分摊到每一时段的降雨 指标扣损法. 中,即φ指标扣损法.
R I
图5-1 φ指标扣损法 图中的φ值需试算求出.根据φ值可以求得第i 图中的φ值需试算求出.根据φ值可以求得第i时段地 表净雨
φ
hi = 0 hi = Pi -φ
Pi ≤φ Pi >φ
P = at/(t+b)n
如果设计流域有较充分的雨量资料, 如果设计流域有较充分的雨量资料,也可以通过雨量 频率计算途径推求得设计雨量. 频率计算途径推求得设计雨量. 二,设计暴雨过程拟定
1. 典型分配:选用实际的暴雨过程作为典型,经同倍比 典型分配:选用实际的暴雨过程作为典型, 或同频率放大后,得出设计暴雨过程. 或同频率放大后,得出设计暴雨过程.
第五章 管渠水系统设计流量过程线 推求及城市雨洪水质模型
在城市管渠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中, 在城市管渠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中,当涉及系统的 优化设计,超载状态,工程控制调度,管渠溢流计算, 优化设计,超载状态,工程控制调度,管渠溢流计算,调 节池与泵站设计,雨水污染分析与防治等工程问题时, 节池与泵站设计,雨水污染分析与防治等工程问题时,需 要推求相应的设计流量过程线. 要推求相应的设计流量过程线.
图5-2 某城区集水面积等流时线图
ω1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ω11 ω10 ω9 ω6 ω6 ω5 ω4 ω3 ω2 ω1 图5-2 某城区集水面积等流时线图 ω7 ω6 ω8
ω ω12 ω11 ω10 ω 8 9
120 100 80
ω(t)
ω(ha)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ω1 (t )
ω2 (t
)
ω3 (t
)
t(min)
图5-3
某排水区域汇流曲线
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所(TRRL) 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所(TRRL)在等流时线法基础上加 以改进,提出一种新的方法,简称TRRL方法. TRRL方法 以改进,提出一种新的方法,简称TRRL方法. TRRL方法与等流时线方法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TRRL方法与等流时线方法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与等流时线方法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V = 0.63Hm2/3J1/2/n
式中, 渠道最大水深, 式中,Hm ——— 渠道最大水深,m.
管道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满管或非满管水流计算流速. 管道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满管或非满管水流计算流速.
渠道应根据断面形状,河道坡度,糙率用曼宁公式计算 渠道应根据断面形状,河道坡度, 流速. 流速. 根据流速和水力长度求得管渠汇流时间. 根据流速和水力长度求得管渠汇流时间. 在流域图上点绘各点汇流时间,据此勾绘等流时线. 在流域图上点绘各点汇流时间,据此勾绘等流时线. 据流域等流时线图,可以作出流域的汇流面积随汇流 据流域等流时线图, 时间的累积曲线,简称汇流曲线. 时间的累积曲线,简称汇流曲线.全流域汇流曲线 ω~t 是 由各子集水区域汇流曲线累积得出, 由各子集水区域汇流曲线累积得出,即 = ω ω(t)=∑ωi(t) 式中: 时刻全流域汇流面积, 式中:ω(t) ——— t 时刻全流域汇流面积,hm2; 时刻第i个子集水区域汇流面积, ωi(t) ——— t 时刻第i个子集水区域汇流面积,hm2.
3.当设计中需研究水质问题时,需涉及植物截留与 当设计中需研究水质问题时, 填洼计算. 填洼计算. 二,降雨损失的分项计算 霍顿用方程表示植物截留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IR = a+bP
n
式中: 参数. 式中:a,b,n ——— 参数. 填洼量一般采用经验性数据.例如, 填洼量一般采用经验性数据.例如,美国丹佛地区政 府编制了不同地面复盖的填洼深度表. 府编制了不同地面复盖的填洼深度表.
雨峰前: 雨峰前:I1 = a[(1-n)(t1/r)+b]/(t1/r+b)n+1 雨峰后: 雨峰后:I2 = a[(1-n)t2/(1-r)+b]/[(t2/1-r)+b]n+1
t t1
0
t2
例: 已知某暴雨公式为
i= 18 (1+0.9logT)/(t+15)0.8 (1+
求2年一遇的设计暴雨过程. 年一遇的设计暴雨过程. 5min, (1)取计算时段为 5min,由暴雨公式式计算得 5, ) 10, 12个历时平均雨强 ,列第( ) 10,… , 60min 共12个历时平均雨强 i,列第(1),(2)栏; ) (2)计算各历时降雨总量 P =it,列第(3)栏; 列第( ) ) (3)栏中各相邻历时雨量之差推求时段雨量 (3)由第(3)栏中各相邻历时雨量之差推求时段雨量 )由第(3) 12.此时, ΔPj =Pj -Pj -1,j=1,2,… ,12.此时,ΔPj 是按大 至小排列, (4),(5)两栏 两栏; 至小排列,序号即为j ,j 与ΔPj 列(4),(5)两栏; 可知, (4)查地区手册得r=0.45,由0.45×12=5.4 可知, )查地区手册得r 0.45, 0.45×12= 雨峰位于第6时段, 雨峰位于第6时段,按单峰暴雨过程确定时段雨强大小序号 K,并按 K 的顺序位置,分配相应的时段雨量ΔPK,分列第 的顺序位置,分配相应的时段雨量Δ (6),(7)两栏 两栏, (7)栏即为推求的设计暴雨过程 栏即为推求的设计暴雨过程. (6),(7)两栏,第(7)栏即为推求的设计暴雨过程.
表5-3
地面复盖物 大面积铺砌 屋顶(平坦) 屋顶(平坦) 屋顶(有坡度) 屋顶(有坡度) 草地 树林和耕地
不同地面覆盖物的填洼量
填洼量(mm) 填洼量(mm) 1.3~3.8 ~ 2.5~7.6 ~ 1.3~2.5 ~ 5.1~12.7 ~ 5.1~15.2 ~ 建议采用量(mm) 建议采用量(mm) 2.5 2.5 1.5 7.5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